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无论你出于何种目的参与这场年终盛宴,都绝对值得静下心来去细细品味。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曹佳东
编辑丨何增荣
本周一下午,坐在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哈瑞中心的办公室内,与公司的几位小伙伴激烈讨论着,应该为即将到来的又一届广州车展组稿,扣一个怎样的“帽子”。
“用活着,或者说活法更为贴切,也是今年中国车市的主旋律。”
“冰与火好像挺恰当的,领跑者嗷嗷乱杀,落后者坠落深渊。”
“不如叫华南之约,毕竟也是所谓的收官之战,好好做一个总结。”
就这样,大家各抒己见……
但不知为何,总觉得上述几个主题有些太过的既要又要,让读者没有第一时间点进来的欲望。
很快,所有人又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而在我看来,“与其每一次都宏观论述,不如更聚焦一点,长期以来大家总在说油车没机会了,可结果呢?”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有了撰写今天文章的初衷。接下来的篇幅,则想借着本周五一早即将开幕的第二十二届广州车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当然,顺便为这场盛宴,做一个全方位的预热与定调。
时代,真的变了
既然试图讨论“油车还有机会吗”,那么首先肯定要从数据维度切入。
刚刚过去的10月,结合乘联会发布的成绩单,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连续第四个月突破50%大关,新能源乘用车批发渗透率更是历史首次突破50%大关。
与此同时,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涨幅达到了十分夸张的55%,传统燃油车零售销量却出现了16%的同比下滑。
而这样的强烈对比,进入今年以来,渐渐司空见惯。
绝不是盲目自嗨,中国车市正提前迎来着含金量满满的“拐点”。积极拥抱电动化,成为了大多数消费者的主流选择。马太效应之下,明晃晃的趋势,愈发不可逆转。
站在该维度,属于油车的机会,尤其是传统燃油车的机会,确实越来越小了。由此再次搬出那个老生常谈的观点,“时代,真的变了。”
作为另一维度的论据,再次聚集本届广州车展,从组委会的相关统计来看,前来参加的展车为1,171辆,其中新能源车为512辆。
虽然在数量上还未过半,但如果考虑到声量、人气、关注度,后者俨然才是这场盛宴毫无争议的主角。
而长久以来,我们总是愿意将广州所处的华南市场,视为一个极具研究意义的优质样本。
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有着相对成熟的汽车文化,有着足够出色的经济购买力,有着百花齐放的优秀主机厂。
当然,也是日系品牌不容有失的大本营。
可现如今,依旧避免不了彻彻底底的变革。就拿今年前三季度为例,广东省新车累计销量达到了192.34万辆,同比增长6.95%。
进一步拆分,传统燃油车出现了13.73%的下滑;新能源车则大放异彩,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占比达到53.83%。
没有任何意外,在自主品牌一轮又一轮潮水般的冲击之下,身处华南市场的日系品牌,甚至整个合资阵营,都难掩颓势。
而面对此情此景,更加坚定了“传统燃油车会慢慢凋零”的观点。随着时间迅速推移,随着潜客被不断教育,随着新能源车拼命内卷,除了位于某些有着特殊需求的细分板块,属于它们的生存空间还会被疯狂挤压。
当然,本届广州车展,相信大家同样能切身处地的发现,它们再也不会像是曾经那般身处“C位”绽放光芒,反而蜷缩在一个个角落。
