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权威的数据却经不起推敲。
9月23日,在汽车制造商正为了金九银十的消费旺季努力地扎堆上市时,权威机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却在这关键时刻为火热的市场浇上了一盆凉水。
根据该协会的最新公告称,今年1-8月,“价格战”已致使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1380亿元,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并指出目前汽车经销商普遍面临资金链紧绷,将致使关停风险陡增的问题。
同时该协会还根据行业内部统计整理出了一份《关于当前汽车经销商面临资金困境和关停风险相关情况的紧急报告》提交给了有关行政部门,期待行政部门能够出台政策拯救“濒临灭亡”的汽车经销商。
作为在民政部进行过备案的组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是国内最大的汽车服务贸易行业社团组织,在汽车零售行业内有着绝对的影响力,为何如此权威的组织会在汽车销售旺季时发布一份寒意十足的行业报告呢?
价格战之殇?
根据这份报告所披露的内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将目前汽车经销商所面临的困境源头直指车企的价格战。
令人疑惑的是,虽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官方对这份报告的存在进行了肯定,但是称因为流程问题目前无法向公众公示,并且在协会官方网站上发布了部分内容。
报告指出目前汽车经销商面临两大问题,其一是消费不振和厂家批发量的双重压力使得经销商库存维持高位,为降低资金压力和融资成本,经销商被迫低价抛售求生。
其二为“价格战”使得进销倒挂严重,经销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同时又面临融资到期履约困难压力,经销商面临经营回款断流,资金链断裂风险陡增。
但是从市场环境看,这两大问题都还有待商榷,首先是价格战的问题,众所周知今年年初开始,国内汽车行业就进入新一轮价格战的竞争之中,并且是由自主品牌打起了降价的第一枪。
在比亚迪以燎原之势的降价行动下,几乎所有的国产品牌都保持了跟进,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8个月降价的车型数已经超过170款,远超2023年全年的150款车型,可以说在汽车价格战已经进入白热化的状态,降价求生成为了汽车企业提振销量的最后策略。
在经过2023的淘汰后,剩下的合资品牌也所剩不多,留在国内市场的都是不愿意失去这个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也只能加入价格战的竞争中。
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虽然降价车型不断增多,同时降价力度不断扩大,新车成交均价却在不断上涨,8月份的平均价格为19.6万元,相较2023年增长了22.5%,甚至相较上半年17.9万元相比也增长了1.7万元。
可以说,在看似激烈的价格战下,新车的成交价格却在不断上涨,作为对比的是今年上半年的CPI仅为0.1%,远低于汽车成交价格的增长速度。
同时,汽车销量也在不断攀升,根据统计,今年8月份国内乘用车经销商终端零售近199万辆,环比增长8.8%,同比增长3.5%。
在销量和平均售价都在同时增长的时候,汽车经销商却称自己的亏损在不断扩大,甚至将这些因素归结到价格战之上,感觉与一般常识相违背。
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市场则会发现,目前的汽车市场正在向着新的价格区间在发展,正是这种变化让整个汽车经销商行业变得异常脆弱。
豪华品牌之痛
在国内市场,一直以30万元为车辆是否为豪华品牌的区分,只有售价在30万元以上才能被称之为豪华品牌。
在价格战的冲击之下,最先倒下且伤的最深的正是30万元以上的车型,根据统计8月份,只有30万元以上的汽车细分市场出现了销量下滑,同比下滑27.5%,环比下滑11.4%。
谈起30万元以上的豪华品牌,国人熟知的BBA正是这一细分市场占比最多的品牌,而且30万元以上的市场也是燃油车市场还保持着竞争力的主要领地。
