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深厚的制造业底蕴、以及在数字经济方面的优势,上海正积极推动本地领军企业当好“头雁”,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一同在工业互联网的风口“起舞”,探索出工业互联网链式发展“上海模式”。
今天举行的2023“工赋上海”创新年会,集聚国内外的产业创新和政策资源,谋划上海工业互联网新一轮发展。经过此前三年“工赋上海”行动的推动,全市在造船、能源、消费品、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多条产业链中,确立了约10家工业互联网链主,形成了行业性数字化转型“雁阵”。未来几年,上海将继续大力培育和发展工业互联网链主企业,最高可带动和赋能约2000家上下游企业,推动工业互联网核心规模攀上2000亿元台阶的同时,在国内打造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高地,不断丰富“上海制造”的内涵和附加值。
多赢
一张容纳了全国上万家中小纺织企业、与超过70万台纺织机械完成“数字链接”的网络,已成为带动全国纺织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的利器。作为这个名为“飞梭智纺”平台的开发者,上海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首批工业互联网链主企业。
登录“飞梭智纺”平台,全国近万家纺织企业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可谓一览无余——过去几年,上海致景精心开发了物联网“盒子”和软件平台,帮助传统纺织工厂以很低的成本和便捷的方式,迅速完成了数字化,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新的智慧节点。由于大量企业数据被纳入管理,纺织厂的运行效率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随着大量纺织企业“登云上网”,平台逐步整合汇聚起一个巨大的“产能池”,可以从容应对需求的变化。以往,纺织采购往往需要费尽周折寻找厂家,而现在,采购商只需要在平台上下单,“飞梭智纺”就会自动选出有产能、有技术、守信用的工厂,引导客户下单。纺织在数字化转型后,成为能及时、动态、智慧地对市场作出响应的行业,供方的产能利用率大大提高,需方的采购成本大大降低。
这就是工业互联网的“魔法”。事实证明,借助这一数字化手段,完全可以打造出一个巨大的“多赢”生态。而关键一步,就是要引导和支持领军企业率先投入、振臂一呼,带领整个行业完成破局。这就是上海全力推动的数字化转型模式。
统计显示,通过此前三年聚焦工业互联网发展推出的“工赋上海”行动,全市已打造出30个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800万多台工业设备。其中,溢出效应最强的10家链主,平均每家能带动40至50家核心供应商转型,并进一步辐射上千家企业。
链主
工业互联网所面对的行业环境,通常具有明显的协同关系。而只有整条产业链共同推动数字化转型,才能真正释放“数字红利”,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由此,上海敏锐地意识到,必须让那些在产业链上拥有最强创新力、资源优势,以及市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成为工业互联网链主,才能有效促进整条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
而根据上海的标准,要正式成为工业互联链主,企业必须在国内具备规模优势和行业领导地位,同时还要在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处于领先地位。
以光明乳业为例,该公司不仅是食品产业领域的龙头,数字化也走在前列:从前道的“智慧牧场”,到制造端建设“智能工厂”,再到物流端强化数字化体系,全流程的数字化思考与实践,是光明乳业当好链主的前提。
在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链主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则长期在研发、制造、服务等环节开展数字化深度创新,形成了全方位智能化解决方案,使得企业的综合运营效率提升30%,场地节约30%,经济效益提升30%。这套模式还输出到了欧洲,帮助延锋在并购当地供应商、构建产业基地的时候,实现游刃有余。
不难看出,“链式发展”的模式与上海固有的产业特色相当契合。一方面,上海是全球顶级城市中最具制造业厚度和高度的城市之一,至今仍将推动发展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放在突出位置;随着数字化浪潮腾起,上海的这种底蕴完全可以与科技创新叠加,焕发出新的光芒。另一方面,上海超大型城市的地位,对千行百业和万千人才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跨越
工业互联网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链式发展“上海模式”则让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更顺畅。在链主带动下,行业内中小企业的转型门槛被降低,协同效率提升,整条产业链上不断涌现出新的数字化转型场景,在整体上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核电领域的转变就相当典型。当前,要优化能源结构、落实“双碳”目标、确保能源安全,核电行业肩头的责任沉甸甸的。特别是要提升核能技术先进性、提升安全性,数字化成为了必答题。上海是我国核电产业的发源地,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当仁不让地成为行业的链主。在其带动下,几年来,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孤岛被不断打通,单个企业“由内而外”点状升级的技术演进模式,也逐渐被破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以设计为源头,贯穿行业的技术协同创新机制。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工业互联网赋能的核电关键设备的研发效率增加了20%,而核电厂全周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经济性都有所提升。
再以船舶链主外高桥造船为例,公司开发的云平台,将船舶设计、采购、建造相关的上千家企业串联起来,彼此高效协同。在我国首艘国产大邮轮的建造中,尽管遭遇疫情的挑战,项目依然按时推进。据透露,今年下半年,国产大邮轮将如期交付,届时,国内邮轮配套行业也将以全新的面貌亮相,参与全球竞争。
在“链式发展”模式中受益的,不只是产业链企业。由于市场活力充沛,需求旺盛,创新机会多,上海工业互联网本身也成为快速发展的行业。目前,全市已培育出超100家工业互联网“隐形冠军”,各平台汇聚了100多万开发者,成为数字经济新赛道上的生力军。