不过,理想客观的讲,传统燃油车所面临的结局难以更改,“油车”身处中国车市却仍大有可为。
乍一看,有点语病,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更直白来说,传统燃油车的衣钵,正在被像是“下饺子”一般的插混、增程选手所顺理成章的接过。
今年,新能源车的确炙手可热,纯电却碍于种种原因,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增长瓶颈之中。取而代之的是,“油电双开”的产品大受追捧。
10月,望向整个大盘,如果把插混与增程合并在一起,与纯电之间的份额占比,已经来到43%:57%;聚集本届广州车展,悉数诸多重磅新车,增程与插混的戏份同样非常可观;今年前三季度的华南车市,纯电的同比涨幅仅为增程与插混相加的一半不到。
“油车”不死,只是换了种方式收割。而机会,则一直留有准备的人。
见证,新王登基
“传统油车的渐渐凋落,插混、增程的迅速崛起,纯电动车的涨势放缓,共同组成了中国车市的晴雨表。”
洋洋洒洒写下一千多字之后,本段开篇的一段话,俨然成为了我内心最由衷的感受。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本届广州车展其实还有一个不容错过的主旋律——见证,新王登基。
实际上,当整个大盘头也不回的在国家层面的鼎力相助下,正式踏上电动化转型之路,之前固化的格局已经在悄然发生松动。
曾经,大众、丰田、BBA才是公认的王者,它们呼风唤雨,它们大快朵颐,它们用所谓的技术换着市场,它们掌握着爆款的定义权与定价权。
而今年,我们无疑彻彻底底见证了新王登基。
那么,试问它的身份究竟是谁?是月销一举突破50万辆大关的比亚迪?是全面铺开新能源攻势的吉利?是另辟蹊径通过出海赚得盆满钵满的奇瑞?还是行业公认的顶流鸿蒙智行、理想、小米?
平心而论,大家都是答案中的一员,至于完全体更想把选票投给所有的自主品牌。毕竟,截至目前,其累计销量份额占比已经突破60%。
刚刚过去的10月,更是一举达到创历史新高的65.7%。
无论在心智层面,还是效能层面,自主品牌无疑都让合资品牌苦不堪言。而“触电”则让前者有了最锋利的矛,顺势刺向后者早就有些腐朽的盾。
“中国车市,一定会是我们的天下。”
之前,或许你还会对上述一句话感到质疑,觉得是部分激进者的自嗨,但经历了今年量变所引发的质变,相信你只会对此变得愈发坚定不移。
无需妄自菲薄,身处规则与玩法全都迭代完毕的新赛道,这一次自主品牌彻彻底底掌握了主动权,并且几乎是在每一个细分板块,都接二连三上演着“推翻旧霸主”的剧情与戏码。
本届广州车展,铆足了劲的它们肯定还会开启狂暴模式,拿出看家的底牌吆喝与展示。一方面,身处收官之战对外证明自己活的很好;另一方面,对内为后续的旅程积攒更多的能量。
还不信?那就请分别前往各位选手的展台,看一看我是不是在说谎。
从1.1馆的吉利银河,到包下整个2.2馆财大气粗的比亚迪,到2.2馆的埃安、昊铂、传祺,到3.1馆的“共和国长子”红旗,到3.2馆的阿维塔、长安、深蓝、奔腾与五菱,到4.1馆的整个长城,到4.2馆的上汽自主与奇瑞,到5.1馆、5.2馆的“国家队成员”北汽与东风,到17.2馆、18.2馆的一家家新势力造车……
倾其所有、争奇斗艳的激烈程度,将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从各个级别的轿车,到各个级别的SUV,再到MPV,自主品牌的推新节奏同样只能用“疯狂”形容。而它们除了卷产品,还在卷技术、卷补能、卷服务、卷渠道、卷营销,甚至卷创始人谁是“显眼包”。
由此不禁好奇,本届压力山大的合资品牌,看到上述窒息的局面又将有何感触?尤其是当手中的“利润奶牛”一头头被自主品牌吃干抹净的时候?
也许,还是那声叹息:“时代,真的变了”。
当然,读到这里,肯定依旧有人稍显片面的觉得,“自主品牌的崛起,不就是得益于政策的躺赢?”而我想说:“就算有这方面的因素助推,政策是公平与开放的,为什么合资品牌没有抓住机会?”
