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东方财富网

1个月前

证监会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会同相关部委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并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截至2024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14.5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1倍以上,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从17%提升至22.2%。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同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重点提出持续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等三方面举措。

《指导意见》为加快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证券时报记者从相关监管人士处了解到,《指导意见》旨在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工作合力,以推动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更加合理,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全面强化,投资者回报稳步提升,形成中长期资金更好发挥引领作用、投融资两端发展更为平衡、资本市场功能更好发挥的新局面。

三方面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指导意见》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着眼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的总体目标,主要举措包括三方面。

一是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有效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严厉打击资本市场各类违法行为,持续塑造健康的市场生态。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完善中长期资金交易监管,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配套机制,推动与上市公司建立长期良性互动。

二是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加强基金公司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制定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收益。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推动公募基金投顾试点转常规。鼓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丰富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推动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提高权益类私募资管业务占比,适配居民差异化财富管理需求。

三是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树立长期业绩导向。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丰富商业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模式,完善权益投资监管制度,督促指导国有保险公司优化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保险机构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制度,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开展差异化投资。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优化激励考核机制,畅通入市渠道,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近年来,证监会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会同相关部委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并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截至2024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14.5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1倍以上,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从17%提升至22.2%。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也稳步推进了两阶段,第三阶段将于今年底前完成,待改革全部落地后,公募基金综合费率将下降18%,每年为投资者节省约450亿元。虽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

“机构投资者及中长期资金占比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指出,《指导意见》从问题导向出发精准施策,上述举措落实落地将有利于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强化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夯实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打通制度障碍力促“长钱长投”

《指导意见》响应市场呼吁,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如提出建立健全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制度等。通过构建投资管理机构、投资经理、产品组合等多层面相互衔接的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与长周期考核相适配的管理制度。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中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取得一定进展。2023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应加强长周期投资收益考核,按季度公开披露近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2023年10月,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对国有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实施三年期考核机制。

然而从实践情况看,中长期资金中除全国社保基金积极践行长周期考核外,年金基金、保险资金等均存在短期考核问题,影响投资稳定性和获取长期投资回报。其中,年金基金短期考核问题比较突出,代理人、受托人考核压力层层传导,投资管理人求稳心态突出,投资组合难以承受市场短期大幅波动。保险资金仍存在当年度利润指标考核权重过高、中长期考核指标权重较低的问题,短期市场波动仍对保险公司绩效产生较大影响。

“受限于会计核算、绩效考核、偿付能力等方面要求,保险资金在权益投资方面还面临一定现实困难,难以实现‘长钱长投’,大部分保险公司的股票投资比例距离政策上限还有较大空间。”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指导意见》破解考核机制和险资权益投资面临的难题,完善长期考核评估机制,丰富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模式,完善权益投资监管制度,促进保险机构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

富国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马全胜表示,这一方面有助于减少短期市场波动对中长期资金投资业绩的影响,促进各类中长期资金更好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另一方面,保险资金也能因此分享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红利,更好实现保值增值,增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夯实保险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形成良性循环。

在支持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方面,《指导意见》也有制度安排。工银瑞信基金表示,这是拓展长期资金来源的重要方式,可以继续提升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人群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并通过加强个人投资者教育,让参加人员能够选择与长期投资相匹配的策略和产品,充分享受股票等资产的超额收益,也为资本市场增厚长期资金。

企业年金差异化投资之路开启

值得关注的是,《指导意见》开启了企业年金差异化投资之路的探索。

记者了解到,在企业年金管理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制定了统一的投资策略进行投资运作,但是执行时难以兼顾不同风险偏好的群体,最终的结果普遍倾向于低风险偏好、低波动容忍,在资产配置上体现为相对较低的权益资产比例。然而,随着年金运作时间的积累,用人单位的管理经验不断成熟,广大职工的投资者教育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具备了选择差异化投资策略的条件。

工银瑞信基金认为,鼓励用人单位放开企业年金个人选择权,无疑将大大推动这一进程。在实践中,职工个人在充分了解策略差异和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策略。特别是年轻职工,距离退休有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容忍和平滑短期波动有天然的优势,完全可以选择长期收益更好的投资策略,来充分发挥长期投资带来的时间红利。这样一来,既能够为资本市场带来长期稳定的权益资金,又能够发挥中长期资金的引领作用,提升投资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

个人投资选择的变化必然要求投资策略的差异化。《指导意见》通过鼓励各参与方自上而下地开展差异化投资,可以有效改善投资趋同和定力不足的情况。

“对资金委托方而言,可以明确不同机构所擅长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策略,以管理人投资搭配的方式进行机构选择和日常管理,为投资管理人坚守自身风格、深耕专长领域创造空间。对投资管理人而言,可以很大程度上排除大而全的困扰,不断在自身投资能力范围内进行深入研究和持续挖掘。”工银瑞信基金指出,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强化差异化投资,能够使不同机构敢于买入并长期持有相对应的权益资产类别,也能够大大降低市场变化过程中投资管理人被迫卖出股票、降低持仓的情况,有助于推动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显著提升。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证监会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会同相关部委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并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截至2024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14.5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1倍以上,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从17%提升至22.2%。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同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重点提出持续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等三方面举措。

