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泳铭给阿里云的手术,动了一半
异想Pro
1个月前
刚刚打破了连续7个季度增长不超过5%低迷纪录的阿里云,又面临着高速路上换轮子的下一站难题。用降价手段还能拉动多少公有云的份额增长?在海内外的“AI怀疑论”面前,如何平衡新的投入产出比?如何将汽车、机器人、电商等新行业融入AI云的大盘,吴泳铭还有许多工作要完成。
刚刚打破了连续7个季度增长不超过5%低迷纪录的阿里云,又面临着高速路上换轮子的下一站难题。用降价手段还能拉动多少公有云的份额增长?在海内外的“AI怀疑论”面前,如何平衡新的投入产出比?如何将汽车、机器人、电商等新行业融入AI云的大盘,吴泳铭还有许多工作要完成。
作者 |
赵小天
编辑 |
李不清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9月19日,云栖大会又在杭州拉开了帷幕。作为阿里云的年度硬核技术“秀场”,AI仍是绝对的关键词。
吴泳铭今年的心情,或许好了一点。
去年云栖大会时,阿里云正被一团阴沉的黑云笼罩。张勇卸任后,灵魂人物缺位,团队士气低迷。截至今年5月,阿里云财报营收连续7个季度增长不足5%。
吴泳铭接任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成为话事人后,今年初为阿里云定下了“AI驱动,公有云优先”的目标。结合投资与战略布局,阿里云的生态系伙伴肉眼可见地,变得更加庞大。在8月公布的最新一季财报中,阿里云终于完成了超过6%的增长,可算初步走出了风暴眼。
不过,阿里云还远没到能真正松一口气的时候。
阿里大模型又又又降价了
会后交流中,阿里云智能CTO周靖人说:
“今天我们的模型生态,已经发展到全球第二,仅次于Llama(Meta主力大模型)。
”
如果说去年阿里云的KPI是拉科技公司“上云”,今年吴泳铭在开幕演讲中,提出了一个更为宏大的“用AI重构物理世界”的概念。同时,阿里云的“豪华朋友圈”们:阶跃星辰、月之暗面、生数科技,小鹏汽车等公司,成为了大会主角。
看起来,阿里云的朋友变多了,但其面临的竞争局面也更加复杂了。
一方面,阿里云的公有云营收虽在增长,但市场份额和渗透率不尽人意。作为公有云的最大客群,互联网、科技行业已连续数年采购意愿不足。
另一方面,阿里需要用利润换空间的同时,业内对AI要“高举高打”的行业共识正被打破,海内外投资热情出现降温苗头,“AI怀疑论”甚嚣尘上。科技巨头陆续收紧AI投入,也给阿里云的排兵布阵、财务运作、AI落地场景提出了更大挑战。
要打破僵局,阿里云仍需仰赖天然适合生成式AI的公有云,并推动汽车、零售、机器人等更多行业参与共建。
而排在这一切事务前面的,还有阿里云最迫切的任务:增长,增长,增长。
重重左右互搏中,吴泳铭要带领阿里云,完成高速换轮胎的极限任务。用他的话说:“新技术在早期会被怀疑,但是迟疑就会错过。”
年初,蔡崇信、吴泳铭在阿里内部明确战略:非核心业务各自剥离,自负盈亏,不可贴着主营业务输血。阿里云的核心目标也变成了扭亏为盈,放弃利润低、人力成本高、账期长的大型集成项目。
而彼时,阿里云面临的局面已极为不利。
2023年,IDC数据显示:中国公有云市场增速跌至历史最低点,上半年同比仅增长14.7%,低于全球19.1%的增速。阿里云公有云(IaaS)的市场份额也首次跌破了30%关口,从2021年上半年的37.8%下滑至29.9%。
与之相对,华为云、天翼云等混合云、私有云厂商份额却持续抬升。其原因在于,能拿出更多IT支出预算的政企行业,更看重混合云、私有云的安全性。
为挽救市场份额,阿里云在握紧科技企业的同时,也力图撬动传统企业,提升渗透率。
2023年4月,阿里云率先发起价格战,将核心产品降价15%到50%。2024年2月底,阿里云再将100多款、500多种规格的核心产品平均降价超20%,最高超过50%。
今年5月,阿里云宣布通义千问GPT-4级主力模型Qwen-Long,API输入价格从0.02元/千tokens降至0.0005元/千tokens,直降97%。
本次大会上,阿里云百炼平台上的三款通义千问主力模型再次杀到“地板价”:Qwen-Turbo价格直降85%,低至百万tokens 0.3元,Qwen-Plus和Qwen-Max分别再降价80%和50%。
转换思路、瞄准利润后,阿里云开始扭亏为盈。8月15日,阿里云在最新季报中营收增长6%,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实现三位数增长,公有云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经调利润同比增长155%。
财报还披露了一个关键数据:阿里云外部收入(不含阿里关联公司用云收入)同比增长也达到了6%。换句话说,阿里云正在摆脱阿里集团的主干输血。
面对“降价是否是市场真正所需”的疑问,阿里云方面表示:目前的价格还远没到嫌“降得多”的时候。
“今天的价格相对未来庞大的应用来说,还太贵了。”周靖人不认可“价格战”的说法,“我们(降价)的目的不完全是从业务增长方面。希望模型的能力能让大家用得起,激发更多产业级的创新。”
绝望之谷,还是开悟之坡?
