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控股挂牌港交所已进入倒计时。11月10日,顺丰控股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发布聆讯后资料集。
顺丰即将实现A+H梦
成功上市后,顺丰控股将成为首家“A+H”股同时上市的快递公司。顺丰控股于2017年并购鼎泰新材上市,另外旗下已有嘉里物流、顺丰同城、顺丰房托3家港股上市公司。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据招股书,按2023年收入计,顺丰控股是中国及亚洲最大的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也是全球第四大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
截至2024年6月30日,顺丰控股拥有覆盖202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全球配送网络,运营99架飞机和超过18.6万辆车辆,分别是亚洲最大的空运机队和陆运车队。
截至2024年6月30日,顺丰控股拥有约220万活跃月结客户及约6.99亿散单客户,据招股书,该两项数据在亚洲所有物流服务提供商中均位居第一。
业绩方面,顺丰控股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达到2068.61亿元,同比增长9.44%;净利润达到76.17亿元,同比增长21.59%。。
其中,顺丰第三季度业绩实现强劲增长,营业收入达到724.51亿元,同比增长12.07%;归母净利润28.10亿元,同比增长34.59%。
双重上市,意义何在?
这不是顺丰近年第一次递表。去年8月,顺丰就发起过申请,但之后计划暂缓。
当时,顺丰创始人王卫表示:“赴香港上市一定会选择最好的时机,而不是最短的时间。”
如今是顺丰“赴港上市”的最佳时间吗?
这就得看看顺丰为何上市了?
根本上说,顺丰背负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顺丰的资金压力,主要来源于其重资产的发展模式,自有飞机,自建机场,自持物流产业园。
重资产模式,维系了顺丰的行业竞争力,提高了顺丰的行业壁垒,也让“顺丰次日达”这一品牌理念深入人心。
但这一模式在营收扩大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结果就是顺丰营收增加的同时,固定资产也不断增加,呈现出“增收薄利”的局面。
另外,尽管顺丰是快递业的龙头,但身后几家快递公司,在电商巨头的扶持下也在奋力追赶。京东物流背靠京东,三通一达被阿里收编,极兔有拼多多扶持。只有顺丰是“孤家寡人”。
当然,劣势和优势有时只是视角问题。一如顺丰在招股书中强调的,是“中国唯一一家独立于主要电商平台的规模化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这“使我们能够中立地服务我们的客户群”。
不过,对顺丰来说,更要命的是毛利下降。
自2017年上市以来,顺丰的毛利水平大幅下滑,从2017年的20.15%,跌至2023年的12.81%,净利润率也大幅收窄,从最初的7.06%跌至3.02%。
以今年数据看,前三季度,顺丰净利率分别为2.8%、3.54%、3.71%。相比去年有所改善,但难言乐观。
另外,顺丰三季度的表现也跑输大盘。
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三季度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436.1亿件和34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83%和15.56%。
三季度,圆通、韵达、申通、极兔和顺丰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5.39%、13.8%、13.49%、11.58%和7.37%,合计占比超过六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顺丰上市以来,尽管年年挣钱,但架不住花钱如流水。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为什么顺丰还要在港股上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A股投资者手里拿走得太多了。
当前,顺丰控股累计融资769.3亿,累计分红169.5亿。换言之,不到8年时间,顺丰从A股募集了600亿。
另外,上市以来,顺丰累计实现扣非净利润385.75亿元。
那么,顺丰账上还有多少钱呢?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12.9亿。
仅今年前三季度,顺丰的投资活动就带来235.5亿元的现金流出。
这几年,为了加固护城河,同时寻找新的增量,顺丰挣到、融到的钱,基本上都花出去了。
比如斥资21亿在湖北鄂州建民营机场,兴建空港产业园区。
再比如2018年,顺丰花费55亿元,买下DHL香港、DHL北京两家公司100%股权;2021年,顺丰再度斥资146亿元,收购总部位于香港的嘉里物流......
