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越来越多的食品添加剂占据人类的味蕾,“培育肉”的普及,也将是大势所趋。
正解局出品 “素鸡不是鸡”,本以为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智慧,直到美国人搞出了“人造肉”汉堡。 最近,汉堡王在美国的59家门店开售人造肉汉堡。紧随其后,食品巨头雀巢也公布了人造肉汉堡包的计划。 人造肉正在成为潮流,更是受到比尔·盖茨、李嘉诚等亿万富豪的追捧。 这是人类的幸运,还是悲哀? 1. 以假乱真,何为人造肉? 人造肉主要分类两种:一种是素肉,一种是培育肉。 素肉指的是以植物为原料,尽可能地模仿真正肉类的味道和营养成分。 中国是这方面的高手。早在中国宋代,陶谷在《清异记》就记载了用豆腐作为素肉的饮食文化。我们常吃的传统豆制食品素鸡,就是以素仿荤,口感与味道像极了原肉。 汉堡王推出的人造肉汉堡,用的是“素牛肉”,制作思路与素鸡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制作方法更高级。 (汉堡王出售人造肉汉堡) 素鸡的原材料是豆腐,“素牛肉”则是把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组合在一起,制成素肉饼。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饼还添加了一些改性的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血红素”的加入,弥补了颜色和香气的不足。 (将血红素倒入基料里) 这些精细化的神操作,让人造肉汉堡足以以假乱真,连汉堡王的员工都分不清。 当前,最引人关注的是“培育肉”。 如果说,“素肉”是用植物蛋白质“拼”出来的,那么,“培育肉”则是用动物细胞“种”出来。 以培育人造牛肉为例,分为四步—— 第一步:对牛进行活检,获取活的肌肉组织 第二步:从肌肉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 第三步:把干细胞放入生物反应器,增殖生产出肌肉纤维 第四步:在肌肉纤维中加入脂肪细胞和其他细胞,制成肉饼 这种方法听起来颇具科幻色彩,却早已成为了现实。 早在2013年,荷兰科学家马克·波斯特向全世界媒体和美食家展示了人造汉堡,从此掀起在实验室中培育人造肉的热潮。 (全球首个人造牛肉) 2018年12月,以色列研究团队宣称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人造牛排。 (以色列研究团队培育出人造牛排) “培育肉”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价格也高得吓人。因此,当前的人造肉主要是“素肉”。但从长远看,“培育肉”无疑代表人造肉的未来。 2. 亿万富豪追捧,风口来了 站在风口上,猪能飞起来,肉更能飞起来。 人造肉的风口来了! 在汉堡王和雀巢入局之前,食品行业已经掀起了一股“造假”热潮。 2016年,美国的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开始出售“素肉”汉堡,卖出了数千万份。 (Beyond Meat“素肉”汉堡在超市出售) 加拿大肉制品公司 Maple Leaf Foods收购了出品素食热狗等产品的 Lightlife,零售巨头沃尔玛也在寻求更多的“素肉”产品。 农牧产品制造商嘉吉公司更极端,直接卖掉了所有用于养殖牛的资产,改为从合作伙伴购入原材料,以积聚更多资金投资“素肉”产品。 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风投涌入,也引起了亿万富豪的极大兴趣。 李嘉诚、埃文·威廉姆斯(推特的联合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维珍集团创始人)、彼得·泰尔(PayPal创始人)都投资了人造肉公司。 (李嘉诚试吃人造肉汉堡) 比尔·盖茨是人造肉的最大信徒。他将人造肉与犁并列为改变世界的突破性技术:人造肉不是为了让肉更多,而是为了让肉更好。 比尔·盖茨不吝溢美之词,在金钱上也毫不含糊,连投了3家人造肉公司。 人造肉为什么受到亿万富豪的追捧? 3. “假肉”,解决“真问题” 人造肉是“假肉”,解决的却是“真问题”。 不知从何时开始,吃肉被蒙上了一层“原罪”色彩。 在环保主义者看来,人类为获取肉食而饲养的牲畜,占用更多的土地,消耗更多的能源,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已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15%左右。 在动保主义者看来,吃肉是一件很残忍、不道德的事情。 在健康主义者看来,吃肉导致肥胖、高血脂等疾病,对人类健康有害。 (美国人肥胖率:红色为成年人,橙色为年轻人) 这些观点,虽然有些极端,却也道出了人类食肉的部分事实。更糟糕的是,全球人口还在继续增长。