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我国医疗服务总量稳居世界第一

同花顺财经

4年前

2018年,我国卫生人员的总数已达1230万余人,医疗机构数量近100万所,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增长至83.08亿,我国医疗服务总量稳居世界第一。

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卫健委”)发布了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并召开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卫生人员的总数已达1230万余人,医疗机构数量近100万所,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增长至83.08亿,我国医疗服务总量稳居世界第一。

高龄产妇数量急剧增加

全面二孩政策之后,高龄孕妇集中释放,妊娠风险也增加。

国家产科专业质控中心主任乔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国家政策调整,近几年我国每年都有超过1500万的新生命诞生,而且高龄孕妇呈增多的趋势,这为产科的医疗安全带来了挑战。

但她同时指出,我国通过加强健康知识普及、完善孕产妇规范化管理等措施,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性下降,目前在发展中国家达到较好水平。数据显示,中国孕产妇总体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500/10万,降至2018年18.3/10万。

此外,今日,国家卫健委还发布了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从2016年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高龄产妇比例逐年上升,2018年度抽样调查中2017年全国高龄产妇的比例为13.57%。在各省份中,山东、北京高龄产妇的比例最高。2017年经产妇在分娩人群中占比为54.07%,首次超过了初产妇的比例,较2016年的48.02%有明显升高。

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的麻醉分娩镇痛开展率仅为16.45%,不足二成,且专科医院及民营医院的麻醉分娩镇痛开展率高于综合医院。而在2014年,美国调查了2004-2009年30家医院的分娩数据,麻醉分娩镇痛开率为76.00%。

剖宫产率是产科质量控制的重要过程指标。报告显示,近五年我国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3年的45.35%降至2016年的40.23%。由于2017年高龄产妇的急剧增多,2017年剖宫产率较2016年略有升高,为41.32%。

乔杰表示,在落实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规范制定的过程当中,卫健委开展了妊娠风险“五色管理”,把风险分成橙色、红色、紫色等,这三类是五色风险的重点人群,纳入到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档案,使得整体的重视程度和救治规范化的程度进一步得到落实。另外对于转诊网络,我国妇产科整体的分级诊疗和转诊网络形成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综合医院为支撑的比较完善的危重孕产妇的救治体系和转会诊网络,特别是多学科协作。

器官捐献数量居世界第二位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成立106个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捐献大器官突破5.2万个。我国器官捐献、移植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亚洲第一位。

2018年,我国共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6302例,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0201例,87.97%来源于公民逝世后捐献,12.03%来源于亲属间活体捐献。

目前国际能开展的大器官移植手术在我国均能开展,肝脏、心脏、肺脏移植多个单中心移植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心肺、胰肾等器官联合移植技术达到国际水平,部分肝脏移植技术如:自体肝移植技术,无缺血肝移植技术,儿童肝脏移植、肾脏移植技术国际领先。

患者生存率等质量指标已与国际水平持平,部分指标明显优于国际水平。2018年,我国完成肝脏移植手术6272例,手术例数较2015年(2620例)增长近139%;实施肾脏移植12948例,较2015年(7040例)增长84%;实施心脏移植487例,较2015年(279例)增长75%,且术后30天存活率93.9%,高于国际平均术后30天存活率90.4%;实施肺移植手术403例,较2015年(118例)增长241%。

卫生人员总数增长近20倍

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我国医疗服务量持续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卫生人员仅61万余人,医疗卫生机构不足1万所,医疗卫生服务基础非常薄弱。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2018年我国卫生人员的总数已达1230万余人,医疗机构数量近100万所。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由2005年的40.97亿增长至2018年的83.08亿,入院人次由2005年的0.72亿增加至2018年的2.55亿,手术人次由2005年的3680万增加至2018年的6172万。

此外,我国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升。2018年全国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3天,比1992年的峰值16.2天降低了6.9天,降幅达42.6%。其中,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已经实现了5年连续下降。

医疗质量水平明显提升。我国住院患者总死亡率逐步下降并稳定在较低水平,由2005年的1.1%下降至2018年的0.44%。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死亡率由2014年的6.12%下降至2017年的5.02%;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率由2014年的3.59%,下降至2017年的1.72%,下降幅度超过50%。而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颅脑手术死亡率五年来持续下降。

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升,我国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1年的17.2%下降到2018年8.9%,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1年的61.4%下降到2018年40.4%,下降幅度非常之大。

郭燕红指出,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医疗服务总量稳居世界第一,医疗质量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持续提升,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医疗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下一步,卫健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健康中国”“质量强国”战略,以问题为导向,继续深化医疗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总量。聚焦儿科、产科、精神、麻醉、病理等学科,加大建设力度;针对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医联体建设、对口支援、远程医疗等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机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努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2018年,我国卫生人员的总数已达1230万余人,医疗机构数量近100万所,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增长至83.08亿,我国医疗服务总量稳居世界第一。

