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每5例因病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死亡病例的罪魁祸首是血管斑块。血管斑块就像“藏”在血管中的地雷,会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血管闭塞等危及生命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认识血管斑块
“血管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简称。它是什么东西?打个比方,我们的血管就好比水管,斑块就类似长在水管中的“水垢”,黏附在血管内壁上。斑块由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主要为LDL-C)、钙盐等多种成分构成,因为主要成分是坏胆固醇等脂质,所以一般呈黄白色,质地像粥一样。
血管斑块有大有小,外观也不尽相同,但都由最外层的纤维帽和内层的脂质池组成。按照斑块发生的位置、形态、密度及成分,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
1.稳定性斑块
纤维帽厚,脂质池小的斑块称为稳定性斑块。这类斑块一般外形比较规则、表面光滑、质地较硬甚至钙化,轻易不会破裂,对血管影响较小,除非它的体积增大导致血管腔严重狭窄或阻塞。
2.不稳定性斑块
纤维帽薄、脂质池大的斑块往往是不稳定性斑块,也称为易损斑块和高危斑块。这类斑块一般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质地较软。如果斑块内部有新生血管或出血,危险程度更高。因为这种斑块在血流的持续冲击下,容易破裂,一旦破裂,斑块内的血液流出,会迅速凝固形成血栓。大血栓会直接堵住血管,小血栓则会在血管中“流窜”,可能堵住微小血管,或和其他斑块“相遇”后堵塞血管,即临床上常见的脑梗死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此外,斑块纤维帽缺损或破裂、斑块体积持续增大等都属于不稳定性斑块的表现,要引起高度重视。“长”在特殊位置如血管分叉处的斑块,因受到血流持续冲击,更容易破裂,导致血栓形成。
也就是说,不稳定性斑块就像马路上不遵守交规的车,随时可能带来一场致命的事故。
如何发现血管斑块?
血管斑块虽然“坏”,但一点儿也不“高调”。一开始,它悄悄在血管壁中“安营扎寨”,通常无症状。
看到这,您是不是莫名恐慌?其实,没必要“闻斑色变”,因为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血管斑块是可以干预管理的,且越早干预逆转越快,效果越好。干预的目标包括逆转斑块体积、减少斑块负荷和改变斑块成分(将易损斑块变成稳定性斑块),以降低斑块破裂的风险,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恶性事件。
干预的第一步是要尽早发现它的存在,并对其进行早期识别和评估。只有在正确“认识”它,真正了解它的基础上启动相应的干预策略,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检测斑块的方法,分别适合不同情况的人群。
对于大部分没有特殊情况的人来说,最具性价比、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颈动脉超声。超声发现可疑高危斑块,再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后续的斑块造影、CT或MRI检查。
由于人体大部分动脉血管都“藏”了起来,轻易检测不到。而颈动脉和髂股动脉的位置较为显眼,便于超声观察。所以,初步筛查斑块建议先做颈动脉超声和髂股动脉超声,医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两处动脉中是否有斑块,是否有管腔狭窄以及狭窄的程度,并初步判断斑块是否有高危特征。
此外,颈动脉和髂股动脉也是全身血管的一个重要窗口。“当你看见一只蟑螂,暗处可能会有一千只”,斑块也是一样,颈动脉和髂骨动脉中发现斑块,说明其他血管中可能也“藏”了很多斑块。
发现血管斑块怎么办?
发现血管斑块,首先需要评估它的危险性。对于检出血管斑块的人群,一般建议先看血管斑块门诊,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超声结果、检验结果判断其是否属于高危斑块,是否需要进行更深入的颈动脉超声造影、冠状动脉CT造影、颈动脉核磁共振等进一步检查。同时,结合家族史、生活方式等综合情况,给予相应的干预方案指导。
临床上,常见的干预方案包括强化生活方式管理、危险因素管理和一级预防用药治疗等。强化生活方式管理具体内容包括:
①健康饮食。建议每日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鱼、禽、蛋、瘦肉120~200g(其中蛋类40~50g,相当于1个鸡蛋),奶类300g。同时食盐<5g,食用油<25g;
②戒烟,远离二手烟;
③限酒,最好是彻底戒酒;
④规律运动。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 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或等效的中等强度与高强度身体活动组合);
⑤保持理想体重,体重指数BMI值在18.5~24kg/m2,男士腰围≤85cm,女士腰围≤80cm;
⑥减轻精神压力,保持乐观情绪;
⑦保持充足睡眠,每天7~8小时。
其次,在医生的指导下同步进行危险因素管理,包括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等,通过药物治疗等方式让各项指标达标。部分人群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抗炎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或抗栓治疗。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血管斑块稳定通常发生在启动综合干预治疗的数月内,而斑块逆转通常发生在综合治疗1-2年后。所以,发现血管斑块,应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管理和危险因素管理,同时按照要求定期复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总之,血管斑块虽然可怕,且发生率较高,但我们并非对它毫无办法。与其忧心忡忡,不如尽早行动,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能帮助您识别斑块、“稳住”斑块,逆转斑块,才能最大程度远离脑梗、心梗等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来源:湖南省居民健康卡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每5例因病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死亡病例的罪魁祸首是血管斑块。血管斑块就像“藏”在血管中的地雷,会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血管闭塞等危及生命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认识血管斑块