“生成式AI最大的想象力,绝不是在手机屏幕上做一两个新的超级App,而是接管数字世界,改变物理世界。
”吴泳铭在开幕演讲中说。
从2023年的“百模大战”,争先做“AI助手”,一股脑把各项AI武艺塞进自家App;短短一年后,超级App便开始被“嫌弃”,或许源于过去一年来,AI原生应用进入到了增长乏力阶段,用户留存率走低,“杀手级”应用看上去更是遥遥无期。
在云栖大会的三个展馆中,“人工智能区”里阿里旗下“通义家族”是毫无疑问的C位,阿里投资版图中的智谱AI、月之暗面、百川智能、零一万物“四小龙”占据了中央展区。观众排队试听墙上的AI音乐,试戴AR眼镜,用力把用3D打印机打出的空心“篮球”拍向地面。
在“前沿应用展区”,由宇树科技、银河通用等14家企业组成的人形机器人阵列站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不过它们大多被固定在原地,偶尔挥挥双臂,展现抓取能力,少有能行走自如的。这些机器人大多集中在制造业、文旅、教育等场景,也出现了针对C端市场的养老、护理场景的仿真机器人,身着白衫格子裙套装,“人脸”仿真感极强,时不时还会眨眼。
不过,在AI技术狂飙两年的“教育”下,普通用户对生成式AI应用的热情大不如前,跃跃欲试的询问和试用者寥寥,会场中也多是针对垂直企业服务的能力展示。一位路过的观众向同行者抱怨,“以后看到的都是AI生成的文字多糟糕啊。”
而卡在高昂投入和遥远商业化之间的云厂商们,此刻也正站在从绝望之谷,走向开悟之坡的寂寞前夜。
“下一代模型需要具备更大规模、更通用、更泛化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将具备更复杂更多层次的逻辑推理能力。全世界先进模型竞争的投入门槛,将达到数十亿、数百亿美金的级别。”吴泳铭在演讲中说。
一方面,阿里云还在继续建筑高墙。从去年底到今年初,阿里用激进的投资表明决心,一口气将月之暗面、 MiniMax、智谱AI、百川智能、零一万物、阶跃星辰等明星“全家桶”收入囊中。
同时,阿里云也要考虑损益比。这些公司既接受阿里云的投资,也是云的采购方。
某VC资深合伙人透露,今年2月,月之暗面以15亿美元的投前估值,拿下了8亿美元投资,其中绝大部分来自阿里。“8亿美元并非全是现金。实际出资金额不到6亿,其中很大部分是以阿里云的算力结算。”
在云栖大会的圆桌论坛环节,阿里“朋友圈”成员阶跃星辰、月之暗面、生数科技公司代表分别发言,他们代表着当下生成式AI的三条火热赛道,以及最有望实现商业化的落地前哨。
其中,阶跃星辰于今年6月刚刚进入阿里的射程。其被曝在进行一轮估值20亿美元的新融资,阿里正在投资者名单之中。
阶跃星辰创始人姜大昕表示,自己是Scaling Law(尺度定律)的信徒。他认为,前不久Open AI 发布的“o1模型”从技术上带来了一个新的Scaling Law范式,在 RL (强化学习)上,代表着通用性和泛化性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且仅仅是一个开端。
成立不久的阶跃星辰也是如今市面上为数不多,坚定“烧钱”投入做万亿级参数基础大模型的创企。“我们内部也有调侃‘讲卡伤感情,没卡没感情’,后面又加了一句‘用卡费感情’。但如果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就是AGI的话,你付出再多也还是要坚持下去。”姜大昕说。
月之暗面则是AI应用层的明星。QuestMobile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Kimi月活达625万,仅次于字节跳动的豆包、百度的文小言。
“清华系”创企生数科技是时下最火热的文生视频代表,其在7月发布的文生视频模型Vidu,对外号称已可媲美Sora。
三位大模型公司的管理者对于AGI的看法,仍不约而同地抱以乐观。
“(大模型)进展曲线是越来越陡的”,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生数科技首席科学家朱军认为ChatGPT o1新模型的发布,代表着一个显著的质变。“o1在AGI分级的L2(可做复杂问题深度思考的推理)的narrow(特定)场景下,已经实现了人类能达到的很高阶的智能水平。从narrow到general的跃迁,相信速度会很快。”
