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8 万元!小鹏 P7+公布预售价,但它最大的创新却被骂惨了

爱范儿

3周前

和小鹏X9刚发布时一样,P7+的最大的争议也在于外观设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鹏P7与特斯拉Model3共同主导了二十万元级别的纯电轿车市场,并在2022年实现了十万台下线的喜人成绩,创下了造车新势力的新纪录。

巴黎车展,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它不仅是历史上第一个车展,更是全球汽车工业的重要风向标。
自 1898 年首次举办,这个舞台见证了无数汽车史上的里程碑。每一次的开幕,都是对未来出行方式的一次大胆预测和展示。
今天,第 90 届巴黎车展正式拉开序幕。值得留意的是,这次凡尔赛门展览中心里多了一些我们熟悉的身影,带着新能源车登场的比亚迪、零跑、问界等中国品牌,给世界带去了一些小小的中国震撼。
其中最受关注的新车,自然是小鹏 P7+了,在巴黎车展上,小鹏汽车正式公布了 P7+的预售价格——
20.98 万元。
实际上这并非小鹏 P7+的首次亮相,10 月 10 日,也就是 4 天前,小鹏汽车在深圳给 P7+办了一场首秀,当时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作为小鹏汽车新十年的开篇之作,P7+的推出对于小鹏汽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究竟是为小鹏汽车开启了一个成功的新篇章,还是会成为一款表现平平的车型,甚至将品牌推向不利的境地?
小鹏 P7+,到底是一台什么样的车?
和小鹏 X9 刚发布时一样,P7+的最大的争议也在于外观设计。翻看董车会当时的报道,评论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其车尾设计是在挑战人们的传统审美。
从前脸来看,小鹏 P7+其实处理得相当不错,既融入了 X9 上更具线条感的型面,也继承了 P7 原有的灯组布局,共同塑造了一个更加现代且具有辨识度的 Robot Face 前脸。
问题在于新加入的悬浮车顶和双层尾翼设计。一些观点认为,这是小鹏「为了改而改」,是「不必要的复杂设计」。
然而,当我们将视野放在 P7+的产品定位上时,就可以发现小鹏汽车的这次设计尝试其实不无道理。这些新设计并非多余之举,而是基于实际功能需求的精心考量。
关于 P7+的定位,何小鹏解释得很清楚:
从 P7+的发布会开始,大家会看到我们 P7 家族会有两种风格:P7i 系列以个性、运动为核心,P7+以家用、大空间、舒适为核心。
也就是说,P7+和 P7i 并非迭代关系,而是从 P7 家族衍生出来的一个分支,与 P7i 是并行的关系。
在何小鹏看来,P7+的出现,弥补了不少小鹏粉丝心中的遗憾。要讲解其中缘由,先让我们把时间拨回 2020 年。
2020 年 1 月,国产特斯拉 Model 3 正式从上海超级工厂下线,其价格从进口时期的超 40 万元,大幅降至国补后的 29.9 万元。这一显著的价格调整,使得 Model 3 对标「34C」的纯电轿车,进一步获得了「高性价比」的标签。
由于当时市场上缺乏能与 Model 3 直接竞争的产品,它几乎成为了纯电轿车领域的不二之选——直到小鹏 P7 发布。
除了特斯拉,就是小鹏 P7。
小鹏 P7i
2020 年 4 月,小鹏 P7 正式亮相,它很快成为了国产新能源汽车中的一个突破性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鹏 P7 与特斯拉 Model 3 共同主导了二十万元级别的纯电轿车市场,并在 2022 年实现了十万台下线的喜人成绩,创下了造车新势力的新纪录。
小鹏 P7 成功的原因,可以简单总结为两点:前卫动感的外观设计,和领先行业智能化。
在何小鹏看来,P7 车主无一不是颜值控和科技控。客观来讲,也确实如此。然而,P7 为了追求动感的外形,的确在后排空间上做出了妥协,不少用户将其后排座椅形容为「顶头的小板凳」。同时,P7 的后备箱空间也相对较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实用性。
