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智能物联与AI赋能,海康威视助力供水管理数字化转型

中国水网

1周前

海康威视提出了“1+2+7”供水场景数字化技术体系:以物联感知为基础的一套技术体系,以守护企业全域安全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为主要方向的两类业务应用,最后服务于七个供水业务场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与移动物联网加快融合,“万物智联”已成为移动物联网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康威视”)副总裁/政府业务部总裁王英杰在“2024供水高锋论坛”上阐述了智能物联如何助力供水管理数字化转型。

微信图片_20241108095807.png

王英杰

01生于央企,长于市场,成于研发,始于智造

“海康威视在物联网和水务行业服务领域深耕多年,但在水务行业的业务板块还属于‘新兵’。”王英杰介绍,海康威视成立于2001年,已经有23年的历史,目前有5万多名员工,服务了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的营收是893亿收入。

王英杰用四个词介绍了海康威视。

生于央企。海康威视是一家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控股40.91%。

长于市场。经过多年的耕耘,海康威视构建了覆盖全球的营销服务体系,来更好地服务用户。

成于研发。海康威视是一家科技型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量非常大,2023年投入了113亿的研发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占2023年营收的12.75%。

始于智造。海康威视生产的物联产品种类丰富,大约有3万多种产品,每天的订单大概有1万个,每个订单涉及40多种产品类型,智能化生产基地可以很好地满足小批量、多批次、大规模定制的制造需求。

02‍“1+2+7”供水场景数字化技术体系

海康威视打造了以物联感知、AI、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的AIoT技术体系,从最早的视频拓展到光谱、电磁波,形成智能的物联感知体系。从物联形成的感知大数据,到海康观澜大模型架构,最后形成服务各个行业的数据基础。

海康威视提出了“1+2+7”供水场景数字化技术体系:以物联感知为基础的一套技术体系,以守护企业全域安全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为主要方向的两类业务应用,最后服务于七个供水业务场景。

王英杰分别介绍了海康威视在每个供水业务场景中的技术能力。

水源地数字化应用--掌握水质变化趋势,实现全天候自动巡查覆盖

在水源地业务场景中,海康威视能够通过高光谱水质监测仪和高光谱水质监测挂载,快速掌握实现水质趋势监测和水质突变预警。利用水中不同元素对光吸收和反射的差异形成定性和定量指标,可以检测叶绿素、总氮、总磷、氨氮、COD等8种元素的定量水质指标。相比于原来的方式,这种技术能够实现非接触、24小时实时在线,运维起来比较方便。另外,还可以通过高空鹰眼构建水源地VR全景,直观展示水源地整体情况。通过热成像云台,实现水源地火情监测;通过无人机机库,自动执行水源地高空巡查任务。

取水工程数字化应用--全覆盖、全天候监管工程保护区域

取水工程的数字化应用主要通过两个技术来实现。

一是通过定位型振动光纤,实现取水工程管线和周界的长距离全覆盖保护,第一时间发现有人员或工程设施违规进入取水工程保护区域,减少外部施工破坏输水管线的风险。

“振动光纤不是新技术,但最大的问题是误报,一个人、一只动物、一辆车等风吹草动都可能带来误报。”王英杰介绍,经过多年的物联感知和智能发展,误报率大大降低,再加上技术延展,现在单台的光纤主机可以覆盖两侧各50公里、整体100公里的距离,大大压缩了成本。在非水务领域,在云南2000多公里的边界线,就是运用振动光纤来进行周界防护。

二是通过视觉位移监测系统,监测工程边坡、检修涵洞等场所的结构性位移变化,可以定位到毫米级。

自来水厂数字化应用--安防、业务管理、巡检、安监、工艺控制

自来水厂的数字化应用体现在安防、业务管理、生产巡检、安全生产监督和生产工艺控制环节。

安防领域,主要是通过全景光电云台、无人机频谱探测、无人机导航诱骗等设备,实现水厂区域范围内的无人机入侵防御管理;通过双光谱摄像机、雷视枪球一体机、定位型振动光纤、周界防范大模型超脑等设备,提升厂区周界安全管理能力。

水厂内部,可以通过车辆道闸、红外对射、结构化摄像机等感知设备,结合人员检测、OCR文字识别等智能算法,实现自来水厂药剂补充、污泥转运、液氧灌装等第三方运输服务企业相关业务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生产巡检环节,之前主要是通过人工方式对水厂各个环节实行监测,现在可以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生产巡检任务的“降频增次”。比如通过智能巡检轨道机,结合表计读数、指示灯状态识别等智能算法,自动执行巡检任务并填报相应数据,增加巡检工作次数,减少人工巡检频率;通过声振温传感器,采集泵机组、变压器等设备的声音、振动和温度数据,分析设备状态和故障隐患。

