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是北交所宣布设立三周年的日子。三年来,北交所锚定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目标,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探索资本市场普惠金融发展路径,推进北交所高质量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近8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50%,10家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16家公司获国家级科技大奖……北交所以独特的定位和制度优势,助力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路径进一步畅通。截至目前,共有251家公司在北交所上市,总市值约3000亿元,公开发行募资530亿元、平均融资2亿元。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立足新起点,北交所将在资本市场“1+N”政策框架下,坚持以改革创新促发展,坚定推进北交所“深改19条”落实落深,持续提升制度安排的适应性,更好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向更高水平迈进。
坚守定位
聚集中小创新力量
8月29日,成电光信在北交所敲钟上市,首日涨幅为101%,成交额2.98亿元。这是北交所第251只股票,也是北交所支持的第12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年来,秉承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职责使命,北交所聚集了一批科技创新“尖子生”。曙光数创大规模部署浸没相变液冷技术,成功解决高密度数据中心的散热难题,2023年荣获“第三届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奖一等奖”;锦波生物的“一种预防和控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算力服务企业并行科技参与的超算应用研发成果荣获“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创远信科参与完成的“微波毫米波测试技术与测量仪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支持,部分北交所公司在新材料、高端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部分北交所公司专注产品创新,在半导体等领域荣获单项冠军,发挥了稳链补链强链的重要作用。
三年来,北交所公司深耕主业,持续创新提质增效,体现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韧性与活力。2023年,北交所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60.29亿元;近六成公司收入实现增长,超九成公司盈利。2024年上半年,北交所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84.96亿元;超六成公司收入实现增长,四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
部分北交所公司加快“出海”步伐,构筑增长引擎。锂电材料龙头贝特瑞连续14年负极出货量全球第一;电池制造企业长虹能源在泰国投资高性能环保碱性电池项目,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新能源汽车配件企业骏创科技持续加码国际市场,2022年-2023年外销收入超内销,全球化配套能力提升。
北交所公司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研发投入连续三年增长。2024年上半年,北交所公司研发费用合计37.30亿元,同比增长2.47%,超六成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扣除以“标准四”上市的未盈利公司后,北交所公司平均研发强度为7.4%,其中4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北交所设立以来,持续赋能创新型中小企业,板块特色初步显现。”中信证券执行委员、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主任马尧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北交所坚守市场定位,给予新兴行业与成长型企业更多上市审核的包容性,着力引进一批创新成色足、成长性强、投资者认可的优质标的。
量体裁衣
构建特色制度体系
8月30日,北交所发布实施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三件审核业务指引,涉及规范法律类、财务类和程序类问题。相关内容契合中小企业特点,整体上未增加企业负担。“北交所立足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沿用相关特色制度,同时细化完善相关要求。”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说。
这是北交所制度安排的适应性持续提升的缩影之一。三年来,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类型多、发展阶段各异的特点,北交所设计了四套上市标准,构建并持续完善涵盖挂牌准入、发行上市、持续监管、再融资和交易等环节的特色制度体系,精准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北交所具有通畅的沟通机制、多套可供选择的上市标准、高效的审核流程等,能够更好地吸引创新型中小企业,并为其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同时,北交所不断探索和推出创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融入资本市场。”银河证券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上市审核高质高效备受市场认可。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三年来,秉持“开门办市场”的理念,北交所积极畅通咨询沟通渠道,加强政策解读和培训交流,强化审核标准公开,提升全流程信息公开水平,不断完善各项机制安排,已初步形成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发行上市审核生态。发行上市审核工作整体运行良好,精准包容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存量企业监管优势、有效利用券商持续督导基础等特色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北交所坚持与新三板一体发展,并通过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型对接和上市公司转板机制,匹配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据了解,前期已有近80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等企业使用绿色通道、公示审核等便利机制到新三板挂牌。同时,北交所有3家企业成功转板至科创板、创业板,目前还有企业正在筹备转板事宜。
