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风波背后,飞鹤面临更严峻的难题

一刻商业

5天前

仅仅通过涨价,飞鹤恐怕无法简单解决近年面临的问题。...近日,飞鹤乳业被传“进口日本原料”,深陷一场由谣言引起的舆论风波。...不难看出,近年来,飞鹤在市场端面临的最大困境是营收、毛利的增长乏力、逐年下降。...舆论风波背后,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正步入下行周期。

作者 | 燕辞格

编辑 | 以安


“专为中国宝宝打造”的国货奶粉,不得不正视自身的艰难处境。

近日,飞鹤乳业被传“进口日本原料”,深陷一场由谣言引起的舆论风波。回头来看,这则谣言的根据仅为对一则消息的恶意揣测——今年10月初,飞鹤与日本协和发酵生化株式会社签署相互技术合作意向书,宣布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双方将共同开发发酵乳铁蛋白生产技术。

传言持续发酵后,10月18日,飞鹤乳业官方作出回复“已经报案,对不实言论将依法追责”,同时,飞鹤进一步回应称:“与日本协和发酵的合作仅为技术交流,不涉及原材料进口及配方使用”。

飞鹤乳业官方声明,图/飞鹤奶粉微信公众号

舆论风波背后,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正步入下行周期。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牛奶产量1856万吨,同比上升3.4%;规模乳企乳制品产量1433万吨,同比下降3%,产量增速大于消费量增速。

消费需求收缩、出生率下降,婴幼儿奶粉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回看“奶粉一哥”飞鹤,近年来在营销上鲜有出圈,营收逐渐下滑,在2024年上半年通过一次全面涨价,才使得业绩稍稍回暖。

作为当年挺过三聚氰胺事件的少数企业之一,凭借国人信赖,飞鹤曾在持续增长中的婴幼儿奶粉市场与海外品牌竞争,为国产奶粉抢到一席之地。

如今,更严峻的市场考验下,飞鹤的路在哪?

飞鹤难飞,涨价不是解药

2020年,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在新浪《至少一小时》栏目采访中,放出豪言:“消费者的认知是这个好的就等于是贵的”,而飞鹤的奶粉“折算成公斤价,是全世界最贵的”。

4年过去,飞鹤奶粉价格仍然紧跟趋势,成为最贵的奶粉品牌之一。

今年年初,飞鹤发布《关于飞鹤政策调整及产品价格上调的通知》,宣布旗下包括核心产品之一“星飞帆”在内的多款婴儿奶粉产品,自2月26日起进入全面提价。据媒体报道,此次调价使得飞鹤每罐奶粉均价涨幅超40元,高端产品每公斤售价进入350元~449元区间,超高端产品每公斤超过450元。

作为对比,据艾媒咨询调研数据,2024年,国内74%的婴幼儿奶粉消费者选择300元/罐以下的奶粉,其中每罐200~299元的价格区间集中着41.2%的消费者,为婴幼儿奶粉价格接受度最高的区间。

2024年上半年,飞鹤录得营收100.95亿元,同比上升仅3.7%;录得毛利68.52亿元,同比上升7.8%。依靠全面涨价,飞鹤确实收获不少。

首先是利润率上升的“甜头”。据中国飞鹤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飞鹤毛利率为67.9%,相比2023年同期的65.3%毛利率,上升2.6个百分点。在财报中,飞鹤指出毛利率变化原因主要“为星飞帆产品系列收入增长”。

飞鹤奶粉上半年毛利率上升,图/中国飞鹤2024年半年报

其次是高端化转型之路的进一步确认。上半年在产品端,飞鹤超高端产品营收录得71.4亿元,同比上升19.6%,得益于星飞帆系列增长;飞鹤高端产品录得营收19.8亿元,同比下滑26%,主因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星飞帆系列高毛利产品比重。