“接下来最重要的,可能是开放性的强化学习,比如说你在产品上跟用户交互,在一个真实的环境里面完成任务,然后自己去进化。o1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方向有比之前更强的确定性,也是AGI路上现在唯一的一个重要问题了。”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也认同,o1 的发布提升了AI上限,对创企来说存在突破性新机会。
AI退烧后的新战场
虽然阿里云短期已通过增长驶离了危险区,但从长期来看要想收复失地,降价大法不是百试百灵。
阿里云还要回到技术、服务的路线中去。
不过从通用算力来看,阿里云为头部大模型公司提供的支撑仍然是行业的稀缺品。
姜大昕在云栖大会上表示:“算法、算力、数据连锁铁三角的关系没有改变。在推理侧,对计算的需求量是成倍的提升……我们听说OpenAI在训练Strawberry模型时用了上万张H100(英伟达芯片)。训练了几个月,现在还是o1的preview,训练代价是非常高的。如果我们追求的是一个通用的,有泛化能力的推理模型,训练所需要的计算量并不小。”
另一方面,单纯提供GPU层面的“裸算力”已不能满足大模型公司的需求。应用开发者更希望云厂商能从训练、推理等更高维度,帮助优化模型。
杨植麟表示:“最近AI公司不光在做Scaling,很多进展来自于后训练的算法优化、数据优化。这些优化周期会更短,也会导致整体AI发展节奏进一步加快。”
而新行业中的大模型算力与优化需求,也在打开新的想象力蓝海。
云栖大会上,何小鹏驾驶着“全球首款AI汽车”P7亮相。他表示,P7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同样遵循了Scaling Law。小鹏汽车2022年携手阿里云,在乌兰察布建成中国最大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将训练效率提升了超600倍。
今年5月,小鹏汽车端到端自动驾驶在全国范围内落地。业界普遍认为,上亿元投入仅是智驾算力的入场券。小鹏汽车宣布每年将投入35亿元用于研发,其中7亿元用于算力训练——而阿里云也将从中分得一块丰厚的蛋糕。
不过,在需求仍在密集爆发的同时,阿里云也需要权衡海内外AI开始降温的风险,保持更安全的ROI产出比。
今年8月,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在一场与斯坦福学生的闭门交流会上,发表了一番震惊四座的演讲。他表示,AI要继续提高效率,动用的芯片、电费等成本极其高昂,商业化遥遥无期。他以OpenAI的“星际之门”举例,表示萨姆·奥特曼说需要1000亿美元,实际3000亿美元都不够用,融资大量都要用于水电资源的消耗。
而近期,ChatGPT 5的“难产”,英伟达股价的下挫,也都被业内解读为AI发展进入瓶颈期的指征。
近日,在一份红杉资本出具的报告中指出:AI产业泡沫正在加剧,未来年营收超过6000亿美元的巨头,才有能力支付数据中心、GPU等基础设施费用。这或与他们能够获得的商业收入,将完全不成正比。
与此同时,大模型新的训练与推理周期正在到来,行业已在酝酿更为剧烈的算力焦虑。
在会后交流中,面对这个难以忽视的行业瓶颈,周靖人的回答四平八稳:“如何有效把算力利用好,仍然是整个行业需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哪一部分持续去做Scaling Law,能够达到更好的return,还是通过RL(强化学习)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模型对于人类问题的解答,这些当前还没有定论。每个技术团队都在做各个方面的探索。”
刚刚打破了连续7个季度增长不超过5%低迷纪录的阿里云,又面临着高速路上换轮子的下一站难题。用降价手段还能拉动多少公有云的份额增长?在海内外的“AI怀疑论”面前,如何平衡新的投入产出比?如何将汽车、机器人、电商等新行业融入AI云的大盘,吴泳铭还有许多工作要完成。
刚刚打破了连续7个季度增长不超过5%低迷纪录的阿里云,又面临着高速路上换轮子的下一站难题。用降价手段还能拉动多少公有云的份额增长?在海内外的“AI怀疑论”面前,如何平衡新的投入产出比?如何将汽车、机器人、电商等新行业融入AI云的大盘,吴泳铭还有许多工作要完成。
作者 |
