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多客
来源 | 贝多财经
天职国际会计事务所(下称“天职国际”或“天职快所”)被暂停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致使多家公司上市进程“停摆”。
8月2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天职国际会计事务所提供服务的多个项目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审核”,包括IPO、再融资、并购重组项目,涉及广州银行、财信证券等。
与之对应的是,天职国际也遭到了多家公司“退单”。此前,作为中介服务机构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下称“大华所”)也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随后,大华所提供服务的多个项目也被中止审核,部分合作的企业选择更换申报会计师。
和大华所相同的是,天职国际也面临被更换的情形。以广州银行为例,因发行人需更换申报会计师,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对其发行上市审核。据贝多财经了解,广州银行准备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计划募资约95亿元。
就在6月29日,广州银行还更新了一版招股书(申报稿)。据招股书介绍,广州银行是一家立足于广东省的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行已开业机构184家,包括总行1家,分行级机构17家(含信用卡中心),支行159家及信用卡分中心7家。
截至2023年末,广州银行的资产规模达到8317亿元,同比增长4.76%。不过,该行2023年的营收约为160亿元,同比下降6.7%。另外,该行的利润更是实现三连降,2023年的净利润约30亿元,同比下降9.6%。
图片来自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银行此次IPO申请的三份招股说明书中出现薪酬数据不对应的情况。该行2023年3月末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广州银行的高层人均薪酬2021年、2022年分别为119.84万元、113.27万元。
而在2023年9月份的招股说明书中,广州银行披露其2021年的高层人均薪酬为123.06万元。2024年6月更新的招股说明书中,该行2022年高层人均薪酬分别为112.39万元,均不同于修改前披露的数据。
贝多财经了解,广州银行在招股书中表示,该行的招股书经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此外,广州银行董监高也都承诺对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但该行未对多份报告的数据出入给出合理解释。
而此次天职国际被处罚,涉及奇信股份(SZ:002781)财务造假案。根据证监会发布的罚单,天职国际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同时,天职国际伪造、篡改、毁损审计工作底稿。
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证监会对天职国际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业务收入约367.92万元,处以约2339.62万元罚款,合计罚没约2707.54万元。同时,暂停其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
事实上,广州银行也曾因数据问题而被处罚。2023年11月,广州银行曾被罚款1330.4万元,其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就包括未向监管部门真实反映房地产贷款报表数据;同月被罚的65万元中,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就包括小微企业贷款数据不真实。
而据贝多财经了解,广州银行的招股书和《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下称《存单计划》)的信息同样存在“数据打架”的情形。据《存单计划》披露,广州银行2023年的营收约为159.40亿元,2023年末的资产总额约为8305.84亿元。
图片来自《存单计划》
而据招股书披露,广州银行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总收入分别约为165.64亿元、171.53亿元和160.03亿元。截至2023年末,广州银行的资产总额约为8317.27万元。其中,两者之间的资产总额缺口约为11亿元。
图片来自审计报告
另外,《存单计划》显示,广州银行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7%、2.17%、2.04%。该行在招股书中披露的信息则显示,其2023年的不良贷款率为2.05%。相比之下,该行2020年的不良贷款率则为1.10%。
不过,广州银行也在《存单计划》中称,该行2023年末的数据未经审计,采用1104监管口径数,2021年、2022年数据采用报表口径。但即便如此,仍表明广州银行在统计数据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审慎。
截至2023年末,广州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约为95亿元,较2022年的约97亿元减少2亿元,有所优化。但对比2021年的不良贷款余额约61亿元,2022年相对跃升了约36亿元,相对增幅约59%,2023年较2021年增长约34亿元。
图片来自招股书
广州银行在招股书中表示,该行的信用卡贷款整体承压,部分持卡人收入水平受到冲击,还款能力明显下降,个人贷款中的不良贷款金额较往年有所上升。而公司贷款方面,该行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压降存量风险贷款,因此公司贷款中的不良贷款规模有所下降。
截至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末,广州银行个人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27.33亿元、47.48亿元和62.53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4%、2.58%和3.39%,持续上升。
