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在沪开幕 大咖云集

东方财富网

5小时前

11月7日,“202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在沪开幕,本届大会以“创新、开放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约260家境内外知名投资机构代表注册参会。

11月7日,“202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在沪开幕,本届大会以“创新、开放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约260家境内外知名投资机构代表注册参会。今年是上交所连续第六年举办国际投资者大会,参会机构类型进一步丰富,外资覆盖范围显著扩大,来自美国、欧洲、亚太、中东、南美等20余个境外市场的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等外资机构代表注册参会。

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

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全球配置

无法忽略和错过的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中国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表示,A股、H股以及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企业占比持续提升,从估值水平看,与新兴经济体相比,仍然处于相对历史低位,这为外资长期配置提供了更优选择。

在申兵看来,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日益成为国际投资者开展全球配置无法忽略和错过的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申兵指出,这主要基于三个理念:一是国际投资者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一系列重点改革发展任务加快推进,一揽子增量的经济政策落地实施,中国经济持续提升、向好的基础更加稳固,基本面的数据也在发生边际改善,这些不断积累的积极因素都吸引着广大投资者更加关注、更加重视中国的经济,以更大力度加仓中国。

二是国际投资者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无论在质量、深度、流动性等方面,全球地位和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中国代表新质生产力和创新的企业占比持续提升;从估值水平看,与可比的经济体或者新兴经济体相比,仍然处于相对的历史低位,这为外资长期配置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一系列措施落地,有效提振了社会的运行和市场的活跃程度,也进一步稳定了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类投资者积极参与中国资本的信心。

三是国际投资者长期看好中国的投资营销环境。中国证监会坚定不移推进市场机构产品的双向开放,不断优化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这也将促使市场焕发强大的吸引力。

摩根士丹利基金周文秱:

中国资管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周文秱表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体量庞大、潜力无限,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从全球配置角度看,中国资本市场可投资标的广泛且极具多样性,为国际资金提供了独特的投资回报来源。”周文秱认为,从分散风险的角度,中国资本市场也为海外投资人实现多元资产配置提供了更多选择。

周文秱指出,境外投资人对于中国资产始终秉承长期投资的理念,资金流入不仅为中国市场提供了增量资金,风格上也更为均衡,将持续助力国内市场的结构优化。

淡马锡狄澜:

建议将更多中国国内长期资本引入市场

淡马锡控股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长狄澜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已经看到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致力于稳定经济、促进增长的政策,其中也包括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措施。这些都提振了投资者信心,市场反应积极,保持这些政策的一致性将是资本市场持续保持优异表现的关键。

他提出,为增强资本市场的基础稳定性,持续吸引长期耐心资本,建议系统地将更多中国国内长期资本引入市场。“我们已经看到了鼓励国内长期资本(例如养老金保险资金)增加股权投资配置的措施,这方面的持续努力将有助于逐步加快国内散户投资者机构化的进程,并吸引更多的长期全球投资者”。

他同时表示,如果通过简化IPO流程吸引高质量企业上市,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机会。同时,上市公司的监管规则将提高现有上市公司质量,严格的退市规则将增强企业责任感。

“中国可以加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风投、私募股权和并购生态系统发展,鼓励多元化和更清晰的退出路径,加强内地、香港和国际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狄澜强调,作为长期投资者,将继续投资于中国,共同为塑造更具韧性和更繁荣的市场而努力。

当前是配置中国资产的良好时

东方汇理资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投资负责人Florian Neto表示,虽然中国市场是一个战术性配置的市场,但如果太注重战术性配置,可能也会错过上涨阶段。未来,中国市场有望逐步减少波动性。就未来收益预测来看,中国资产还是不断增长的,目前是非常好的配置时机。

贝莱德亚太可持续及转型方案主管Emily Woodland指出,目前,投资者对转型投资的需求正逐步增加。贝莱德2023年全球转型投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6%)的机构投资者计划在未来1—3年内增加对转型策略的配置。

“我们还在亚太地区看到了混合融资的巨大潜力,并正与合作伙伴们共同抢抓这一机遇。”Emily Woodland相信,混合融资能够吸引原本无法获得的私募资本,从而引导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基础设施项目。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11月7日,“202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在沪开幕,本届大会以“创新、开放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约260家境内外知名投资机构代表注册参会。