财报电话会上,飞鹤总裁蔡方良称,飞鹤上半年推出多款新品,替换部分旧产品,其中超高端产品星飞帆卓睿同比增长超80%,下半年计划推出较卓睿更高端的新品。

飞鹤星飞帆卓睿奶粉,图/飞鹤官网

然而,仅仅通过涨价,飞鹤恐怕无法简单解决近年面临的问题。

2020至2023年的4年间,飞鹤分别录得营收185.92亿元、227.76亿元、213.11亿元、195.32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35.49%、22.5%、-6.43%、-8.35%;录得毛利134.8亿元、160.08亿元、139.51亿元、126.63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40.27%、18.75%、-12.85%、-9.23%。

不难看出,近年来,飞鹤在市场端面临的最大困境是营收、毛利的增长乏力、逐年下降。问题背后,则是整个行业的天花板降低以及低价内卷。

据共研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及预测,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市场规模自2021年起持续下降,规模由2021年的超1700亿元下降到2023年的超1400亿元,未来或将持续缩减至2028年,规模不足1200亿元。

另一方面,在下行的市场中,各个经销商、零售端为了保住销量、去库存,不得不陷入低价内卷。早在2022年前后,便有过不少关于飞鹤奶粉价格乱象的媒体报道,消费者反馈同款奶粉在不同渠道“成交价相差200元”。

如果说经销商“压库存”的传统模式在发展时代为飞鹤贡献了亮眼业绩,那么近年来收拾线下销售端在下行市场中形成的“烂摊子”便成为飞鹤桌前的课题。

在2024年半年报中,飞鹤上半年存货金额达到21.39亿元,同比上升6%,周转率下降到1.475,远低于同期其他乳制品巨头,例如伊利的3.28、蒙牛的4.52。

关于2024年初的价格调整,飞鹤同样曾解释,该措施是为了恢复市场秩序,改善库存和经销商体系。飞鹤高层指出,星飞帆产品最初定价为每罐300元,面市一年后某些地区售价跌至240元,公司计划4月份将星飞帆调整至280元,并保证所有渠道执行该价格标准。

如今半年过去,《一刻商业》关注到,在社媒平台上,关于飞鹤奶粉不同渠道价格对比的内容仍然很常见,消费者们仍热衷于“科学囤货”“抄作业”购买奶粉。

毫无疑问,涨价不能真正拯救飞鹤。

社媒用户对星飞帆卓睿奶粉价格过高的不满,图/小红书APP

今年初飞鹤奶粉涨价后,引起不少消费者不满:“价格变来变去,套路很多”“准备转奶了,国产比进口还难买”“一箱喝掉半个月工资”“区别贵而贵”。

在追逐高端化、涨价的路上,飞鹤忽视不少实际难题:

第一,作为世界范围内的高端婴幼儿奶粉产品,飞鹤奶粉的价格涨幅空间有限;

第二,在下行市场中,价格乱象、库存压力的本质是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转向,仅仅依靠涨价难以解决问题;

第三,奶粉产品竞争激烈的红海中,“高价”标签并不能为高端产品打出真正的差异化。

不必说,涨价能为飞鹤带来短期的业绩增长,但却很难称得上长期的稳定增量。

营销“翻车”,飞鹤“劝退”用户

市场端的困境,也让飞鹤在营销上“马失前蹄”。

近期,不少社媒平台上,消费者们都集中表达了针对飞鹤奶粉的吐槽和埋怨。《一刻商业》注意到,这些负面舆论集中在飞鹤奶粉今年涨价后,推出的“扫内码得20元红包”活动上。

这些消费者普遍对飞鹤的“扫码得20元红包”活动感到不满,有些人连续尝试半天也没法扫码成功,有些并未扫到红包或是只扫到0.5元红包,而在后续的维权中,不少人对飞鹤的销售渠道、客服回应不满意,或是被要求上传十分详细的个人信息证明。

社媒用户对飞鹤红包活动的不满,图/小红书APP

飞鹤为何会推出如此繁琐、备受吐槽的红包活动?

