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观察|正冲击上市的渤海证券被立案 涉嫌财务顾问业务违法违规

东方财富网

1个月前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渤海证券作为财务顾问,曾完成了“16万达02”、“16万达03”、“16融创01”、“20万达01”、“16融创07”、“20明投01”、“20西苑01”、“20西苑03”等多只债券的到期回售、转售财务顾问项目,还完成了津裕电业、临港船务、舒朋士、津万事兴、增光科技等新三板公司的推荐挂牌项目。

红星资本局5月20日消息,新“国九条”发布后,强监管风暴席卷证券行业。近日,渤海证券成为继中信证券(600030.SH;06030.HK)、海通证券(600837.SH;06837.HK)、东吴证券(601555.SH)之后,又一家被立案的券商,原因是涉嫌财务顾问业务违法违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渤海证券正处于IPO进程中,此前该公司就因财务顾问业务违规被监管警示。有资深投行人士向红星资本局表示,被立案调查或许会影响渤海证券IPO的推进,但从行业竞争力等方面看,渤海证券IPO本身就不容易。

渤海证券被证监会立案

涉案业务曾踩合规红线

5月14日,渤海证券公告称,公司于5月9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内容为:因渤海证券涉嫌财务顾问业务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2024年4月24日,证监会决定对渤海证券立案。

渤海证券称,目前公司的经营情况正常,该事件对公司偿债能力无不利影响。公司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相关工作,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资料显示,渤海证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立足天津的综合性券商,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26.96%。目前,渤海证券正处于上交所主板IPO排队审核中,但在2023年3月被问询后,至今未更新审核进展。

招股书显示,渤海证券此次涉案的财务顾问业务,主要包括为客户提供各类融资、财务安排、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方面的分析、咨询、策划等顾问服务以及新三板推荐挂牌及持续督导等相关业务,是公司投行板块的主要业务之一。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渤海证券作为财务顾问,曾完成了“16万达02”、“16万达03”、“16融创01”、“20万达01”、“16融创07”、“20明投01”、“20西苑01”、“20西苑03”等多只债券的到期回售、转售财务顾问项目,还完成了津裕电业、临港船务、舒朋士、津万事兴、增光科技等新三板公司的推荐挂牌项目。

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渤海证券财务顾问业务分别实现收入3.45亿元、6690万元、2040.88万元、3617.44万元。渤海证券指出,2019年,公司投行业务的营业收入占比、营业利润占比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要原因是公司作为财务顾问为客户完成 “16万达02”、“16万达03”等多只债券的到期回售、转售财务顾问项目。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渤海证券财务顾问业务收入

尽管此次渤海证券未公布涉嫌违法违规的具体项目名称,但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该公司此前在财务顾问业务方面就踩过合规红线。

2020年10月,渤海证券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经查,在天津津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财务顾问项目中,渤海证券因未严格履行内核程序,以及在中泰证券公开发行2019年公司债券(第二期)项目中,未在立项环节严格执行回避规定等。

8年IPO之路或再受挫

去年营收落后于另外三家IPO券商

5月20日,一名资深投行人士在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表示,此次被立案调查,或许会影响渤海证券IPO的推进,具体影响要等待调查结果,如果认定情节严重且构成重大处罚,将触及相关发行规定所禁止情形。

“即便没有立案调查,渤海证券IPO也并不容易。”该投行人士进一步表示,渤海证券的投行业务较为有限,同时行业地位和行业竞争力较弱,随着股权融资节奏放缓,其上市之路或困难重重。

事实上,早在2016年10月,渤海证券就启动了IPO工作,并与光大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2021年12月,渤海证券提交IPO申报,2022年5月,证监会针对申报文件提出42条反馈意见,包括规范性问题、信息披露问题、与财务会计资料相关的问题,具体涉及投行业务是否存在重大风险以及近三年董事、高管变动是否构成重大变化等问题。

从业绩来看,2019年至2021年,渤海证券的营收、净利稳步增长,但在2022年上半年大幅下滑。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渤海证券的营收分别为27.21亿元、29.56亿元、30.07亿元和6.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4亿元、11.06亿元、18亿元和1.96亿元。其中,自营业务和投行业务收入大幅下滑。

2023年,渤海证券业绩有所回升,实现营业收入21.01亿元,同比增长48.39%,净利润6.78亿元,同比增长35.27%。据wind统计,这两项数据在目前119家券商中分别排名第51名和第38名,其中营业收入落后于同样在推进IPO的开源证券、财信证券和东莞证券。

近年来,渤海证券还面临着管理层的频繁变动。2018年8月,渤海证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名总裁及三名副总裁。2019年,新聘四名高管接连上任,王修祥出任渤海证券总裁,原中信证券北京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刘闯分管经纪业务,陆玮分管直投业务,马彦平出任人力资源总监。但至2021年4月,随着多位高管的相继出走,“一正三副”仅剩马彦平一人。同样是在2021年,渤海证券的监管评级自上年的A类A级下调至B类BBB级。

