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十字路口的上汽通用,有机会翻盘吗?

智车科技

3周前

当前,上汽通用面临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国内自主品牌表现抢眼,抢走了不少原本属于上汽通用的市场份额,但和上汽大众相比,上汽通用可能更需要从自己身上来找问题。

导语 | Lead

近日,上汽通用罕见地出现了季度亏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作为曾经在国内乘用车排行榜前三的常客,上汽通用一度是燃油车时代中国乘用车冠军的有力争夺者。即便是大洋彼岸的美国通用遭遇破产危机,上汽通用依然高歌猛进,为整个通用汽车快速走完破产重整流程并在短期内迎来盈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上汽通用是谷底反弹,还是像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一样被逐步边缘化?

本文出品|禾颜阅车工作室

撰文|张大川

编辑|禾   子

全文2674字

阅读需4分钟

2024年第一季度,作为通用全球销量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的上汽通用,遭遇了在华十五年来的第三次季度亏损。而之前两次季度亏损分别发生在2020年第一季度和2022年第二季度。和此前疫情期间大环境所带来的不可抗力相比,2024年第一季度的1.06亿美元的亏损值得上汽通用、通用中国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对当下的情况反思。

△上汽通用在2024年第一季度亏损1.06亿美元

销量断崖式下滑

根据上汽集团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1-3月,上汽通用批发量仅为111500辆,相比于去年同期的185958辆,再度大跌40.04%。其中,虽然有一部分消化库存的影响,上汽通用的零售数据应该高于批售数据,但不可否认的是,以之前其打造的全年销量超过200万辆的规模体量来看,大量闲置的产能必然会导致亏损情况出现。

△上汽通用一季度销量下滑明显

具体来看,上汽通用旗下的三大品牌表现都难言亮眼。别克品牌依靠GL8苦苦支撑,但是MPV市场早已经不是当年的蓝海市场。自主品牌和新势力都有不少车型布局,像腾势D9、小鹏X9以及极氪009,都在不断蚕食别克GL8原本的市场份额,让本来并不大的MPV市场成为红海市场。雪佛兰品牌则在别克的降价下,没有了生存空间。当年无论是赛欧还是科鲁兹一车难求的盛况,早已经不复存在。而凯迪拉克所在的豪华品牌市场更是被这一轮智能电动车冲击的牺牲品。面对连BBA都难以招架蔚来、理想、AITO问界带来的冲击时,品牌力更弱的二线豪华品牌的日子自然越过越难。

△腾势D9一改别克GL8一家独大的局面

在Mary Barra成为通用汽车掌门人后,相继退出了包括俄罗斯、印尼、印度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几大重要市场,使得通用汽车失去了在俄罗斯、东南亚、南亚和大洋洲的战略支点,其甚至还出售了包括德国欧宝和英国沃克斯豪尔两大品牌在内的欧洲业务,成就了标致雪铁龙集团欧洲第二大车企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大市场已经成为驱动通用汽车前进的两个驱动力。如果按照Mary Barra之前的逻辑再放弃中国市场,那么通用汽车就再也称不上一家全球车企。

△Mary Barra在不断调整通用汽车的生产布局

开出的药方作用恐怕有限

为了能够稳定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上汽通用以及通用汽车也开始做出一些调整。

在奥特能平台并没有取得太好的市场反馈的情况下,通用汽车开始在国内投放插电式混动车型。最近一段时间,别克 GL8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版,以及雪佛兰 Equinox 纯电跨界车先后上市,引发了一定的关注度。只是无论是现在的高端MPV市场,还是插电式混动汽车市场,早都已经是红海一片。在国人没有了合资品牌信仰之后,上汽通用要想在这两个细分市场取得成绩,难度可想而知。

