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作家于强的长篇小说《泰兴号》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品以“泰兴”号的真实历史为写作雏形,铺写了发生在古瓷都德化的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作品以“一带一路”十周年为契机,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历程中,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备受读者期待。
《泰兴号》以清代道光年间沉没于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的一艘中国商船“泰兴”号为背景,闽南各阶层人物的命运与这艘船紧紧相连。主人公何祖耀家祖传的观音瓷宝被盗,在追寻瓷宝下落的过程中,登上了“泰兴”号;何祖耀与成雅芳暗生情愫,但因成何两家祖辈积怨许久,婚事遭遇重重阻拦,成雅芳之父欲乘“泰兴”号去南洋销售瓷器,并想将成雅芳远嫁南洋富豪之子,成雅芳与何祖耀相约下船后私奔,想不到“泰兴”号发生海难,两人大难不死,并且追回了观音瓷宝,如愿以偿。“泰兴”航行途中,何祖耀与几个船友结伴而行,大爱相随。有大难中情侣的生死大爱,有为心上人不惜一切追回观音瓷宝的挚爱,有为了保护女儿而牺牲自己伟大的父爱,有批脚为了诚信救客户孩子而罹难的大义之爱,也有万里寻夫而遭遇不幸的夫妻恩爱,还有外国船员人道救援无私的慈爱。爱的高尚和圣洁,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都在这场海难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刻画的人与人之间的大爱及面对灾难时表现出来的人性光辉,扑朔迷离,曲折感人。
以真实的海难事件为题材,无疑要铺开一条历史长卷。作为一位写过多部长篇历史小说的作家,于强在《泰兴号》的创作中,并没有平铺直叙地去写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事件,尽管他在创作准备阶段,进行了广泛的采访,掌握了大量的历史事件的素料,但作家只把这特殊的历史事件作为小说的大环境与历史背景,从历史人物切入,将笔墨集中在人物的历史。通过历史人物与古代丝绸之路历史事件的种种联系纠葛与矛盾冲突,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历史人物性格的演变与命运的曲折发展。着力刻画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不仅增添了小说的文学色彩,也使这部作品有了一定的可读性。
“泰兴”号是当时少有的巨型帆船,1822年1月(清道光元年腊月),从厦门港驶往爪哇岛的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当行驶至南洋海域不幸触礁沉没。作为历史上较大的海难,罹难总共人数为1802人,超过了“泰坦尼克”号的罹难人数,更是被称为东方“泰坦尼克”。途经此海域的英国货轮“印第安纳”号搭救了180名落水者,展现了不起的人道主义救援。
于强曾经撰写过反映“二战”期间犹太人在上海避难、大爱同舟的长篇小说《爱在上海诺亚方舟》,还撰写过反映东日本3·11大地震中超越国界的大爱长篇小说《海啸生死情》,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泰兴号》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个命题,但作家并未局限于海难救援,更是对这条沉船承载的物品与精神进行了深度挖掘。通过去印尼的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巴厘岛采风,作家考察了郑和下西洋的踪迹,对“泰兴”号出事海域岛屿的海情、风情有所了解;“泰兴”号沉船中打捞出最多、最有价值的文物是德化的古瓷器,又前后三次去德化采访,了解德化独特的风情与历史风貌,也为写好《泰兴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强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国际海难救援题材。大的灾难中往往凸显人的本性,涌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大爱,表现出爱的高尚和圣洁的光辉,这是非常难得和可贵的,是值得弘扬和讴歌的。同时,“泰兴”号又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践行,具有非凡的意义和影响。
在掌握大量史实资料的基础上,于强精心构思,潜心创作,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完成25万字的长篇小说《泰兴号》,用既粗犷又细腻的笔法,真实地记述描绘了满载德化瓷器等货物的“泰兴”号从出发到触礁沉没的全过程。
“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东西方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海上通道,曾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是中国梦所蕴含的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路径,也是于强关注已久的一个话题。
擅长以国际视野撰写文学作品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于强,对撰写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情有独钟。早在几年前,就出版了反映泉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长篇小说《丝路碧海情》,产生了较好的反响。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此契机下,于强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泰兴号》,一方面展现作为中国特色的德化清代青花瓷的生产和外销的全盛历史,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展现出德化古瓷艺的辉煌;另一方面写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程中,中华民族顽强不息、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5月,“泰兴”号沉船被打捞出水。打捞出的35万件绝大多数为德化制作的古瓷器重见天日,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实物见证,将为开拓21世纪“一带一路”文明对话和交流,增添了光彩和荣耀,
