平常心看“重大突破”

锦缎

3个月前

如果你看到某企业在媒体上放卫星说突破了什么什么核心技术,那么可能就要小心了,这家企业的目的很有可能是融资圈钱或者放烟雾弹。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图为马里亚纳海沟

聊聊非技术的话题。

经常在群里看到一些新闻链接,也有朋友会来问我怎么看,比如说下面的这类“重大突破”的半导体新闻。

我觉得这些科研成果都是真实无疑的,不然也上不了头条,也可以振奋人心,只不过作为产业界的角度,我们会更加以平常心的心态来看待。

主要原因:学术界科研(Research)和工业界研发(RD)是有本质区别的。

1、科研的目的是创造知识,因此产出大多以文章、专利和论著为主,比如上面的新闻多以登上自然杂志作为最高认可。企业研发则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研发的意义在于解决某些技术问题或产生新的产品。用一句话来说,科研的目光是前沿,而研发则是落地。

2、由上面一条引申出来,科研关心单一指标是否足够高、足够新,而对于整体有效性不怎么关注,而RD关心的是产品是否真的有效。

3、科研的目的是分享,以越多人知道、越多人跟进模仿越好,高校评职称的某个指标是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而研发的目的是商业化,是赚钱,做出来越少人知道越好,最忌讳的是被人模仿。

4、学术界适合做一些前期开创性的工作,但不适合解决上下流产业链问题;工业界更适合解决实际的产业链问题,但不适合做早期开创性的基础工作。企业科研项目中重要的一块是项目结果的生产化推进,因此,存在着对工艺的要求。为了便于生产化推进,工艺越简单越好,越稳定越好。

5、科研追求“极限突破”,可以不计代价获得从无到有的发现,或实现更高、更精、更尖的某种突破,以取得“第一次”或“最”,如“第一次发现”、“最快”,有原型即可;研发追求“恰到好处”,以需求为导向,在性能与价格间求得平衡,研发成果属于稳定可量产的成果,追求极简的实现过程,以降低产业化过程中对生产技术能力的要求、降低产品使用过程中对用户操作技能的要求。

6、投资技术公司,如果创始团队来自科研机构,要关注的是技术未收敛时的资本投入,是低效的,很多科研问题,不是钱能解决的,还需要不可测的时间和运气,很难衡量投入产出比。

7、产品研发是面向市场需求的,这个非常复杂且多变的。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都是根据市场的反馈不断地调整目标甚至改变目标,很多产品需要多次经过迭代才能商业化。

8、将科研所获得的先进技术运用到产品且实现量产,难度不亚于该技术成果的发现过程。马斯克说过,“产品开发要遵循理论基础,但主要目的不是取得理论中的某种突破”,“把一个先进的技术产品量产,比设计这款产品更难。”

分清楚学术科研和工业研发的区别,我们就可以去辩证地看很多新闻。

比如新闻中提到的是某成果以论文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那么基本上是院校科研项目,离工业界可能还需要十年的距离,对于资本市场就更远了。

企业界对外发布研发成果,基本上是看不到的,原因很简单,如果这个研发成果非常赚钱,企业会守口如瓶,绝对不想让人知道,特别是竞争对手,会想着法子来挖人挖成果。国外如Intel、高通、ASML的顶级核心技术,甚至不会去申请专利,因为一旦申请了就公开了商业机密。

反过来看,如果你看到某企业在媒体上放卫星说突破了什么什么核心技术,那么可能就要小心了,这家企业的目的很有可能是融资圈钱或者放烟雾弹。

正常企业发布研发成果,多是以产品发布形式出现的。比如小米发布了新车,观众才发现这车里用了什么什么最新的突破技术,英伟达发布了新的GPU,你才知道他们又研发出了什么新玩意或新工艺。

比如华为近日表示,华为半导体能够解决7nm已经非常好,他们根本不会说他们经过这两年艰苦卓绝的研发,已经突破了很多的核心工艺和设备,反而是台积电最近说,“华为要追上台积电很难”,这就是成熟公司的合规风范。