《指导意见》为加快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证券时报记者从相关监管人士处了解到,《指导意见》旨在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工作合力,以推动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更加合理,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全面强化,投资者回报稳步提升,形成中长期资金更好发挥引领作用、投融资两端发展更为平衡、资本市场功能更好发挥的新局面。

三方面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指导意见》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着眼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的总体目标,主要举措包括三方面。

一是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有效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严厉打击资本市场各类违法行为,持续塑造健康的市场生态。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完善中长期资金交易监管,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配套机制,推动与上市公司建立长期良性互动。

二是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加强基金公司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制定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收益。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推动公募基金投顾试点转常规。鼓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丰富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推动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提高权益类私募资管业务占比,适配居民差异化财富管理需求。

三是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树立长期业绩导向。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丰富商业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模式,完善权益投资监管制度,督促指导国有保险公司优化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保险机构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制度,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开展差异化投资。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优化激励考核机制,畅通入市渠道,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近年来,证监会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会同相关部委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并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截至2024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14.5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1倍以上,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从17%提升至22.2%。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也稳步推进了两阶段,第三阶段将于今年底前完成,待改革全部落地后,公募基金综合费率将下降18%,每年为投资者节省约450亿元。虽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

“机构投资者及中长期资金占比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指出,《指导意见》从问题导向出发精准施策,上述举措落实落地将有利于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强化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夯实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打通制度障碍力促“长钱长投”

《指导意见》响应市场呼吁,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如提出建立健全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制度等。通过构建投资管理机构、投资经理、产品组合等多层面相互衔接的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与长周期考核相适配的管理制度。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中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取得一定进展。2023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应加强长周期投资收益考核,按季度公开披露近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2023年10月,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对国有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实施三年期考核机制。

然而从实践情况看,中长期资金中除全国社保基金积极践行长周期考核外,年金基金、保险资金等均存在短期考核问题,影响投资稳定性和获取长期投资回报。其中,年金基金短期考核问题比较突出,代理人、受托人考核压力层层传导,投资管理人求稳心态突出,投资组合难以承受市场短期大幅波动。保险资金仍存在当年度利润指标考核权重过高、中长期考核指标权重较低的问题,短期市场波动仍对保险公司绩效产生较大影响。

“受限于会计核算、绩效考核、偿付能力等方面要求,保险资金在权益投资方面还面临一定现实困难,难以实现‘长钱长投’,大部分保险公司的股票投资比例距离政策上限还有较大空间。”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指导意见》破解考核机制和险资权益投资面临的难题,完善长期考核评估机制,丰富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模式,完善权益投资监管制度,促进保险机构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

富国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马全胜表示,这一方面有助于减少短期市场波动对中长期资金投资业绩的影响,促进各类中长期资金更好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另一方面,保险资金也能因此分享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红利,更好实现保值增值,增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夯实保险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形成良性循环。

在支持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方面,《指导意见》也有制度安排。工银瑞信基金表示,这是拓展长期资金来源的重要方式,可以继续提升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人群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并通过加强个人投资者教育,让参加人员能够选择与长期投资相匹配的策略和产品,充分享受股票等资产的超额收益,也为资本市场增厚长期资金。

企业年金差异化投资之路开启

值得关注的是,《指导意见》开启了企业年金差异化投资之路的探索。

记者了解到,在企业年金管理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制定了统一的投资策略进行投资运作,但是执行时难以兼顾不同风险偏好的群体,最终的结果普遍倾向于低风险偏好、低波动容忍,在资产配置上体现为相对较低的权益资产比例。然而,随着年金运作时间的积累,用人单位的管理经验不断成熟,广大职工的投资者教育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具备了选择差异化投资策略的条件。

工银瑞信基金认为,鼓励用人单位放开企业年金个人选择权,无疑将大大推动这一进程。在实践中,职工个人在充分了解策略差异和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策略。特别是年轻职工,距离退休有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容忍和平滑短期波动有天然的优势,完全可以选择长期收益更好的投资策略,来充分发挥长期投资带来的时间红利。这样一来,既能够为资本市场带来长期稳定的权益资金,又能够发挥中长期资金的引领作用,提升投资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

个人投资选择的变化必然要求投资策略的差异化。《指导意见》通过鼓励各参与方自上而下地开展差异化投资,可以有效改善投资趋同和定力不足的情况。

“对资金委托方而言,可以明确不同机构所擅长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策略,以管理人投资搭配的方式进行机构选择和日常管理,为投资管理人坚守自身风格、深耕专长领域创造空间。对投资管理人而言,可以很大程度上排除大而全的困扰,不断在自身投资能力范围内进行深入研究和持续挖掘。”工银瑞信基金指出,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强化差异化投资,能够使不同机构敢于买入并长期持有相对应的权益资产类别,也能够大大降低市场变化过程中投资管理人被迫卖出股票、降低持仓的情况,有助于推动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显著提升。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