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读者热评《泰兴号》小说

于强

1年前

我的长篇小说《泰兴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上海虹口区北外滩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上海1925书局主办,江苏国安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协办,在上海1925书局举行了新书首发式。

微信图片_20230718093954.jpg

照片:《泰兴号》书

微信图片_20230718093758.jpg

照片:于强在首发式发言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文学报》《东方网》《澎湃》《财经头条》《虹口报》《虹口电视台》等媒体,以醒目标题“长篇小说《泰兴号》讲述‘海上丝路’传奇故事” 、“搭载贵重瓷器,历史上超过泰坦尼克号海难,背后有这样的传奇…”  “钩沉古代海上丝路传奇,书写灾难中的人间大爱”等,纷纷介绍和热评《泰兴号》小说。《新民晚报》先后刊登了资深编辑卢达甫《历史人物与人物的历史》书评和著名作家奚学瑶《穿越历史惊涛宏大的载体》书评,后者还获得了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媒体的报道丶评论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微信图片_20230718093808.jpg

照片:《人民日报》(海外版)介绍《泰兴号》小说

微信图片_20230718093820.jpg

照片:《新民晚报》刊登奚学瑶先生的书评

许多海内外读者在网上或在微信群或直接发我微信,也热评《泰兴号》小说,写出自己阅读的愉悦、感想和发生的共鸣。他们当中,有党政干部、部队军官、企业家、企业高管、金融家、文艺界人士、教师、市民和外国友好人士、海外华侨、台胞等。有的人得到新书爱不择手,不分昼夜一口气读完;有的带上新书乘坐飞机或者乘坐高铁旅途阅读,还在网上晒出书的照片。

一个又一个的微信,一篇篇的读后感,写得情真意切,心潮澎湃,感慨万分,是对小说青睐、迷恋,是对作品的赞扬、肯定,使我感到欣慰,鼓舞和激励。

读者的热评,凸显了《泰兴号》小说出版的意义和价值。中央机关一晚辈发来微信:“相信随着读者的深入阅读,在虚幻与真实、历史与现实中互相激荡,会产生更多的的共鸣,对‘一带一路’有更多的思考,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更热烈的追求。”原吉林省工商管理局霍处长写道:“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德化瓷器的传记,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缩影。您写的这本书不仅有文学价值,也有很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一位上海财经媒体负责人写道:“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东方商业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曾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是中国梦所蕴涵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途径,也是于强关注已久的一个话题。”南通市农业银行李行长在微信群发读后感:“这部25万余字的集历史性、知识性、故事性于一体的作品,令人佩服之至……泰兴号海难称东方泰坦尼克号,但实际罹难人数超过泰坦尼克号,而且其中大部分获救的人是由路过的英国船只救起,所谓大难见真情,大爱无国界,于强先生长期从事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大概这也是这本书想表达的主旨之一。《泰兴号》见证了海上陶瓷之路的繁盛传奇,此书向’一带一路’十周年致敬,很是贴合。‘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不能制海,必为海制,这也是我们今天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意义’。书中还写到泰兴号虽然沉没了,但其承载的精神没有沉沦,永载中华民族的史册,德化的千古瓷韵也永久熠熠生辉,成为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史上的华彩一页,让我很有触动,古人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中所展示的开放、顽强、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深圳邵博士给我发来微信:“兄长大作,展现了一部人类文明最善良的部分。”     

读者的热评反映了《泰兴号》小说魅力和文学性、艺术性知识性。原南通市通州区驻上海联络处葛主任在微信群发表评论:“这正是文学的力量,于老师的文字让这艘沉没海底200多年的巨轮,穿越了历史的惊涛骇浪复活了。”北京海军某大校微信说:“在读这部书的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便融入其中,和书中人物同喜怒哀乐,共悲欢离合。这也许正表明了创作的成功吧!”美国上海台湾商会执行总裁朱先生发来微信说:“今日拜读感触良多,这是一部东方泰坦尼克号史诗级的纪实言情小说,值得大力推荐。”一位原马鞍山市人大副主任发来微信告知:“于先生大作《泰兴号》布局精到,情节曲折复杂,人物鲜活生动,我是一口气读完它。”江苏剧剧作家、退休干部顾先生感慨写道:“拜读大作《泰兴号》,深深为吸引、感染!刚才全部拜读完毕,深感大作构思巧妙、文笔巧妙、人物鲜活、情节感人!尤其是每逢描写大海的壮观景象,都觉得特别真实、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总的感觉,大作在文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趣味性的结合上有独创的探索!”原马鞍山市高中语文教师何女士谈到自己的感想:“读了这本书,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对德化的历史、瓷窑、造瓷工艺,海上丝绸之路的艰辛以及南洋的地理海况风情都有形象化的认识。没有丰富的的生活积累是写不出这样厚重作品的。”