赵小天
编辑 |
李不清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9月19日,云栖大会又在杭州拉开了帷幕。作为阿里云的年度硬核技术“秀场”,AI仍是绝对的关键词。
吴泳铭今年的心情,或许好了一点。
去年云栖大会时,阿里云正被一团阴沉的黑云笼罩。张勇卸任后,灵魂人物缺位,团队士气低迷。截至今年5月,阿里云财报营收连续7个季度增长不足5%。
吴泳铭接任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成为话事人后,今年初为阿里云定下了“AI驱动,公有云优先”的目标。结合投资与战略布局,阿里云的生态系伙伴肉眼可见地,变得更加庞大。在8月公布的最新一季财报中,阿里云终于完成了超过6%的增长,可算初步走出了风暴眼。
不过,阿里云还远没到能真正松一口气的时候。
阿里大模型又又又降价了
会后交流中,阿里云智能CTO周靖人说:
“今天我们的模型生态,已经发展到全球第二,仅次于Llama(Meta主力大模型)。
”
如果说去年阿里云的KPI是拉科技公司“上云”,今年吴泳铭在开幕演讲中,提出了一个更为宏大的“用AI重构物理世界”的概念。同时,阿里云的“豪华朋友圈”们:阶跃星辰、月之暗面、生数科技,小鹏汽车等公司,成为了大会主角。
看起来,阿里云的朋友变多了,但其面临的竞争局面也更加复杂了。
一方面,阿里云的公有云营收虽在增长,但市场份额和渗透率不尽人意。作为公有云的最大客群,互联网、科技行业已连续数年采购意愿不足。
另一方面,阿里需要用利润换空间的同时,业内对AI要“高举高打”的行业共识正被打破,海内外投资热情出现降温苗头,“AI怀疑论”甚嚣尘上。科技巨头陆续收紧AI投入,也给阿里云的排兵布阵、财务运作、AI落地场景提出了更大挑战。
要打破僵局,阿里云仍需仰赖天然适合生成式AI的公有云,并推动汽车、零售、机器人等更多行业参与共建。
而排在这一切事务前面的,还有阿里云最迫切的任务:增长,增长,增长。
重重左右互搏中,吴泳铭要带领阿里云,完成高速换轮胎的极限任务。用他的话说:“新技术在早期会被怀疑,但是迟疑就会错过。”
年初,蔡崇信、吴泳铭在阿里内部明确战略:非核心业务各自剥离,自负盈亏,不可贴着主营业务输血。阿里云的核心目标也变成了扭亏为盈,放弃利润低、人力成本高、账期长的大型集成项目。
而彼时,阿里云面临的局面已极为不利。
2023年,IDC数据显示:中国公有云市场增速跌至历史最低点,上半年同比仅增长14.7%,低于全球19.1%的增速。阿里云公有云(IaaS)的市场份额也首次跌破了30%关口,从2021年上半年的37.8%下滑至29.9%。
与之相对,华为云、天翼云等混合云、私有云厂商份额却持续抬升。其原因在于,能拿出更多IT支出预算的政企行业,更看重混合云、私有云的安全性。
为挽救市场份额,阿里云在握紧科技企业的同时,也力图撬动传统企业,提升渗透率。
2023年4月,阿里云率先发起价格战,将核心产品降价15%到50%。2024年2月底,阿里云再将100多款、500多种规格的核心产品平均降价超20%,最高超过50%。
今年5月,阿里云宣布通义千问GPT-4级主力模型Qwen-Long,API输入价格从0.02元/千tokens降至0.0005元/千tokens,直降97%。
本次大会上,阿里云百炼平台上的三款通义千问主力模型再次杀到“地板价”:Qwen-Turbo价格直降85%,低至百万tokens 0.3元,Qwen-Plus和Qwen-Max分别再降价80%和50%。
转换思路、瞄准利润后,阿里云开始扭亏为盈。8月15日,阿里云在最新季报中营收增长6%,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实现三位数增长,公有云业务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经调利润同比增长155%。
财报还披露了一个关键数据:阿里云外部收入(不含阿里关联公司用云收入)同比增长也达到了6%。换句话说,阿里云正在摆脱阿里集团的主干输血。
面对“降价是否是市场真正所需”的疑问,阿里云方面表示:目前的价格还远没到嫌“降得多”的时候。
“今天的价格相对未来庞大的应用来说,还太贵了。”周靖人不认可“价格战”的说法,“我们(降价)的目的不完全是从业务增长方面。希望模型的能力能让大家用得起,激发更多产业级的创新。”
绝望之谷,还是开悟之坡?