△别克GL8插混版的销量还有待市场检验

此外,通用还投入不少资源在国内打造了道朗格这个全新的品牌。在这个品牌下,通用汽车将引入多款美系旗舰车型。在今年北京车展上,预售价65万的雪佛兰TAHOE太浩隆重登场。而这款车型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可以在美剧中看到的FBI御用座驾。而像凯迪拉克CELESTIQ纯电超豪华旗舰车型、GMC HUMMER悍马纯电SUV以及CORVETTE科尔维特STINGRAY硬顶敞篷跑车等,都足以吸引用户的眼光。在这个领域,除了福特和Stellantis会向国内导入一些同级别进口车型外,通用汽车基本没什么对手。只是如今美国对中国电动车课以100%的关税,外界盛传中国将对美国2.5L排量的燃油车进行反制。届时,那些大排量美系进口车型在国内表现如何,也要打上一个不小的问号。

△道朗格能否顺利拓展中国市场

上汽通用要自省

可能会有人说当下国内合资车企表现都不佳。撇开其他品牌不谈,以同为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大众为例,其一季度批发量达到了248059辆,同比还出现了9.60%的增长。即便是在电动车领域,上汽大众的ID.3凭借较高的性价比以及销售政策,已经跻身同级别细分市场的前列。而反观上汽通用的多款电动车,无论是基于奥特能平台的凯迪拉克和别克车型,还是更老一些的别克微蓝等,目前市场表现都是乏善可陈。当前,上汽通用面临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国内自主品牌表现抢眼,抢走了不少原本属于上汽通用的市场份额,但和上汽大众相比,上汽通用可能更需要从自己身上来找问题。

△上汽大众ID.3逐步撬动新能源车

上汽通用的问题,早已经不是什么经济型车型全面使用三缸发动机,使得一代神车英朗硬生生被拉下神坛;也不是什么新能源汽车没有赶上时间节点,毕竟上汽通用现在的电动车也不少。究其根本在于曾经被上汽通用引以为豪的体系能力出现了问题,而体系能力的缺失,使得上汽通用现在已经没有了打造爆款车型的能力。

△体系能力的缺失使得上汽通用现在失去打造爆款车型的机会

最近,上汽通用投放国内市场的几款车型,无论是在新能源技术,还是在智能网联技术方面,和以华为、小鹏、蔚来为代表的国内新势力车企相比,都没有什么优势。至于在成本和规模效应方面,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也都已经走到了上汽通用的身前,使得上汽通用的车型在成本上也没有了优势。更不要说上汽通用曾经引以为豪的营销能力,如今已经只剩下了降价一条路。凯迪拉克降价,打压了别克,而别克的降价,更是让雪佛兰退无可退。

△和华为、小鹏的智能驾驶技术相比,上汽通用的车型存在代际上的落后

无论是通用中国,还是上汽通用,现在需要静下心来,进行全盘梳理,对未来的发展重新规划。在燃油车时代,合资车企引入海外总部研发中心的新车型和新技术来占领国内市场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上汽通用旗下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在和其他自主品牌研发中心相比时,也没有什么技术优势可言。无论是在包括电芯在内的三电系统上,还是在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方面,在强调车企核心技术自研的当下,泛亚更多还只是以一个整车集成的角色出现。所以要想对现有的局面进行改变和调整,上汽通用恐怕需要对整个公司来一场包括企业经营理念在内的彻头彻尾的改革。推出一些新车型,甚至去研发一套插电式混动系统,很难让上汽通用回归往日的荣耀。

△曾经在华遥遥领先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如今也是慢慢趋于平庸

点评

对于通用汽车这样的跨国车企集团来说,短期内不会轻易做出退出中国市场的决定。但如果上汽通用还在沿用过往的思路去在当下的国内市场上去打拼,那么大概率就是无法对局面发生根本性的扭转。同为美系车企的长安福特用自己的例子告诉我们,持续投放新车除了会进一步增加亏损外,很难让企业出现实质性的反弹。上汽通用的困境,折射出整个合资车企在国内普遍面临的难题。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文标题 : 处在十字路口的上汽通用,有机会翻盘吗?

