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科技造车:下一个小米,还是下一个极石?

智车科技

1周前

2014年7月,石头科技成立,2014年9月,石头科技获得小米投资,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2017年,追觅科技成立,并于同年年底加入小米生态链,负责智能清洁类目。

全媒体矩阵分发 汽车数码全产业链

类似追觅科技这类企业进入“造车”领域的企业并不显见,小米、石头科技等都是前辈,但造车的难度远比扫地机器人和吹风机大得多,追觅科技是下一个小米,还是下一个极石?

撰文/ 李跃

出品/ 杰车科技就在大家都以为小米(01810.HK)会是最后一个下场造车的科技企业之时,又一家“门外汉”按捺不住了。近日,据知情人士透露,追觅科技的造车项目已组建起一支约200人的专业团队,首款新车是一款增程型产品,目前正处于Demo阶段,并计划未来出口至欧洲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追觅科技成立于 2017 年,最初是小米生态链的一员,依靠小米的品牌背书和渠道优势在智能清洁领域崛起。经过多年发展,追觅科技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在扫地机器人、智能洗地机、无线吸尘器和高速吹风机等智能清洁产品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此前,类似追觅科技这类企业进入“造车”领域的企业并不显见,小米、石头科技(688169.SH)等都是前辈,但造车的难度远比扫地机器人和吹风机大得多,追觅科技是下一个小米,还是下一个极石?

1

造车底子更接近石头科技

造车,至少得有点底子才行,要不然就成了“PPT”造车。从公司类型上,追觅科技更像石头科技。

两家企业创业之初,都属于小米生态旗下。2014年7月,石头科技成立,2014年9月,石头科技获得小米投资,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2016年9月,石头科技率先推出了米家扫地机产品,销售额获双平台(京东、天猫)第一。

2017年,追觅科技成立,并于同年年底加入小米生态链,负责智能清洁类目。2018年,第一款产品追觅无线吸尘器V9通过小米众筹首发,6天售罄,成交18888台,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

不过,两家企业后续都选择了从toB转向toC,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在智能清洁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以扫地机器人为例,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1-8月国内扫地机销量市占率TOP5品牌分别为科沃斯(22.22%)、石头(20.29%)、小米(15.80%)、云鲸(14.84%)、追觅(11.23%)。

从核心技术来看,石头科技在智能家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如激光测距模组(LDS)和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这些技术可以为智能驾驶提供帮助。

‌追觅科技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高速数字马达和智能算法‌。其中通过智能算法,追觅的产品能够实现高效的导航、避障和清洁功能。例如,追觅的扫地机器人搭载了自升降全景激光雷达,实现了360°无死角快速建图,并能智能判断环境,灵活调整雷达高度,以应对不同场景的需求‌。

不难发现,追觅科技和石头科技在造车底子方面,大差不差,而先一步造车的石头科技,目前情况并不乐观。据乘联会数据,极石汽车旗下唯一车型极石01 PHEV在今年前8月的月均销量未超过400辆。

2

小米汽车的成功很难复制

追觅科技可以学习的目标企业,首选是小米。小米汽车已经初战告捷,但小米汽车的成功却很难复制。

小米汽车的成功有其独特性。首先是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和庞大的粉丝群体,小米在智能手机及消费电子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树立了广泛且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消费者对小米品牌的认可度高,这种品牌认知的积累是长期且难以在短时间内被其他新进入汽车行业的企业复制的。小米还拥有庞大的“米粉”群体,这些粉丝对小米品牌具有较高的忠诚度和热情。在小米汽车推出时,米粉的关注和支持为其带来了初期的市场热度和潜在客户基础。这种粉丝经济的效应是基于小米多年来与粉丝的互动和积累形成的,其他企业很难快速建立起如此规模和忠诚度的粉丝群体。

其次是全栈自研技术体系:小米在汽车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构建了全栈自研的技术体系,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这种全栈自研的能力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技术团队、充足的研发资金以及长期的技术积累,其他企业想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类似的技术体系并非易事,不仅面临技术壁垒和人才竞争,还需要承担高昂的研发成本和风险。

再次是生态整合与协同能力。小米拥有丰富的智能硬件生态产品,通过将汽车与小米的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进行深度整合,打造了人车家全生态的出行场景。小米还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与众多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进入汽车行业后,能够将这些经验和优势应用到汽车供应链的管理中,实现高效的供应链协同。