犯错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一直嘴硬。
在占尽天时之后,地利与人和其实才是中国车企站起来了的关键。譬如,嗅觉敏锐的察觉到了“油车”不死,只是换了种方式收割。它们,便是前文提及有所准备的群体。
而本届广州车展,无疑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锚点。
留下,才有未来
无论承认与否,唱衰合资车已经成为大多数读者眼中的“政治正确”。又一个问题随之产生:身处中国车市,你觉得它们真的没未来了吗?
对此,更想多维度辩证的去看。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随着传统油车渐渐凋落,新能源车当家作主,合资品牌在多维度都出现了严重水土不服的症状。
更为要命的是,它们在消费者心中形象的“崩塌”。
稍显夸张的说:“过去,一旦入手了大众、丰田、BBA,大家往往会赞不绝口,投来羡慕的目光,如今却开始产生动摇,甚至出现了微词,更不要说其它弱势合资品牌的处境。”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一方面,我们绝不应该把合资品牌这么多年为中国车市,带来的正向促进作用一味地抹杀。另一方面,我们更不应该小瞧某些主机厂知错就改、大象转身、全力追赶的决心。
实际上,就在本届广州车展前夕,有几件事令人印象深刻。
其一,便是东风日产突然宣布,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首家使用满血鸿蒙座舱的合资品牌。
其二,国产奥迪Q6 e-tron开启预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新车配备了双激光雷达与视觉感知的融合系统,支持点到点的高阶辅助驾驶。虽然其官方没有明确谁是供应商,但外界普遍猜测又是华为。
其三,奥迪·上汽合作项目的首款产品被揭开了神秘面纱。在一代人记忆里,四环LOGO一直是这家德系豪华品牌独有的标签。然而,为了中国市场,其正式启用全新的“AUDI”的车标。
好奇,当你看完上述信息后,会作何感想?
就我个人而言,能够感受到这些合资品牌终于想明白了,“更加充分的拥抱中国,拥抱国内的优质伙伴,将是触底反弹、走出泥潭、补齐短板的最佳捷径。”
换言之,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把不擅长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于情于理,适度牵手,才能双赢。
反观本届广州车展,按照已经获悉的剧透,除东风日产、南北奥迪之外,还会有更多的合资品牌祭出在华的全新电动化战略,并且不是单纯的画饼,而是实打实的落地,主要集中在智舱、智驾、三电方面。
虽然类似的做法,究竟最终收效如何,是否可以身处血腥的中国车市重塑辉煌,在与自主品牌的直面交锋中旗鼓相当,都存在着巨大的未知与挑战,但至少努力去尝试了,总比之前呆呆的站在那挨打要强。
奈何,行业中还会有一种声音认为:“合资品牌难道就必须位于中国深耕?一些全球性车企,即便失去这片市场,也好像活的十分滋润,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而我仅仅搬出几位头部成员的三季度财报,就能作为最好的回击。
它们利润的暴跌,根本的“导火索”,都是在华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失去了这块“肥肉”的贡献,饥饿感瞬间传遍全身。
况且,必须点出的是,对于任何一个合资品牌,能够在厮杀最为激烈的细分市场站稳脚跟,也会位于所有市场大杀四方,特斯拉亦是最佳范本。
另外,只是快与慢的区别,将来的新能源车一定会席卷全球。身处最难的副本中打怪修炼,才能提升的更快,聪明的合资品牌都懂。
也正因如此,本届广州车展,它们大概率无一例外积极展示的课题,注定是:“留下,才有未来。”下半句为:“傲慢,终将出局。”