近年来,在治理销售端乱象上,飞鹤先后推出“内码制”和“电子围栏”机制,前者即在铝箔D型区印上二维码,以保证正品可以溯源,防止日期陈旧、窜货奶粉扰乱市场;后者则是由飞鹤作为厂家划定销售区域和固定价格、固定利润,分别向消费者、商家返利,以控制渠道和价格。

社媒用户对飞鹤红包活动的不满,图/小红书APP

简而言之,为了防止窜货现象,在“电子围栏”指定区域外扫码,一罐奶粉可能便扫不出红包,同时,或许是为防止“拍照代扫码”等操作,飞鹤内码红包对扫码操作的光源、清晰度要求都很高,再加上不同渠道售后服务的差异,消费者体验便参差不齐。

“电子围栏”措施闭环的完成,需要依赖消费者最终进行扫码,触发飞鹤的返利。否则,这部分利润便会被飞鹤收入囊中。

社媒用户总结飞鹤扫码红包规则,图/小红书APP

从结果来看,虽然“窜货”现象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遏止,但除去参与“窜货”的渠道,更多的成本实际上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倘若买到“窜货”,或是遇到扫码不规范、连续扫码、电商件距离过远等情况,消费者便都得不到红包,需要付出精力进行维权,“碰运气”赌渠道的售后体验。

飞鹤打着“让利”的名头,治理销售端乱象,推出红包活动,或许本是希望“一举两得”,最终却影响到品牌的口碑。归根究底,这也源于飞鹤的营销与当下环境的脱节。

2016年,飞鹤打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口号,请来章子怡做代言人,参与央视国家品牌计划,在营销上不惜耗费巨资,最终一炮而红,在国内消费者心中刷足存在感,此后便一直持续着重营销的倾向。

从财报数据来看,营销一直是飞鹤开支费用的大头。2019年至2023年,飞鹤销售费用分别为38.48亿元、52.64亿元、67.29亿元、65.45亿元及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87%,同期,飞鹤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仅为9.23%。

今年上半年,飞鹤销售费用达到35.35亿元,同比上升2.2%,同期归母净利润仅为19.1亿元。

与巨额营销费用相对,飞鹤近年来却没有推出过十分出圈的IP或是广告,仍然延续着传统思路。与如今互联网时代新消费品牌的频频破圈相比,早年依靠营销制胜的飞鹤只能甘拜下风。

从红包活动的“翻车”上,更能看出飞鹤营销活动没能将消费者体验放在第一位的弊病。

国内增量难寻,出海路途坎坷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出海是乳业巨头们共同的选择,飞鹤也不例外。

今年4月,飞鹤加拿大皇家妙克品牌,拿下加拿大地区首张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执照;9月,飞鹤加拿大皇家妙克品牌金斯顿工厂宣布,婴幼儿产品正式投入生产,将在加拿大本土上市。

冷友斌曾公开表示,中国飞鹤拿到加拿大首张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执照,希望通过加拿大工厂覆盖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海外市场,飞鹤已经展开与美国婴童渠道的合作。

但总体来说,飞鹤在海外的布局仍称得上“方兴未艾”。在2024年半年报中,飞鹤披露海外收益,其中美国地区总收益仅有0.81亿元,加拿大地区总收益仅有0.26亿元,在飞鹤总营收中占比不超过1%。

中国飞鹤分地理市场收益,图/中国飞鹤2024半年报

在海外布局开花结果之前,飞鹤仍然需要大量投入,这条出海路同样坎坷。

首先,无论是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设计,还是储备充足产能的工厂,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

其次,活过了三聚氰胺事件,打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飞鹤在国内有着天然的光环,熟悉的营销打法在海外市场并不一定奏效;

最后,飞鹤奶粉产品“富含乳铁蛋白”等亮点标签在海外市场并不独特,价格却仍然处在一线大品牌的区间。

在海外,飞鹤除去要和海外乳业公司竞争,同样面对国内竞争对手。今年上半年,澳优羊奶粉登陆美加市场,并将印度列为下个目标,其核心品牌“贝艾特”海外营收达到2.9亿元,同比上升50%,占总体营收8%。此外,蒙牛也宣布将通过“瑞哺恩”“贝拉米两个品牌开拓国内外婴幼儿市场。