“生成式AI最大的想象力,绝不是在手机屏幕上做一两个新的超级App,而是接管数字世界,改变物理世界。
”吴泳铭在开幕演讲中说。
从2023年的“百模大战”,争先做“AI助手”,一股脑把各项AI武艺塞进自家App;短短一年后,超级App便开始被“嫌弃”,或许源于过去一年来,AI原生应用进入到了增长乏力阶段,用户留存率走低,“杀手级”应用看上去更是遥遥无期。
在云栖大会的三个展馆中,“人工智能区”里阿里旗下“通义家族”是毫无疑问的C位,阿里投资版图中的智谱AI、月之暗面、百川智能、零一万物“四小龙”占据了中央展区。观众排队试听墙上的AI音乐,试戴AR眼镜,用力把用3D打印机打出的空心“篮球”拍向地面。
在“前沿应用展区”,由宇树科技、银河通用等14家企业组成的人形机器人阵列站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不过它们大多被固定在原地,偶尔挥挥双臂,展现抓取能力,少有能行走自如的。这些机器人大多集中在制造业、文旅、教育等场景,也出现了针对C端市场的养老、护理场景的仿真机器人,身着白衫格子裙套装,“人脸”仿真感极强,时不时还会眨眼。
不过,在AI技术狂飙两年的“教育”下,普通用户对生成式AI应用的热情大不如前,跃跃欲试的询问和试用者寥寥,会场中也多是针对垂直企业服务的能力展示。一位路过的观众向同行者抱怨,“以后看到的都是AI生成的文字多糟糕啊。”
而卡在高昂投入和遥远商业化之间的云厂商们,此刻也正站在从绝望之谷,走向开悟之坡的寂寞前夜。
“下一代模型需要具备更大规模、更通用、更泛化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将具备更复杂更多层次的逻辑推理能力。全世界先进模型竞争的投入门槛,将达到数十亿、数百亿美金的级别。”吴泳铭在演讲中说。
一方面,阿里云还在继续建筑高墙。从去年底到今年初,阿里用激进的投资表明决心,一口气将月之暗面、 MiniMax、智谱AI、百川智能、零一万物、阶跃星辰等明星“全家桶”收入囊中。
同时,阿里云也要考虑损益比。这些公司既接受阿里云的投资,也是云的采购方。
某VC资深合伙人透露,今年2月,月之暗面以15亿美元的投前估值,拿下了8亿美元投资,其中绝大部分来自阿里。“8亿美元并非全是现金。实际出资金额不到6亿,其中很大部分是以阿里云的算力结算。”
在云栖大会的圆桌论坛环节,阿里“朋友圈”成员阶跃星辰、月之暗面、生数科技公司代表分别发言,他们代表着当下生成式AI的三条火热赛道,以及最有望实现商业化的落地前哨。
其中,阶跃星辰于今年6月刚刚进入阿里的射程。其被曝在进行一轮估值20亿美元的新融资,阿里正在投资者名单之中。
阶跃星辰创始人姜大昕表示,自己是Scaling Law(尺度定律)的信徒。他认为,前不久Open AI 发布的“o1模型”从技术上带来了一个新的Scaling Law范式,在 RL (强化学习)上,代表着通用性和泛化性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且仅仅是一个开端。
成立不久的阶跃星辰也是如今市面上为数不多,坚定“烧钱”投入做万亿级参数基础大模型的创企。“我们内部也有调侃‘讲卡伤感情,没卡没感情’,后面又加了一句‘用卡费感情’。但如果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就是AGI的话,你付出再多也还是要坚持下去。”姜大昕说。
月之暗面则是AI应用层的明星。QuestMobile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Kimi月活达625万,仅次于字节跳动的豆包、百度的文小言。
“清华系”创企生数科技是时下最火热的文生视频代表,其在7月发布的文生视频模型Vidu,对外号称已可媲美Sora。
三位大模型公司的管理者对于AGI的看法,仍不约而同地抱以乐观。
“(大模型)进展曲线是越来越陡的”,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生数科技首席科学家朱军认为ChatGPT o1新模型的发布,代表着一个显著的质变。“o1在AGI分级的L2(可做复杂问题深度思考的推理)的narrow(特定)场景下,已经实现了人类能达到的很高阶的智能水平。从narrow到general的跃迁,相信速度会很快。”
