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B二次感染?专家回应!张伯礼:没有所谓特效药!北京等地疫情接近尾声,官方通报“男子咳断肋骨”

张祉璇 王寅

中国证券报

2年前

针对网传北京已有德尔塔毒株等新冠病毒变异株流行,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研究员潘阳表示,近期没有在社会面发现XBB、BQ.1等变异株流行,也没有发现原始株、德尔塔等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
对于XBB会不会导致二次感染的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XBB、BQ.1、BQ.1.1致病性和之前的毒株差不多,但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了。因此,造成的病毒传播速度可能比之前更快。如果遇到这几种毒株,再次感染的概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再次遇到的毒株与BA.5和BF.7有多少重叠,如果病毒一直变异,交叉保护作用降低了则可能造成感染;另一方面则是看人自身抗体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强调,感染新冠病毒后,用药时一定要理智,合理用药,还要有些耐心,药物发挥作用要有一定时间。切记没有神药,没有特效药。更忌有病乱服药、无目的联合用药,反生药害。对抗新冠病毒的“主力”是自身免疫力。因此,囤药不如囤“好身体”。

北京、上海:仍是奥密克戎毒株
针对网传北京已有德尔塔毒株等新冠病毒变异株流行,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研究员潘阳近日表示,近两个月来,北京市流行的新冠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F.7分支和BA.5.2分支。近期没有在社会面发现XBB、BQ.1等变异株流行,也没有发现原始株、德尔塔等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

2022年12月30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目前在上海流行的毒株仍是奥密克戎毒株,并没有监测到新冠原始毒株与德尔塔变异株出现。

张文宏认为,本轮疫情目前正处于感染高峰期,即便奥密克戎的重症率与先前的德尔塔相比有所下降,但再低的重症发生率,结合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重症病人数量都会成倍上升,“每年我国季节性流感造成的肺炎也会有季节性的高峰,肺炎的疾病负担也很重,最近肺炎及重症病例数量的增多,主要是因为短时间内感染的病例增加,但重症概率总体仍然很低。”

元旦前后北京等地疫情接近尾声

2022年12月29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上介绍,“像京津冀、成渝地区、华中部分省份,疫情发展相对比较早,目前可能流行的高峰时期都已经过去。重庆、安徽、上海、湖北、湖南等省市疫情正在高位流行阶段。河南、吉林、福建等省份疫情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陈赛娟团队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团队联合攻关,在Frontiers of Medicine发表研究论文《初步分析我国2022年秋冬新冠疫情中奥密克戎亚型多样性与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人员初步判断,此轮奥密克戎疫情感染人数于2023年元旦前后在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城市接近尾声。

基于对重庆市主城区和郊区数据的数学模拟分析,研究团队认为,疫情峰值在郊区有所延后,且其感染峰值将在春运期间因疫情扩散加速而显著增强。对于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省,估计在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的感染峰值将于2023年1月中下旬出现。

张伯礼强调没有所谓“特效药”
“高烧不退是重症吗”“咳嗽不停是病情在加重吗”“阳康后还会转重症吗”……据“央广网”微信公众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针对这些大家近期普遍关切的问题做出解答。

对于大部分居家康复的人如何判断自己到底是在逐渐康复还是有重症趋势?如何预防转向重症?

5个转向重症的指征要掌握 出现1个就要高度警惕

预防重症、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及早发现、及早研判、及早治疗非常重要。张伯礼表示:“很多患者误以为自己在好转,等出现急性症状再送到急诊时,就已经延误了治疗时机。”因此,及早发现重症的指征非常重要。

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居家康复期间,如何判断病情是在逐渐康复,还是出现了转重症的趋势呢?张伯礼给出了5个转重症标准:

1.发热持续不退。一般情况下,发热超过38.5℃,服了退烧药,仍发热持续3天以上要特别关注。

2.呼吸困难,活动后气喘,呼吸频率比较快。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的呼吸频率大致为每分钟10~20次,如果每分钟呼吸超过30次,需要重点关注。

3.持续出现比较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4.精神状态不佳,出现淡漠、恍惚、烦躁,或反应迟钝等表现。特别警觉一些老年人机体已经缺氧,却没有呼吸困难的表现,这是静默性缺氧,如果家里有血氧仪,应监测指氧饱和度,若持续低于93%,要及时送医。若无血氧仪,观察活动后的表现,出现气促、心慌及精神状态差的也要格外关注。

