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高管“车内吃火锅”营销翻车 前9月交付14.29万辆完成目标62%

长江商报

2周前

近日,极氪(ZK.US)副总裁杨大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在极氪MIX上吃火锅的视频,营销“整活”引发大量网友吐槽。

10月13日,杨大成回应称,车内吃火锅可视作是一种“露营新体验”,车内已配备高效新风系统,更多的使用场景还要留待发布会揭晓。

有行业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当下,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之时,除了卷技术、卷配置、卷服务外,车企在营销上也各显其能,但最终决定因素还是技术实力,“极氪MIX上吃火锅只是小众化的尝试”。

在销量方面,2024年前9月,极氪汽车共交付14.29万辆,同比增长81%,仅完成全年23万辆目标约62%。

在业绩方面,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极氪汽车三年半累计亏损242.64亿元。

被指“没场景硬搭建”

10月11日,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杨大成在微博上预热自家的全新车型极氪MIX,发布的视频展示了一个“在极氪MIX上吃火锅”的场景,众人将前排座椅旋转180°后,在车内装上可拓展桌板,放置一口锅底、一盘毛肚、一份酥肉、一碟青菜、四个蘸料小碟,杨大成还强调车辆“空调效果好”,更称可在车里打麻将。

视频发布后,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吐槽,包括“车内吃火锅是伪需求”“车内的火锅味怎么办”“急刹车怎么办”等。此外,视频内的火锅并未点火,更有网友表示极氪此次是为了体现产品力在“摆造型”,“没场景硬搭建”。

10月13日,杨大成再度发布视频,对上述营销手段进行回应。他表示,此举“初衷是想多展示下极氪MIX的多样场景,没想到引发大家这么多的讨论,感谢各位的建议和反馈。”

视频中,杨大成回应了网友们提出的“火锅气味怎么解决”的问题,称给该车安装了新风系统,他还表示,更多产品测试交给员工,自己要回工厂打螺丝去了。

杨大成还介绍,车内吃火锅可视作是一种“露营新体验”,车内已配备高效新风系统,更多的使用场景还要留待发布会揭晓。

有行业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当下,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之时,除了卷技术、卷配置、卷服务外,车企在营销上也各显其能,但最终决定因素还是技术实力,“极氪MIX上吃火锅只是小众化的尝试,属于花式营销”。

在美上市获资金补充

极氪是由吉利汽车、吉利控股集团共同投资设立,投资金额达20亿元。

2023年2月,吉利汽车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旗下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极氪完成7.5亿美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130亿美元。本轮融资由Mobiley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mnon Shashua、宁德时代、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信安智造基金等参投,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极氪产品及技术研发、全球化业务发展和用户体验提升。

北京时间2024年5月10日晚,极氪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ZK”。因获超额认购,极氪扩大了IPO规模,以每股21美元的价格累计发行21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每份ADS对应10份普通股),募资约4.41亿美元。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表示:“新能源浪潮,是全球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变局。不同于传统车企和新势力,极氪将吉利控股集团的造车底蕴与全球资源,赋能于全新的独立品牌,这是极氪为全球新能源转型开辟的第三赛道,也是极氪在全球资本市场所凸显的长期价值。”

此次IPO,极氪募集资金约45%将用于研发更先进的纯电动汽车技术与扩大产品组合;约45%将用于销售、营销以及扩大服务与充电网络;约10%将用于一般企业用途,包括营运资金需求,以支持业务运营。

前9月仅完成交付目标62%

目前,极氪销量持续上涨,但公司还未尝到盈利的味道。

销量方面,2022年,极氪汽车共交付7.19万辆极氪001,超额完成7万台年交付目标,成为少数达成销量目标的新造车公司之一。

2023年,极氪汽车累计交付量达11.89万辆,同比增长65%,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

2024年年初,极氪汽车公布,公司2024年交付目标为23万台,超过前两年交付总额。极氪CEO安聪慧还曾公开表示,“2025年要在2024年的基础上再翻倍,以实现65万辆的年交付目标。”

数据显示,2024年前9月,极氪汽车共交付14.29万辆,同比增长81%,完成全年目标约62%。

在今年剩下的3个月里,极氪汽车月均交付量要超过2.9万辆,才能实现年度目标,这对当前月销量在2万辆上下徘徊的极氪而言,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

业绩方面,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极氪汽车总营收分别为65.28亿元、319亿元和516.73亿元,表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净亏损分别为45.14亿元、76.55亿元和82.64亿元,亏损额加剧。

2024年上半年,极氪汽车营收达347.77亿元,同比增长63.5%;净亏损38.31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额38.71亿元略微收窄。

