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餐企老板内参
(ID:cqlbnc)
作者:内参君
月亏3万、20万打水漂…
第一批中药奶茶,陷入倒闭风波
“20万开店,3个月,全部打了水漂”。
这是一位90后餐饮创业者的故事。去年,中药奶茶爆红,他也顺势加盟了一家中药茶饮品牌,包括加盟费、品牌费、门店装修费、设备购买费等前前后后共投资了20万元。
“最初的预想是回本周期在一年左右,需要平均日单7、80,但实际运转起来,除了刚开业时有些营销热度和团购热度,几乎没什么客流。开业1个月,我就打退堂鼓了,现在3个月,钱全亏光了。”
这不是个例。事实上,大批量的中药奶茶店正在陷入倒闭、赔本的困境。
一位河南郑州的中药奶茶加盟商,自己前后投入了近40万元的成本,加盟了一家中药奶茶店,原以为流量很大、生意肯定不错,“以为用不了多久肯定回本”。但将近半年的经营中,他发现“每个月要亏损3万多块钱,半年亏了18万。没有配方推新品,老产品的复购率也很低。”
另一位同是河南的加盟商也对内参表示,当初是看了很多网上的文章和网友发帖,相信了“开中药奶茶月入8万”、“轻松创业,半月回本”、“宝妈轻创业,月入十万不是梦”等类似的宣传文案。“一时上头就投资了,店开了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美好,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骗了几十万。”
宁波的中药奶茶加盟商在接受咖门访谈时也同样表示,刚参加完某招商加盟会后,兴奋地夜不能寐,恨不得第二天就把店支棱起来,开店之后发现“前后投了40万,每天营业额不超过200元,后期甚至上不了三位数。”不到3个月,店就关了。
(图/pexels)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还有更多中药奶茶的创业者分享出了自己的案例,内参君交流后发现,虽然还有一些中药奶茶加盟店仍在苦苦坚持,但日均营业额基本入不敷出,更多的餐饮创业者则是因为“中药奶茶的爆红”就一股脑投入大几十万,最后血本无归,钱都打了水漂还听不到响儿。
中药奶茶,上半年有多么疯狂,如今有多么“凄惨”。
从爆火到倒闭
中药奶茶们没撑过半年
尽管从诞生到走下坡路,中药奶茶身上一直存在大量争议,也始终不被看好,但的的确确,他曾经是个“小风口”。
去年底开始,中药奶茶频繁在社交媒体上被打卡推荐,年轻人们高喊着“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一杯杯“养生中药奶茶”就下了肚。
(图/pexels)
与此同时,大量的中药奶茶创业记录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出现,比如“90后创业中药奶茶店日入1000+”“中药奶茶半月回本”等,“南昌首家”“无锡首家”“成都首家”中药奶茶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根据内参去年8月报道,当时的江苏百黎堂中医馆旗下养生茶饮“开了个方子”、云南中式本草茶饮店“青楠·五味茶”等品牌都在集中开展加盟推广。养生茶品牌椿风彼时已经破百店、“荷田水铺”和国药集团广东一方制药旗下的“一方四季本草轻养茶”也在稳定拓店。
不过,半年过去“疯狂放加盟”的中药奶茶们门店数量并没有预期中的增长速度,加盟商们草草收场,连年轻人们的需求也在回落。
(图/pexels)
有人如此精准点评中药奶茶:用料不多、作用不大、名字噱头、价格高调。
从这四个关键词中,中药奶茶陷入困境的原因也很明显:产品不够扎实、定位不够精准,加上非刚需且定价不低,一次尝鲜的体验过后,很容易被消费者打上“智商税”的标签。低复购率是必然结果。
不止中药奶茶、中药面包、
中药咖啡、中药冰激凌…
“中药+”集体噤声
同样一直受到争议,频繁被吐槽“智商税”,风口刚刮起就开始走“下坡路”的,还有同系列的各种“中药+”。
比如中药面包。
今年5月份,中药面包异军突起风靡全国,北京、天津、郑州、杭州、济南等多地都陆续开出了主打“药膳养生”的烘焙店,但就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绝大部分的消费者评价仍是“噱头大于实用,吃一次就不想吃了”。
(图/pexels)
再比如中药冰激凌。
7月底,“38元一份的中药冰激凌卖断货”登上微博热搜,上海、哈尔滨、珠海等地也陆续开出了中药冰激凌专门店,但根据一位加盟商透露,“中药冰激凌火了之后,很多打着品牌加盟实际快招的公司在招商,市场云龙混杂。我自己也开了一家,刚开业时还行,后续无力,已经准备撤摊子了。”
还有中药咖啡、各类药膳坊……在短期爆红的一阵风后,这些“中药+餐饮”,似乎都陷入了“智商税”“噱头”“一次性生意”的困境中。
易做难守的“中药+餐饮”
入局谨慎、再谨慎!