在全球市场更为激烈的比拼中,走出国门的飞鹤能否挽救颓势,重新展翅高飞?恐怕仍需长期观察。

仅仅通过涨价,飞鹤恐怕无法简单解决近年面临的问题。...近日,飞鹤乳业被传“进口日本原料”,深陷一场由谣言引起的舆论风波。...不难看出,近年来,飞鹤在市场端面临的最大困境是营收、毛利的增长乏力、逐年下降。...舆论风波背后,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正步入下行周期。

作者 | 燕辞格

编辑 | 以安


“专为中国宝宝打造”的国货奶粉,不得不正视自身的艰难处境。

近日,飞鹤乳业被传“进口日本原料”,深陷一场由谣言引起的舆论风波。回头来看,这则谣言的根据仅为对一则消息的恶意揣测——今年10月初,飞鹤与日本协和发酵生化株式会社签署相互技术合作意向书,宣布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双方将共同开发发酵乳铁蛋白生产技术。

传言持续发酵后,10月18日,飞鹤乳业官方作出回复“已经报案,对不实言论将依法追责”,同时,飞鹤进一步回应称:“与日本协和发酵的合作仅为技术交流,不涉及原材料进口及配方使用”。

飞鹤乳业官方声明,图/飞鹤奶粉微信公众号

舆论风波背后,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正步入下行周期。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牛奶产量1856万吨,同比上升3.4%;规模乳企乳制品产量1433万吨,同比下降3%,产量增速大于消费量增速。

消费需求收缩、出生率下降,婴幼儿奶粉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回看“奶粉一哥”飞鹤,近年来在营销上鲜有出圈,营收逐渐下滑,在2024年上半年通过一次全面涨价,才使得业绩稍稍回暖。

作为当年挺过三聚氰胺事件的少数企业之一,凭借国人信赖,飞鹤曾在持续增长中的婴幼儿奶粉市场与海外品牌竞争,为国产奶粉抢到一席之地。

如今,更严峻的市场考验下,飞鹤的路在哪?

飞鹤难飞,涨价不是解药

2020年,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在新浪《至少一小时》栏目采访中,放出豪言:“消费者的认知是这个好的就等于是贵的”,而飞鹤的奶粉“折算成公斤价,是全世界最贵的”。

4年过去,飞鹤奶粉价格仍然紧跟趋势,成为最贵的奶粉品牌之一。

今年年初,飞鹤发布《关于飞鹤政策调整及产品价格上调的通知》,宣布旗下包括核心产品之一“星飞帆”在内的多款婴儿奶粉产品,自2月26日起进入全面提价。据媒体报道,此次调价使得飞鹤每罐奶粉均价涨幅超40元,高端产品每公斤售价进入350元~449元区间,超高端产品每公斤超过450元。

作为对比,据艾媒咨询调研数据,2024年,国内74%的婴幼儿奶粉消费者选择300元/罐以下的奶粉,其中每罐200~299元的价格区间集中着41.2%的消费者,为婴幼儿奶粉价格接受度最高的区间。

2024年上半年,飞鹤录得营收100.95亿元,同比上升仅3.7%;录得毛利68.52亿元,同比上升7.8%。依靠全面涨价,飞鹤确实收获不少。

首先是利润率上升的“甜头”。据中国飞鹤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飞鹤毛利率为67.9%,相比2023年同期的65.3%毛利率,上升2.6个百分点。在财报中,飞鹤指出毛利率变化原因主要“为星飞帆产品系列收入增长”。

飞鹤奶粉上半年毛利率上升,图/中国飞鹤2024年半年报

其次是高端化转型之路的进一步确认。上半年在产品端,飞鹤超高端产品营收录得71.4亿元,同比上升19.6%,得益于星飞帆系列增长;飞鹤高端产品录得营收19.8亿元,同比下滑26%,主因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星飞帆系列高毛利产品比重。