当前,上汽通用面临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国内自主品牌表现抢眼,抢走了不少原本属于上汽通用的市场份额,但和上汽大众相比,上汽通用可能更需要从自己身上来找问题。

导语 | Lead

近日,上汽通用罕见地出现了季度亏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作为曾经在国内乘用车排行榜前三的常客,上汽通用一度是燃油车时代中国乘用车冠军的有力争夺者。即便是大洋彼岸的美国通用遭遇破产危机,上汽通用依然高歌猛进,为整个通用汽车快速走完破产重整流程并在短期内迎来盈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上汽通用是谷底反弹,还是像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一样被逐步边缘化?

本文出品|禾颜阅车工作室

撰文|张大川

编辑|禾   子

全文2674字

阅读需4分钟

2024年第一季度,作为通用全球销量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的上汽通用,遭遇了在华十五年来的第三次季度亏损。而之前两次季度亏损分别发生在2020年第一季度和2022年第二季度。和此前疫情期间大环境所带来的不可抗力相比,2024年第一季度的1.06亿美元的亏损值得上汽通用、通用中国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对当下的情况反思。

△上汽通用在2024年第一季度亏损1.06亿美元

销量断崖式下滑

根据上汽集团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1-3月,上汽通用批发量仅为111500辆,相比于去年同期的185958辆,再度大跌40.04%。其中,虽然有一部分消化库存的影响,上汽通用的零售数据应该高于批售数据,但不可否认的是,以之前其打造的全年销量超过200万辆的规模体量来看,大量闲置的产能必然会导致亏损情况出现。

△上汽通用一季度销量下滑明显

具体来看,上汽通用旗下的三大品牌表现都难言亮眼。别克品牌依靠GL8苦苦支撑,但是MPV市场早已经不是当年的蓝海市场。自主品牌和新势力都有不少车型布局,像腾势D9、小鹏X9以及极氪009,都在不断蚕食别克GL8原本的市场份额,让本来并不大的MPV市场成为红海市场。雪佛兰品牌则在别克的降价下,没有了生存空间。当年无论是赛欧还是科鲁兹一车难求的盛况,早已经不复存在。而凯迪拉克所在的豪华品牌市场更是被这一轮智能电动车冲击的牺牲品。面对连BBA都难以招架蔚来、理想、AITO问界带来的冲击时,品牌力更弱的二线豪华品牌的日子自然越过越难。

△腾势D9一改别克GL8一家独大的局面

在Mary Barra成为通用汽车掌门人后,相继退出了包括俄罗斯、印尼、印度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几大重要市场,使得通用汽车失去了在俄罗斯、东南亚、南亚和大洋洲的战略支点,其甚至还出售了包括德国欧宝和英国沃克斯豪尔两大品牌在内的欧洲业务,成就了标致雪铁龙集团欧洲第二大车企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大市场已经成为驱动通用汽车前进的两个驱动力。如果按照Mary Barra之前的逻辑再放弃中国市场,那么通用汽车就再也称不上一家全球车企。

△Mary Barra在不断调整通用汽车的生产布局

开出的药方作用恐怕有限

为了能够稳定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上汽通用以及通用汽车也开始做出一些调整。

在奥特能平台并没有取得太好的市场反馈的情况下,通用汽车开始在国内投放插电式混动车型。最近一段时间,别克 GL8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版,以及雪佛兰 Equinox 纯电跨界车先后上市,引发了一定的关注度。只是无论是现在的高端MPV市场,还是插电式混动汽车市场,早都已经是红海一片。在国人没有了合资品牌信仰之后,上汽通用要想在这两个细分市场取得成绩,难度可想而知。