小鹏 P7 的后排
诚然,外观的吸引力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如果作为家庭的主要用车,实用性往往是更为关键的考量标准。
我很爱小鹏 P7,但有没有可能空间再大一点?
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反馈,小鹏 P7+应运而生。
双层尾翼为何而来?
在发布会上,何小鹏点明了 P7+的「两大使命」,其中之一就是:让更多人享受到「豪华行政级轿车」的空间与舒适。
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尽可能地保留 P7 原有的动感。何小鹏想得很清楚,他要把 P7+打造成一辆拥有 SUV 空间的轿跑。
所以,P7+才成了现在这般模样。
长时间关注汽车的读者一定很清楚,运动感与大空间,一直都是汽车设计里难以兼得的「鱼和熊掌」,例子数不胜数。历史上有无数例子表明,追求动感的溜背造型往往需要在空间上做出妥协。
为了同时获得这个「鱼和熊掌」,小鹏给出的答案就是 ONE-Box 造型和双层尾翼。
ONE-Box 造型大家很好理解,这种将轴长比最大化的设计,如今已成为当下纯电动轿车设计的主流趋势,大大增加了乘员舱的纵向空间。
那双层尾翼呢?
我们先来看看,如果将 P7+的上层尾翼去掉,它会是什么样子。
上图为新出行所摄的 P7+正侧图,下图为去掉上层尾翼的示意图
不难发现,如果把上层尾翼去掉,顺着下层尾翼给 P7+再造一个「车顶」,后排和后备箱的垂直空间将会遭受严重挤压。
没错,看似「画蛇添足」的双层尾翼,实际上是小鹏拓展空间的一种全新解法。
小鹏 P7+的后排空间
从数据上来看,小鹏 P7+后排座椅臀点到车顶高度达到了 973mm,作为对比,小米 SU7 和蔚来 ET5 这两款轿跑车型的成绩分别是 944mm 和 940mm,对比 933mm 的 P7,更是有着明显的提升。
与此同时,P7+的后备箱容积也从 P7 的 440L 暴增至 725L,放倒后排座椅后还将扩展至 2221L。
2221L 是什么概念?在发布会上,何小鹏从台上的 P7i 里,搬出了 32 个 20 英寸的行李箱。
如此大的后部空间,配合上全系标配的后排座椅按摩、加热、通风、10°无极电动调节、小桌板、车控屏、厚坐垫以及中央的大扶手…… 就像何小鹏说的那样,P7+成功让更多人有机会享受到「豪华行政级轿车」的空间与舒适。
还记得小鹏的产品经理 Alice 在发布会上说,小鹏 P7+将「引领纯电设计的新潮流,重塑轿跑空间体验」。
能否引领潮流还不好说,但至少,这是一次实打实的创新。
还有人说,既然要空间,为什么不直接做一辆旅行车?
这不是还得考虑风阻么?
为了进一步给空间让路,小鹏为 P7+定制了一款业界最薄的 800V 电池包,其厚度仅有 108mm,容量自然也没有很大,为 76.3kWh。在没有大电池的情况下,更低的空气阻力,变得尤为重要。
而小鹏 P7+上那有着超长溜背曲线的 Kammback 造型,让它拥有了 Cd0.206 的超低风阻系数,CLTC 续航里程达到了 710km,即便是 60.7kWh 的版本,也有着 602km 的 CLTC 续航里程。
聊了这么多,可能还是会有人说,「空间也好,能耗也罢,在我眼里它就是丑」。
丑就丑呗,不买就是了,现在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可不比 2020 年,总有一款适合你。买车这件事,向来都是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
对于 P7+面向的人群,其实何小鹏总结得很好:
既想要 P7 的优雅运动,又想要媲美 SUV 的空间,让家人坐得舒服。
而这样的市场需求,恰恰是现实中广泛存在的。
文 | 李华
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特斯拉 Cybercab 来了,意味着马斯克不再「造车」