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世界人口数量将在 2050 年达到 98 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往往要吃掉更多的肉,这对地球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既要获得能量,又要健康,既要满足口腹之欲,又要环保绿色,确实是“两难”。 人造肉特别是“培育肉”的出现,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培育肉”来自动物源,在细胞结构上与原肉无本质区别,口味又极为相似,能够提供足够能量的同时,满足口腹之欲。 自然生长的牛可能会得疯牛病,“培育肉”的生产环境是100%可控的,既无菌也没污染,还可以调节脂肪的含量。所以,从理论上,“培育肉”更为安全、健康。 (培育肉) “培育肉”的生产条件简单,很容易扩大产能。以猪肉为例,猪崽从出生到出栏,养育100天才能产出90斤的肉,而在实验室里利用细胞培育,60天就能长出5000多吨的肉。 一旦技术成熟,实现规模化生产,“培育肉”的成本必然大大低于原肉。 这是一个关乎数十亿人生存的大生意,自然引起了亿万富豪的追捧。 4. 人类的幸运,还是悲哀? 小时候,我家养过猪。村里逢年过节杀猪的场景,至今记忆深刻。我们这一代,见证过一头猪的完整生命周期。 现在,家家养猪早已成为历史。别说城里,哪怕是农村的孩子,见过活猪的也是少数。看到的,多是摆在超市冷柜里的猪蹄、排骨、五花肉。 如果你不逛超市、不下厨房,又是个西餐爱好者,可能连五花肉、排骨都看不到,吃到是午餐肉、猪肉汉堡。 (工业化养猪场) 从活猪到五花肉再到午餐肉,我们正在离食物本来的样子越来越远。 工业文明时代,这是分工协作的自然结果,也是可控、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的必然要求。 正如越来越多的食品添加剂占据人类的味蕾,“培育肉”的普及,也将是大势所趋。 在不久的未来,没有所谓的鸡肉、牛肉、羊肉,取而代之的是1号肉、2号肉、3号肉。商家将根据需求,为你“私人订制”肉的形状、口味和营养成分。 到时候,人类只需付出极小的成本,就能够获得量大且营养均衡的肉类,而我们的孩子,真的可能是“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了。 这是人类的幸运,还是悲哀?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早餐君
◆正如越来越多的食品添加剂占据人类的味蕾,“培育肉”的普及,也将是大势所趋。
正解局出品 “素鸡不是鸡”,本以为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智慧,直到美国人搞出了“人造肉”汉堡。 最近,汉堡王在美国的59家门店开售人造肉汉堡。紧随其后,食品巨头雀巢也公布了人造肉汉堡包的计划。 人造肉正在成为潮流,更是受到比尔·盖茨、李嘉诚等亿万富豪的追捧。 这是人类的幸运,还是悲哀? 1. 以假乱真,何为人造肉? 人造肉主要分类两种:一种是素肉,一种是培育肉。 素肉指的是以植物为原料,尽可能地模仿真正肉类的味道和营养成分。 中国是这方面的高手。早在中国宋代,陶谷在《清异记》就记载了用豆腐作为素肉的饮食文化。我们常吃的传统豆制食品素鸡,就是以素仿荤,口感与味道像极了原肉。 汉堡王推出的人造肉汉堡,用的是“素牛肉”,制作思路与素鸡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制作方法更高级。 (汉堡王出售人造肉汉堡) 素鸡的原材料是豆腐,“素牛肉”则是把豌豆蛋白和椰子油组合在一起,制成素肉饼。为了在口感上模仿得更像,素肉饼还添加了一些改性的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血红素”的加入,弥补了颜色和香气的不足。 (将血红素倒入基料里) 这些精细化的神操作,让人造肉汉堡足以以假乱真,连汉堡王的员工都分不清。 当前,最引人关注的是“培育肉”。 如果说,“素肉”是用植物蛋白质“拼”出来的,那么,“培育肉”则是用动物细胞“种”出来。 以培育人造牛肉为例,分为四步—— 第一步:对牛进行活检,获取活的肌肉组织 第二步:从肌肉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 第三步:把干细胞放入生物反应器,增殖生产出肌肉纤维 第四步:在肌肉纤维中加入脂肪细胞和其他细胞,制成肉饼 这种方法听起来颇具科幻色彩,却早已成为了现实。 早在2013年,荷兰科学家马克·波斯特向全世界媒体和美食家展示了人造汉堡,从此掀起在实验室中培育人造肉的热潮。 (全球首个人造牛肉) 2018年12月,以色列研究团队宣称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人造牛排。 (以色列研究团队培育出人造牛排) “培育肉”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价格也高得吓人。