读者热评也写出来他们的情感融纳书中故事、人物发生共鸣和期待衍生影视美好的愿望。温州企业家林先生写道:“书刚刚看完了,很流畅,很喜欢,很神奇。看了热血、热泪、热爱涌上心头,澎湃不已,更触发了内心深处最悠远古基因最善人性灵魂……真的边看书,边穿越时空回到泰兴号,同情节、同呐喊、同舟共济狂风暴雨、同刀光剑影侠客拼命必胜。随想到北影投拍电影,到中国美院设计个性邮票,到德化产白瓷销售全球……”日本友好人士米田女士在微信群众里写到自己的读后感:“@于强:我终于读完了您的大作《泰兴号》,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极具魅力的主角配角,让我把最后三章一口气读完,还真令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您在书中写道‘风雨中才能见到真情,大难中才能见到真心’。让我想起您的前作《海啸生死情》,您这次用精湛的文笔给读者展现了情侣、父女、朋友之间的大爱。再次感谢您为社会带来了这样一部佳作,同时,由于《泰兴号》富有画面感,我也期待着近将来电影或者话剧等不同方式能观赏新版本《泰兴号》,再次向您深表敬意。”旅居东京华侨崔女士给我微信写道:“回到东京已有十多天了,我迫不及待地拜读您的小说,连续读了两遍……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丰富的的故事情节以及细致的情感描写,使人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我的内心也随着书中人物命运而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感觉跟当年看电影泰坦尼克号时一样,您的这部巨作真的应拍成电影。对了,还得感谢您给我的男女主人公圆满幸福的结局,这比美国电影强得多。”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资深深编剧李老师说:“《泰兴号》已拜读完毕,很感人的小说,人物都很生动、鲜活,情节也足够吸引人,几组人物关系的设置合情合理,事件本身也充满玄念。我觉得可以改编成舞台剧也可以改编成电视剧,现在就需要哪个投资商有眼光和魄力了。一起努力找金主。”

《泰兴号》小说是成功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疫情期间不能外出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泰兴号》小说的创作和出版。经历了风雨方见彩虹。

我的长篇小说《泰兴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上海虹口区北外滩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上海1925书局主办,江苏国安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协办,在上海1925书局举行了新书首发式。

微信图片_20230718093954.jpg

照片:《泰兴号》书

微信图片_20230718093758.jpg

照片:于强在首发式发言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文学报》《东方网》《澎湃》《财经头条》《虹口报》《虹口电视台》等媒体,以醒目标题“长篇小说《泰兴号》讲述‘海上丝路’传奇故事” 、“搭载贵重瓷器,历史上超过泰坦尼克号海难,背后有这样的传奇…”  “钩沉古代海上丝路传奇,书写灾难中的人间大爱”等,纷纷介绍和热评《泰兴号》小说。《新民晚报》先后刊登了资深编辑卢达甫《历史人物与人物的历史》书评和著名作家奚学瑶《穿越历史惊涛宏大的载体》书评,后者还获得了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媒体的报道丶评论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微信图片_20230718093808.jpg

照片:《人民日报》(海外版)介绍《泰兴号》小说

微信图片_20230718093820.jpg

照片:《新民晚报》刊登奚学瑶先生的书评

许多海内外读者在网上或在微信群或直接发我微信,也热评《泰兴号》小说,写出自己阅读的愉悦、感想和发生的共鸣。他们当中,有党政干部、部队军官、企业家、企业高管、金融家、文艺界人士、教师、市民和外国友好人士、海外华侨、台胞等。有的人得到新书爱不择手,不分昼夜一口气读完;有的带上新书乘坐飞机或者乘坐高铁旅途阅读,还在网上晒出书的照片。