每隔几个月就要翻红一次的“中药餐饮”,靠着不同品类的叠加,看似赛道热闹非凡,但细看下来,几乎每个“中药+”品类都后续无力,难以长线发展。
归根结底,中药餐饮这个赛道的爆火,无外乎是契合了当下年轻人的养生需求,但问题在于绝大部分年轻人对于“养生”的态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据新华网此前发布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18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到了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但超过半数的“Z世代”表示科学营养的膳食生活方式坚持几天就容易放弃,62.44%的被调查者表示,购买营养产品后有浪费的可能。
这就导致,中药餐饮赛道的各品类想要持续性发展,势必要解决年轻人尝鲜后的复购率问题,但无论是打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来吸引顾客,还是做好质价比薄利多销……想要跑通,都绝非是“短期风口”能承载的。
就连背靠“中药大佬”同仁堂的知嘛健康,发展4年也仅仅只跑出了不到10家店的体量。
一位资深餐饮加盟专家表示,“中药奶茶、中药咖啡、中药面包……这些品类,不能说千万别做,只能说做了99%血本无归,剩下1%运气好能跑出来。但那1%里的人肯定不是你我。”
读完点个【在看】?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餐企老板内参
(ID:cqlbnc)
作者:内参君
月亏3万、20万打水漂…
第一批中药奶茶,陷入倒闭风波
“20万开店,3个月,全部打了水漂”。
这是一位90后餐饮创业者的故事。去年,中药奶茶爆红,他也顺势加盟了一家中药茶饮品牌,包括加盟费、品牌费、门店装修费、设备购买费等前前后后共投资了20万元。
“最初的预想是回本周期在一年左右,需要平均日单7、80,但实际运转起来,除了刚开业时有些营销热度和团购热度,几乎没什么客流。开业1个月,我就打退堂鼓了,现在3个月,钱全亏光了。”
这不是个例。事实上,大批量的中药奶茶店正在陷入倒闭、赔本的困境。
一位河南郑州的中药奶茶加盟商,自己前后投入了近40万元的成本,加盟了一家中药奶茶店,原以为流量很大、生意肯定不错,“以为用不了多久肯定回本”。但将近半年的经营中,他发现“每个月要亏损3万多块钱,半年亏了18万。没有配方推新品,老产品的复购率也很低。”
另一位同是河南的加盟商也对内参表示,当初是看了很多网上的文章和网友发帖,相信了“开中药奶茶月入8万”、“轻松创业,半月回本”、“宝妈轻创业,月入十万不是梦”等类似的宣传文案。“一时上头就投资了,店开了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美好,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骗了几十万。”
宁波的中药奶茶加盟商在接受咖门访谈时也同样表示,刚参加完某招商加盟会后,兴奋地夜不能寐,恨不得第二天就把店支棱起来,开店之后发现“前后投了40万,每天营业额不超过200元,后期甚至上不了三位数。”不到3个月,店就关了。
(图/pexels)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还有更多中药奶茶的创业者分享出了自己的案例,内参君交流后发现,虽然还有一些中药奶茶加盟店仍在苦苦坚持,但日均营业额基本入不敷出,更多的餐饮创业者则是因为“中药奶茶的爆红”就一股脑投入大几十万,最后血本无归,钱都打了水漂还听不到响儿。
中药奶茶,上半年有多么疯狂,如今有多么“凄惨”。
从爆火到倒闭
中药奶茶们没撑过半年
尽管从诞生到走下坡路,中药奶茶身上一直存在大量争议,也始终不被看好,但的的确确,他曾经是个“小风口”。