历史性时刻!SpaceX 星舰首次完成「筷子夹火箭」,马斯克吹过的牛成了

和小鹏X9刚发布时一样,P7+的最大的争议也在于外观设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鹏P7与特斯拉Model3共同主导了二十万元级别的纯电轿车市场,并在2022年实现了十万台下线的喜人成绩,创下了造车新势力的新纪录。

巴黎车展,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它不仅是历史上第一个车展,更是全球汽车工业的重要风向标。
自 1898 年首次举办,这个舞台见证了无数汽车史上的里程碑。每一次的开幕,都是对未来出行方式的一次大胆预测和展示。
今天,第 90 届巴黎车展正式拉开序幕。值得留意的是,这次凡尔赛门展览中心里多了一些我们熟悉的身影,带着新能源车登场的比亚迪、零跑、问界等中国品牌,给世界带去了一些小小的中国震撼。
其中最受关注的新车,自然是小鹏 P7+了,在巴黎车展上,小鹏汽车正式公布了 P7+的预售价格——
20.98 万元。
实际上这并非小鹏 P7+的首次亮相,10 月 10 日,也就是 4 天前,小鹏汽车在深圳给 P7+办了一场首秀,当时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作为小鹏汽车新十年的开篇之作,P7+的推出对于小鹏汽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究竟是为小鹏汽车开启了一个成功的新篇章,还是会成为一款表现平平的车型,甚至将品牌推向不利的境地?
小鹏 P7+,到底是一台什么样的车?
和小鹏 X9 刚发布时一样,P7+的最大的争议也在于外观设计。翻看董车会当时的报道,评论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其车尾设计是在挑战人们的传统审美。
从前脸来看,小鹏 P7+其实处理得相当不错,既融入了 X9 上更具线条感的型面,也继承了 P7 原有的灯组布局,共同塑造了一个更加现代且具有辨识度的 Robot Face 前脸。
问题在于新加入的悬浮车顶和双层尾翼设计。一些观点认为,这是小鹏「为了改而改」,是「不必要的复杂设计」。
然而,当我们将视野放在 P7+的产品定位上时,就可以发现小鹏汽车的这次设计尝试其实不无道理。这些新设计并非多余之举,而是基于实际功能需求的精心考量。
关于 P7+的定位,何小鹏解释得很清楚:
从 P7+的发布会开始,大家会看到我们 P7 家族会有两种风格:P7i 系列以个性、运动为核心,P7+以家用、大空间、舒适为核心。
也就是说,P7+和 P7i 并非迭代关系,而是从 P7 家族衍生出来的一个分支,与 P7i 是并行的关系。
在何小鹏看来,P7+的出现,弥补了不少小鹏粉丝心中的遗憾。要讲解其中缘由,先让我们把时间拨回 2020 年。
2020 年 1 月,国产特斯拉 Model 3 正式从上海超级工厂下线,其价格从进口时期的超 40 万元,大幅降至国补后的 29.9 万元。这一显著的价格调整,使得 Model 3 对标「34C」的纯电轿车,进一步获得了「高性价比」的标签。
由于当时市场上缺乏能与 Model 3 直接竞争的产品,它几乎成为了纯电轿车领域的不二之选——直到小鹏 P7 发布。
除了特斯拉,就是小鹏 P7。
小鹏 P7i
2020 年 4 月,小鹏 P7 正式亮相,它很快成为了国产新能源汽车中的一个突破性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鹏 P7 与特斯拉 Model 3 共同主导了二十万元级别的纯电轿车市场,并在 2022 年实现了十万台下线的喜人成绩,创下了造车新势力的新纪录。
小鹏 P7 成功的原因,可以简单总结为两点:前卫动感的外观设计,和领先行业智能化。
在何小鹏看来,P7 车主无一不是颜值控和科技控。客观来讲,也确实如此。然而,P7 为了追求动感的外形,的确在后排空间上做出了妥协,不少用户将其后排座椅形容为「顶头的小板凳」。同时,P7 的后备箱空间也相对较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实用性。