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卫健委”)发布了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并召开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卫生人员的总数已达1230万余人,医疗机构数量近100万所,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增长至83.08亿,我国医疗服务总量稳居世界第一。

高龄产妇数量急剧增加

全面二孩政策之后,高龄孕妇集中释放,妊娠风险也增加。

国家产科专业质控中心主任乔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国家政策调整,近几年我国每年都有超过1500万的新生命诞生,而且高龄孕妇呈增多的趋势,这为产科的医疗安全带来了挑战。

但她同时指出,我国通过加强健康知识普及、完善孕产妇规范化管理等措施,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性下降,目前在发展中国家达到较好水平。数据显示,中国孕产妇总体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500/10万,降至2018年18.3/10万。

此外,今日,国家卫健委还发布了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从2016年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高龄产妇比例逐年上升,2018年度抽样调查中2017年全国高龄产妇的比例为13.57%。在各省份中,山东、北京高龄产妇的比例最高。2017年经产妇在分娩人群中占比为54.07%,首次超过了初产妇的比例,较2016年的48.02%有明显升高。

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的麻醉分娩镇痛开展率仅为16.45%,不足二成,且专科医院及民营医院的麻醉分娩镇痛开展率高于综合医院。而在2014年,美国调查了2004-2009年30家医院的分娩数据,麻醉分娩镇痛开率为76.00%。

剖宫产率是产科质量控制的重要过程指标。报告显示,近五年我国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3年的45.35%降至2016年的40.23%。由于2017年高龄产妇的急剧增多,2017年剖宫产率较2016年略有升高,为41.32%。

乔杰表示,在落实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规范制定的过程当中,卫健委开展了妊娠风险“五色管理”,把风险分成橙色、红色、紫色等,这三类是五色风险的重点人群,纳入到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档案,使得整体的重视程度和救治规范化的程度进一步得到落实。另外对于转诊网络,我国妇产科整体的分级诊疗和转诊网络形成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综合医院为支撑的比较完善的危重孕产妇的救治体系和转会诊网络,特别是多学科协作。

器官捐献数量居世界第二位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成立106个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捐献大器官突破5.2万个。我国器官捐献、移植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亚洲第一位。

2018年,我国共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6302例,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0201例,87.97%来源于公民逝世后捐献,12.03%来源于亲属间活体捐献。

目前国际能开展的大器官移植手术在我国均能开展,肝脏、心脏、肺脏移植多个单中心移植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心肺、胰肾等器官联合移植技术达到国际水平,部分肝脏移植技术如:自体肝移植技术,无缺血肝移植技术,儿童肝脏移植、肾脏移植技术国际领先。

患者生存率等质量指标已与国际水平持平,部分指标明显优于国际水平。2018年,我国完成肝脏移植手术6272例,手术例数较2015年(2620例)增长近139%;实施肾脏移植12948例,较2015年(7040例)增长84%;实施心脏移植487例,较2015年(279例)增长75%,且术后30天存活率93.9%,高于国际平均术后30天存活率90.4%;实施肺移植手术403例,较2015年(118例)增长241%。

卫生人员总数增长近20倍

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我国医疗服务量持续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卫生人员仅61万余人,医疗卫生机构不足1万所,医疗卫生服务基础非常薄弱。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2018年我国卫生人员的总数已达1230万余人,医疗机构数量近100万所。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由2005年的40.97亿增长至2018年的83.08亿,入院人次由2005年的0.72亿增加至2018年的2.55亿,手术人次由2005年的3680万增加至2018年的6172万。

此外,我国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升。2018年全国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3天,比1992年的峰值16.2天降低了6.9天,降幅达42.6%。其中,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已经实现了5年连续下降。

医疗质量水平明显提升。我国住院患者总死亡率逐步下降并稳定在较低水平,由2005年的1.1%下降至2018年的0.44%。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死亡率由2014年的6.12%下降至2017年的5.02%;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率由2014年的3.59%,下降至2017年的1.72%,下降幅度超过50%。而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颅脑手术死亡率五年来持续下降。

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升,我国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1年的17.2%下降到2018年8.9%,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1年的61.4%下降到2018年40.4%,下降幅度非常之大。

郭燕红指出,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医疗服务总量稳居世界第一,医疗质量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持续提升,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医疗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下一步,卫健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健康中国”“质量强国”战略,以问题为导向,继续深化医疗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总量。聚焦儿科、产科、精神、麻醉、病理等学科,加大建设力度;针对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医联体建设、对口支援、远程医疗等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机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努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