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除了价格还能往哪“卷”?

财经头条

中国汽车报

11个月前

卷,是2023车圈当之无愧的年度关键词。

从年头打到年尾的“价格战”,让很多车企被动地“卷”了起来,而当战火愈演愈烈,“卷”又开始成为不少车企的主动选择,即便是头部玩家,稍微的倦怠也可能马上掉队。

2023年,华为、小米等的硬闯,让汽车行业换了天地,“卷”蔓延到市场的每个角落。

2024年,车圈还能怎么“卷”呢?

“卷”价格    


让消费者“爱”、让车企“恨”的价格战,贯穿了2023年一整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4年,“价格战”仍将是汽车行业的主旋律。

还未开年,已有车企拿出“卷”的姿态。奇瑞新能源12月29日发布通告,率先打响新年官降第一枪,自2023年12月29日零时起,旗下车型官方指导价官降至高8000元。

同样要将“卷”进行到底的,还有选在元旦当天上市的小鹏X9。比预售价再低3万,小鹏X9售价35.98万元起,冰箱、彩电、大沙发、小桌板、中央空调、悬浮顶灯一个都不差,直接叫板售价在50万-60万元区间的主流车型,卷你的风吹到了MPV。

江淮钇为营销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久志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技术与技术、产品与产品、品牌与品牌之间的优势在弱化,这可能是2024年新一轮价格战的内生动力。

“卷”城市NOA    


临近2023年底,L3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批量发放,但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张抗抗认为,目前,智驾技术的竞争焦点在于城区智驾。

时至2023年末,各家车企都在卷城区NOA开城数量。小鹏宣布年底将XNGP扩展至50座城市;理想宣布理想AD Max 2024年年底实现在110城内开启城市NOA;蔚来宣布其NOP+遍布200座城市;华为依然坚持年底城区NCA功能全国都能开的目标不动摇……

城市NOA被认为是补齐L3自动驾驶功能的最后一个板块,专注于智能驾驶的头部车企都在推动自己的城市NOA布局,以加强面对L3级自动驾驶时的技术实力,头部车企在开城数量上咬得很紧,大有让全国车主都开上城区NOA的态势。而车企开城的另一个问题开始凸显,即细化度不高的问题,这或许是2024年的未完待续。

“卷”快充    


电车人产业平台创始人马前程认为,2024年在“卷”价格的基础上,中高端车型会重点“卷”以城市NOA为代表的智能驾驶和全国范围的超快充网络建设。

2023年被认为是高压快充车型量产元年,小鹏G6、埃安吴铂GT、上汽智己LS6等800V车型实现量产交付。2024年,还有计划量产交付的理想MEGA9、华为系(问界M9、智界S7、阿维塔12)、小米SU7等800V重磅车型,供给端车型会更多。

日前,华为宣布预计2024年底布局超过10万个华为全液冷超快充,液冷超充概念引爆了行业关注。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表示,“800V充电桩的铺设成本也不贵,如果到2025年我们建立3000个超充站,成本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比建一个工厂便宜多了。”广汽集团近日则宣布2024“万桩计划”。包括加快建设1000V高压超充终端,目标1万个起步不设上限。

“卷”一体压铸    


一体化压铸在轻量化、降成本、提高集成度等方面优势明显,是已经成熟且需求即将爆发的技术路线。

特斯拉Model Y、问界M9、小米汽车SU7、小鹏汽车G9/G6、极氪001等车型都已使用一体化压铸零部件,一体压铸正在成为趋势,基本上新出的产品都绕不开这个技术,而且使用的压铸机规模也越来越大,刚开完发布会的小米汽车,已经用上了9100吨锁模力的压铸机。

未来两年,一体压铸在一些中端走量车型上会成为一种标配,尤其是20万-30万元级别。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已经有向上“卷”的趋势了,卷压铸机吨位,明年突破1万吨不是问题,到2025年可能会“卷”到2万吨压铸机。更大的压铸机并不一定意味着给更大的车型来用,而是整个底盘的压铸化。

“卷”底盘    


日前,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博晓在看完小米发布会后发了动态表示:“卷完智能化以后,2024年新能源车要开始卷底盘和安全了。

在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汽车底盘也迎来了从传统底盘、电动底盘、再到智能底盘的技术变革,宁德时代目前正在推行滑板底盘,首款滑板底盘预计在2024年三季度实现量产。

整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大家要不停地找到效益更高的解决方案。滑板底盘的本质是尽量做好集成,这样可以使得整个系统的效率变得更高、重量变得更轻,降低新车型的初始投资成本,同时给消费者的空间变得更大。在“内卷”这一市场因素的驱动下,滑板底盘正在成为“速度更快、多元场景落地效率更高”的解题思路之一。