劈波斩浪,向海而兴。世界史上,恐怕再没有一条航路,能像“海上丝绸之路”那样,历久弥新。“泰兴”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后的“帆影”,“泰兴”号虽沉没了,但其承载的精神没有沉沦,将永远载入史册,永久鼓舞激励着人们。德化瓷艺的沉淀和风韵,也将永久熠熠生辉。这就是“泰兴”号悲剧的历史意义,也是于强这部长篇小说《泰兴号》的艺术价值。
于强,1945年生于江苏南通。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秘书、外事、旅游、国际文化交流多年,曾任安徽省马鞍山市外事办公室主任兼市旅游局局长。1995年调至上海市现代管理研究中心从事国际文化交流。著有长篇小说《风媒花》《翰墨情缘》《异国未了情》《樱花璀璨》《海啸生死情》《爱在上海诺亚方舟》《丝路碧海情》,前五部均被翻译成日文。反映犹太人在上海避难的长篇小说《爱在上海诺亚方舟》被评为2014年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翰墨情缘》(日文版名《李海天的书法》)被日本国图书馆协会评为选定图书。另出版散文集《伟哉!李太白》《海阔情长》等。
Yu Qiang, born in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in 1945. Gradua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Beijing University. Member of China Writers Association, and director of the Foreign Affair Office and the Tourism Bureau of Maan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Moved to Shanghai Modern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re in 1995 for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work. Literary works include the novels Wind as a Go-between, Love with Ink and Brush, The Splendid Sakura, Love in Shanghai Noah’s Ark and Love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 many of which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Japanese. Love in Shanghai Noah’s Ark was funded by Shanghai Key Artistic Creation Project in 2014. His other prose works include Great Poet Li Po and Wide Sea, Deep Love.
近日,上海作家于强的长篇小说《泰兴号》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品以“泰兴”号的真实历史为写作雏形,铺写了发生在古瓷都德化的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作品以“一带一路”十周年为契机,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历程中,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备受读者期待。
《泰兴号》以清代道光年间沉没于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的一艘中国商船“泰兴”号为背景,闽南各阶层人物的命运与这艘船紧紧相连。主人公何祖耀家祖传的观音瓷宝被盗,在追寻瓷宝下落的过程中,登上了“泰兴”号;何祖耀与成雅芳暗生情愫,但因成何两家祖辈积怨许久,婚事遭遇重重阻拦,成雅芳之父欲乘“泰兴”号去南洋销售瓷器,并想将成雅芳远嫁南洋富豪之子,成雅芳与何祖耀相约下船后私奔,想不到“泰兴”号发生海难,两人大难不死,并且追回了观音瓷宝,如愿以偿。“泰兴”航行途中,何祖耀与几个船友结伴而行,大爱相随。有大难中情侣的生死大爱,有为心上人不惜一切追回观音瓷宝的挚爱,有为了保护女儿而牺牲自己伟大的父爱,有批脚为了诚信救客户孩子而罹难的大义之爱,也有万里寻夫而遭遇不幸的夫妻恩爱,还有外国船员人道救援无私的慈爱。爱的高尚和圣洁,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都在这场海难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刻画的人与人之间的大爱及面对灾难时表现出来的人性光辉,扑朔迷离,曲折感人。
以真实的海难事件为题材,无疑要铺开一条历史长卷。作为一位写过多部长篇历史小说的作家,于强在《泰兴号》的创作中,并没有平铺直叙地去写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事件,尽管他在创作准备阶段,进行了广泛的采访,掌握了大量的历史事件的素料,但作家只把这特殊的历史事件作为小说的大环境与历史背景,从历史人物切入,将笔墨集中在人物的历史。通过历史人物与古代丝绸之路历史事件的种种联系纠葛与矛盾冲突,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历史人物性格的演变与命运的曲折发展。着力刻画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不仅增添了小说的文学色彩,也使这部作品有了一定的可读性。
“泰兴”号是当时少有的巨型帆船,1822年1月(清道光元年腊月),从厦门港驶往爪哇岛的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当行驶至南洋海域不幸触礁沉没。作为历史上较大的海难,罹难总共人数为1802人,超过了“泰坦尼克”号的罹难人数,更是被称为东方“泰坦尼克”。途经此海域的英国货轮“印第安纳”号搭救了180名落水者,展现了不起的人道主义救援。