5.原有基础病加重。比如,原来血压控制得不错,“阳了”后血压控制不住了,或者出现了顽固的心绞痛、血糖明显增高等问题。

张伯礼强调,以上现象都可能是转向重症的标志,出现1条就应特别注意,若同时出现多条就必须及时送医。

应对重症 囤“特效药”不如囤“好身体”
张伯礼指出:“无论是西药、中药,都不存在‘特效药’,更没有‘神药’。”一般患者用普通的感冒药即可,也不用特别追求哪一种药,包括“三药三方”,当地产的常用感冒药也完全可用。

张伯礼介绍,感染新冠病毒后,严格意义来说,中药和西药的作用只是辅助治疗,帮助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转为重症的风险。即使“小分子特效药”,它的机理也只是抑制病毒复制,并不能根除病毒。而且,这类药的治疗窗口期比较窄,只在感染后的5天内有效,且不宜与他汀类药物等联合使用。

张伯礼强调,感染新冠病毒后,用药时一定要理智,合理用药,还要有些耐心,药物发挥作用要有一定时间。切记没有神药,没有特效药。更忌有病乱服药、无目的联合用药。对抗新冠病毒的“主力”是自身免疫力。调整好身体状态,注意休息,适量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证营养的摄入,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机体免疫力,才是顺利度过感染过程的最重要因素。
春节临近,如何保护脆弱人群?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当前,“小地方”的疫情传播不像大城市这么迅猛,但是传播的持续时间比较长。随着春节人员的返流,可能会在当地引起一波输入性高峰。目前感染率比较高的地区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原来感染率非常低的地区受到的影响就会较大。对于感染率还不高的地区,要尽量减少大规模的人群聚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裘云庆指出,按照病毒的发展规律来看,重症高峰一般会在感染高峰出现的2周到3周后出现。

面对可能到来的重症高峰,如何更好地保护脆弱人群?裘云庆说,从个人角度来看,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发展为重症的重点人群,这些人群一旦发生感染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能麻痹大意,现在很多人对于疾病严重性的认识依然不够,建议此类人群或者症状比较严重的人群在感染初期就进行CT影像检查和必要的早期抗病毒治疗。

张文宏建议,要做好科普宣传,鼓励人们在返乡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为“压峰”作出个人努力,从而减少“重症高峰”带来的救治压力。“已经感染过的人群回乡,可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如果是没有感染过的,要做好防护,尽量避免自身感染引起亲友的新发感染,加剧当地的疫情高峰。因此,大家旅途中要戴口罩,最好是N95口罩;如果家中有老人还没有感染过,我们去探望时也要严格戴口罩。”

出现“白肺”怎么治?

如何避免新冠感染出现肺炎?

近期有网民反映,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就诊过程中发现肺炎,甚至肺部CT出现“白肺”现象。什么是“白肺”?如何避免新冠感染出现肺炎?国家卫健委组织呼吸危重症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回应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问:请您简单介绍“白肺”是什么,治疗一般采取什么措施?

答:“白肺”是在临床工作中一个口语化描述,不是有了肺炎就是“白肺”。医务人员之间说“白肺”,是说患者肺炎比较重。很多情况我们不会叫“白肺”,而是描述是单侧还是双侧,是在上还在下。只有当肺部双侧病变达到了75%以上,才叫“白肺”。

近期来看,部分就诊患者是一般肺炎。极少数“白肺”的患者,也有相应的治疗办法。不论是重症肺炎、低氧血症或是急性呼吸衰竭,我们有相对成熟的治疗办法,从国际到国内都有相应的指南和策略。

近期从我们负责的北京定点医院的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工作来看,目前住院病人的情况,“白肺”或者是说重型、危重型比例占到3%至4%。因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在临床上治疗是很成熟的,只要就诊比较及时,医生及时处理,进行吸氧,使用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再严重还可以使用体外膜肺氧合仪(ECMO)等,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可以好转。

问:如何避免新冠感染因治疗不及时而导致肺炎?