写到这里,文章渐渐临近尾声,最后想说:“入行五年,一直觉得中国车市最大的魅力所在便是血腥且绚烂。每到这个时候临近收官,位于羊城都会迎来一次深刻的总结与展望。”
总之,什么时代真的变了,什么见证新王登基,什么留下才有未来,共同组成了一副充满戏剧性的众生相。
本届广州车展,值得细细品味……
原文标题 : 广州车展,“油车”不死
导语
Introduction
无论你出于何种目的参与这场年终盛宴,都绝对值得静下心来去细细品味。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曹佳东
编辑丨何增荣
本周一下午,坐在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哈瑞中心的办公室内,与公司的几位小伙伴激烈讨论着,应该为即将到来的又一届广州车展组稿,扣一个怎样的“帽子”。
“用活着,或者说活法更为贴切,也是今年中国车市的主旋律。”
“冰与火好像挺恰当的,领跑者嗷嗷乱杀,落后者坠落深渊。”
“不如叫华南之约,毕竟也是所谓的收官之战,好好做一个总结。”
就这样,大家各抒己见……
但不知为何,总觉得上述几个主题有些太过的既要又要,让读者没有第一时间点进来的欲望。
很快,所有人又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而在我看来,“与其每一次都宏观论述,不如更聚焦一点,长期以来大家总在说油车没机会了,可结果呢?”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有了撰写今天文章的初衷。接下来的篇幅,则想借着本周五一早即将开幕的第二十二届广州车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当然,顺便为这场盛宴,做一个全方位的预热与定调。
时代,真的变了
既然试图讨论“油车还有机会吗”,那么首先肯定要从数据维度切入。
刚刚过去的10月,结合乘联会发布的成绩单,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连续第四个月突破50%大关,新能源乘用车批发渗透率更是历史首次突破50%大关。
与此同时,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涨幅达到了十分夸张的55%,传统燃油车零售销量却出现了16%的同比下滑。
而这样的强烈对比,进入今年以来,渐渐司空见惯。
绝不是盲目自嗨,中国车市正提前迎来着含金量满满的“拐点”。积极拥抱电动化,成为了大多数消费者的主流选择。马太效应之下,明晃晃的趋势,愈发不可逆转。
站在该维度,属于油车的机会,尤其是传统燃油车的机会,确实越来越小了。由此再次搬出那个老生常谈的观点,“时代,真的变了。”
作为另一维度的论据,再次聚集本届广州车展,从组委会的相关统计来看,前来参加的展车为1,171辆,其中新能源车为512辆。
虽然在数量上还未过半,但如果考虑到声量、人气、关注度,后者俨然才是这场盛宴毫无争议的主角。
而长久以来,我们总是愿意将广州所处的华南市场,视为一个极具研究意义的优质样本。
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有着相对成熟的汽车文化,有着足够出色的经济购买力,有着百花齐放的优秀主机厂。
当然,也是日系品牌不容有失的大本营。
可现如今,依旧避免不了彻彻底底的变革。就拿今年前三季度为例,广东省新车累计销量达到了192.34万辆,同比增长6.95%。
进一步拆分,传统燃油车出现了13.73%的下滑;新能源车则大放异彩,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占比达到53.83%。
没有任何意外,在自主品牌一轮又一轮潮水般的冲击之下,身处华南市场的日系品牌,甚至整个合资阵营,都难掩颓势。
而面对此情此景,更加坚定了“传统燃油车会慢慢凋零”的观点。随着时间迅速推移,随着潜客被不断教育,随着新能源车拼命内卷,除了位于某些有着特殊需求的细分板块,属于它们的生存空间还会被疯狂挤压。