当然,还有雷军这个创始人具备的影响力。雷军作为小米的创始人,在科技行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雷军的创业精神和对产品的执着追求也为小米汽车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相比较之下,追觅科技和石头科技,最多只能算“大幅压缩版”的小米。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追觅科技CEO俞浩掌、石头科技CEO昌敬,虽然也是成功的创业者,但论影响力,都难以望雷军项背。

3

轻资产造车几乎无成功可能

按照目前传出来的消息,追觅科技造车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造车计划最早在2021年便已立项。有知情人士透露,追觅造车将采用轻投入、轻资本的方式运营,旨在为有生产制造能力的车企提供产品定义、技术和渠道布局等服务。

简单理解,追觅科技还是在学习早期的蔚来、曾经的自游家以及现在的极石汽车,采用代工生产的模式造车,试图用轻资产的方式来实现目标,

但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此路几乎行不通,即便李斌曾经非常坚持不要生产资质,但蔚来现在已经是资质、工厂应有尽有的汽车企业。小米更是如此,即便最开始没拿到资质,也坚决先建了工厂。还有坚决不造车的华为,照样把四个界的商标“归还”给四家合作的汽车企业。

现在汽车圈,可能就只剩下极石汽车这一家所谓的“代工生产”汽车品牌了,但其实极石汽车的商标和生产资质都归属于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目前极石汽车的图形商标和文字商标,由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于2022年申请注册,且注册类型为运输工具,在2023年被审核通过。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国家法规要求品牌商和生产商必须合一,品牌必须由生产厂商拥有。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昌敬掌舵的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其实不能将极石汽车这个品牌及其相关产品归到自己旗下。在一定程度上,这会混淆消费者的认知:极石汽车到底是谁的?出了问题到底谁负责?

一句话概括,追觅科技或许只剩一条路,那就是储备足够的资金作为粮草,该投入投入,把造车的资质、工厂等前置问题都先予以解决,同步踏踏实实地研发产品。

但是,这需要在资金、人力、资源等多方面有持续巨额的投入,至少得有几百亿真金白银花出去。对追觅科技而言,走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魄力,毕竟其在高速吹风机领域追赶的竞争对手戴森,此前已经在花掉220亿学费之后宣布放弃造车。有了前车之鉴,追觅科技还敢惊险一跃吗?

原文标题 : 追觅科技造车:下一个小米,还是下一个极石?

2014年7月,石头科技成立,2014年9月,石头科技获得小米投资,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2017年,追觅科技成立,并于同年年底加入小米生态链,负责智能清洁类目。

全媒体矩阵分发 汽车数码全产业链

类似追觅科技这类企业进入“造车”领域的企业并不显见,小米、石头科技等都是前辈,但造车的难度远比扫地机器人和吹风机大得多,追觅科技是下一个小米,还是下一个极石?

撰文/ 李跃

出品/ 杰车科技就在大家都以为小米(01810.HK)会是最后一个下场造车的科技企业之时,又一家“门外汉”按捺不住了。近日,据知情人士透露,追觅科技的造车项目已组建起一支约200人的专业团队,首款新车是一款增程型产品,目前正处于Demo阶段,并计划未来出口至欧洲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追觅科技成立于 2017 年,最初是小米生态链的一员,依靠小米的品牌背书和渠道优势在智能清洁领域崛起。经过多年发展,追觅科技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在扫地机器人、智能洗地机、无线吸尘器和高速吹风机等智能清洁产品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此前,类似追觅科技这类企业进入“造车”领域的企业并不显见,小米、石头科技(688169.SH)等都是前辈,但造车的难度远比扫地机器人和吹风机大得多,追觅科技是下一个小米,还是下一个极石?

1

造车底子更接近石头科技

造车,至少得有点底子才行,要不然就成了“PPT”造车。从公司类型上,追觅科技更像石头科技。

两家企业创业之初,都属于小米生态旗下。2014年7月,石头科技成立,2014年9月,石头科技获得小米投资,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2016年9月,石头科技率先推出了米家扫地机产品,销售额获双平台(京东、天猫)第一。

2017年,追觅科技成立,并于同年年底加入小米生态链,负责智能清洁类目。2018年,第一款产品追觅无线吸尘器V9通过小米众筹首发,6天售罄,成交18888台,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

不过,两家企业后续都选择了从toB转向toC,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在智能清洁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以扫地机器人为例,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1-8月国内扫地机销量市占率TOP5品牌分别为科沃斯(22.22%)、石头(20.29%)、小米(15.80%)、云鲸(14.84%)、追觅(11.23%)。