安全生产监督环节,通过移动式便携球机、头戴式作业记录仪、穿戴式作业记录仪、手持式巡查记录仪等设备,结合安全帽佩戴识别、地面水渍检测、标准着装检测等智能算法,实现自来水厂的安全作业监督。

生产工艺控制环节,通过水下矾花摄像机,进行水下视角的矾花观测,结合矾花识别智能算法,自动输出矾花的粒径分布、密度分布和变化趋势;通过出水状态识别、出水清浊识别等智能算法,自动检查排泥设施是否正常启动和关闭,为水厂排泥工艺提供决策辅助支撑。

供水管网数字化应用--管网、井盖、消火栓运行状态监测

供水管网环节,主要是通过电磁流量计、压力变送器、管网声噪计等设备,监测供水管网的运行状态;通过智能井盖检测终端,采集供水管网井盖的倾斜、位置等状态信息;通过室外消火栓智能采集终端,实现消火栓水压状态和倾斜情况的实时在线监测。

二次供水泵房数字化应用——图像化展示设备状态情况

二次供水泵房环节,可以利用数据集成、增强现实、视觉智能等技术,实现多系统数据汇聚,在泵房实时视频画面上进行统一展示,结合热成像测温、工业听诊、微距表计识别等设备采集设备状态监测,并在视频画面上图像化展示水箱液位、机柜温度等设备状态情况。

另外,通过泵房智能网关,结合巡查类相关算法,实现泵房运行状态的自动巡查,提高二供泵房巡查效率;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烟感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等设备采集泵房环境数据,结合巡查任务和温湿度数据,联动调度泵房现场灯光、除湿机等设施设备。

水务集团感知融合管理——感知资源汇聚,算法场景融合,赋能业务开展

水务集团领域,海康威视围绕“汇聚、融合、赋能”三个环节,可以提供感知汇聚共享、智能场景治理、智能服务申请、智能分析编排、智能任务调度、智能预警研判与推送等能力,满足多部门、跨系统的感知融合智能服务需求。

03‍立足智能物联与AI赋能,服务水务企业数字化转型

海康威视在水务行业中积累了丰富的服务案例,涉及原水、制水、供水等各个领域。比如浙江安吉水源地智能监管项目、萧山第二水厂数字安防项目、杭州滨江水务AR泵房项目等。

“海康威视也在不断迭代自身的产品,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仁提出建议,来推动企业新的技术实现。” 王英杰表示,在物联领域,海康威视将立足智能物联与AI赋能的底座,结合大数据和大模型的搭载基础,服务水务企业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营这两个业务方向,打通水务领域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数字孪生。

编辑:李丹

海康威视提出了“1+2+7”供水场景数字化技术体系:以物联感知为基础的一套技术体系,以守护企业全域安全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为主要方向的两类业务应用,最后服务于七个供水业务场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与移动物联网加快融合,“万物智联”已成为移动物联网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康威视”)副总裁/政府业务部总裁王英杰在“2024供水高锋论坛”上阐述了智能物联如何助力供水管理数字化转型。

微信图片_20241108095807.png

王英杰

01生于央企,长于市场,成于研发,始于智造

“海康威视在物联网和水务行业服务领域深耕多年,但在水务行业的业务板块还属于‘新兵’。”王英杰介绍,海康威视成立于2001年,已经有23年的历史,目前有5万多名员工,服务了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的营收是893亿收入。

王英杰用四个词介绍了海康威视。

生于央企。海康威视是一家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控股40.91%。

长于市场。经过多年的耕耘,海康威视构建了覆盖全球的营销服务体系,来更好地服务用户。

成于研发。海康威视是一家科技型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量非常大,2023年投入了113亿的研发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占2023年营收的12.75%。

始于智造。海康威视生产的物联产品种类丰富,大约有3万多种产品,每天的订单大概有1万个,每个订单涉及40多种产品类型,智能化生产基地可以很好地满足小批量、多批次、大规模定制的制造需求。

02‍“1+2+7”供水场景数字化技术体系

海康威视打造了以物联感知、AI、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的AIoT技术体系,从最早的视频拓展到光谱、电磁波,形成智能的物联感知体系。从物联形成的感知大数据,到海康观澜大模型架构,最后形成服务各个行业的数据基础。

海康威视提出了“1+2+7”供水场景数字化技术体系:以物联感知为基础的一套技术体系,以守护企业全域安全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为主要方向的两类业务应用,最后服务于七个供水业务场景。

王英杰分别介绍了海康威视在每个供水业务场景中的技术能力。

水源地数字化应用--掌握水质变化趋势,实现全天候自动巡查覆盖

在水源地业务场景中,海康威视能够通过高光谱水质监测仪和高光谱水质监测挂载,快速掌握实现水质趋势监测和水质突变预警。利用水中不同元素对光吸收和反射的差异形成定性和定量指标,可以检测叶绿素、总氮、总磷、氨氮、COD等8种元素的定量水质指标。相比于原来的方式,这种技术能够实现非接触、24小时实时在线,运维起来比较方便。另外,还可以通过高空鹰眼构建水源地VR全景,直观展示水源地整体情况。通过热成像云台,实现水源地火情监测;通过无人机机库,自动执行水源地高空巡查任务。