答:在冬季肺炎的发生比例较高。青壮年得了肺炎,体温马上就上来,发烧,呼吸道咳嗽、咳痰,这些症状都很明显,往往会及时到医院就诊。老年人肺炎可能不发烧,也可能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部分老年人也表达不出来有何特别的症状,家人看到老年人不发烧也不咳嗽,有时候也就不重视了,可能会延误就诊。

老年人肺炎的起病比较隐匿,有时没有明显症状。不能按发烧、咳嗽、咳痰等年轻人的反应来观察老人。要注意如果老年人突然不爱吃饭,整个人发蔫,或者嗜睡,要及时就诊。要对老年人的情况密切观察。

这里还有一些建议,冬季天气寒冷,也是肺炎高发季节,即便没有新冠,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也容易得肺炎。要注意监测呼吸频率,有没有胸闷,有没有呼吸急促等症状。血氧饱和度如果小于93%,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问:冬季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如何预防、治疗?

答:不仅是冬季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还有心脑血管疾病,都是冬季高发病,都应注意监测,及时就医。

慢阻肺在我国的比例较高,在冬季发病多,急诊室和呼吸科病房住院病人较多。目前新冠流行,天气寒冷,肯定会诱发慢阻肺的发作或加重。平时慢阻肺患者有低氧,可以在家进行吸氧,稳定期要坚持用药,同时建议患者少出门,可以避免病情的加重或发作。如果因为肺炎诱发慢阻肺,喘加重了,就要来医院及时诊疗。

提醒!N95有效防护时间为4到6小时
长时间戴或导致缺氧

据“央视网”官方微博,口罩主要分三类: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即N95口罩)。N95口罩主要是在暴露于感染高风险的环境下佩戴的,比如发热门诊、新冠定点医院等病原体浓度比较高的地方。佩戴时间长了以后人可能会感到缺氧,长时间缺氧容易感到疲劳,对心和脑产生影响。

官方辟谣连咳3天咳断肋骨
日前,网传江苏苏州一男子感染新冠后连咳多日,致肋骨骨折,引发舆论关注。2022年12月31日,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社会事业局发布通报,该患者为博取关注发布不实信息,对由此误导公众表示歉意。
图片
图片来源:“苏高新社会事业局”微信公众号
针对网传北京已有德尔塔毒株等新冠病毒变异株流行,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研究员潘阳表示,近期没有在社会面发现XBB、BQ.1等变异株流行,也没有发现原始株、德尔塔等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
对于XBB会不会导致二次感染的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XBB、BQ.1、BQ.1.1致病性和之前的毒株差不多,但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了。因此,造成的病毒传播速度可能比之前更快。如果遇到这几种毒株,再次感染的概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再次遇到的毒株与BA.5和BF.7有多少重叠,如果病毒一直变异,交叉保护作用降低了则可能造成感染;另一方面则是看人自身抗体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强调,感染新冠病毒后,用药时一定要理智,合理用药,还要有些耐心,药物发挥作用要有一定时间。切记没有神药,没有特效药。更忌有病乱服药、无目的联合用药,反生药害。对抗新冠病毒的“主力”是自身免疫力。因此,囤药不如囤“好身体”。

北京、上海:仍是奥密克戎毒株
针对网传北京已有德尔塔毒株等新冠病毒变异株流行,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研究员潘阳近日表示,近两个月来,北京市流行的新冠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F.7分支和BA.5.2分支。近期没有在社会面发现XBB、BQ.1等变异株流行,也没有发现原始株、德尔塔等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

2022年12月30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目前在上海流行的毒株仍是奥密克戎毒株,并没有监测到新冠原始毒株与德尔塔变异株出现。

张文宏认为,本轮疫情目前正处于感染高峰期,即便奥密克戎的重症率与先前的德尔塔相比有所下降,但再低的重症发生率,结合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重症病人数量都会成倍上升,“每年我国季节性流感造成的肺炎也会有季节性的高峰,肺炎的疾病负担也很重,最近肺炎及重症病例数量的增多,主要是因为短时间内感染的病例增加,但重症概率总体仍然很低。”