2023年10月,原渤海证券创新投资总部总经理韩冬离职。2023年9月,渤海证券旗下的资管公司也经历变动,原总经理麻众志离任,由董事长齐朝晖代任总经理职务。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渤海证券作为财务顾问,曾完成了“16万达02”、“16万达03”、“16融创01”、“20万达01”、“16融创07”、“20明投01”、“20西苑01”、“20西苑03”等多只债券的到期回售、转售财务顾问项目,还完成了津裕电业、临港船务、舒朋士、津万事兴、增光科技等新三板公司的推荐挂牌项目。

红星资本局5月20日消息,新“国九条”发布后,强监管风暴席卷证券行业。近日,渤海证券成为继中信证券(600030.SH;06030.HK)、海通证券(600837.SH;06837.HK)、东吴证券(601555.SH)之后,又一家被立案的券商,原因是涉嫌财务顾问业务违法违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渤海证券正处于IPO进程中,此前该公司就因财务顾问业务违规被监管警示。有资深投行人士向红星资本局表示,被立案调查或许会影响渤海证券IPO的推进,但从行业竞争力等方面看,渤海证券IPO本身就不容易。

渤海证券被证监会立案

涉案业务曾踩合规红线

5月14日,渤海证券公告称,公司于5月9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内容为:因渤海证券涉嫌财务顾问业务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2024年4月24日,证监会决定对渤海证券立案。

渤海证券称,目前公司的经营情况正常,该事件对公司偿债能力无不利影响。公司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相关工作,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资料显示,渤海证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立足天津的综合性券商,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26.96%。目前,渤海证券正处于上交所主板IPO排队审核中,但在2023年3月被问询后,至今未更新审核进展。

招股书显示,渤海证券此次涉案的财务顾问业务,主要包括为客户提供各类融资、财务安排、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方面的分析、咨询、策划等顾问服务以及新三板推荐挂牌及持续督导等相关业务,是公司投行板块的主要业务之一。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渤海证券作为财务顾问,曾完成了“16万达02”、“16万达03”、“16融创01”、“20万达01”、“16融创07”、“20明投01”、“20西苑01”、“20西苑03”等多只债券的到期回售、转售财务顾问项目,还完成了津裕电业、临港船务、舒朋士、津万事兴、增光科技等新三板公司的推荐挂牌项目。

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渤海证券财务顾问业务分别实现收入3.45亿元、6690万元、2040.88万元、3617.44万元。渤海证券指出,2019年,公司投行业务的营业收入占比、营业利润占比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要原因是公司作为财务顾问为客户完成 “16万达02”、“16万达03”等多只债券的到期回售、转售财务顾问项目。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渤海证券财务顾问业务收入

尽管此次渤海证券未公布涉嫌违法违规的具体项目名称,但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该公司此前在财务顾问业务方面就踩过合规红线。

2020年10月,渤海证券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经查,在天津津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财务顾问项目中,渤海证券因未严格履行内核程序,以及在中泰证券公开发行2019年公司债券(第二期)项目中,未在立项环节严格执行回避规定等。

8年IPO之路或再受挫

去年营收落后于另外三家IPO券商

5月20日,一名资深投行人士在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表示,此次被立案调查,或许会影响渤海证券IPO的推进,具体影响要等待调查结果,如果认定情节严重且构成重大处罚,将触及相关发行规定所禁止情形。

“即便没有立案调查,渤海证券IPO也并不容易。”该投行人士进一步表示,渤海证券的投行业务较为有限,同时行业地位和行业竞争力较弱,随着股权融资节奏放缓,其上市之路或困难重重。

事实上,早在2016年10月,渤海证券就启动了IPO工作,并与光大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2021年12月,渤海证券提交IPO申报,2022年5月,证监会针对申报文件提出42条反馈意见,包括规范性问题、信息披露问题、与财务会计资料相关的问题,具体涉及投行业务是否存在重大风险以及近三年董事、高管变动是否构成重大变化等问题。

从业绩来看,2019年至2021年,渤海证券的营收、净利稳步增长,但在2022年上半年大幅下滑。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渤海证券的营收分别为27.21亿元、29.56亿元、30.07亿元和6.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4亿元、11.06亿元、18亿元和1.96亿元。其中,自营业务和投行业务收入大幅下滑。

2023年,渤海证券业绩有所回升,实现营业收入21.01亿元,同比增长48.39%,净利润6.78亿元,同比增长35.27%。据wind统计,这两项数据在目前119家券商中分别排名第51名和第38名,其中营业收入落后于同样在推进IPO的开源证券、财信证券和东莞证券。

近年来,渤海证券还面临着管理层的频繁变动。2018年8月,渤海证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名总裁及三名副总裁。2019年,新聘四名高管接连上任,王修祥出任渤海证券总裁,原中信证券北京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刘闯分管经纪业务,陆玮分管直投业务,马彦平出任人力资源总监。但至2021年4月,随着多位高管的相继出走,“一正三副”仅剩马彦平一人。同样是在2021年,渤海证券的监管评级自上年的A类A级下调至B类BBB级。

2023年10月,原渤海证券创新投资总部总经理韩冬离职。2023年9月,渤海证券旗下的资管公司也经历变动,原总经理麻众志离任,由董事长齐朝晖代任总经理职务。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