取水工程数字化应用--全覆盖、全天候监管工程保护区域

取水工程的数字化应用主要通过两个技术来实现。

一是通过定位型振动光纤,实现取水工程管线和周界的长距离全覆盖保护,第一时间发现有人员或工程设施违规进入取水工程保护区域,减少外部施工破坏输水管线的风险。

“振动光纤不是新技术,但最大的问题是误报,一个人、一只动物、一辆车等风吹草动都可能带来误报。”王英杰介绍,经过多年的物联感知和智能发展,误报率大大降低,再加上技术延展,现在单台的光纤主机可以覆盖两侧各50公里、整体100公里的距离,大大压缩了成本。在非水务领域,在云南2000多公里的边界线,就是运用振动光纤来进行周界防护。

二是通过视觉位移监测系统,监测工程边坡、检修涵洞等场所的结构性位移变化,可以定位到毫米级。

自来水厂数字化应用--安防、业务管理、巡检、安监、工艺控制

自来水厂的数字化应用体现在安防、业务管理、生产巡检、安全生产监督和生产工艺控制环节。

安防领域,主要是通过全景光电云台、无人机频谱探测、无人机导航诱骗等设备,实现水厂区域范围内的无人机入侵防御管理;通过双光谱摄像机、雷视枪球一体机、定位型振动光纤、周界防范大模型超脑等设备,提升厂区周界安全管理能力。

水厂内部,可以通过车辆道闸、红外对射、结构化摄像机等感知设备,结合人员检测、OCR文字识别等智能算法,实现自来水厂药剂补充、污泥转运、液氧灌装等第三方运输服务企业相关业务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生产巡检环节,之前主要是通过人工方式对水厂各个环节实行监测,现在可以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生产巡检任务的“降频增次”。比如通过智能巡检轨道机,结合表计读数、指示灯状态识别等智能算法,自动执行巡检任务并填报相应数据,增加巡检工作次数,减少人工巡检频率;通过声振温传感器,采集泵机组、变压器等设备的声音、振动和温度数据,分析设备状态和故障隐患。

安全生产监督环节,通过移动式便携球机、头戴式作业记录仪、穿戴式作业记录仪、手持式巡查记录仪等设备,结合安全帽佩戴识别、地面水渍检测、标准着装检测等智能算法,实现自来水厂的安全作业监督。

生产工艺控制环节,通过水下矾花摄像机,进行水下视角的矾花观测,结合矾花识别智能算法,自动输出矾花的粒径分布、密度分布和变化趋势;通过出水状态识别、出水清浊识别等智能算法,自动检查排泥设施是否正常启动和关闭,为水厂排泥工艺提供决策辅助支撑。

供水管网数字化应用--管网、井盖、消火栓运行状态监测

供水管网环节,主要是通过电磁流量计、压力变送器、管网声噪计等设备,监测供水管网的运行状态;通过智能井盖检测终端,采集供水管网井盖的倾斜、位置等状态信息;通过室外消火栓智能采集终端,实现消火栓水压状态和倾斜情况的实时在线监测。

二次供水泵房数字化应用——图像化展示设备状态情况

二次供水泵房环节,可以利用数据集成、增强现实、视觉智能等技术,实现多系统数据汇聚,在泵房实时视频画面上进行统一展示,结合热成像测温、工业听诊、微距表计识别等设备采集设备状态监测,并在视频画面上图像化展示水箱液位、机柜温度等设备状态情况。

另外,通过泵房智能网关,结合巡查类相关算法,实现泵房运行状态的自动巡查,提高二供泵房巡查效率;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烟感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等设备采集泵房环境数据,结合巡查任务和温湿度数据,联动调度泵房现场灯光、除湿机等设施设备。

水务集团感知融合管理——感知资源汇聚,算法场景融合,赋能业务开展

水务集团领域,海康威视围绕“汇聚、融合、赋能”三个环节,可以提供感知汇聚共享、智能场景治理、智能服务申请、智能分析编排、智能任务调度、智能预警研判与推送等能力,满足多部门、跨系统的感知融合智能服务需求。

03‍立足智能物联与AI赋能,服务水务企业数字化转型

海康威视在水务行业中积累了丰富的服务案例,涉及原水、制水、供水等各个领域。比如浙江安吉水源地智能监管项目、萧山第二水厂数字安防项目、杭州滨江水务AR泵房项目等。

“海康威视也在不断迭代自身的产品,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仁提出建议,来推动企业新的技术实现。” 王英杰表示,在物联领域,海康威视将立足智能物联与AI赋能的底座,结合大数据和大模型的搭载基础,服务水务企业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营这两个业务方向,打通水务领域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数字孪生。

编辑:李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