撰稿 | 多客
来源 | 贝多财经
天职国际会计事务所(下称“天职国际”或“天职快所”)被暂停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致使多家公司上市进程“停摆”。
8月2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天职国际会计事务所提供服务的多个项目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审核”,包括IPO、再融资、并购重组项目,涉及广州银行、财信证券等。
与之对应的是,天职国际也遭到了多家公司“退单”。此前,作为中介服务机构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下称“大华所”)也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随后,大华所提供服务的多个项目也被中止审核,部分合作的企业选择更换申报会计师。
和大华所相同的是,天职国际也面临被更换的情形。以广州银行为例,因发行人需更换申报会计师,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对其发行上市审核。据贝多财经了解,广州银行准备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计划募资约95亿元。
就在6月29日,广州银行还更新了一版招股书(申报稿)。据招股书介绍,广州银行是一家立足于广东省的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行已开业机构184家,包括总行1家,分行级机构17家(含信用卡中心),支行159家及信用卡分中心7家。
截至2023年末,广州银行的资产规模达到8317亿元,同比增长4.76%。不过,该行2023年的营收约为160亿元,同比下降6.7%。另外,该行的利润更是实现三连降,2023年的净利润约30亿元,同比下降9.6%。
图片来自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银行此次IPO申请的三份招股说明书中出现薪酬数据不对应的情况。该行2023年3月末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广州银行的高层人均薪酬2021年、2022年分别为119.84万元、113.27万元。
而在2023年9月份的招股说明书中,广州银行披露其2021年的高层人均薪酬为123.06万元。2024年6月更新的招股说明书中,该行2022年高层人均薪酬分别为112.39万元,均不同于修改前披露的数据。
贝多财经了解,广州银行在招股书中表示,该行的招股书经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此外,广州银行董监高也都承诺对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但该行未对多份报告的数据出入给出合理解释。
而此次天职国际被处罚,涉及奇信股份(SZ:002781)财务造假案。根据证监会发布的罚单,天职国际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同时,天职国际伪造、篡改、毁损审计工作底稿。
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证监会对天职国际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业务收入约367.92万元,处以约2339.62万元罚款,合计罚没约2707.54万元。同时,暂停其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
事实上,广州银行也曾因数据问题而被处罚。2023年11月,广州银行曾被罚款1330.4万元,其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就包括未向监管部门真实反映房地产贷款报表数据;同月被罚的65万元中,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就包括小微企业贷款数据不真实。
而据贝多财经了解,广州银行的招股书和《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下称《存单计划》)的信息同样存在“数据打架”的情形。据《存单计划》披露,广州银行2023年的营收约为159.40亿元,2023年末的资产总额约为8305.84亿元。
图片来自《存单计划》
而据招股书披露,广州银行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总收入分别约为165.64亿元、171.53亿元和160.03亿元。截至2023年末,广州银行的资产总额约为8317.27万元。其中,两者之间的资产总额缺口约为11亿元。
图片来自审计报告
另外,《存单计划》显示,广州银行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7%、2.17%、2.04%。该行在招股书中披露的信息则显示,其2023年的不良贷款率为2.05%。相比之下,该行2020年的不良贷款率则为1.10%。
不过,广州银行也在《存单计划》中称,该行2023年末的数据未经审计,采用1104监管口径数,2021年、2022年数据采用报表口径。但即便如此,仍表明广州银行在统计数据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审慎。
截至2023年末,广州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约为95亿元,较2022年的约97亿元减少2亿元,有所优化。但对比2021年的不良贷款余额约61亿元,2022年相对跃升了约36亿元,相对增幅约59%,2023年较2021年增长约34亿元。
图片来自招股书
广州银行在招股书中表示,该行的信用卡贷款整体承压,部分持卡人收入水平受到冲击,还款能力明显下降,个人贷款中的不良贷款金额较往年有所上升。而公司贷款方面,该行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压降存量风险贷款,因此公司贷款中的不良贷款规模有所下降。
截至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末,广州银行个人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27.33亿元、47.48亿元和62.53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4%、2.58%和3.39%,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