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期货:LPG定价逻辑转换

我的钢铁网

2个月前

进入8月中下旬,大商所LPG期货主力合约移仓至PG2410,作为新的仓单注册周期的首个合约,PG2410由于不再受到交割因素掣肘,定价逻辑更多锚定海外气源,整体估值相对偏强。

把握远月合约逢低布局多单时机

进入8月中下旬,大商所LPG期货主力合约移仓至PG2410,作为新的仓单注册周期的首个合约,PG2410由于不再受到交割因素掣肘,定价逻辑更多锚定海外气源,整体估值相对偏强。步入“金九”时节后,基于如下几大因素影响,液化气期现价格定价逻辑有望发生进一步改变。

燃烧淡季趋近尾声

夏季是传统淡季,但今年国内现货市场走出了“淡季不淡”行情。虽然相较其他季节,市场交易活跃度仍有一定程度下降,整体销量环比、同比降幅在3%~10%,但市场主要的支撑点体现在供应端,整体呈现供需紧平衡,局部地区甚至需大于供。淡季临近尾声,随之而来的将是下游需求回升以及业内人士心态上的转变。具体表现仍然聚焦如下方面:供应、需求、国际市场。

从供应端来看,未来两个月,国内开停工企业均存,同时有企业自用增多减少商品外放,市场供应量预期仍为收紧状态,明显变化集中在山东地区:因区内部分下游顺酐装置即将投产,目前已进入备料状态,故民用气陆续停发,后期若装置运行平稳,市场供应将出现较大缺口,支撑价格上行。另外,华东、华北地区均有装置计划检修,供应端存在减量。从需求端来看,随着秋季到来,天气转凉,燃烧端消费能力将呈上升趋势,餐饮服务场所瓶改管进程仍需持续关注。国际市场方面,国际原油作为大宗商品的风向标,在过去五年,与国内液化气走势关联密切,相关系数一度高达0.9,但今年以来这一数值下降明显,LPG市场走势更贴合自身基本面变化。即便如此,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液化气进口大国,全球市场变化传导效应也不容忽视。

现货保持升水格局

今年国内现货市场展现出异乎寻常的平稳,这一情况源自下游化工的持续发展淡化了其原本鲜明的季节性,同时LPG自身基本面波动在节奏上与原油出现分化,也一定程度对冲了价格波动程度。临近9月末,本轮仓单注册接近到期,三季度市场走出波动区间的形势并不明朗,而盘面又一直维持对现货贴水格局,我们注意到今年仓单注册规模显著低于往年同期,交割矛盾并不突出。鉴于海外市场年末旺季预期有望进一步升温,年内新增化工产能投放会对国内总需求起到较好的托底作用,故随着交割行情逐步落地,充分计价了这一压力的远月合约价格重心或再度上移。

化工需求形成托底效应

年初以来,下游制丙烯毛利持续走弱,市场需求偏弱,二季度后终端产品价格率先走高,从而毛利水平有所修复。今年我国丙烷脱氢PDH装置仍处投产高峰,全年计划投产约611万吨产能,预计至年末国内总产能增长至2479万吨/年,上半年已投产或试运行总量约在316万吨,从投产进度来看明显好于过去两年,延期程度显著降低,侧面反映了化工市场预期回暖。上半年国内LPG进口量171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1.8%,基本对应PDH新产能规模,充分反映了进口气源需求增量主要由其驱动的特点。当前丙烷与原油比价已从偏低位置回到相对中性的水平,丙烷与石脑油价差也从上半年的低位区间回升至目前偏中性的位置,因此在下半年剩余PDH项目投产之前,化工需求短期或面临压力,但当前计划内检修项目数量有限,大量进口气尚未令国内市场形成供应过剩。

聚焦北美去库持续性

今年中东地区整体出口平稳,伊朗新建码头带来的出口增量已被市场消化,因此国际市场供给增量上仍以美国为主。截至2023年年末,美国货源已占我国进口总量的60.6%,成为国内第一进口来源。上半年美国天然气减产使得二季度丙烷产量有所回落,目前美气市场仍在剧烈波动,负反馈效应下产量预期有所上调。从EIA最新预估来看,美国四季度PG产量暂难恢复至年初高位,而明年有望再度增长。短期在夏季飓风干扰因素逐步消退后,环比回落的产量和良好的出口将使得其高位库存出现阶段性缓解,而三季度以后这一改善趋势能否持续将很大程度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后续走向。

展望后市,市场有望迎来一个供需双缩的小幅调整:国内化工需求承压和燃气旺季逐步开启将推动下游开工率下调,相应北美市场宽松程度削弱会使需求走弱难以推动国产气价大幅下行,建议重点关注进口到岸和化工需求走弱间变化节奏错配的可能。同时9月老仓单注销后,LPG自身基本面在海外供给低于去年同期而国内新化工项目上马背景下,供需格局整体偏紧,现货波动区间在冬季向上突破的可能性较高,上下游可能通过价格先行走高致化工持续亏损,从而压缩需求后形成新的平衡。投资者可关注远月旺季合约受国际原油扰动回落后逢低布局多单的机会。(作者单位:东吴期货)