11月7日,“202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在沪开幕,本届大会以“创新、开放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约260家境内外知名投资机构代表注册参会。今年是上交所连续第六年举办国际投资者大会,参会机构类型进一步丰富,外资覆盖范围显著扩大,来自美国、欧洲、亚太、中东、南美等20余个境外市场的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等外资机构代表注册参会。

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

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全球配置

无法忽略和错过的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中国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表示,A股、H股以及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企业占比持续提升,从估值水平看,与新兴经济体相比,仍然处于相对历史低位,这为外资长期配置提供了更优选择。

在申兵看来,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日益成为国际投资者开展全球配置无法忽略和错过的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申兵指出,这主要基于三个理念:一是国际投资者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一系列重点改革发展任务加快推进,一揽子增量的经济政策落地实施,中国经济持续提升、向好的基础更加稳固,基本面的数据也在发生边际改善,这些不断积累的积极因素都吸引着广大投资者更加关注、更加重视中国的经济,以更大力度加仓中国。

二是国际投资者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无论在质量、深度、流动性等方面,全球地位和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中国代表新质生产力和创新的企业占比持续提升;从估值水平看,与可比的经济体或者新兴经济体相比,仍然处于相对的历史低位,这为外资长期配置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一系列措施落地,有效提振了社会的运行和市场的活跃程度,也进一步稳定了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类投资者积极参与中国资本的信心。

三是国际投资者长期看好中国的投资营销环境。中国证监会坚定不移推进市场机构产品的双向开放,不断优化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这也将促使市场焕发强大的吸引力。

摩根士丹利基金周文秱:

中国资管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周文秱表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体量庞大、潜力无限,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从全球配置角度看,中国资本市场可投资标的广泛且极具多样性,为国际资金提供了独特的投资回报来源。”周文秱认为,从分散风险的角度,中国资本市场也为海外投资人实现多元资产配置提供了更多选择。

周文秱指出,境外投资人对于中国资产始终秉承长期投资的理念,资金流入不仅为中国市场提供了增量资金,风格上也更为均衡,将持续助力国内市场的结构优化。

淡马锡狄澜:

建议将更多中国国内长期资本引入市场

淡马锡控股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长狄澜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已经看到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致力于稳定经济、促进增长的政策,其中也包括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措施。这些都提振了投资者信心,市场反应积极,保持这些政策的一致性将是资本市场持续保持优异表现的关键。

他提出,为增强资本市场的基础稳定性,持续吸引长期耐心资本,建议系统地将更多中国国内长期资本引入市场。“我们已经看到了鼓励国内长期资本(例如养老金保险资金)增加股权投资配置的措施,这方面的持续努力将有助于逐步加快国内散户投资者机构化的进程,并吸引更多的长期全球投资者”。

他同时表示,如果通过简化IPO流程吸引高质量企业上市,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机会。同时,上市公司的监管规则将提高现有上市公司质量,严格的退市规则将增强企业责任感。

“中国可以加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风投、私募股权和并购生态系统发展,鼓励多元化和更清晰的退出路径,加强内地、香港和国际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狄澜强调,作为长期投资者,将继续投资于中国,共同为塑造更具韧性和更繁荣的市场而努力。

当前是配置中国资产的良好时

东方汇理资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投资负责人Florian Neto表示,虽然中国市场是一个战术性配置的市场,但如果太注重战术性配置,可能也会错过上涨阶段。未来,中国市场有望逐步减少波动性。就未来收益预测来看,中国资产还是不断增长的,目前是非常好的配置时机。

贝莱德亚太可持续及转型方案主管Emily Woodland指出,目前,投资者对转型投资的需求正逐步增加。贝莱德2023年全球转型投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6%)的机构投资者计划在未来1—3年内增加对转型策略的配置。

“我们还在亚太地区看到了混合融资的巨大潜力,并正与合作伙伴们共同抢抓这一机遇。”Emily Woodland相信,混合融资能够吸引原本无法获得的私募资本,从而引导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基础设施项目。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