可以预期,被赋予改革“试验田”重任的北交所将不断探索特色制度,以更好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支持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企业上市发展。证监会《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提出,持续构建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制度体系,探索形成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中国模式。支持北交所发挥新设市场优势,在发行上市、交易机制、产品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快形成比较优势、特色品牌。
严监严管
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北交所二级市场未能延续2023年第四季度的火热行情,尤其是步入二季度以来,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流动性收窄,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但北交所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据北交所网站统计,2021年-2023年及2024年1月-7月,北交所股票发行次数分别为41次、86次、78次及11次,融资金额分别为75.22亿元、166.99亿元、154.32亿元及24.36亿元;股票成交金额分别为1609.80亿元、1980.31亿元、7272.23亿元及9003.75亿元,市盈率分别为46.66倍、18.77倍、24.20倍及19.68倍。
自2023年2月启动做市交易业务以来,北交所做市商积极履行报价义务,切实发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平抑波动性的作用。目前,获得北交所做市交易业务资格的券商扩充到19家。
融资融券交易既满足投资者杠杆交易、风险对冲等多元化需求,也有助于市场流动性提升。最新数据显示,北交所两融余额从开闸首日的365.12万元增至10.07亿元,增长274.89倍。
北交所债券市场高标准起步,已形成股债并行发展格局。政府债方面,实现政府债发行业务常态化,服务国债发行7.67万亿元,其中特别国债发行2550亿元,投向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和战略方向;地方政府债券发行6406.07亿元,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信用债方面,包含公司债、企业债以及科创债、绿色债等10个专项品种在内的基础债券产品体系,累计发行信用债8只,规模合计90亿元,用于轨道交通、绿色建筑、智慧农业等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产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融资。近日,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交所成功发行全国首单京津冀协同发展公司债券。
市场平稳运行,与北交所持续加强机制建设紧密相关。在设立之初,北交所就践行从严监管理念。
在加强交易监管方面,针对违法违规行为坚持快查快处,及时向证监会稽查局移送违规线索。针对程序化交易,北交所采取差异化收费等从严监管方式,降低程序化交易相对普通投资者的过度优势,更好维护证券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
在加强公司监管方面,北交所探索出全程监管、精准监管、协作监管、科技监管等适应中小企业特征的监管机制和模式,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盯住“关键人”“关键事”,有效推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今年上半年,北交所对31家上市公司(包括拟上市公司,含重复)及相关责任主体采取监管措施,延续高压态势;下发47份年报问询函,同比增长147%;对8家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采取纪律处分,去年同期为2家。
孕育新机
投资价值提升可期
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交所正当其时。
“新‘国九条’为北交所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带来更大空间;由于北交所历史包袱轻,推进增量改革的空间更大,改革的边际效力会更显著,对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效果会更好。”滦海资本董事长高凤勇表示。
前述银河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交所尊重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律,通过提供包容、精准的发行上市制度,灵活、多元的持续融资制度,以及宽严适度的持续监管制度,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在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下,北交所未来几年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挖掘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成长性北交所公司机会,备受机构推崇。“整体来看,北交所上市公司普遍具有新质生产力和专精特新的特点。未来,伴随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相关公司的盈利潜力将更大,投资者有望分享更多企业发展红利。”富国基金有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北交所公司质量稳步提高,辨识度持续提升;伴随市场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北交所板块的估值性价比将更为突出。前述富国基金有关负责人说,“自2023年底以来,股票市场开启震荡回调的态势,北交所市场已持续回调超过半年,北证50指数跌至历史低点,上升空间较大。”
“前期抑制北交所板块的不利因素逐步消减。‘深改19条’框架下的政策细则加速落地,有望带动投资者情绪提升。”景顺长城基金经理农冰立表示。
三年来,北交所合格投资者队伍持续壮大,已突破700万户,私募、公募、社保、保险等资金积极入市,汇聚了一批专注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投资者群体。
北交所公司积极响应“提质守信重回报”倡议,推出现金分红、股份增持、回购等方案或举措,着力提升投资者获得感。218家公司推出2023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占全部公司家数的87.9%,现金分红总额达58亿元,其中七成以上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截至目前,20家北交所公司披露2024年中期权益分派预案,拟分红金额合计3.26亿元。北交所开市以来,91家公司发布112份股份回购方案,回购金额上限合计23.8亿元。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三年来,北交所从零起步,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坚持把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作为重点,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取得阶段性进展。眺望远方,“深改19条”分别勾画了北交所3到5年、5到10年两个阶段的发展“愿景图”,尤其在新“国九条”政策框架下,北交所将借助政策东风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9月2日,是北交所宣布设立三周年的日子。