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金融与科技不可或缺

财经头条

3年前

78日,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陈诗一教授参加了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论坛——可信AI赋能金融科技国际研讨会。会上,陈诗一教授从双碳目标的政策背景、国际经验与实现路径三个维度,分析我国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科技与金融扮演的角色。

1.jpg

陈诗一教授首先梳理了我国双碳目标的政策背景。他指出,在双碳目标中,碳达峰是指全球、国家、城市等某个主体的碳排放由升转降达到最高点的过程,碳中和是指净零排放,狭义指二氧化碳排放,广义也可指所有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在界定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我国双碳目标是在20209月由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即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陈诗一教授还谈到,我国在最新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阐明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充分凸显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决心和意志

尽管我国将双碳目标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陈诗一教授坦言我国双碳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周期较短和产业结构仍需升级。他提到,欧美等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50年至70年的过渡期,但我国只有30年,短时间的减排压力更大。同时,我国单位GDP的能耗仍然较高,单位能源的排放强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产品能耗物耗高,增加值率较低,产业结构升级压力还相对较大。

为克服发展面临的挑战,从而实现双碳目标,陈诗一教授总结了发达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经验,尤其是在其中科技和金融的角色。从科技的角度,双碳目标依赖于零碳技术的突破,各国政府持续加快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如可持续燃料、氢能、储能、碳捕获、吸收或利用技术等。从金融的角度,双碳目标需要借力绿色金融的发展,各国政府在国家层面多元化地发展了金融业支持双碳目标的场景,包括以不损害原则制定可持续金融标准、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制定碳定价政策等。

就当下市场讨论的我国碳价过低话题,陈诗一教授表示当前碳价过低主要是碳配额供给量较大造成,而碳配额的数量主要是由政府根据减排目标来提供,当碳配额较为紧俏时,碳排放的定价才会上升。现有研究发现,碳排放减排的影子价格较高,难以在现实中实现,从企业经济可行性的角度也可确定,现在市场的碳排放权过低,但是合理的涨价幅度尚难以确定。实际上,将碳税内化为企业的成本会是一种可行方案。

以发达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经验为依托,陈诗一教授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充满信心,并梳理了他在科技创新和绿色金融发展两个维度的建议。

一方面,我国需要加快建设高比例非化石电力生产体系,并实施以氢能、生物燃料等作为燃料或原料的革命性工艺路线。最重要的是,陈诗一教授认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加强推动技术研发与创新的保障体系建设,瞄准前瞻性、颠覆性技术,重点突破核心技术。

另一方面,陈诗一教授重点从碳市场的建立阐述金融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角色。他认为,碳市场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成为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碳金融市场,当碳交易活跃后,定价才会趋于合理,才会发挥环境治理作用。同时,政策的合理推行,需要金融部门和环保部门的专家共同磋商。此外,陈诗一教授认为我国在逐步建立碳市场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与国际碳市场的接轨,达到打通全球碳市场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应该做好与国际进行碳市场标准博弈的准备。

2.jpg


78日,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陈诗一教授参加了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论坛——可信AI赋能金融科技国际研讨会。会上,陈诗一教授从双碳目标的政策背景、国际经验与实现路径三个维度,分析我国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科技与金融扮演的角色。

1.jpg

陈诗一教授首先梳理了我国双碳目标的政策背景。他指出,在双碳目标中,碳达峰是指全球、国家、城市等某个主体的碳排放由升转降达到最高点的过程,碳中和是指净零排放,狭义指二氧化碳排放,广义也可指所有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在界定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我国双碳目标是在20209月由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即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陈诗一教授还谈到,我国在最新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阐明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充分凸显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决心和意志

尽管我国将双碳目标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陈诗一教授坦言我国双碳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周期较短和产业结构仍需升级。他提到,欧美等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50年至70年的过渡期,但我国只有30年,短时间的减排压力更大。同时,我国单位GDP的能耗仍然较高,单位能源的排放强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产品能耗物耗高,增加值率较低,产业结构升级压力还相对较大。

为克服发展面临的挑战,从而实现双碳目标,陈诗一教授总结了发达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经验,尤其是在其中科技和金融的角色。从科技的角度,双碳目标依赖于零碳技术的突破,各国政府持续加快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如可持续燃料、氢能、储能、碳捕获、吸收或利用技术等。从金融的角度,双碳目标需要借力绿色金融的发展,各国政府在国家层面多元化地发展了金融业支持双碳目标的场景,包括以不损害原则制定可持续金融标准、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制定碳定价政策等。

就当下市场讨论的我国碳价过低话题,陈诗一教授表示当前碳价过低主要是碳配额供给量较大造成,而碳配额的数量主要是由政府根据减排目标来提供,当碳配额较为紧俏时,碳排放的定价才会上升。现有研究发现,碳排放减排的影子价格较高,难以在现实中实现,从企业经济可行性的角度也可确定,现在市场的碳排放权过低,但是合理的涨价幅度尚难以确定。实际上,将碳税内化为企业的成本会是一种可行方案。

以发达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经验为依托,陈诗一教授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充满信心,并梳理了他在科技创新和绿色金融发展两个维度的建议。

一方面,我国需要加快建设高比例非化石电力生产体系,并实施以氢能、生物燃料等作为燃料或原料的革命性工艺路线。最重要的是,陈诗一教授认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加强推动技术研发与创新的保障体系建设,瞄准前瞻性、颠覆性技术,重点突破核心技术。

另一方面,陈诗一教授重点从碳市场的建立阐述金融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角色。他认为,碳市场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成为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碳金融市场,当碳交易活跃后,定价才会趋于合理,才会发挥环境治理作用。同时,政策的合理推行,需要金融部门和环保部门的专家共同磋商。此外,陈诗一教授认为我国在逐步建立碳市场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与国际碳市场的接轨,达到打通全球碳市场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应该做好与国际进行碳市场标准博弈的准备。

2.jpg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