元旦前后北京等地疫情接近尾声

2022年12月29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上介绍,“像京津冀、成渝地区、华中部分省份,疫情发展相对比较早,目前可能流行的高峰时期都已经过去。重庆、安徽、上海、湖北、湖南等省市疫情正在高位流行阶段。河南、吉林、福建等省份疫情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陈赛娟团队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团队联合攻关,在Frontiers of Medicine发表研究论文《初步分析我国2022年秋冬新冠疫情中奥密克戎亚型多样性与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人员初步判断,此轮奥密克戎疫情感染人数于2023年元旦前后在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城市接近尾声。

基于对重庆市主城区和郊区数据的数学模拟分析,研究团队认为,疫情峰值在郊区有所延后,且其感染峰值将在春运期间因疫情扩散加速而显著增强。对于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省,估计在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的感染峰值将于2023年1月中下旬出现。

张伯礼强调没有所谓“特效药”
“高烧不退是重症吗”“咳嗽不停是病情在加重吗”“阳康后还会转重症吗”……据“央广网”微信公众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针对这些大家近期普遍关切的问题做出解答。

对于大部分居家康复的人如何判断自己到底是在逐渐康复还是有重症趋势?如何预防转向重症?

5个转向重症的指征要掌握 出现1个就要高度警惕

预防重症、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及早发现、及早研判、及早治疗非常重要。张伯礼表示:“很多患者误以为自己在好转,等出现急性症状再送到急诊时,就已经延误了治疗时机。”因此,及早发现重症的指征非常重要。

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居家康复期间,如何判断病情是在逐渐康复,还是出现了转重症的趋势呢?张伯礼给出了5个转重症标准:

1.发热持续不退。一般情况下,发热超过38.5℃,服了退烧药,仍发热持续3天以上要特别关注。

2.呼吸困难,活动后气喘,呼吸频率比较快。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的呼吸频率大致为每分钟10~20次,如果每分钟呼吸超过30次,需要重点关注。

3.持续出现比较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4.精神状态不佳,出现淡漠、恍惚、烦躁,或反应迟钝等表现。特别警觉一些老年人机体已经缺氧,却没有呼吸困难的表现,这是静默性缺氧,如果家里有血氧仪,应监测指氧饱和度,若持续低于93%,要及时送医。若无血氧仪,观察活动后的表现,出现气促、心慌及精神状态差的也要格外关注。

5.原有基础病加重。比如,原来血压控制得不错,“阳了”后血压控制不住了,或者出现了顽固的心绞痛、血糖明显增高等问题。

张伯礼强调,以上现象都可能是转向重症的标志,出现1条就应特别注意,若同时出现多条就必须及时送医。

应对重症 囤“特效药”不如囤“好身体”
张伯礼指出:“无论是西药、中药,都不存在‘特效药’,更没有‘神药’。”一般患者用普通的感冒药即可,也不用特别追求哪一种药,包括“三药三方”,当地产的常用感冒药也完全可用。

张伯礼介绍,感染新冠病毒后,严格意义来说,中药和西药的作用只是辅助治疗,帮助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转为重症的风险。即使“小分子特效药”,它的机理也只是抑制病毒复制,并不能根除病毒。而且,这类药的治疗窗口期比较窄,只在感染后的5天内有效,且不宜与他汀类药物等联合使用。

张伯礼强调,感染新冠病毒后,用药时一定要理智,合理用药,还要有些耐心,药物发挥作用要有一定时间。切记没有神药,没有特效药。更忌有病乱服药、无目的联合用药。对抗新冠病毒的“主力”是自身免疫力。调整好身体状态,注意休息,适量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证营养的摄入,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机体免疫力,才是顺利度过感染过程的最重要因素。
春节临近,如何保护脆弱人群?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当前,“小地方”的疫情传播不像大城市这么迅猛,但是传播的持续时间比较长。随着春节人员的返流,可能会在当地引起一波输入性高峰。目前感染率比较高的地区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原来感染率非常低的地区受到的影响就会较大。对于感染率还不高的地区,要尽量减少大规模的人群聚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裘云庆指出,按照病毒的发展规律来看,重症高峰一般会在感染高峰出现的2周到3周后出现。

面对可能到来的重症高峰,如何更好地保护脆弱人群?裘云庆说,从个人角度来看,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发展为重症的重点人群,这些人群一旦发生感染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能麻痹大意,现在很多人对于疾病严重性的认识依然不够,建议此类人群或者症状比较严重的人群在感染初期就进行CT影像检查和必要的早期抗病毒治疗。

张文宏建议,要做好科普宣传,鼓励人们在返乡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为“压峰”作出个人努力,从而减少“重症高峰”带来的救治压力。“已经感染过的人群回乡,可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如果是没有感染过的,要做好防护,尽量避免自身感染引起亲友的新发感染,加剧当地的疫情高峰。因此,大家旅途中要戴口罩,最好是N95口罩;如果家中有老人还没有感染过,我们去探望时也要严格戴口罩。”

出现“白肺”怎么治?