三年来,北交所锚定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目标,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探索资本市场普惠金融发展路径,推进北交所高质量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近8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50%,10家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16家公司获国家级科技大奖……北交所以独特的定位和制度优势,助力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路径进一步畅通。截至目前,共有251家公司在北交所上市,总市值约3000亿元,公开发行募资530亿元、平均融资2亿元。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立足新起点,北交所将在资本市场“1+N”政策框架下,坚持以改革创新促发展,坚定推进北交所“深改19条”落实落深,持续提升制度安排的适应性,更好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向更高水平迈进。
坚守定位
聚集中小创新力量
8月29日,成电光信在北交所敲钟上市,首日涨幅为101%,成交额2.98亿元。这是北交所第251只股票,也是北交所支持的第12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年来,秉承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职责使命,北交所聚集了一批科技创新“尖子生”。曙光数创大规模部署浸没相变液冷技术,成功解决高密度数据中心的散热难题,2023年荣获“第三届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奖一等奖”;锦波生物的“一种预防和控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算力服务企业并行科技参与的超算应用研发成果荣获“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创远信科参与完成的“微波毫米波测试技术与测量仪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支持,部分北交所公司在新材料、高端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部分北交所公司专注产品创新,在半导体等领域荣获单项冠军,发挥了稳链补链强链的重要作用。
三年来,北交所公司深耕主业,持续创新提质增效,体现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韧性与活力。2023年,北交所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60.29亿元;近六成公司收入实现增长,超九成公司盈利。2024年上半年,北交所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84.96亿元;超六成公司收入实现增长,四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
部分北交所公司加快“出海”步伐,构筑增长引擎。锂电材料龙头贝特瑞连续14年负极出货量全球第一;电池制造企业长虹能源在泰国投资高性能环保碱性电池项目,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新能源汽车配件企业骏创科技持续加码国际市场,2022年-2023年外销收入超内销,全球化配套能力提升。
北交所公司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研发投入连续三年增长。2024年上半年,北交所公司研发费用合计37.30亿元,同比增长2.47%,超六成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扣除以“标准四”上市的未盈利公司后,北交所公司平均研发强度为7.4%,其中4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北交所设立以来,持续赋能创新型中小企业,板块特色初步显现。”中信证券执行委员、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主任马尧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北交所坚守市场定位,给予新兴行业与成长型企业更多上市审核的包容性,着力引进一批创新成色足、成长性强、投资者认可的优质标的。
量体裁衣
构建特色制度体系
8月30日,北交所发布实施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三件审核业务指引,涉及规范法律类、财务类和程序类问题。相关内容契合中小企业特点,整体上未增加企业负担。“北交所立足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沿用相关特色制度,同时细化完善相关要求。”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说。
这是北交所制度安排的适应性持续提升的缩影之一。三年来,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类型多、发展阶段各异的特点,北交所设计了四套上市标准,构建并持续完善涵盖挂牌准入、发行上市、持续监管、再融资和交易等环节的特色制度体系,精准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北交所具有通畅的沟通机制、多套可供选择的上市标准、高效的审核流程等,能够更好地吸引创新型中小企业,并为其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同时,北交所不断探索和推出创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融入资本市场。”银河证券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上市审核高质高效备受市场认可。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三年来,秉持“开门办市场”的理念,北交所积极畅通咨询沟通渠道,加强政策解读和培训交流,强化审核标准公开,提升全流程信息公开水平,不断完善各项机制安排,已初步形成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发行上市审核生态。发行上市审核工作整体运行良好,精准包容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存量企业监管优势、有效利用券商持续督导基础等特色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北交所坚持与新三板一体发展,并通过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型对接和上市公司转板机制,匹配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据了解,前期已有近80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等企业使用绿色通道、公示审核等便利机制到新三板挂牌。同时,北交所有3家企业成功转板至科创板、创业板,目前还有企业正在筹备转板事宜。