为了保持竞争力,BBA在30万元的主销车型都价格不断下探,进入到25-30万元区间,开始抢夺更多的市场来维持住销量,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宝马在6月至7月进行的价格调整。
今年6月,宝马为维持销量,终端开启了最大程度的优惠力度,官方指导价35.39万元的i3直接降价到20万元以内,主销的3系在终端成交价也都在30万元以内,一时间宝马的销量甚至甩开了奔驰和奥迪几个身位。
然后好景不长,7月12日宝马就宣布退出价格战,终端回调价格,甚至有门店拒绝低价交车,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流量。
最终,宝马还是输在了价格战上,在宝马宣布回调价格后的8月,销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仅为3.48万辆,同比下滑42%,即使是主力担当的3系也只有8000辆的销量。
作为竞争对手的奔驰和奥迪却依然维持着4.95万辆和4.79万辆的销量数据,可以说在宝马的一系列操作下,奔驰和奥迪几乎是躺赢8月。
有外界认为,宝马的此番操作是处于维持利润率和稳定经销商所采取的举措,从2023年以来,宝马的终端折扣就一直维持在17.66%的水平,远高于行业15.7%的平均水平,经销商本就承压巨大。
在宝马的反复横跳之下,经销商的经营好像并没有得到稳定,反倒变得愈发困难,可以说宝马经销商的现状也正是目前合资品牌经销商的现状,经营日渐艰难。
但是为了维持住品牌的体面,经销商往往会配合车企进行压车,这已经是行业惯例,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称,截止今年8月,经销商进销倒挂数据最高已达-22.8%,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了10.7个百分点。
从这一点来看,经销商成为帮助车企稳定市场的主要助力,而对于经营好的经销商,往往车企会进行一部分补提或者是销售奖励来实现共赢,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车企赚钱的背景下。
然而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主要车企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有一半以上的车企盈利出现了下滑,其中多是有着合资品牌背景的车企。
可以说在价格战下,整个汽车产业能够赚到钱的企业并不多,无论是上游的主机厂,还是下游的经销商都生存得十分艰难,特别是和消费有直接接触的经销商,今年以来已经有不少大型经销商集团出现了经营困难甚至是破产。
整个汽车行业都在震动,同时按说消费者将成为价格战中唯一的受益者,但从成交价格看,消费者买车并没有少花钱,反倒开支变得更多。
但是从长远来看,汽车市场目前还是处在最繁荣的阶段,政策还在不断提升购车补贴的力度,新能源汽车占比还在不断攀升,市场依然是新能源汽车的黄金时代,受伤的可能还是跟不上步伐的传统车企。
并且从9月密集的新车发布会可以看到,车型的价格还在不断下探,消费者能够选择较之前更有性价比的新车型,市场再向一个更好的供需关系发展,所谓的千亿亏损,看起来更像是挤出的一部分销售环节的水分,而且有可能本身还注入了水分。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价格战导致“千亿损失”,汽车零售真的跌入谷底?
看似权威的数据却经不起推敲。
9月23日,在汽车制造商正为了金九银十的消费旺季努力地扎堆上市时,权威机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却在这关键时刻为火热的市场浇上了一盆凉水。
根据该协会的最新公告称,今年1-8月,“价格战”已致使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1380亿元,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并指出目前汽车经销商普遍面临资金链紧绷,将致使关停风险陡增的问题。
同时该协会还根据行业内部统计整理出了一份《关于当前汽车经销商面临资金困境和关停风险相关情况的紧急报告》提交给了有关行政部门,期待行政部门能够出台政策拯救“濒临灭亡”的汽车经销商。
作为在民政部进行过备案的组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是国内最大的汽车服务贸易行业社团组织,在汽车零售行业内有着绝对的影响力,为何如此权威的组织会在汽车销售旺季时发布一份寒意十足的行业报告呢?
价格战之殇?