综合来看,极氪汽车近三年半来累计亏损242.64亿元。

视觉中国图

近日,极氪(ZK.US)副总裁杨大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在极氪MIX上吃火锅的视频,营销“整活”引发大量网友吐槽。

10月13日,杨大成回应称,车内吃火锅可视作是一种“露营新体验”,车内已配备高效新风系统,更多的使用场景还要留待发布会揭晓。

有行业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当下,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之时,除了卷技术、卷配置、卷服务外,车企在营销上也各显其能,但最终决定因素还是技术实力,“极氪MIX上吃火锅只是小众化的尝试”。

在销量方面,2024年前9月,极氪汽车共交付14.29万辆,同比增长81%,仅完成全年23万辆目标约62%。

在业绩方面,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极氪汽车三年半累计亏损242.64亿元。

被指“没场景硬搭建”

10月11日,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杨大成在微博上预热自家的全新车型极氪MIX,发布的视频展示了一个“在极氪MIX上吃火锅”的场景,众人将前排座椅旋转180°后,在车内装上可拓展桌板,放置一口锅底、一盘毛肚、一份酥肉、一碟青菜、四个蘸料小碟,杨大成还强调车辆“空调效果好”,更称可在车里打麻将。

视频发布后,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吐槽,包括“车内吃火锅是伪需求”“车内的火锅味怎么办”“急刹车怎么办”等。此外,视频内的火锅并未点火,更有网友表示极氪此次是为了体现产品力在“摆造型”,“没场景硬搭建”。

10月13日,杨大成再度发布视频,对上述营销手段进行回应。他表示,此举“初衷是想多展示下极氪MIX的多样场景,没想到引发大家这么多的讨论,感谢各位的建议和反馈。”

视频中,杨大成回应了网友们提出的“火锅气味怎么解决”的问题,称给该车安装了新风系统,他还表示,更多产品测试交给员工,自己要回工厂打螺丝去了。

杨大成还介绍,车内吃火锅可视作是一种“露营新体验”,车内已配备高效新风系统,更多的使用场景还要留待发布会揭晓。

有行业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当下,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之时,除了卷技术、卷配置、卷服务外,车企在营销上也各显其能,但最终决定因素还是技术实力,“极氪MIX上吃火锅只是小众化的尝试,属于花式营销”。

在美上市获资金补充

极氪是由吉利汽车、吉利控股集团共同投资设立,投资金额达20亿元。

2023年2月,吉利汽车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旗下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极氪完成7.5亿美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130亿美元。本轮融资由Mobiley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mnon Shashua、宁德时代、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信安智造基金等参投,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极氪产品及技术研发、全球化业务发展和用户体验提升。

北京时间2024年5月10日晚,极氪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ZK”。因获超额认购,极氪扩大了IPO规模,以每股21美元的价格累计发行21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每份ADS对应10份普通股),募资约4.41亿美元。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表示:“新能源浪潮,是全球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变局。不同于传统车企和新势力,极氪将吉利控股集团的造车底蕴与全球资源,赋能于全新的独立品牌,这是极氪为全球新能源转型开辟的第三赛道,也是极氪在全球资本市场所凸显的长期价值。”

此次IPO,极氪募集资金约45%将用于研发更先进的纯电动汽车技术与扩大产品组合;约45%将用于销售、营销以及扩大服务与充电网络;约10%将用于一般企业用途,包括营运资金需求,以支持业务运营。

前9月仅完成交付目标62%

目前,极氪销量持续上涨,但公司还未尝到盈利的味道。

销量方面,2022年,极氪汽车共交付7.19万辆极氪001,超额完成7万台年交付目标,成为少数达成销量目标的新造车公司之一。

2023年,极氪汽车累计交付量达11.89万辆,同比增长65%,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

2024年年初,极氪汽车公布,公司2024年交付目标为23万台,超过前两年交付总额。极氪CEO安聪慧还曾公开表示,“2025年要在2024年的基础上再翻倍,以实现65万辆的年交付目标。”

数据显示,2024年前9月,极氪汽车共交付14.29万辆,同比增长81%,完成全年目标约62%。

在今年剩下的3个月里,极氪汽车月均交付量要超过2.9万辆,才能实现年度目标,这对当前月销量在2万辆上下徘徊的极氪而言,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

业绩方面,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极氪汽车总营收分别为65.28亿元、319亿元和516.73亿元,表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净亏损分别为45.14亿元、76.55亿元和82.64亿元,亏损额加剧。

2024年上半年,极氪汽车营收达347.77亿元,同比增长63.5%;净亏损38.31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额38.71亿元略微收窄。

综合来看,极氪汽车近三年半来累计亏损242.64亿元。

视觉中国图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