传统车企“卷”转型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新年致辞中称:“今年,我们取得了新能源领域的重大突破。2023年,吉利控股集团总销量计超280万辆,同比增长20%以上,新能源渗透率超1/3,新能源转型的上半场取得成效。”

展望未来,李书福表示:“2024 年,吉利将继续加快新能源智能化转型,持续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充换电、能源管理、智能出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构建领先的体系化优势和能力。”

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虽然新势力车企可能会崭露头角,但有业内人士认为,传统车企的转型将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预计传统车企的转型会渐入佳境,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打破过去的舒适区,逐步实现规模经济。

“卷”大模型上车    


大模型上车也是车企2024年“卷”的方向。从2023年第四季度上市的新车来看,星途星纪元ES搭载奇瑞“LION AI”大模型,理想5.0版本OTA重点为Mind GPT大模型上车,问界、小鹏、蔚来、长城也都已自研或联合自研了自己的大模型,华为盘古、XGPT灵犀、NOMI GPT、Coffee GPT计划分别搭载在M9、X9、ET9和蓝山车型上,融入文心大模型能力的极越01使得该车语音助手的智商达到新高度……

大模型之风,在汽车行业劲吹约一年后,现陆续量产上车。相比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似乎更容易将大模型落地,“大模型上车智能座舱,将在2024年年中迎来大量的应用。”四维图新旗下四维智联CEO杨赖土认为。“届时,智能座舱会变成令人兴奋的存在,用户会自发依赖并愿意花钱购买相关体验。”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通说。

“卷”出口    


“国内特别卷,索性我们在海外卷”,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公关总监唐雨认为,出海业务可能成为车企的重要选择,“我们看到在海外是大有潜力可为”。

日本汽车工业会12月28日公布,日本1至11月汽车出口量为399万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至11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441.2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约6成,全年出口量超过日本已成定局,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将首次成为世界第一。

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也认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但海外市场却是大有可为,车企与其在国内血拼,不如去国外市场寻求机会。新能源车企在国内继续内卷的结果就是“增产、增收但不增利”,而国外销售的利润远高于国内,可以做到“增产、增收又增利”。

“卷”配置、“卷”成本、“卷”续航、“卷”安全、“卷”服务、“卷”交车时长,既“卷”又“卷”还“卷”,没有最“卷”只有更“卷”,将是2024年汽车市场竞争的新常态。正能量的“卷”,让汽车行业不断向上,同时,也要避免挤压行业发展空间的过度“内卷”。

卷,是2023车圈当之无愧的年度关键词。

从年头打到年尾的“价格战”,让很多车企被动地“卷”了起来,而当战火愈演愈烈,“卷”又开始成为不少车企的主动选择,即便是头部玩家,稍微的倦怠也可能马上掉队。

2023年,华为、小米等的硬闯,让汽车行业换了天地,“卷”蔓延到市场的每个角落。

2024年,车圈还能怎么“卷”呢?

“卷”价格    


让消费者“爱”、让车企“恨”的价格战,贯穿了2023年一整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4年,“价格战”仍将是汽车行业的主旋律。

还未开年,已有车企拿出“卷”的姿态。奇瑞新能源12月29日发布通告,率先打响新年官降第一枪,自2023年12月29日零时起,旗下车型官方指导价官降至高8000元。

同样要将“卷”进行到底的,还有选在元旦当天上市的小鹏X9。比预售价再低3万,小鹏X9售价35.98万元起,冰箱、彩电、大沙发、小桌板、中央空调、悬浮顶灯一个都不差,直接叫板售价在50万-60万元区间的主流车型,卷你的风吹到了MPV。

江淮钇为营销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久志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技术与技术、产品与产品、品牌与品牌之间的优势在弱化,这可能是2024年新一轮价格战的内生动力。

“卷”城市NOA    


临近2023年底,L3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批量发放,但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张抗抗认为,目前,智驾技术的竞争焦点在于城区智驾。

时至2023年末,各家车企都在卷城区NOA开城数量。小鹏宣布年底将XNGP扩展至50座城市;理想宣布理想AD Max 2024年年底实现在110城内开启城市NOA;蔚来宣布其NOP+遍布200座城市;华为依然坚持年底城区NCA功能全国都能开的目标不动摇……

城市NOA被认为是补齐L3自动驾驶功能的最后一个板块,专注于智能驾驶的头部车企都在推动自己的城市NOA布局,以加强面对L3级自动驾驶时的技术实力,头部车企在开城数量上咬得很紧,大有让全国车主都开上城区NOA的态势。而车企开城的另一个问题开始凸显,即细化度不高的问题,这或许是2024年的未完待续。