再看过去两年关于光刻机的新闻,其实跟外行胡主编有什么好较真的呢?(作者:土人观芯

往 期 推 荐

如果你看到某企业在媒体上放卫星说突破了什么什么核心技术,那么可能就要小心了,这家企业的目的很有可能是融资圈钱或者放烟雾弹。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图为马里亚纳海沟

聊聊非技术的话题。

经常在群里看到一些新闻链接,也有朋友会来问我怎么看,比如说下面的这类“重大突破”的半导体新闻。

我觉得这些科研成果都是真实无疑的,不然也上不了头条,也可以振奋人心,只不过作为产业界的角度,我们会更加以平常心的心态来看待。

主要原因:学术界科研(Research)和工业界研发(RD)是有本质区别的。

1、科研的目的是创造知识,因此产出大多以文章、专利和论著为主,比如上面的新闻多以登上自然杂志作为最高认可。企业研发则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研发的意义在于解决某些技术问题或产生新的产品。用一句话来说,科研的目光是前沿,而研发则是落地。

2、由上面一条引申出来,科研关心单一指标是否足够高、足够新,而对于整体有效性不怎么关注,而RD关心的是产品是否真的有效。

3、科研的目的是分享,以越多人知道、越多人跟进模仿越好,高校评职称的某个指标是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而研发的目的是商业化,是赚钱,做出来越少人知道越好,最忌讳的是被人模仿。

4、学术界适合做一些前期开创性的工作,但不适合解决上下流产业链问题;工业界更适合解决实际的产业链问题,但不适合做早期开创性的基础工作。企业科研项目中重要的一块是项目结果的生产化推进,因此,存在着对工艺的要求。为了便于生产化推进,工艺越简单越好,越稳定越好。

5、科研追求“极限突破”,可以不计代价获得从无到有的发现,或实现更高、更精、更尖的某种突破,以取得“第一次”或“最”,如“第一次发现”、“最快”,有原型即可;研发追求“恰到好处”,以需求为导向,在性能与价格间求得平衡,研发成果属于稳定可量产的成果,追求极简的实现过程,以降低产业化过程中对生产技术能力的要求、降低产品使用过程中对用户操作技能的要求。

6、投资技术公司,如果创始团队来自科研机构,要关注的是技术未收敛时的资本投入,是低效的,很多科研问题,不是钱能解决的,还需要不可测的时间和运气,很难衡量投入产出比。

7、产品研发是面向市场需求的,这个非常复杂且多变的。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都是根据市场的反馈不断地调整目标甚至改变目标,很多产品需要多次经过迭代才能商业化。

8、将科研所获得的先进技术运用到产品且实现量产,难度不亚于该技术成果的发现过程。马斯克说过,“产品开发要遵循理论基础,但主要目的不是取得理论中的某种突破”,“把一个先进的技术产品量产,比设计这款产品更难。”

分清楚学术科研和工业研发的区别,我们就可以去辩证地看很多新闻。

比如新闻中提到的是某成果以论文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那么基本上是院校科研项目,离工业界可能还需要十年的距离,对于资本市场就更远了。

企业界对外发布研发成果,基本上是看不到的,原因很简单,如果这个研发成果非常赚钱,企业会守口如瓶,绝对不想让人知道,特别是竞争对手,会想着法子来挖人挖成果。国外如Intel、高通、ASML的顶级核心技术,甚至不会去申请专利,因为一旦申请了就公开了商业机密。

反过来看,如果你看到某企业在媒体上放卫星说突破了什么什么核心技术,那么可能就要小心了,这家企业的目的很有可能是融资圈钱或者放烟雾弹。

正常企业发布研发成果,多是以产品发布形式出现的。比如小米发布了新车,观众才发现这车里用了什么什么最新的突破技术,英伟达发布了新的GPU,你才知道他们又研发出了什么新玩意或新工艺。

比如华为近日表示,华为半导体能够解决7nm已经非常好,他们根本不会说他们经过这两年艰苦卓绝的研发,已经突破了很多的核心工艺和设备,反而是台积电最近说,“华为要追上台积电很难”,这就是成熟公司的合规风范。

再看过去两年关于光刻机的新闻,其实跟外行胡主编有什么好较真的呢?(作者:土人观芯

往 期 推 荐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