从核心技术来看,石头科技在智能家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如激光测距模组(LDS)和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这些技术可以为智能驾驶提供帮助。

‌追觅科技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高速数字马达和智能算法‌。其中通过智能算法,追觅的产品能够实现高效的导航、避障和清洁功能。例如,追觅的扫地机器人搭载了自升降全景激光雷达,实现了360°无死角快速建图,并能智能判断环境,灵活调整雷达高度,以应对不同场景的需求‌。

不难发现,追觅科技和石头科技在造车底子方面,大差不差,而先一步造车的石头科技,目前情况并不乐观。据乘联会数据,极石汽车旗下唯一车型极石01 PHEV在今年前8月的月均销量未超过400辆。

2

小米汽车的成功很难复制

追觅科技可以学习的目标企业,首选是小米。小米汽车已经初战告捷,但小米汽车的成功却很难复制。

小米汽车的成功有其独特性。首先是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和庞大的粉丝群体,小米在智能手机及消费电子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树立了广泛且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消费者对小米品牌的认可度高,这种品牌认知的积累是长期且难以在短时间内被其他新进入汽车行业的企业复制的。小米还拥有庞大的“米粉”群体,这些粉丝对小米品牌具有较高的忠诚度和热情。在小米汽车推出时,米粉的关注和支持为其带来了初期的市场热度和潜在客户基础。这种粉丝经济的效应是基于小米多年来与粉丝的互动和积累形成的,其他企业很难快速建立起如此规模和忠诚度的粉丝群体。

其次是全栈自研技术体系:小米在汽车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构建了全栈自研的技术体系,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这种全栈自研的能力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技术团队、充足的研发资金以及长期的技术积累,其他企业想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类似的技术体系并非易事,不仅面临技术壁垒和人才竞争,还需要承担高昂的研发成本和风险。

再次是生态整合与协同能力。小米拥有丰富的智能硬件生态产品,通过将汽车与小米的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进行深度整合,打造了人车家全生态的出行场景。小米还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与众多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进入汽车行业后,能够将这些经验和优势应用到汽车供应链的管理中,实现高效的供应链协同。

当然,还有雷军这个创始人具备的影响力。雷军作为小米的创始人,在科技行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雷军的创业精神和对产品的执着追求也为小米汽车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相比较之下,追觅科技和石头科技,最多只能算“大幅压缩版”的小米。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追觅科技CEO俞浩掌、石头科技CEO昌敬,虽然也是成功的创业者,但论影响力,都难以望雷军项背。

3

轻资产造车几乎无成功可能

按照目前传出来的消息,追觅科技造车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造车计划最早在2021年便已立项。有知情人士透露,追觅造车将采用轻投入、轻资本的方式运营,旨在为有生产制造能力的车企提供产品定义、技术和渠道布局等服务。

简单理解,追觅科技还是在学习早期的蔚来、曾经的自游家以及现在的极石汽车,采用代工生产的模式造车,试图用轻资产的方式来实现目标,

但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此路几乎行不通,即便李斌曾经非常坚持不要生产资质,但蔚来现在已经是资质、工厂应有尽有的汽车企业。小米更是如此,即便最开始没拿到资质,也坚决先建了工厂。还有坚决不造车的华为,照样把四个界的商标“归还”给四家合作的汽车企业。

现在汽车圈,可能就只剩下极石汽车这一家所谓的“代工生产”汽车品牌了,但其实极石汽车的商标和生产资质都归属于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目前极石汽车的图形商标和文字商标,由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于2022年申请注册,且注册类型为运输工具,在2023年被审核通过。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国家法规要求品牌商和生产商必须合一,品牌必须由生产厂商拥有。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昌敬掌舵的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其实不能将极石汽车这个品牌及其相关产品归到自己旗下。在一定程度上,这会混淆消费者的认知:极石汽车到底是谁的?出了问题到底谁负责?

一句话概括,追觅科技或许只剩一条路,那就是储备足够的资金作为粮草,该投入投入,把造车的资质、工厂等前置问题都先予以解决,同步踏踏实实地研发产品。

但是,这需要在资金、人力、资源等多方面有持续巨额的投入,至少得有几百亿真金白银花出去。对追觅科技而言,走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魄力,毕竟其在高速吹风机领域追赶的竞争对手戴森,此前已经在花掉220亿学费之后宣布放弃造车。有了前车之鉴,追觅科技还敢惊险一跃吗?

原文标题 : 追觅科技造车:下一个小米,还是下一个极石?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