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驾驶公司争抢全球Robotaxi第一股

品驾

6天前

虽然中国自动驾驶公司们都在争抢全球Robotaxi第一股,但是,从他们的招股书信息中不难看出,Robotaxi这项业务一直在亏钱。

作者董楠
邮箱dongnan@pingwest.com

全球Robotaxi第一股可能就要在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中诞生。

10月,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冲击美股IPO都有了进一步消息。小马智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上市申请,就在今年4月,小马智行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拟发行不超过9814.95万股普通股。

文远知行则比小马智行更早一步,去年8月,今年10月,证监会先后两次发布关于文远知行公司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通知书,这意味着文远知行距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

全球Robotaxi第一股很可能在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中产生。

在经历了两年的资本寒冬后,自动驾驶这个研发周期长,烧钱快的行业,似乎终于迎来转机。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密集启动上市

在行业内人士来看,去年文远知行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申请,与政策层面加大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运营力度不无关系。

去年8月,证监会曾发布过一次关于文远知行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通知书,今年10月,证监会再次发布关于文远知行公司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通知书。

经过一年多时间重新发布备案通知书,意味着文远知行距离美股上市已经不远。

小马智行则以“PONY”为股票代码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

2024年,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们都在积极推动上市流程。

今年6月,Momenta也获得美股上市备案;毫末智行计划赴港IPO,预计在2025年;纵目科技则从A股转战港股。

其中,作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三家明星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小马智行、文远知行、Momenta都选择了美股。

挺过资本寒冬后,自动驾驶在政策层面迎来一波助推,其中萝卜快跑在武汉运营的出圈效应,其实也来源于此。

图源:小马智行

L4烧的钱,要靠其他业务来弥补

虽然中国自动驾驶公司们都在争抢全球Robotaxi第一股,但是,从他们的招股书信息中不难看出,Robotaxi这项业务一直在亏钱。

小马智行的招股书显示,目前其核心赚钱业务是自动驾驶卡车业务,今年上半年,占其总收入的73%,而在2022、2023年,小马智行则主要靠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收入赚钱。

图源:小马智行

而文远知行的营收则主要依赖于大客户,文远知行与多家主机厂和一级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宇通集团、广汽集团、博世等,营收则主要来自于销售L4自动驾驶汽车及相关传感器套件。

今年上半年,前两大客户占文远知行总营收的52.4%。2022年和2023年,五家最大客户分别占各自年度总营收的72%和77.5%。2021年,六家最大客户占同年总营收的89.8%。

文远知行与宇通合作打造的无人驾驶环卫车 图源:文远知行

Momenta则与通用、上汽、比亚迪等车企有合作关系,为其提供L2技术方案,截至2023年底,Momenta已经拿到了10家量产定点项目,覆盖30种车型,号称结合量产自动驾驶Mpilot与完全无人驾驶MSD的“两条腿”产品战略。

在Robotaxi没有迎来全面商业化之前,都在依靠不同的业务实现造血,然而,相比于研发投入,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们仍然入不敷出。

文远知行招股书显示,其自2021年到2024年上半年,三年半累计研发支出达到27.78亿元,小马智行2022年-2024年上半年的累计研发投入则为3.387亿美元,超过24亿元人民币。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对于IPO的迫切性。

在资本与政策裹挟中前行

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行业融资活跃,共有144起投融资事件,融资规模达932 亿元;到了2022 年,投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事件约为128 起,融资规模更是大幅缩减至2021年的四分之一,约为 240亿元;2023年情况更不乐观。

从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的历年融资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

2017年得到首轮融资以来,小马智行的最大一笔融资在2020年的C轮融资,金额为5.45亿美元,而从2021年到2023年,小马智行的累计融资金额都没有超过2020年的C轮融资金额。

文远知行最大的一笔融资则是在2021年,Momenta从2021年C +轮融资之后,至2024年之前再无融资进账。

资本市场对于自动驾驶领域趋于谨慎,其原因并不难理解。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们在历经六七年的发展后,其商业前景仍然不够清晰。而相比于同时期起步的造车公司们,自动驾驶的盈利前景更为渺茫。

自动驾驶的商业化,除了考验技术研发能力,也与政策有着更深的绑定。

去年,国家先后发布多项政策,涉及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试点运营,为Robotaxi的商业化运营带来了一些好消息:

去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指导自动驾驶汽车常态化运营服务的新发展阶段;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从城市端加快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无人化、商业化、规模化应用。

这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们创造了更大的商业化运营环境。

今年萝卜快跑在武汉的大规模商业化试运营,对于Robotaxi来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次单一城市的规模化投入,让Robotaxi从此前的单一城市示范区进入开始进入到大众视野。然而与此同时,Robotaxi也带来了技术是否会取代人力、在复杂交通场景下的管理能力等社会讨论度较高的问题。

也因此,Robotaxi并没有因此从武汉迅速扩散至全国,实现快速的商业化运营。

对于当下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们,现阶段仍然寄希望于通过单一城市的规模化,首先覆盖运营成本,进而覆盖研发投入,一步一步过渡到盈利阶段。

图源:网络

当特斯拉拿出定价3万美元的Robotaxi并描绘美好的出行前景时,也只有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们知道,走到这一步究竟有多难。

与之相比,曾经的自动驾驶第一股图森未来,2021年在美国上市,并于今年退市的经历却如此鲜活,也更加真实。

图森未来市值最高峰时一度超过百亿美元,但之后经历了股价跳水、高管夺权、裁员重组等负面消息。

即便顺利实现上市,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们自己也意识到,后面很可能是更加艰巨的挑战。