财报电话会上,飞鹤总裁蔡方良称,飞鹤上半年推出多款新品,替换部分旧产品,其中超高端产品星飞帆卓睿同比增长超80%,下半年计划推出较卓睿更高端的新品。

飞鹤星飞帆卓睿奶粉,图/飞鹤官网

然而,仅仅通过涨价,飞鹤恐怕无法简单解决近年面临的问题。

2020至2023年的4年间,飞鹤分别录得营收185.92亿元、227.76亿元、213.11亿元、195.32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35.49%、22.5%、-6.43%、-8.35%;录得毛利134.8亿元、160.08亿元、139.51亿元、126.63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40.27%、18.75%、-12.85%、-9.23%。

不难看出,近年来,飞鹤在市场端面临的最大困境是营收、毛利的增长乏力、逐年下降。问题背后,则是整个行业的天花板降低以及低价内卷。

据共研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及预测,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市场规模自2021年起持续下降,规模由2021年的超1700亿元下降到2023年的超1400亿元,未来或将持续缩减至2028年,规模不足1200亿元。

另一方面,在下行的市场中,各个经销商、零售端为了保住销量、去库存,不得不陷入低价内卷。早在2022年前后,便有过不少关于飞鹤奶粉价格乱象的媒体报道,消费者反馈同款奶粉在不同渠道“成交价相差200元”。

如果说经销商“压库存”的传统模式在发展时代为飞鹤贡献了亮眼业绩,那么近年来收拾线下销售端在下行市场中形成的“烂摊子”便成为飞鹤桌前的课题。

在2024年半年报中,飞鹤上半年存货金额达到21.39亿元,同比上升6%,周转率下降到1.475,远低于同期其他乳制品巨头,例如伊利的3.28、蒙牛的4.52。

关于2024年初的价格调整,飞鹤同样曾解释,该措施是为了恢复市场秩序,改善库存和经销商体系。飞鹤高层指出,星飞帆产品最初定价为每罐300元,面市一年后某些地区售价跌至240元,公司计划4月份将星飞帆调整至280元,并保证所有渠道执行该价格标准。

如今半年过去,《一刻商业》关注到,在社媒平台上,关于飞鹤奶粉不同渠道价格对比的内容仍然很常见,消费者们仍热衷于“科学囤货”“抄作业”购买奶粉。

毫无疑问,涨价不能真正拯救飞鹤。

社媒用户对星飞帆卓睿奶粉价格过高的不满,图/小红书APP

今年初飞鹤奶粉涨价后,引起不少消费者不满:“价格变来变去,套路很多”“准备转奶了,国产比进口还难买”“一箱喝掉半个月工资”“区别贵而贵”。

在追逐高端化、涨价的路上,飞鹤忽视不少实际难题:

第一,作为世界范围内的高端婴幼儿奶粉产品,飞鹤奶粉的价格涨幅空间有限;

第二,在下行市场中,价格乱象、库存压力的本质是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转向,仅仅依靠涨价难以解决问题;

第三,奶粉产品竞争激烈的红海中,“高价”标签并不能为高端产品打出真正的差异化。

不必说,涨价能为飞鹤带来短期的业绩增长,但却很难称得上长期的稳定增量。

营销“翻车”,飞鹤“劝退”用户

市场端的困境,也让飞鹤在营销上“马失前蹄”。

近期,不少社媒平台上,消费者们都集中表达了针对飞鹤奶粉的吐槽和埋怨。《一刻商业》注意到,这些负面舆论集中在飞鹤奶粉今年涨价后,推出的“扫内码得20元红包”活动上。

这些消费者普遍对飞鹤的“扫码得20元红包”活动感到不满,有些人连续尝试半天也没法扫码成功,有些并未扫到红包或是只扫到0.5元红包,而在后续的维权中,不少人对飞鹤的销售渠道、客服回应不满意,或是被要求上传十分详细的个人信息证明。

社媒用户对飞鹤红包活动的不满,图/小红书APP

飞鹤为何会推出如此繁琐、备受吐槽的红包活动?