资金因此越发紧张。
快递业围城:硝烟弥漫的价格战
顺丰马不停蹄的扩张,和快递行业持续内卷有着莫大的关系。
如今,顺丰越发重视“国际化战略”,也是因为国内实在卷不动了。
官方因此也下场喊话。
2024年8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召开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专题会议,提出要坚决防止“内卷”式恶意竞争,表示良性的市场竞争追求技术创新、质量提升、效益提高,而非单纯价格和业务量的竞争,要求快递企业要认真自查自省,强化行业自律。
本来,三通一达和顺丰,尽管业务上有竞争,但冲突并不明显。毕竟“顺丰小时达”已经深入人心,三通一达在中低端市场绞杀,顺丰在高端市场深耕。尽管边界并不清晰,但大多数时候也是井水不犯河水。
然而,京东物流发力“时效配送”,和顺丰“短兵相接”,顺丰也就不得不被迫应战,和京东一起开卷。
在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双重作用下,顺丰时效快递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快速下降,从2017年的60%以上,一路降到2024年上半年的不足45%。
不过,在2023年前,京东快递主要为京东电商服务,和顺丰之间的竞争还没到白热化的程度。
但平衡在2023年打破了。京东物流抛弃了过往“服务京东”的定位,转而以自力更生作为首要战略,更积极地拥抱外部订单。
2023年,京东内部贡献营收814.7亿元,同比增长5.21%,而外部客户贡献营收851.54亿元,同比增长42%,这是京东物流外部客户贡献营收第一次超过京东集团贡献营收。
最近,另一条信息又为这场“时效快递”的竞争添了把火。
不久前,京东宣布物流业务全面接入淘宝天猫平台,淘系商家能够选择京东物流作为服务商,顺丰和京东直接狭路相逢。
除了京东,这几年以中通快递为首的“三通一达”也在相继推出自己的时效件产品,无疑会进一步削弱顺丰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顺丰如今面临“前有狼后有虎”的竞争格局,前有京东物流蚕食高端业务,后有三通一达步步紧逼。
有市场消息称顺丰控股在香港的IPO集资目标介于10至15亿美元之间,折合人民币约为71.79至107.68亿元。
不过,结合前面的经营情况分析来看,百亿恐怕也不够顺丰用的。
这场“快递大战”何时才能走到终局?走到终局的玩家有没有顺丰?一切还是未知数。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顺丰控股挂牌港交所已进入倒计时。11月10日,顺丰控股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发布聆讯后资料集。
顺丰即将实现A+H梦
成功上市后,顺丰控股将成为首家“A+H”股同时上市的快递公司。顺丰控股于2017年并购鼎泰新材上市,另外旗下已有嘉里物流、顺丰同城、顺丰房托3家港股上市公司。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据招股书,按2023年收入计,顺丰控股是中国及亚洲最大的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也是全球第四大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
截至2024年6月30日,顺丰控股拥有覆盖202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全球配送网络,运营99架飞机和超过18.6万辆车辆,分别是亚洲最大的空运机队和陆运车队。
截至2024年6月30日,顺丰控股拥有约220万活跃月结客户及约6.99亿散单客户,据招股书,该两项数据在亚洲所有物流服务提供商中均位居第一。
业绩方面,顺丰控股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达到2068.61亿元,同比增长9.44%;净利润达到76.17亿元,同比增长21.59%。。
其中,顺丰第三季度业绩实现强劲增长,营业收入达到724.51亿元,同比增长12.07%;归母净利润28.10亿元,同比增长34.59%。
双重上市,意义何在?
这不是顺丰近年第一次递表。去年8月,顺丰就发起过申请,但之后计划暂缓。
当时,顺丰创始人王卫表示:“赴香港上市一定会选择最好的时机,而不是最短的时间。”
如今是顺丰“赴港上市”的最佳时间吗?
这就得看看顺丰为何上市了?