“卷”快充    


电车人产业平台创始人马前程认为,2024年在“卷”价格的基础上,中高端车型会重点“卷”以城市NOA为代表的智能驾驶和全国范围的超快充网络建设。

2023年被认为是高压快充车型量产元年,小鹏G6、埃安吴铂GT、上汽智己LS6等800V车型实现量产交付。2024年,还有计划量产交付的理想MEGA9、华为系(问界M9、智界S7、阿维塔12)、小米SU7等800V重磅车型,供给端车型会更多。

日前,华为宣布预计2024年底布局超过10万个华为全液冷超快充,液冷超充概念引爆了行业关注。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表示,“800V充电桩的铺设成本也不贵,如果到2025年我们建立3000个超充站,成本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比建一个工厂便宜多了。”广汽集团近日则宣布2024“万桩计划”。包括加快建设1000V高压超充终端,目标1万个起步不设上限。

“卷”一体压铸    


一体化压铸在轻量化、降成本、提高集成度等方面优势明显,是已经成熟且需求即将爆发的技术路线。

特斯拉Model Y、问界M9、小米汽车SU7、小鹏汽车G9/G6、极氪001等车型都已使用一体化压铸零部件,一体压铸正在成为趋势,基本上新出的产品都绕不开这个技术,而且使用的压铸机规模也越来越大,刚开完发布会的小米汽车,已经用上了9100吨锁模力的压铸机。

未来两年,一体压铸在一些中端走量车型上会成为一种标配,尤其是20万-30万元级别。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已经有向上“卷”的趋势了,卷压铸机吨位,明年突破1万吨不是问题,到2025年可能会“卷”到2万吨压铸机。更大的压铸机并不一定意味着给更大的车型来用,而是整个底盘的压铸化。

“卷”底盘    


日前,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博晓在看完小米发布会后发了动态表示:“卷完智能化以后,2024年新能源车要开始卷底盘和安全了。

在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汽车底盘也迎来了从传统底盘、电动底盘、再到智能底盘的技术变革,宁德时代目前正在推行滑板底盘,首款滑板底盘预计在2024年三季度实现量产。

整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大家要不停地找到效益更高的解决方案。滑板底盘的本质是尽量做好集成,这样可以使得整个系统的效率变得更高、重量变得更轻,降低新车型的初始投资成本,同时给消费者的空间变得更大。在“内卷”这一市场因素的驱动下,滑板底盘正在成为“速度更快、多元场景落地效率更高”的解题思路之一。

传统车企“卷”转型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新年致辞中称:“今年,我们取得了新能源领域的重大突破。2023年,吉利控股集团总销量计超280万辆,同比增长20%以上,新能源渗透率超1/3,新能源转型的上半场取得成效。”

展望未来,李书福表示:“2024 年,吉利将继续加快新能源智能化转型,持续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充换电、能源管理、智能出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构建领先的体系化优势和能力。”

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虽然新势力车企可能会崭露头角,但有业内人士认为,传统车企的转型将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预计传统车企的转型会渐入佳境,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打破过去的舒适区,逐步实现规模经济。

“卷”大模型上车    


大模型上车也是车企2024年“卷”的方向。从2023年第四季度上市的新车来看,星途星纪元ES搭载奇瑞“LION AI”大模型,理想5.0版本OTA重点为Mind GPT大模型上车,问界、小鹏、蔚来、长城也都已自研或联合自研了自己的大模型,华为盘古、XGPT灵犀、NOMI GPT、Coffee GPT计划分别搭载在M9、X9、ET9和蓝山车型上,融入文心大模型能力的极越01使得该车语音助手的智商达到新高度……

大模型之风,在汽车行业劲吹约一年后,现陆续量产上车。相比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似乎更容易将大模型落地,“大模型上车智能座舱,将在2024年年中迎来大量的应用。”四维图新旗下四维智联CEO杨赖土认为。“届时,智能座舱会变成令人兴奋的存在,用户会自发依赖并愿意花钱购买相关体验。”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通说。

“卷”出口    


“国内特别卷,索性我们在海外卷”,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公关总监唐雨认为,出海业务可能成为车企的重要选择,“我们看到在海外是大有潜力可为”。

日本汽车工业会12月28日公布,日本1至11月汽车出口量为399万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至11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441.2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约6成,全年出口量超过日本已成定局,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将首次成为世界第一。

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也认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但海外市场却是大有可为,车企与其在国内血拼,不如去国外市场寻求机会。新能源车企在国内继续内卷的结果就是“增产、增收但不增利”,而国外销售的利润远高于国内,可以做到“增产、增收又增利”。

“卷”配置、“卷”成本、“卷”续航、“卷”安全、“卷”服务、“卷”交车时长,既“卷”又“卷”还“卷”,没有最“卷”只有更“卷”,将是2024年汽车市场竞争的新常态。正能量的“卷”,让汽车行业不断向上,同时,也要避免挤压行业发展空间的过度“内卷”。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