近年来,在治理销售端乱象上,飞鹤先后推出“内码制”和“电子围栏”机制,前者即在铝箔D型区印上二维码,以保证正品可以溯源,防止日期陈旧、窜货奶粉扰乱市场;后者则是由飞鹤作为厂家划定销售区域和固定价格、固定利润,分别向消费者、商家返利,以控制渠道和价格。

社媒用户对飞鹤红包活动的不满,图/小红书APP

简而言之,为了防止窜货现象,在“电子围栏”指定区域外扫码,一罐奶粉可能便扫不出红包,同时,或许是为防止“拍照代扫码”等操作,飞鹤内码红包对扫码操作的光源、清晰度要求都很高,再加上不同渠道售后服务的差异,消费者体验便参差不齐。

“电子围栏”措施闭环的完成,需要依赖消费者最终进行扫码,触发飞鹤的返利。否则,这部分利润便会被飞鹤收入囊中。

社媒用户总结飞鹤扫码红包规则,图/小红书APP

从结果来看,虽然“窜货”现象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遏止,但除去参与“窜货”的渠道,更多的成本实际上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倘若买到“窜货”,或是遇到扫码不规范、连续扫码、电商件距离过远等情况,消费者便都得不到红包,需要付出精力进行维权,“碰运气”赌渠道的售后体验。

飞鹤打着“让利”的名头,治理销售端乱象,推出红包活动,或许本是希望“一举两得”,最终却影响到品牌的口碑。归根究底,这也源于飞鹤的营销与当下环境的脱节。

2016年,飞鹤打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口号,请来章子怡做代言人,参与央视国家品牌计划,在营销上不惜耗费巨资,最终一炮而红,在国内消费者心中刷足存在感,此后便一直持续着重营销的倾向。

从财报数据来看,营销一直是飞鹤开支费用的大头。2019年至2023年,飞鹤销售费用分别为38.48亿元、52.64亿元、67.29亿元、65.45亿元及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87%,同期,飞鹤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仅为9.23%。

今年上半年,飞鹤销售费用达到35.35亿元,同比上升2.2%,同期归母净利润仅为19.1亿元。

与巨额营销费用相对,飞鹤近年来却没有推出过十分出圈的IP或是广告,仍然延续着传统思路。与如今互联网时代新消费品牌的频频破圈相比,早年依靠营销制胜的飞鹤只能甘拜下风。

从红包活动的“翻车”上,更能看出飞鹤营销活动没能将消费者体验放在第一位的弊病。

国内增量难寻,出海路途坎坷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出海是乳业巨头们共同的选择,飞鹤也不例外。

今年4月,飞鹤加拿大皇家妙克品牌,拿下加拿大地区首张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执照;9月,飞鹤加拿大皇家妙克品牌金斯顿工厂宣布,婴幼儿产品正式投入生产,将在加拿大本土上市。

冷友斌曾公开表示,中国飞鹤拿到加拿大首张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执照,希望通过加拿大工厂覆盖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海外市场,飞鹤已经展开与美国婴童渠道的合作。

但总体来说,飞鹤在海外的布局仍称得上“方兴未艾”。在2024年半年报中,飞鹤披露海外收益,其中美国地区总收益仅有0.81亿元,加拿大地区总收益仅有0.26亿元,在飞鹤总营收中占比不超过1%。

中国飞鹤分地理市场收益,图/中国飞鹤2024半年报

在海外布局开花结果之前,飞鹤仍然需要大量投入,这条出海路同样坎坷。

首先,无论是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设计,还是储备充足产能的工厂,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

其次,活过了三聚氰胺事件,打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飞鹤在国内有着天然的光环,熟悉的营销打法在海外市场并不一定奏效;

最后,飞鹤奶粉产品“富含乳铁蛋白”等亮点标签在海外市场并不独特,价格却仍然处在一线大品牌的区间。

在海外,飞鹤除去要和海外乳业公司竞争,同样面对国内竞争对手。今年上半年,澳优羊奶粉登陆美加市场,并将印度列为下个目标,其核心品牌“贝艾特”海外营收达到2.9亿元,同比上升50%,占总体营收8%。此外,蒙牛也宣布将通过“瑞哺恩”“贝拉米两个品牌开拓国内外婴幼儿市场。

在全球市场更为激烈的比拼中,走出国门的飞鹤能否挽救颓势,重新展翅高飞?恐怕仍需长期观察。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