如何避免新冠感染出现肺炎?

近期有网民反映,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就诊过程中发现肺炎,甚至肺部CT出现“白肺”现象。什么是“白肺”?如何避免新冠感染出现肺炎?国家卫健委组织呼吸危重症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回应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问:请您简单介绍“白肺”是什么,治疗一般采取什么措施?

答:“白肺”是在临床工作中一个口语化描述,不是有了肺炎就是“白肺”。医务人员之间说“白肺”,是说患者肺炎比较重。很多情况我们不会叫“白肺”,而是描述是单侧还是双侧,是在上还在下。只有当肺部双侧病变达到了75%以上,才叫“白肺”。

近期来看,部分就诊患者是一般肺炎。极少数“白肺”的患者,也有相应的治疗办法。不论是重症肺炎、低氧血症或是急性呼吸衰竭,我们有相对成熟的治疗办法,从国际到国内都有相应的指南和策略。

近期从我们负责的北京定点医院的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工作来看,目前住院病人的情况,“白肺”或者是说重型、危重型比例占到3%至4%。因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在临床上治疗是很成熟的,只要就诊比较及时,医生及时处理,进行吸氧,使用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再严重还可以使用体外膜肺氧合仪(ECMO)等,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可以好转。

问:如何避免新冠感染因治疗不及时而导致肺炎?

答:在冬季肺炎的发生比例较高。青壮年得了肺炎,体温马上就上来,发烧,呼吸道咳嗽、咳痰,这些症状都很明显,往往会及时到医院就诊。老年人肺炎可能不发烧,也可能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部分老年人也表达不出来有何特别的症状,家人看到老年人不发烧也不咳嗽,有时候也就不重视了,可能会延误就诊。

老年人肺炎的起病比较隐匿,有时没有明显症状。不能按发烧、咳嗽、咳痰等年轻人的反应来观察老人。要注意如果老年人突然不爱吃饭,整个人发蔫,或者嗜睡,要及时就诊。要对老年人的情况密切观察。

这里还有一些建议,冬季天气寒冷,也是肺炎高发季节,即便没有新冠,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也容易得肺炎。要注意监测呼吸频率,有没有胸闷,有没有呼吸急促等症状。血氧饱和度如果小于93%,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问:冬季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如何预防、治疗?

答:不仅是冬季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还有心脑血管疾病,都是冬季高发病,都应注意监测,及时就医。

慢阻肺在我国的比例较高,在冬季发病多,急诊室和呼吸科病房住院病人较多。目前新冠流行,天气寒冷,肯定会诱发慢阻肺的发作或加重。平时慢阻肺患者有低氧,可以在家进行吸氧,稳定期要坚持用药,同时建议患者少出门,可以避免病情的加重或发作。如果因为肺炎诱发慢阻肺,喘加重了,就要来医院及时诊疗。

提醒!N95有效防护时间为4到6小时
长时间戴或导致缺氧

据“央视网”官方微博,口罩主要分三类: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即N95口罩)。N95口罩主要是在暴露于感染高风险的环境下佩戴的,比如发热门诊、新冠定点医院等病原体浓度比较高的地方。佩戴时间长了以后人可能会感到缺氧,长时间缺氧容易感到疲劳,对心和脑产生影响。

官方辟谣连咳3天咳断肋骨
日前,网传江苏苏州一男子感染新冠后连咳多日,致肋骨骨折,引发舆论关注。2022年12月31日,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社会事业局发布通报,该患者为博取关注发布不实信息,对由此误导公众表示歉意。
图片
图片来源:“苏高新社会事业局”微信公众号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王大锤 2年前 XBB二次感染?专家回应!张伯礼:没有所谓特效药!北京等地疫情接近尾声,官方通报“男子咳断肋骨”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