小鹏 P7 的后排
诚然,外观的吸引力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如果作为家庭的主要用车,实用性往往是更为关键的考量标准。
我很爱小鹏 P7,但有没有可能空间再大一点?
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反馈,小鹏 P7+应运而生。
双层尾翼为何而来?
在发布会上,何小鹏点明了 P7+的「两大使命」,其中之一就是:让更多人享受到「豪华行政级轿车」的空间与舒适。
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尽可能地保留 P7 原有的动感。何小鹏想得很清楚,他要把 P7+打造成一辆拥有 SUV 空间的轿跑。
所以,P7+才成了现在这般模样。
长时间关注汽车的读者一定很清楚,运动感与大空间,一直都是汽车设计里难以兼得的「鱼和熊掌」,例子数不胜数。历史上有无数例子表明,追求动感的溜背造型往往需要在空间上做出妥协。
为了同时获得这个「鱼和熊掌」,小鹏给出的答案就是 ONE-Box 造型和双层尾翼。
ONE-Box 造型大家很好理解,这种将轴长比最大化的设计,如今已成为当下纯电动轿车设计的主流趋势,大大增加了乘员舱的纵向空间。
那双层尾翼呢?
我们先来看看,如果将 P7+的上层尾翼去掉,它会是什么样子。
上图为新出行所摄的 P7+正侧图,下图为去掉上层尾翼的示意图
不难发现,如果把上层尾翼去掉,顺着下层尾翼给 P7+再造一个「车顶」,后排和后备箱的垂直空间将会遭受严重挤压。
没错,看似「画蛇添足」的双层尾翼,实际上是小鹏拓展空间的一种全新解法。
小鹏 P7+的后排空间
从数据上来看,小鹏 P7+后排座椅臀点到车顶高度达到了 973mm,作为对比,小米 SU7 和蔚来 ET5 这两款轿跑车型的成绩分别是 944mm 和 940mm,对比 933mm 的 P7,更是有着明显的提升。
与此同时,P7+的后备箱容积也从 P7 的 440L 暴增至 725L,放倒后排座椅后还将扩展至 2221L。
2221L 是什么概念?在发布会上,何小鹏从台上的 P7i 里,搬出了 32 个 20 英寸的行李箱。
如此大的后部空间,配合上全系标配的后排座椅按摩、加热、通风、10°无极电动调节、小桌板、车控屏、厚坐垫以及中央的大扶手…… 就像何小鹏说的那样,P7+成功让更多人有机会享受到「豪华行政级轿车」的空间与舒适。
还记得小鹏的产品经理 Alice 在发布会上说,小鹏 P7+将「引领纯电设计的新潮流,重塑轿跑空间体验」。
能否引领潮流还不好说,但至少,这是一次实打实的创新。
还有人说,既然要空间,为什么不直接做一辆旅行车?
这不是还得考虑风阻么?
为了进一步给空间让路,小鹏为 P7+定制了一款业界最薄的 800V 电池包,其厚度仅有 108mm,容量自然也没有很大,为 76.3kWh。在没有大电池的情况下,更低的空气阻力,变得尤为重要。
而小鹏 P7+上那有着超长溜背曲线的 Kammback 造型,让它拥有了 Cd0.206 的超低风阻系数,CLTC 续航里程达到了 710km,即便是 60.7kWh 的版本,也有着 602km 的 CLTC 续航里程。
聊了这么多,可能还是会有人说,「空间也好,能耗也罢,在我眼里它就是丑」。
丑就丑呗,不买就是了,现在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可不比 2020 年,总有一款适合你。买车这件事,向来都是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
对于 P7+面向的人群,其实何小鹏总结得很好:
既想要 P7 的优雅运动,又想要媲美 SUV 的空间,让家人坐得舒服。
而这样的市场需求,恰恰是现实中广泛存在的。
文 | 李华
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特斯拉 Cybercab 来了,意味着马斯克不再「造车」

历史性时刻!SpaceX 星舰首次完成「筷子夹火箭」,马斯克吹过的牛成了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