虽然中国自动驾驶公司们都在争抢全球Robotaxi第一股,但是,从他们的招股书信息中不难看出,Robotaxi这项业务一直在亏钱。

作者董楠
邮箱dongnan@pingwest.com

全球Robotaxi第一股可能就要在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中诞生。

10月,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冲击美股IPO都有了进一步消息。小马智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上市申请,就在今年4月,小马智行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拟发行不超过9814.95万股普通股。

文远知行则比小马智行更早一步,去年8月,今年10月,证监会先后两次发布关于文远知行公司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通知书,这意味着文远知行距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

全球Robotaxi第一股很可能在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中产生。

在经历了两年的资本寒冬后,自动驾驶这个研发周期长,烧钱快的行业,似乎终于迎来转机。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密集启动上市

在行业内人士来看,去年文远知行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申请,与政策层面加大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运营力度不无关系。

去年8月,证监会曾发布过一次关于文远知行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通知书,今年10月,证监会再次发布关于文远知行公司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通知书。

经过一年多时间重新发布备案通知书,意味着文远知行距离美股上市已经不远。

小马智行则以“PONY”为股票代码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

2024年,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们都在积极推动上市流程。

今年6月,Momenta也获得美股上市备案;毫末智行计划赴港IPO,预计在2025年;纵目科技则从A股转战港股。

其中,作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三家明星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小马智行、文远知行、Momenta都选择了美股。

挺过资本寒冬后,自动驾驶在政策层面迎来一波助推,其中萝卜快跑在武汉运营的出圈效应,其实也来源于此。

图源:小马智行

L4烧的钱,要靠其他业务来弥补

虽然中国自动驾驶公司们都在争抢全球Robotaxi第一股,但是,从他们的招股书信息中不难看出,Robotaxi这项业务一直在亏钱。

小马智行的招股书显示,目前其核心赚钱业务是自动驾驶卡车业务,今年上半年,占其总收入的73%,而在2022、2023年,小马智行则主要靠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收入赚钱。

图源:小马智行

而文远知行的营收则主要依赖于大客户,文远知行与多家主机厂和一级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宇通集团、广汽集团、博世等,营收则主要来自于销售L4自动驾驶汽车及相关传感器套件。

今年上半年,前两大客户占文远知行总营收的52.4%。2022年和2023年,五家最大客户分别占各自年度总营收的72%和77.5%。2021年,六家最大客户占同年总营收的89.8%。

文远知行与宇通合作打造的无人驾驶环卫车 图源:文远知行

Momenta则与通用、上汽、比亚迪等车企有合作关系,为其提供L2技术方案,截至2023年底,Momenta已经拿到了10家量产定点项目,覆盖30种车型,号称结合量产自动驾驶Mpilot与完全无人驾驶MSD的“两条腿”产品战略。

在Robotaxi没有迎来全面商业化之前,都在依靠不同的业务实现造血,然而,相比于研发投入,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们仍然入不敷出。

文远知行招股书显示,其自2021年到2024年上半年,三年半累计研发支出达到27.78亿元,小马智行2022年-2024年上半年的累计研发投入则为3.387亿美元,超过24亿元人民币。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对于IPO的迫切性。

在资本与政策裹挟中前行

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行业融资活跃,共有144起投融资事件,融资规模达932 亿元;到了2022 年,投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事件约为128 起,融资规模更是大幅缩减至2021年的四分之一,约为 240亿元;2023年情况更不乐观。

从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的历年融资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

2017年得到首轮融资以来,小马智行的最大一笔融资在2020年的C轮融资,金额为5.45亿美元,而从2021年到2023年,小马智行的累计融资金额都没有超过2020年的C轮融资金额。

文远知行最大的一笔融资则是在2021年,Momenta从2021年C +轮融资之后,至2024年之前再无融资进账。

资本市场对于自动驾驶领域趋于谨慎,其原因并不难理解。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们在历经六七年的发展后,其商业前景仍然不够清晰。而相比于同时期起步的造车公司们,自动驾驶的盈利前景更为渺茫。

自动驾驶的商业化,除了考验技术研发能力,也与政策有着更深的绑定。

去年,国家先后发布多项政策,涉及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试点运营,为Robotaxi的商业化运营带来了一些好消息:

去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指导自动驾驶汽车常态化运营服务的新发展阶段;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从城市端加快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无人化、商业化、规模化应用。

这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们创造了更大的商业化运营环境。

今年萝卜快跑在武汉的大规模商业化试运营,对于Robotaxi来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次单一城市的规模化投入,让Robotaxi从此前的单一城市示范区进入开始进入到大众视野。然而与此同时,Robotaxi也带来了技术是否会取代人力、在复杂交通场景下的管理能力等社会讨论度较高的问题。

也因此,Robotaxi并没有因此从武汉迅速扩散至全国,实现快速的商业化运营。

对于当下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们,现阶段仍然寄希望于通过单一城市的规模化,首先覆盖运营成本,进而覆盖研发投入,一步一步过渡到盈利阶段。

图源:网络

当特斯拉拿出定价3万美元的Robotaxi并描绘美好的出行前景时,也只有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们知道,走到这一步究竟有多难。

与之相比,曾经的自动驾驶第一股图森未来,2021年在美国上市,并于今年退市的经历却如此鲜活,也更加真实。

图森未来市值最高峰时一度超过百亿美元,但之后经历了股价跳水、高管夺权、裁员重组等负面消息。

即便顺利实现上市,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们自己也意识到,后面很可能是更加艰巨的挑战。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