可以预期,被赋予改革“试验田”重任的北交所将不断探索特色制度,以更好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支持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企业上市发展。证监会《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提出,持续构建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制度体系,探索形成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中国模式。支持北交所发挥新设市场优势,在发行上市、交易机制、产品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快形成比较优势、特色品牌。
严监严管
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北交所二级市场未能延续2023年第四季度的火热行情,尤其是步入二季度以来,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流动性收窄,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但北交所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据北交所网站统计,2021年-2023年及2024年1月-7月,北交所股票发行次数分别为41次、86次、78次及11次,融资金额分别为75.22亿元、166.99亿元、154.32亿元及24.36亿元;股票成交金额分别为1609.80亿元、1980.31亿元、7272.23亿元及9003.75亿元,市盈率分别为46.66倍、18.77倍、24.20倍及19.68倍。
自2023年2月启动做市交易业务以来,北交所做市商积极履行报价义务,切实发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平抑波动性的作用。目前,获得北交所做市交易业务资格的券商扩充到19家。
融资融券交易既满足投资者杠杆交易、风险对冲等多元化需求,也有助于市场流动性提升。最新数据显示,北交所两融余额从开闸首日的365.12万元增至10.07亿元,增长274.89倍。
北交所债券市场高标准起步,已形成股债并行发展格局。政府债方面,实现政府债发行业务常态化,服务国债发行7.67万亿元,其中特别国债发行2550亿元,投向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和战略方向;地方政府债券发行6406.07亿元,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信用债方面,包含公司债、企业债以及科创债、绿色债等10个专项品种在内的基础债券产品体系,累计发行信用债8只,规模合计90亿元,用于轨道交通、绿色建筑、智慧农业等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产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融资。近日,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交所成功发行全国首单京津冀协同发展公司债券。
市场平稳运行,与北交所持续加强机制建设紧密相关。在设立之初,北交所就践行从严监管理念。
在加强交易监管方面,针对违法违规行为坚持快查快处,及时向证监会稽查局移送违规线索。针对程序化交易,北交所采取差异化收费等从严监管方式,降低程序化交易相对普通投资者的过度优势,更好维护证券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
在加强公司监管方面,北交所探索出全程监管、精准监管、协作监管、科技监管等适应中小企业特征的监管机制和模式,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盯住“关键人”“关键事”,有效推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今年上半年,北交所对31家上市公司(包括拟上市公司,含重复)及相关责任主体采取监管措施,延续高压态势;下发47份年报问询函,同比增长147%;对8家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采取纪律处分,去年同期为2家。
孕育新机
投资价值提升可期
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交所正当其时。
“新‘国九条’为北交所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带来更大空间;由于北交所历史包袱轻,推进增量改革的空间更大,改革的边际效力会更显著,对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效果会更好。”滦海资本董事长高凤勇表示。
前述银河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交所尊重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律,通过提供包容、精准的发行上市制度,灵活、多元的持续融资制度,以及宽严适度的持续监管制度,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在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下,北交所未来几年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挖掘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成长性北交所公司机会,备受机构推崇。“整体来看,北交所上市公司普遍具有新质生产力和专精特新的特点。未来,伴随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相关公司的盈利潜力将更大,投资者有望分享更多企业发展红利。”富国基金有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北交所公司质量稳步提高,辨识度持续提升;伴随市场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北交所板块的估值性价比将更为突出。前述富国基金有关负责人说,“自2023年底以来,股票市场开启震荡回调的态势,北交所市场已持续回调超过半年,北证50指数跌至历史低点,上升空间较大。”
“前期抑制北交所板块的不利因素逐步消减。‘深改19条’框架下的政策细则加速落地,有望带动投资者情绪提升。”景顺长城基金经理农冰立表示。
三年来,北交所合格投资者队伍持续壮大,已突破700万户,私募、公募、社保、保险等资金积极入市,汇聚了一批专注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投资者群体。
北交所公司积极响应“提质守信重回报”倡议,推出现金分红、股份增持、回购等方案或举措,着力提升投资者获得感。218家公司推出2023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占全部公司家数的87.9%,现金分红总额达58亿元,其中七成以上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截至目前,20家北交所公司披露2024年中期权益分派预案,拟分红金额合计3.26亿元。北交所开市以来,91家公司发布112份股份回购方案,回购金额上限合计23.8亿元。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三年来,北交所从零起步,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坚持把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作为重点,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取得阶段性进展。眺望远方,“深改19条”分别勾画了北交所3到5年、5到10年两个阶段的发展“愿景图”,尤其在新“国九条”政策框架下,北交所将借助政策东风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