一个又一个的微信,一篇篇的读后感,写得情真意切,心潮澎湃,感慨万分,是对小说青睐、迷恋,是对作品的赞扬、肯定,使我感到欣慰,鼓舞和激励。

读者的热评,凸显了《泰兴号》小说出版的意义和价值。中央机关一晚辈发来微信:“相信随着读者的深入阅读,在虚幻与真实、历史与现实中互相激荡,会产生更多的的共鸣,对‘一带一路’有更多的思考,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更热烈的追求。”原吉林省工商管理局霍处长写道:“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德化瓷器的传记,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缩影。您写的这本书不仅有文学价值,也有很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一位上海财经媒体负责人写道:“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东方商业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曾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是中国梦所蕴涵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途径,也是于强关注已久的一个话题。”南通市农业银行李行长在微信群发读后感:“这部25万余字的集历史性、知识性、故事性于一体的作品,令人佩服之至……泰兴号海难称东方泰坦尼克号,但实际罹难人数超过泰坦尼克号,而且其中大部分获救的人是由路过的英国船只救起,所谓大难见真情,大爱无国界,于强先生长期从事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大概这也是这本书想表达的主旨之一。《泰兴号》见证了海上陶瓷之路的繁盛传奇,此书向’一带一路’十周年致敬,很是贴合。‘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不能制海,必为海制,这也是我们今天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意义’。书中还写到泰兴号虽然沉没了,但其承载的精神没有沉沦,永载中华民族的史册,德化的千古瓷韵也永久熠熠生辉,成为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史上的华彩一页,让我很有触动,古人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中所展示的开放、顽强、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深圳邵博士给我发来微信:“兄长大作,展现了一部人类文明最善良的部分。”     

读者的热评反映了《泰兴号》小说魅力和文学性、艺术性知识性。原南通市通州区驻上海联络处葛主任在微信群发表评论:“这正是文学的力量,于老师的文字让这艘沉没海底200多年的巨轮,穿越了历史的惊涛骇浪复活了。”北京海军某大校微信说:“在读这部书的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便融入其中,和书中人物同喜怒哀乐,共悲欢离合。这也许正表明了创作的成功吧!”美国上海台湾商会执行总裁朱先生发来微信说:“今日拜读感触良多,这是一部东方泰坦尼克号史诗级的纪实言情小说,值得大力推荐。”一位原马鞍山市人大副主任发来微信告知:“于先生大作《泰兴号》布局精到,情节曲折复杂,人物鲜活生动,我是一口气读完它。”江苏剧剧作家、退休干部顾先生感慨写道:“拜读大作《泰兴号》,深深为吸引、感染!刚才全部拜读完毕,深感大作构思巧妙、文笔巧妙、人物鲜活、情节感人!尤其是每逢描写大海的壮观景象,都觉得特别真实、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总的感觉,大作在文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趣味性的结合上有独创的探索!”原马鞍山市高中语文教师何女士谈到自己的感想:“读了这本书,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对德化的历史、瓷窑、造瓷工艺,海上丝绸之路的艰辛以及南洋的地理海况风情都有形象化的认识。没有丰富的的生活积累是写不出这样厚重作品的。”

读者热评也写出来他们的情感融纳书中故事、人物发生共鸣和期待衍生影视美好的愿望。温州企业家林先生写道:“书刚刚看完了,很流畅,很喜欢,很神奇。看了热血、热泪、热爱涌上心头,澎湃不已,更触发了内心深处最悠远古基因最善人性灵魂……真的边看书,边穿越时空回到泰兴号,同情节、同呐喊、同舟共济狂风暴雨、同刀光剑影侠客拼命必胜。随想到北影投拍电影,到中国美院设计个性邮票,到德化产白瓷销售全球……”日本友好人士米田女士在微信群众里写到自己的读后感:“@于强:我终于读完了您的大作《泰兴号》,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极具魅力的主角配角,让我把最后三章一口气读完,还真令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您在书中写道‘风雨中才能见到真情,大难中才能见到真心’。让我想起您的前作《海啸生死情》,您这次用精湛的文笔给读者展现了情侣、父女、朋友之间的大爱。再次感谢您为社会带来了这样一部佳作,同时,由于《泰兴号》富有画面感,我也期待着近将来电影或者话剧等不同方式能观赏新版本《泰兴号》,再次向您深表敬意。”旅居东京华侨崔女士给我微信写道:“回到东京已有十多天了,我迫不及待地拜读您的小说,连续读了两遍……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丰富的的故事情节以及细致的情感描写,使人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我的内心也随着书中人物命运而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感觉跟当年看电影泰坦尼克号时一样,您的这部巨作真的应拍成电影。对了,还得感谢您给我的男女主人公圆满幸福的结局,这比美国电影强得多。”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资深深编剧李老师说:“《泰兴号》已拜读完毕,很感人的小说,人物都很生动、鲜活,情节也足够吸引人,几组人物关系的设置合情合理,事件本身也充满玄念。我觉得可以改编成舞台剧也可以改编成电视剧,现在就需要哪个投资商有眼光和魄力了。一起努力找金主。”

《泰兴号》小说是成功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疫情期间不能外出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泰兴号》小说的创作和出版。经历了风雨方见彩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Mongo 1年前 媒体、读者热评《泰兴号》小说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