因此,当前的人造肉主要是“素肉”。但从长远看,“培育肉”无疑代表人造肉的未来。 2. 亿万富豪追捧,风口来了 站在风口上,猪能飞起来,肉更能飞起来。 人造肉的风口来了! 在汉堡王和雀巢入局之前,食品行业已经掀起了一股“造假”热潮。 2016年,美国的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开始出售“素肉”汉堡,卖出了数千万份。 (Beyond Meat“素肉”汉堡在超市出售) 加拿大肉制品公司 Maple Leaf Foods收购了出品素食热狗等产品的 Lightlife,零售巨头沃尔玛也在寻求更多的“素肉”产品。 农牧产品制造商嘉吉公司更极端,直接卖掉了所有用于养殖牛的资产,改为从合作伙伴购入原材料,以积聚更多资金投资“素肉”产品。 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风投涌入,也引起了亿万富豪的极大兴趣。 李嘉诚、埃文·威廉姆斯(推特的联合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维珍集团创始人)、彼得·泰尔(PayPal创始人)都投资了人造肉公司。 (李嘉诚试吃人造肉汉堡) 比尔·盖茨是人造肉的最大信徒。他将人造肉与犁并列为改变世界的突破性技术:人造肉不是为了让肉更多,而是为了让肉更好。 比尔·盖茨不吝溢美之词,在金钱上也毫不含糊,连投了3家人造肉公司。 人造肉为什么受到亿万富豪的追捧? 3. “假肉”,解决“真问题” 人造肉是“假肉”,解决的却是“真问题”。 不知从何时开始,吃肉被蒙上了一层“原罪”色彩。 在环保主义者看来,人类为获取肉食而饲养的牲畜,占用更多的土地,消耗更多的能源,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已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15%左右。 在动保主义者看来,吃肉是一件很残忍、不道德的事情。 在健康主义者看来,吃肉导致肥胖、高血脂等疾病,对人类健康有害。 (美国人肥胖率:红色为成年人,橙色为年轻人) 这些观点,虽然有些极端,却也道出了人类食肉的部分事实。更糟糕的是,全球人口还在继续增长。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世界人口数量将在 2050 年达到 98 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往往要吃掉更多的肉,这对地球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既要获得能量,又要健康,既要满足口腹之欲,又要环保绿色,确实是“两难”。 人造肉特别是“培育肉”的出现,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培育肉”来自动物源,在细胞结构上与原肉无本质区别,口味又极为相似,能够提供足够能量的同时,满足口腹之欲。 自然生长的牛可能会得疯牛病,“培育肉”的生产环境是100%可控的,既无菌也没污染,还可以调节脂肪的含量。所以,从理论上,“培育肉”更为安全、健康。 (培育肉) “培育肉”的生产条件简单,很容易扩大产能。以猪肉为例,猪崽从出生到出栏,养育100天才能产出90斤的肉,而在实验室里利用细胞培育,60天就能长出5000多吨的肉。 一旦技术成熟,实现规模化生产,“培育肉”的成本必然大大低于原肉。 这是一个关乎数十亿人生存的大生意,自然引起了亿万富豪的追捧。 4. 人类的幸运,还是悲哀? 小时候,我家养过猪。村里逢年过节杀猪的场景,至今记忆深刻。我们这一代,见证过一头猪的完整生命周期。 现在,家家养猪早已成为历史。别说城里,哪怕是农村的孩子,见过活猪的也是少数。看到的,多是摆在超市冷柜里的猪蹄、排骨、五花肉。 如果你不逛超市、不下厨房,又是个西餐爱好者,可能连五花肉、排骨都看不到,吃到是午餐肉、猪肉汉堡。 (工业化养猪场) 从活猪到五花肉再到午餐肉,我们正在离食物本来的样子越来越远。 工业文明时代,这是分工协作的自然结果,也是可控、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的必然要求。 正如越来越多的食品添加剂占据人类的味蕾,“培育肉”的普及,也将是大势所趋。 在不久的未来,没有所谓的鸡肉、牛肉、羊肉,取而代之的是1号肉、2号肉、3号肉。商家将根据需求,为你“私人订制”肉的形状、口味和营养成分。 到时候,人类只需付出极小的成本,就能够获得量大且营养均衡的肉类,而我们的孩子,真的可能是“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了。 这是人类的幸运,还是悲哀?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早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