当然,本届广州车展,相信大家同样能切身处地的发现,它们再也不会像是曾经那般身处“C位”绽放光芒,反而蜷缩在一个个角落。
不过,理想客观的讲,传统燃油车所面临的结局难以更改,“油车”身处中国车市却仍大有可为。
乍一看,有点语病,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更直白来说,传统燃油车的衣钵,正在被像是“下饺子”一般的插混、增程选手所顺理成章的接过。
今年,新能源车的确炙手可热,纯电却碍于种种原因,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增长瓶颈之中。取而代之的是,“油电双开”的产品大受追捧。
10月,望向整个大盘,如果把插混与增程合并在一起,与纯电之间的份额占比,已经来到43%:57%;聚集本届广州车展,悉数诸多重磅新车,增程与插混的戏份同样非常可观;今年前三季度的华南车市,纯电的同比涨幅仅为增程与插混相加的一半不到。
“油车”不死,只是换了种方式收割。而机会,则一直留有准备的人。
见证,新王登基
“传统油车的渐渐凋落,插混、增程的迅速崛起,纯电动车的涨势放缓,共同组成了中国车市的晴雨表。”
洋洋洒洒写下一千多字之后,本段开篇的一段话,俨然成为了我内心最由衷的感受。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本届广州车展其实还有一个不容错过的主旋律——见证,新王登基。
实际上,当整个大盘头也不回的在国家层面的鼎力相助下,正式踏上电动化转型之路,之前固化的格局已经在悄然发生松动。
曾经,大众、丰田、BBA才是公认的王者,它们呼风唤雨,它们大快朵颐,它们用所谓的技术换着市场,它们掌握着爆款的定义权与定价权。
而今年,我们无疑彻彻底底见证了新王登基。
那么,试问它的身份究竟是谁?是月销一举突破50万辆大关的比亚迪?是全面铺开新能源攻势的吉利?是另辟蹊径通过出海赚得盆满钵满的奇瑞?还是行业公认的顶流鸿蒙智行、理想、小米?
平心而论,大家都是答案中的一员,至于完全体更想把选票投给所有的自主品牌。毕竟,截至目前,其累计销量份额占比已经突破60%。
刚刚过去的10月,更是一举达到创历史新高的65.7%。
无论在心智层面,还是效能层面,自主品牌无疑都让合资品牌苦不堪言。而“触电”则让前者有了最锋利的矛,顺势刺向后者早就有些腐朽的盾。
“中国车市,一定会是我们的天下。”
之前,或许你还会对上述一句话感到质疑,觉得是部分激进者的自嗨,但经历了今年量变所引发的质变,相信你只会对此变得愈发坚定不移。
无需妄自菲薄,身处规则与玩法全都迭代完毕的新赛道,这一次自主品牌彻彻底底掌握了主动权,并且几乎是在每一个细分板块,都接二连三上演着“推翻旧霸主”的剧情与戏码。
本届广州车展,铆足了劲的它们肯定还会开启狂暴模式,拿出看家的底牌吆喝与展示。一方面,身处收官之战对外证明自己活的很好;另一方面,对内为后续的旅程积攒更多的能量。
还不信?那就请分别前往各位选手的展台,看一看我是不是在说谎。
从1.1馆的吉利银河,到包下整个2.2馆财大气粗的比亚迪,到2.2馆的埃安、昊铂、传祺,到3.1馆的“共和国长子”红旗,到3.2馆的阿维塔、长安、深蓝、奔腾与五菱,到4.1馆的整个长城,到4.2馆的上汽自主与奇瑞,到5.1馆、5.2馆的“国家队成员”北汽与东风,到17.2馆、18.2馆的一家家新势力造车……
倾其所有、争奇斗艳的激烈程度,将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从各个级别的轿车,到各个级别的SUV,再到MPV,自主品牌的推新节奏同样只能用“疯狂”形容。而它们除了卷产品,还在卷技术、卷补能、卷服务、卷渠道、卷营销,甚至卷创始人谁是“显眼包”。
由此不禁好奇,本届压力山大的合资品牌,看到上述窒息的局面又将有何感触?尤其是当手中的“利润奶牛”一头头被自主品牌吃干抹净的时候?
也许,还是那声叹息:“时代,真的变了”。
当然,读到这里,肯定依旧有人稍显片面的觉得,“自主品牌的崛起,不就是得益于政策的躺赢?”而我想说:“就算有这方面的因素助推,政策是公平与开放的,为什么合资品牌没有抓住机会?”