进入8月中下旬,大商所LPG期货主力合约移仓至PG2410,作为新的仓单注册周期的首个合约,PG2410由于不再受到交割因素掣肘,定价逻辑更多锚定海外气源,整体估值相对偏强。

把握远月合约逢低布局多单时机

进入8月中下旬,大商所LPG期货主力合约移仓至PG2410,作为新的仓单注册周期的首个合约,PG2410由于不再受到交割因素掣肘,定价逻辑更多锚定海外气源,整体估值相对偏强。步入“金九”时节后,基于如下几大因素影响,液化气期现价格定价逻辑有望发生进一步改变。

燃烧淡季趋近尾声

夏季是传统淡季,但今年国内现货市场走出了“淡季不淡”行情。虽然相较其他季节,市场交易活跃度仍有一定程度下降,整体销量环比、同比降幅在3%~10%,但市场主要的支撑点体现在供应端,整体呈现供需紧平衡,局部地区甚至需大于供。淡季临近尾声,随之而来的将是下游需求回升以及业内人士心态上的转变。具体表现仍然聚焦如下方面:供应、需求、国际市场。

从供应端来看,未来两个月,国内开停工企业均存,同时有企业自用增多减少商品外放,市场供应量预期仍为收紧状态,明显变化集中在山东地区:因区内部分下游顺酐装置即将投产,目前已进入备料状态,故民用气陆续停发,后期若装置运行平稳,市场供应将出现较大缺口,支撑价格上行。另外,华东、华北地区均有装置计划检修,供应端存在减量。从需求端来看,随着秋季到来,天气转凉,燃烧端消费能力将呈上升趋势,餐饮服务场所瓶改管进程仍需持续关注。国际市场方面,国际原油作为大宗商品的风向标,在过去五年,与国内液化气走势关联密切,相关系数一度高达0.9,但今年以来这一数值下降明显,LPG市场走势更贴合自身基本面变化。即便如此,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液化气进口大国,全球市场变化传导效应也不容忽视。

现货保持升水格局

今年国内现货市场展现出异乎寻常的平稳,这一情况源自下游化工的持续发展淡化了其原本鲜明的季节性,同时LPG自身基本面波动在节奏上与原油出现分化,也一定程度对冲了价格波动程度。临近9月末,本轮仓单注册接近到期,三季度市场走出波动区间的形势并不明朗,而盘面又一直维持对现货贴水格局,我们注意到今年仓单注册规模显著低于往年同期,交割矛盾并不突出。鉴于海外市场年末旺季预期有望进一步升温,年内新增化工产能投放会对国内总需求起到较好的托底作用,故随着交割行情逐步落地,充分计价了这一压力的远月合约价格重心或再度上移。

化工需求形成托底效应

年初以来,下游制丙烯毛利持续走弱,市场需求偏弱,二季度后终端产品价格率先走高,从而毛利水平有所修复。今年我国丙烷脱氢PDH装置仍处投产高峰,全年计划投产约611万吨产能,预计至年末国内总产能增长至2479万吨/年,上半年已投产或试运行总量约在316万吨,从投产进度来看明显好于过去两年,延期程度显著降低,侧面反映了化工市场预期回暖。上半年国内LPG进口量171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1.8%,基本对应PDH新产能规模,充分反映了进口气源需求增量主要由其驱动的特点。当前丙烷与原油比价已从偏低位置回到相对中性的水平,丙烷与石脑油价差也从上半年的低位区间回升至目前偏中性的位置,因此在下半年剩余PDH项目投产之前,化工需求短期或面临压力,但当前计划内检修项目数量有限,大量进口气尚未令国内市场形成供应过剩。

聚焦北美去库持续性

今年中东地区整体出口平稳,伊朗新建码头带来的出口增量已被市场消化,因此国际市场供给增量上仍以美国为主。截至2023年年末,美国货源已占我国进口总量的60.6%,成为国内第一进口来源。上半年美国天然气减产使得二季度丙烷产量有所回落,目前美气市场仍在剧烈波动,负反馈效应下产量预期有所上调。从EIA最新预估来看,美国四季度PG产量暂难恢复至年初高位,而明年有望再度增长。短期在夏季飓风干扰因素逐步消退后,环比回落的产量和良好的出口将使得其高位库存出现阶段性缓解,而三季度以后这一改善趋势能否持续将很大程度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后续走向。

展望后市,市场有望迎来一个供需双缩的小幅调整:国内化工需求承压和燃气旺季逐步开启将推动下游开工率下调,相应北美市场宽松程度削弱会使需求走弱难以推动国产气价大幅下行,建议重点关注进口到岸和化工需求走弱间变化节奏错配的可能。同时9月老仓单注销后,LPG自身基本面在海外供给低于去年同期而国内新化工项目上马背景下,供需格局整体偏紧,现货波动区间在冬季向上突破的可能性较高,上下游可能通过价格先行走高致化工持续亏损,从而压缩需求后形成新的平衡。投资者可关注远月旺季合约受国际原油扰动回落后逢低布局多单的机会。(作者单位:东吴期货)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