利用深厚的制造业底蕴、以及在数字经济方面的优势,上海正积极推动本地领军企业当好“头雁”,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一同在工业互联网的风口“起舞”,探索出工业互联网链式发展“上海模式”。
今天举行的2023“工赋上海”创新年会,集聚国内外的产业创新和政策资源,谋划上海工业互联网新一轮发展。经过此前三年“工赋上海”行动的推动,全市在造船、能源、消费品、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多条产业链中,确立了约10家工业互联网链主,形成了行业性数字化转型“雁阵”。未来几年,上海将继续大力培育和发展工业互联网链主企业,最高可带动和赋能约2000家上下游企业,推动工业互联网核心规模攀上2000亿元台阶的同时,在国内打造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高地,不断丰富“上海制造”的内涵和附加值。
多赢
一张容纳了全国上万家中小纺织企业、与超过70万台纺织机械完成“数字链接”的网络,已成为带动全国纺织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的利器。作为这个名为“飞梭智纺”平台的开发者,上海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首批工业互联网链主企业。
登录“飞梭智纺”平台,全国近万家纺织企业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可谓一览无余——过去几年,上海致景精心开发了物联网“盒子”和软件平台,帮助传统纺织工厂以很低的成本和便捷的方式,迅速完成了数字化,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新的智慧节点。由于大量企业数据被纳入管理,纺织厂的运行效率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随着大量纺织企业“登云上网”,平台逐步整合汇聚起一个巨大的“产能池”,可以从容应对需求的变化。以往,纺织采购往往需要费尽周折寻找厂家,而现在,采购商只需要在平台上下单,“飞梭智纺”就会自动选出有产能、有技术、守信用的工厂,引导客户下单。纺织在数字化转型后,成为能及时、动态、智慧地对市场作出响应的行业,供方的产能利用率大大提高,需方的采购成本大大降低。
这就是工业互联网的“魔法”。事实证明,借助这一数字化手段,完全可以打造出一个巨大的“多赢”生态。而关键一步,就是要引导和支持领军企业率先投入、振臂一呼,带领整个行业完成破局。这就是上海全力推动的数字化转型模式。
统计显示,通过此前三年聚焦工业互联网发展推出的“工赋上海”行动,全市已打造出30个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800万多台工业设备。其中,溢出效应最强的10家链主,平均每家能带动40至50家核心供应商转型,并进一步辐射上千家企业。
链主
工业互联网所面对的行业环境,通常具有明显的协同关系。而只有整条产业链共同推动数字化转型,才能真正释放“数字红利”,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由此,上海敏锐地意识到,必须让那些在产业链上拥有最强创新力、资源优势,以及市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成为工业互联网链主,才能有效促进整条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
而根据上海的标准,要正式成为工业互联链主,企业必须在国内具备规模优势和行业领导地位,同时还要在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处于领先地位。
以光明乳业为例,该公司不仅是食品产业领域的龙头,数字化也走在前列:从前道的“智慧牧场”,到制造端建设“智能工厂”,再到物流端强化数字化体系,全流程的数字化思考与实践,是光明乳业当好链主的前提。
在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链主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则长期在研发、制造、服务等环节开展数字化深度创新,形成了全方位智能化解决方案,使得企业的综合运营效率提升30%,场地节约30%,经济效益提升30%。这套模式还输出到了欧洲,帮助延锋在并购当地供应商、构建产业基地的时候,实现游刃有余。
不难看出,“链式发展”的模式与上海固有的产业特色相当契合。一方面,上海是全球顶级城市中最具制造业厚度和高度的城市之一,至今仍将推动发展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放在突出位置;随着数字化浪潮腾起,上海的这种底蕴完全可以与科技创新叠加,焕发出新的光芒。另一方面,上海超大型城市的地位,对千行百业和万千人才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跨越
工业互联网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链式发展“上海模式”则让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更顺畅。在链主带动下,行业内中小企业的转型门槛被降低,协同效率提升,整条产业链上不断涌现出新的数字化转型场景,在整体上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核电领域的转变就相当典型。当前,要优化能源结构、落实“双碳”目标、确保能源安全,核电行业肩头的责任沉甸甸的。特别是要提升核能技术先进性、提升安全性,数字化成为了必答题。上海是我国核电产业的发源地,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当仁不让地成为行业的链主。在其带动下,几年来,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孤岛被不断打通,单个企业“由内而外”点状升级的技术演进模式,也逐渐被破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以设计为源头,贯穿行业的技术协同创新机制。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工业互联网赋能的核电关键设备的研发效率增加了20%,而核电厂全周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经济性都有所提升。
再以船舶链主外高桥造船为例,公司开发的云平台,将船舶设计、采购、建造相关的上千家企业串联起来,彼此高效协同。在我国首艘国产大邮轮的建造中,尽管遭遇疫情的挑战,项目依然按时推进。据透露,今年下半年,国产大邮轮将如期交付,届时,国内邮轮配套行业也将以全新的面貌亮相,参与全球竞争。
在“链式发展”模式中受益的,不只是产业链企业。由于市场活力充沛,需求旺盛,创新机会多,上海工业互联网本身也成为快速发展的行业。目前,全市已培育出超100家工业互联网“隐形冠军”,各平台汇聚了100多万开发者,成为数字经济新赛道上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