于强曾经撰写过反映“二战”期间犹太人在上海避难、大爱同舟的长篇小说《爱在上海诺亚方舟》,还撰写过反映东日本3·11大地震中超越国界的大爱长篇小说《海啸生死情》,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泰兴号》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个命题,但作家并未局限于海难救援,更是对这条沉船承载的物品与精神进行了深度挖掘。通过去印尼的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巴厘岛采风,作家考察了郑和下西洋的踪迹,对“泰兴”号出事海域岛屿的海情、风情有所了解;“泰兴”号沉船中打捞出最多、最有价值的文物是德化的古瓷器,又前后三次去德化采访,了解德化独特的风情与历史风貌,也为写好《泰兴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强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国际海难救援题材。大的灾难中往往凸显人的本性,涌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大爱,表现出爱的高尚和圣洁的光辉,这是非常难得和可贵的,是值得弘扬和讴歌的。同时,“泰兴”号又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践行,具有非凡的意义和影响。
在掌握大量史实资料的基础上,于强精心构思,潜心创作,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完成25万字的长篇小说《泰兴号》,用既粗犷又细腻的笔法,真实地记述描绘了满载德化瓷器等货物的“泰兴”号从出发到触礁沉没的全过程。
“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东西方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海上通道,曾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是中国梦所蕴含的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路径,也是于强关注已久的一个话题。
擅长以国际视野撰写文学作品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于强,对撰写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情有独钟。早在几年前,就出版了反映泉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长篇小说《丝路碧海情》,产生了较好的反响。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此契机下,于强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泰兴号》,一方面展现作为中国特色的德化清代青花瓷的生产和外销的全盛历史,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展现出德化古瓷艺的辉煌;另一方面写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程中,中华民族顽强不息、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5月,“泰兴”号沉船被打捞出水。打捞出的35万件绝大多数为德化制作的古瓷器重见天日,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实物见证,将为开拓21世纪“一带一路”文明对话和交流,增添了光彩和荣耀,
劈波斩浪,向海而兴。世界史上,恐怕再没有一条航路,能像“海上丝绸之路”那样,历久弥新。“泰兴”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后的“帆影”,“泰兴”号虽沉没了,但其承载的精神没有沉沦,将永远载入史册,永久鼓舞激励着人们。德化瓷艺的沉淀和风韵,也将永久熠熠生辉。这就是“泰兴”号悲剧的历史意义,也是于强这部长篇小说《泰兴号》的艺术价值。
于强,1945年生于江苏南通。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秘书、外事、旅游、国际文化交流多年,曾任安徽省马鞍山市外事办公室主任兼市旅游局局长。1995年调至上海市现代管理研究中心从事国际文化交流。著有长篇小说《风媒花》《翰墨情缘》《异国未了情》《樱花璀璨》《海啸生死情》《爱在上海诺亚方舟》《丝路碧海情》,前五部均被翻译成日文。反映犹太人在上海避难的长篇小说《爱在上海诺亚方舟》被评为2014年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翰墨情缘》(日文版名《李海天的书法》)被日本国图书馆协会评为选定图书。另出版散文集《伟哉!李太白》《海阔情长》等。
Yu Qiang, born in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in 1945. Gradua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Beijing University. Member of China Writers Association, and director of the Foreign Affair Office and the Tourism Bureau of Maan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Moved to Shanghai Modern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re in 1995 for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work. Literary works include the novels Wind as a Go-between, Love with Ink and Brush, The Splendid Sakura, Love in Shanghai Noah’s Ark and Love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 many of which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Japanese. Love in Shanghai Noah’s Ark was funded by Shanghai Key Artistic Creation Project in 2014. His other prose works include Great Poet Li Po and Wide Sea, Deep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