根本上说,顺丰背负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顺丰的资金压力,主要来源于其重资产的发展模式,自有飞机,自建机场,自持物流产业园。
重资产模式,维系了顺丰的行业竞争力,提高了顺丰的行业壁垒,也让“顺丰次日达”这一品牌理念深入人心。
但这一模式在营收扩大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结果就是顺丰营收增加的同时,固定资产也不断增加,呈现出“增收薄利”的局面。
另外,尽管顺丰是快递业的龙头,但身后几家快递公司,在电商巨头的扶持下也在奋力追赶。京东物流背靠京东,三通一达被阿里收编,极兔有拼多多扶持。只有顺丰是“孤家寡人”。
当然,劣势和优势有时只是视角问题。一如顺丰在招股书中强调的,是“中国唯一一家独立于主要电商平台的规模化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这“使我们能够中立地服务我们的客户群”。
不过,对顺丰来说,更要命的是毛利下降。
自2017年上市以来,顺丰的毛利水平大幅下滑,从2017年的20.15%,跌至2023年的12.81%,净利润率也大幅收窄,从最初的7.06%跌至3.02%。
以今年数据看,前三季度,顺丰净利率分别为2.8%、3.54%、3.71%。相比去年有所改善,但难言乐观。
另外,顺丰三季度的表现也跑输大盘。
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三季度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436.1亿件和34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83%和15.56%。
三季度,圆通、韵达、申通、极兔和顺丰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5.39%、13.8%、13.49%、11.58%和7.37%,合计占比超过六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顺丰上市以来,尽管年年挣钱,但架不住花钱如流水。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为什么顺丰还要在港股上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A股投资者手里拿走得太多了。
当前,顺丰控股累计融资769.3亿,累计分红169.5亿。换言之,不到8年时间,顺丰从A股募集了600亿。
另外,上市以来,顺丰累计实现扣非净利润385.75亿元。
那么,顺丰账上还有多少钱呢?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12.9亿。
仅今年前三季度,顺丰的投资活动就带来235.5亿元的现金流出。
这几年,为了加固护城河,同时寻找新的增量,顺丰挣到、融到的钱,基本上都花出去了。
比如斥资21亿在湖北鄂州建民营机场,兴建空港产业园区。
再比如2018年,顺丰花费55亿元,买下DHL香港、DHL北京两家公司100%股权;2021年,顺丰再度斥资146亿元,收购总部位于香港的嘉里物流......
资金因此越发紧张。
快递业围城:硝烟弥漫的价格战
顺丰马不停蹄的扩张,和快递行业持续内卷有着莫大的关系。
如今,顺丰越发重视“国际化战略”,也是因为国内实在卷不动了。
官方因此也下场喊话。
2024年8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召开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专题会议,提出要坚决防止“内卷”式恶意竞争,表示良性的市场竞争追求技术创新、质量提升、效益提高,而非单纯价格和业务量的竞争,要求快递企业要认真自查自省,强化行业自律。
本来,三通一达和顺丰,尽管业务上有竞争,但冲突并不明显。毕竟“顺丰小时达”已经深入人心,三通一达在中低端市场绞杀,顺丰在高端市场深耕。尽管边界并不清晰,但大多数时候也是井水不犯河水。
然而,京东物流发力“时效配送”,和顺丰“短兵相接”,顺丰也就不得不被迫应战,和京东一起开卷。
在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双重作用下,顺丰时效快递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快速下降,从2017年的60%以上,一路降到2024年上半年的不足45%。
不过,在2023年前,京东快递主要为京东电商服务,和顺丰之间的竞争还没到白热化的程度。
但平衡在2023年打破了。京东物流抛弃了过往“服务京东”的定位,转而以自力更生作为首要战略,更积极地拥抱外部订单。
2023年,京东内部贡献营收814.7亿元,同比增长5.21%,而外部客户贡献营收851.54亿元,同比增长42%,这是京东物流外部客户贡献营收第一次超过京东集团贡献营收。
最近,另一条信息又为这场“时效快递”的竞争添了把火。
不久前,京东宣布物流业务全面接入淘宝天猫平台,淘系商家能够选择京东物流作为服务商,顺丰和京东直接狭路相逢。
除了京东,这几年以中通快递为首的“三通一达”也在相继推出自己的时效件产品,无疑会进一步削弱顺丰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顺丰如今面临“前有狼后有虎”的竞争格局,前有京东物流蚕食高端业务,后有三通一达步步紧逼。
有市场消息称顺丰控股在香港的IPO集资目标介于10至15亿美元之间,折合人民币约为71.79至107.68亿元。
不过,结合前面的经营情况分析来看,百亿恐怕也不够顺丰用的。
这场“快递大战”何时才能走到终局?走到终局的玩家有没有顺丰?一切还是未知数。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