△别克GL8插混版的销量还有待市场检验

此外,通用还投入不少资源在国内打造了道朗格这个全新的品牌。在这个品牌下,通用汽车将引入多款美系旗舰车型。在今年北京车展上,预售价65万的雪佛兰TAHOE太浩隆重登场。而这款车型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可以在美剧中看到的FBI御用座驾。而像凯迪拉克CELESTIQ纯电超豪华旗舰车型、GMC HUMMER悍马纯电SUV以及CORVETTE科尔维特STINGRAY硬顶敞篷跑车等,都足以吸引用户的眼光。在这个领域,除了福特和Stellantis会向国内导入一些同级别进口车型外,通用汽车基本没什么对手。只是如今美国对中国电动车课以100%的关税,外界盛传中国将对美国2.5L排量的燃油车进行反制。届时,那些大排量美系进口车型在国内表现如何,也要打上一个不小的问号。

△道朗格能否顺利拓展中国市场

上汽通用要自省

可能会有人说当下国内合资车企表现都不佳。撇开其他品牌不谈,以同为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大众为例,其一季度批发量达到了248059辆,同比还出现了9.60%的增长。即便是在电动车领域,上汽大众的ID.3凭借较高的性价比以及销售政策,已经跻身同级别细分市场的前列。而反观上汽通用的多款电动车,无论是基于奥特能平台的凯迪拉克和别克车型,还是更老一些的别克微蓝等,目前市场表现都是乏善可陈。当前,上汽通用面临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国内自主品牌表现抢眼,抢走了不少原本属于上汽通用的市场份额,但和上汽大众相比,上汽通用可能更需要从自己身上来找问题。

△上汽大众ID.3逐步撬动新能源车

上汽通用的问题,早已经不是什么经济型车型全面使用三缸发动机,使得一代神车英朗硬生生被拉下神坛;也不是什么新能源汽车没有赶上时间节点,毕竟上汽通用现在的电动车也不少。究其根本在于曾经被上汽通用引以为豪的体系能力出现了问题,而体系能力的缺失,使得上汽通用现在已经没有了打造爆款车型的能力。

△体系能力的缺失使得上汽通用现在失去打造爆款车型的机会

最近,上汽通用投放国内市场的几款车型,无论是在新能源技术,还是在智能网联技术方面,和以华为、小鹏、蔚来为代表的国内新势力车企相比,都没有什么优势。至于在成本和规模效应方面,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也都已经走到了上汽通用的身前,使得上汽通用的车型在成本上也没有了优势。更不要说上汽通用曾经引以为豪的营销能力,如今已经只剩下了降价一条路。凯迪拉克降价,打压了别克,而别克的降价,更是让雪佛兰退无可退。

△和华为、小鹏的智能驾驶技术相比,上汽通用的车型存在代际上的落后

无论是通用中国,还是上汽通用,现在需要静下心来,进行全盘梳理,对未来的发展重新规划。在燃油车时代,合资车企引入海外总部研发中心的新车型和新技术来占领国内市场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上汽通用旗下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在和其他自主品牌研发中心相比时,也没有什么技术优势可言。无论是在包括电芯在内的三电系统上,还是在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方面,在强调车企核心技术自研的当下,泛亚更多还只是以一个整车集成的角色出现。所以要想对现有的局面进行改变和调整,上汽通用恐怕需要对整个公司来一场包括企业经营理念在内的彻头彻尾的改革。推出一些新车型,甚至去研发一套插电式混动系统,很难让上汽通用回归往日的荣耀。

△曾经在华遥遥领先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如今也是慢慢趋于平庸

点评

对于通用汽车这样的跨国车企集团来说,短期内不会轻易做出退出中国市场的决定。但如果上汽通用还在沿用过往的思路去在当下的国内市场上去打拼,那么大概率就是无法对局面发生根本性的扭转。同为美系车企的长安福特用自己的例子告诉我们,持续投放新车除了会进一步增加亏损外,很难让企业出现实质性的反弹。上汽通用的困境,折射出整个合资车企在国内普遍面临的难题。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文标题 : 处在十字路口的上汽通用,有机会翻盘吗?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