去年底开始,中药奶茶频繁在社交媒体上被打卡推荐,年轻人们高喊着“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一杯杯“养生中药奶茶”就下了肚。
(图/pexels)
与此同时,大量的中药奶茶创业记录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出现,比如“90后创业中药奶茶店日入1000+”“中药奶茶半月回本”等,“南昌首家”“无锡首家”“成都首家”中药奶茶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根据内参去年8月报道,当时的江苏百黎堂中医馆旗下养生茶饮“开了个方子”、云南中式本草茶饮店“青楠·五味茶”等品牌都在集中开展加盟推广。养生茶品牌椿风彼时已经破百店、“荷田水铺”和国药集团广东一方制药旗下的“一方四季本草轻养茶”也在稳定拓店。
不过,半年过去“疯狂放加盟”的中药奶茶们门店数量并没有预期中的增长速度,加盟商们草草收场,连年轻人们的需求也在回落。
(图/pexels)
有人如此精准点评中药奶茶:用料不多、作用不大、名字噱头、价格高调。
从这四个关键词中,中药奶茶陷入困境的原因也很明显:产品不够扎实、定位不够精准,加上非刚需且定价不低,一次尝鲜的体验过后,很容易被消费者打上“智商税”的标签。低复购率是必然结果。
不止中药奶茶、中药面包、
中药咖啡、中药冰激凌…
“中药+”集体噤声
同样一直受到争议,频繁被吐槽“智商税”,风口刚刮起就开始走“下坡路”的,还有同系列的各种“中药+”。
比如中药面包。
今年5月份,中药面包异军突起风靡全国,北京、天津、郑州、杭州、济南等多地都陆续开出了主打“药膳养生”的烘焙店,但就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绝大部分的消费者评价仍是“噱头大于实用,吃一次就不想吃了”。
(图/pexels)
再比如中药冰激凌。
7月底,“38元一份的中药冰激凌卖断货”登上微博热搜,上海、哈尔滨、珠海等地也陆续开出了中药冰激凌专门店,但根据一位加盟商透露,“中药冰激凌火了之后,很多打着品牌加盟实际快招的公司在招商,市场云龙混杂。我自己也开了一家,刚开业时还行,后续无力,已经准备撤摊子了。”
还有中药咖啡、各类药膳坊……在短期爆红的一阵风后,这些“中药+餐饮”,似乎都陷入了“智商税”“噱头”“一次性生意”的困境中。
易做难守的“中药+餐饮”
入局谨慎、再谨慎!
每隔几个月就要翻红一次的“中药餐饮”,靠着不同品类的叠加,看似赛道热闹非凡,但细看下来,几乎每个“中药+”品类都后续无力,难以长线发展。
归根结底,中药餐饮这个赛道的爆火,无外乎是契合了当下年轻人的养生需求,但问题在于绝大部分年轻人对于“养生”的态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据新华网此前发布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18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到了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但超过半数的“Z世代”表示科学营养的膳食生活方式坚持几天就容易放弃,62.44%的被调查者表示,购买营养产品后有浪费的可能。
这就导致,中药餐饮赛道的各品类想要持续性发展,势必要解决年轻人尝鲜后的复购率问题,但无论是打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来吸引顾客,还是做好质价比薄利多销……想要跑通,都绝非是“短期风口”能承载的。
就连背靠“中药大佬”同仁堂的知嘛健康,发展4年也仅仅只跑出了不到10家店的体量。
一位资深餐饮加盟专家表示,“中药奶茶、中药咖啡、中药面包……这些品类,不能说千万别做,只能说做了99%血本无归,剩下1%运气好能跑出来。但那1%里的人肯定不是你我。”
读完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