根据这份报告所披露的内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将目前汽车经销商所面临的困境源头直指车企的价格战。
令人疑惑的是,虽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官方对这份报告的存在进行了肯定,但是称因为流程问题目前无法向公众公示,并且在协会官方网站上发布了部分内容。
报告指出目前汽车经销商面临两大问题,其一是消费不振和厂家批发量的双重压力使得经销商库存维持高位,为降低资金压力和融资成本,经销商被迫低价抛售求生。
其二为“价格战”使得进销倒挂严重,经销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同时又面临融资到期履约困难压力,经销商面临经营回款断流,资金链断裂风险陡增。
但是从市场环境看,这两大问题都还有待商榷,首先是价格战的问题,众所周知今年年初开始,国内汽车行业就进入新一轮价格战的竞争之中,并且是由自主品牌打起了降价的第一枪。
在比亚迪以燎原之势的降价行动下,几乎所有的国产品牌都保持了跟进,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8个月降价的车型数已经超过170款,远超2023年全年的150款车型,可以说在汽车价格战已经进入白热化的状态,降价求生成为了汽车企业提振销量的最后策略。
在经过2023的淘汰后,剩下的合资品牌也所剩不多,留在国内市场的都是不愿意失去这个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也只能加入价格战的竞争中。
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虽然降价车型不断增多,同时降价力度不断扩大,新车成交均价却在不断上涨,8月份的平均价格为19.6万元,相较2023年增长了22.5%,甚至相较上半年17.9万元相比也增长了1.7万元。
可以说,在看似激烈的价格战下,新车的成交价格却在不断上涨,作为对比的是今年上半年的CPI仅为0.1%,远低于汽车成交价格的增长速度。
同时,汽车销量也在不断攀升,根据统计,今年8月份国内乘用车经销商终端零售近199万辆,环比增长8.8%,同比增长3.5%。
在销量和平均售价都在同时增长的时候,汽车经销商却称自己的亏损在不断扩大,甚至将这些因素归结到价格战之上,感觉与一般常识相违背。
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市场则会发现,目前的汽车市场正在向着新的价格区间在发展,正是这种变化让整个汽车经销商行业变得异常脆弱。
豪华品牌之痛
在国内市场,一直以30万元为车辆是否为豪华品牌的区分,只有售价在30万元以上才能被称之为豪华品牌。
在价格战的冲击之下,最先倒下且伤的最深的正是30万元以上的车型,根据统计8月份,只有30万元以上的汽车细分市场出现了销量下滑,同比下滑27.5%,环比下滑11.4%。
谈起30万元以上的豪华品牌,国人熟知的BBA正是这一细分市场占比最多的品牌,而且30万元以上的市场也是燃油车市场还保持着竞争力的主要领地。
为了保持竞争力,BBA在30万元的主销车型都价格不断下探,进入到25-30万元区间,开始抢夺更多的市场来维持住销量,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宝马在6月至7月进行的价格调整。
今年6月,宝马为维持销量,终端开启了最大程度的优惠力度,官方指导价35.39万元的i3直接降价到20万元以内,主销的3系在终端成交价也都在30万元以内,一时间宝马的销量甚至甩开了奔驰和奥迪几个身位。
然后好景不长,7月12日宝马就宣布退出价格战,终端回调价格,甚至有门店拒绝低价交车,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流量。
最终,宝马还是输在了价格战上,在宝马宣布回调价格后的8月,销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仅为3.48万辆,同比下滑42%,即使是主力担当的3系也只有8000辆的销量。
作为竞争对手的奔驰和奥迪却依然维持着4.95万辆和4.79万辆的销量数据,可以说在宝马的一系列操作下,奔驰和奥迪几乎是躺赢8月。
有外界认为,宝马的此番操作是处于维持利润率和稳定经销商所采取的举措,从2023年以来,宝马的终端折扣就一直维持在17.66%的水平,远高于行业15.7%的平均水平,经销商本就承压巨大。
在宝马的反复横跳之下,经销商的经营好像并没有得到稳定,反倒变得愈发困难,可以说宝马经销商的现状也正是目前合资品牌经销商的现状,经营日渐艰难。
但是为了维持住品牌的体面,经销商往往会配合车企进行压车,这已经是行业惯例,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称,截止今年8月,经销商进销倒挂数据最高已达-22.8%,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了10.7个百分点。
从这一点来看,经销商成为帮助车企稳定市场的主要助力,而对于经营好的经销商,往往车企会进行一部分补提或者是销售奖励来实现共赢,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车企赚钱的背景下。
然而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主要车企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有一半以上的车企盈利出现了下滑,其中多是有着合资品牌背景的车企。
可以说在价格战下,整个汽车产业能够赚到钱的企业并不多,无论是上游的主机厂,还是下游的经销商都生存得十分艰难,特别是和消费有直接接触的经销商,今年以来已经有不少大型经销商集团出现了经营困难甚至是破产。
整个汽车行业都在震动,同时按说消费者将成为价格战中唯一的受益者,但从成交价格看,消费者买车并没有少花钱,反倒开支变得更多。
但是从长远来看,汽车市场目前还是处在最繁荣的阶段,政策还在不断提升购车补贴的力度,新能源汽车占比还在不断攀升,市场依然是新能源汽车的黄金时代,受伤的可能还是跟不上步伐的传统车企。
并且从9月密集的新车发布会可以看到,车型的价格还在不断下探,消费者能够选择较之前更有性价比的新车型,市场再向一个更好的供需关系发展,所谓的千亿亏损,看起来更像是挤出的一部分销售环节的水分,而且有可能本身还注入了水分。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价格战导致“千亿损失”,汽车零售真的跌入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