“接下来最重要的,可能是开放性的强化学习,比如说你在产品上跟用户交互,在一个真实的环境里面完成任务,然后自己去进化。o1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方向有比之前更强的确定性,也是AGI路上现在唯一的一个重要问题了。”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也认同,o1 的发布提升了AI上限,对创企来说存在突破性新机会。
AI退烧后的新战场
虽然阿里云短期已通过增长驶离了危险区,但从长期来看要想收复失地,降价大法不是百试百灵。
阿里云还要回到技术、服务的路线中去。
不过从通用算力来看,阿里云为头部大模型公司提供的支撑仍然是行业的稀缺品。
姜大昕在云栖大会上表示:“算法、算力、数据连锁铁三角的关系没有改变。在推理侧,对计算的需求量是成倍的提升……我们听说OpenAI在训练Strawberry模型时用了上万张H100(英伟达芯片)。训练了几个月,现在还是o1的preview,训练代价是非常高的。如果我们追求的是一个通用的,有泛化能力的推理模型,训练所需要的计算量并不小。”
另一方面,单纯提供GPU层面的“裸算力”已不能满足大模型公司的需求。应用开发者更希望云厂商能从训练、推理等更高维度,帮助优化模型。
杨植麟表示:“最近AI公司不光在做Scaling,很多进展来自于后训练的算法优化、数据优化。这些优化周期会更短,也会导致整体AI发展节奏进一步加快。”
而新行业中的大模型算力与优化需求,也在打开新的想象力蓝海。
云栖大会上,何小鹏驾驶着“全球首款AI汽车”P7亮相。他表示,P7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同样遵循了Scaling Law。小鹏汽车2022年携手阿里云,在乌兰察布建成中国最大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将训练效率提升了超600倍。
今年5月,小鹏汽车端到端自动驾驶在全国范围内落地。业界普遍认为,上亿元投入仅是智驾算力的入场券。小鹏汽车宣布每年将投入35亿元用于研发,其中7亿元用于算力训练——而阿里云也将从中分得一块丰厚的蛋糕。
不过,在需求仍在密集爆发的同时,阿里云也需要权衡海内外AI开始降温的风险,保持更安全的ROI产出比。
今年8月,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在一场与斯坦福学生的闭门交流会上,发表了一番震惊四座的演讲。他表示,AI要继续提高效率,动用的芯片、电费等成本极其高昂,商业化遥遥无期。他以OpenAI的“星际之门”举例,表示萨姆·奥特曼说需要1000亿美元,实际3000亿美元都不够用,融资大量都要用于水电资源的消耗。
而近期,ChatGPT 5的“难产”,英伟达股价的下挫,也都被业内解读为AI发展进入瓶颈期的指征。
近日,在一份红杉资本出具的报告中指出:AI产业泡沫正在加剧,未来年营收超过6000亿美元的巨头,才有能力支付数据中心、GPU等基础设施费用。这或与他们能够获得的商业收入,将完全不成正比。
与此同时,大模型新的训练与推理周期正在到来,行业已在酝酿更为剧烈的算力焦虑。
在会后交流中,面对这个难以忽视的行业瓶颈,周靖人的回答四平八稳:“如何有效把算力利用好,仍然是整个行业需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哪一部分持续去做Scaling Law,能够达到更好的return,还是通过RL(强化学习)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模型对于人类问题的解答,这些当前还没有定论。每个技术团队都在做各个方面的探索。”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相关新闻
佑驾创新通过IPO备案:年亏2亿,投后估值53亿 阿里CEO吴泳铭是股东
雷递
1周前
冰火两重天,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光伏还有救吗?
智车科技
1周前
国产GPU独角兽摩尔线程来了 合作伙伴曝光
证券时报网
14小时前
240亿!传国产GPU独角兽摩尔线程即将启动IPO
格隆汇新股
9小时前
宁德时代联创出手了一家具身智能公司|36氪独家
36氪
9小时前
利好来了!芯片,重大突破!
券商中国
1天前
中医药与数字化结合,上海数交所这个中医药数据产品挂牌
浦东发布
1天前
荣耀大消息!IPO加速 29家荣耀“天团”出炉 杠杆资金盯上17只TMT股
证券时报
2天前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