犯错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一直嘴硬。
在占尽天时之后,地利与人和其实才是中国车企站起来了的关键。譬如,嗅觉敏锐的察觉到了“油车”不死,只是换了种方式收割。它们,便是前文提及有所准备的群体。
而本届广州车展,无疑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锚点。
留下,才有未来
无论承认与否,唱衰合资车已经成为大多数读者眼中的“政治正确”。又一个问题随之产生:身处中国车市,你觉得它们真的没未来了吗?
对此,更想多维度辩证的去看。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随着传统油车渐渐凋落,新能源车当家作主,合资品牌在多维度都出现了严重水土不服的症状。
更为要命的是,它们在消费者心中形象的“崩塌”。
稍显夸张的说:“过去,一旦入手了大众、丰田、BBA,大家往往会赞不绝口,投来羡慕的目光,如今却开始产生动摇,甚至出现了微词,更不要说其它弱势合资品牌的处境。”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一方面,我们绝不应该把合资品牌这么多年为中国车市,带来的正向促进作用一味地抹杀。另一方面,我们更不应该小瞧某些主机厂知错就改、大象转身、全力追赶的决心。
实际上,就在本届广州车展前夕,有几件事令人印象深刻。
其一,便是东风日产突然宣布,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首家使用满血鸿蒙座舱的合资品牌。
其二,国产奥迪Q6 e-tron开启预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新车配备了双激光雷达与视觉感知的融合系统,支持点到点的高阶辅助驾驶。虽然其官方没有明确谁是供应商,但外界普遍猜测又是华为。
其三,奥迪·上汽合作项目的首款产品被揭开了神秘面纱。在一代人记忆里,四环LOGO一直是这家德系豪华品牌独有的标签。然而,为了中国市场,其正式启用全新的“AUDI”的车标。
好奇,当你看完上述信息后,会作何感想?
就我个人而言,能够感受到这些合资品牌终于想明白了,“更加充分的拥抱中国,拥抱国内的优质伙伴,将是触底反弹、走出泥潭、补齐短板的最佳捷径。”
换言之,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把不擅长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于情于理,适度牵手,才能双赢。
反观本届广州车展,按照已经获悉的剧透,除东风日产、南北奥迪之外,还会有更多的合资品牌祭出在华的全新电动化战略,并且不是单纯的画饼,而是实打实的落地,主要集中在智舱、智驾、三电方面。
虽然类似的做法,究竟最终收效如何,是否可以身处血腥的中国车市重塑辉煌,在与自主品牌的直面交锋中旗鼓相当,都存在着巨大的未知与挑战,但至少努力去尝试了,总比之前呆呆的站在那挨打要强。
奈何,行业中还会有一种声音认为:“合资品牌难道就必须位于中国深耕?一些全球性车企,即便失去这片市场,也好像活的十分滋润,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而我仅仅搬出几位头部成员的三季度财报,就能作为最好的回击。
它们利润的暴跌,根本的“导火索”,都是在华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失去了这块“肥肉”的贡献,饥饿感瞬间传遍全身。
况且,必须点出的是,对于任何一个合资品牌,能够在厮杀最为激烈的细分市场站稳脚跟,也会位于所有市场大杀四方,特斯拉亦是最佳范本。
另外,只是快与慢的区别,将来的新能源车一定会席卷全球。身处最难的副本中打怪修炼,才能提升的更快,聪明的合资品牌都懂。
也正因如此,本届广州车展,它们大概率无一例外积极展示的课题,注定是:“留下,才有未来。”下半句为:“傲慢,终将出局。”
写到这里,文章渐渐临近尾声,最后想说:“入行五年,一直觉得中国车市最大的魅力所在便是血腥且绚烂。每到这个时候临近收官,位于羊城都会迎来一次深刻的总结与展望。”
总之,什么时代真的变了,什么见证新王登基,什么留下才有未来,共同组成了一副充满戏剧性的众生相。
本届广州车展,值得细细品味……
原文标题 : 广州车展,“油车”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