“血管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简称。它是什么东西?打个比方,我们的血管就好比水管,斑块就类似长在水管中的“水垢”,黏附在血管内壁上。斑块由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主要为LDL-C)、钙盐等多种成分构成,因为主要成分是坏胆固醇等脂质,所以一般呈黄白色,质地像粥一样。
血管斑块有大有小,外观也不尽相同,但都由最外层的纤维帽和内层的脂质池组成。按照斑块发生的位置、形态、密度及成分,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
1.稳定性斑块
纤维帽厚,脂质池小的斑块称为稳定性斑块。这类斑块一般外形比较规则、表面光滑、质地较硬甚至钙化,轻易不会破裂,对血管影响较小,除非它的体积增大导致血管腔严重狭窄或阻塞。
2.不稳定性斑块
纤维帽薄、脂质池大的斑块往往是不稳定性斑块,也称为易损斑块和高危斑块。这类斑块一般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质地较软。如果斑块内部有新生血管或出血,危险程度更高。因为这种斑块在血流的持续冲击下,容易破裂,一旦破裂,斑块内的血液流出,会迅速凝固形成血栓。大血栓会直接堵住血管,小血栓则会在血管中“流窜”,可能堵住微小血管,或和其他斑块“相遇”后堵塞血管,即临床上常见的脑梗死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此外,斑块纤维帽缺损或破裂、斑块体积持续增大等都属于不稳定性斑块的表现,要引起高度重视。“长”在特殊位置如血管分叉处的斑块,因受到血流持续冲击,更容易破裂,导致血栓形成。
也就是说,不稳定性斑块就像马路上不遵守交规的车,随时可能带来一场致命的事故。
如何发现血管斑块?
血管斑块虽然“坏”,但一点儿也不“高调”。一开始,它悄悄在血管壁中“安营扎寨”,通常无症状。
看到这,您是不是莫名恐慌?其实,没必要“闻斑色变”,因为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血管斑块是可以干预管理的,且越早干预逆转越快,效果越好。干预的目标包括逆转斑块体积、减少斑块负荷和改变斑块成分(将易损斑块变成稳定性斑块),以降低斑块破裂的风险,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恶性事件。
干预的第一步是要尽早发现它的存在,并对其进行早期识别和评估。只有在正确“认识”它,真正了解它的基础上启动相应的干预策略,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检测斑块的方法,分别适合不同情况的人群。
对于大部分没有特殊情况的人来说,最具性价比、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颈动脉超声。超声发现可疑高危斑块,再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后续的斑块造影、CT或MRI检查。
由于人体大部分动脉血管都“藏”了起来,轻易检测不到。而颈动脉和髂股动脉的位置较为显眼,便于超声观察。所以,初步筛查斑块建议先做颈动脉超声和髂股动脉超声,医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两处动脉中是否有斑块,是否有管腔狭窄以及狭窄的程度,并初步判断斑块是否有高危特征。
此外,颈动脉和髂股动脉也是全身血管的一个重要窗口。“当你看见一只蟑螂,暗处可能会有一千只”,斑块也是一样,颈动脉和髂骨动脉中发现斑块,说明其他血管中可能也“藏”了很多斑块。
发现血管斑块怎么办?
发现血管斑块,首先需要评估它的危险性。对于检出血管斑块的人群,一般建议先看血管斑块门诊,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超声结果、检验结果判断其是否属于高危斑块,是否需要进行更深入的颈动脉超声造影、冠状动脉CT造影、颈动脉核磁共振等进一步检查。同时,结合家族史、生活方式等综合情况,给予相应的干预方案指导。
临床上,常见的干预方案包括强化生活方式管理、危险因素管理和一级预防用药治疗等。强化生活方式管理具体内容包括:
①健康饮食。建议每日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鱼、禽、蛋、瘦肉120~200g(其中蛋类40~50g,相当于1个鸡蛋),奶类300g。同时食盐<5g,食用油<25g;
②戒烟,远离二手烟;
③限酒,最好是彻底戒酒;
④规律运动。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 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或等效的中等强度与高强度身体活动组合);
⑤保持理想体重,体重指数BMI值在18.5~24kg/m2,男士腰围≤85cm,女士腰围≤80cm;
⑥减轻精神压力,保持乐观情绪;
⑦保持充足睡眠,每天7~8小时。
其次,在医生的指导下同步进行危险因素管理,包括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等,通过药物治疗等方式让各项指标达标。部分人群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抗炎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或抗栓治疗。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血管斑块稳定通常发生在启动综合干预治疗的数月内,而斑块逆转通常发生在综合治疗1-2年后。所以,发现血管斑块,应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管理和危险因素管理,同时按照要求定期复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总之,血管斑块虽然可怕,且发生率较高,但我们并非对它毫无办法。与其忧心忡忡,不如尽早行动,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能帮助您识别斑块、“稳住”斑块,逆转斑块,才能最大程度远离脑梗、心梗等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来源:湖南省居民健康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