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泡面的逆袭战看食品饮料的投资之道

新浪财经

2周前

同时食品饮料行业还有个特点是,其实这个行业变化得非常非常慢,远没有消费升级宣扬的那样,好像一众传统产品要一夜之间消失一样。...比如可口可乐吧,这个饮料存在已经超过100年了,它跟不健康扯上关系从来不是这几年的事,甚至它整个上世纪70年代的经营都是令人沮丧的。

泡面的逆袭战

2016年9月份,上市20年的康师傅迎来了尴尬时刻,被恒生指数踢出了成分股。康师傅2011年底被纳入恒指,彼时股价到达历史高位。加入恒指成分股之前的10年,康师傅的股价上涨超过20倍,成为香港最富成长性的消费龙头公司。

然而,自加入恒指成分股以来,到被踢出,康师傅市值蒸发了近千亿港币。龙头康师傅被踢出恒指,进一步渲染了当时泡面和饮料的困境,泡面帝国的衰落等等标题是当时的头条。回想一下,当时多少文章在问你多久没吃泡面了。

消费升级,健康意识,外卖兴起等都用来解释这些传统食品饮料巨头的衰落。

当时恐怕没有人意识到这其实是黎明前的黑暗。根据2017年的方便食品行业大会的报告,2016年方便面产量362.4亿包,与上年的362.5亿包基本持平,销售额511.7亿元,较2015年同比增长4%,结束了行业连续5年的下滑。

中金公司有张图挺有意思的,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泡面与外出农民工增速有关,而外出农民工增速显然与宏观经济有关。泡面调整的这几年,正好与中国宏观经济下滑时间段相吻合,而复苏期也吻合。

看股票表现,康师傅自2016年9月剔出恒指以来上涨了近150%,统一上涨了近75%,同期恒生指数只上涨了25%左右。 

恒生指数公司打得一手好牌,完美地错过了康师傅的前十年爆发期,也完美地错过了这两年的复苏反弹期。

甚至在今年股市大动荡期,泡面股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涨幅,康师傅自今年以来上涨了16个点,另外两家更厉害,统一上涨41个点,日清上涨38个点,而同期恒生指数是下跌的。尤其是,被恒生指数扫地出门后,康师傅市值重返千亿港币以上。

这简直完美地印证了《证券分析》的开篇语:

现在已然衰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异彩;而今倍受青睐者,未来却可能日渐衰朽。

好比15年底,石油一片黑暗,谁想今年居然又出现了把石油搞到100美元以上的言辞。好比16年美元涨得哗啦啦,欧元英镑跌得昏天黑地,结果17年美元指数被怼死,欧元英镑反而成了17年全球表现最好的货币。

所以啦,投资不能随大流声音,需要自己动手研究,独立思考。

被忽视的能动性

翻翻康师傅的季度业绩报告,会发现康师傅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营收和利润持续下滑。也是从这段时间开始,康师傅的股价结束自2011年底加入恒指以来的三年横盘,掉头向下。 

康师傅一年的利润主要是由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贡献,2016年上半年,一季度利润跌了42%,二季度利润跌了84%,下跌幅度不断扩大。 

但从三季度起,营收下跌放缓,而利润增长了17%,是14年下半年以来的最大增幅,尤其要提出的是,15年三季度的利润基数并不低,所以16年三季度取得这样的增幅是实打实的。

另外,2012年起,康师傅的四季度业绩亏损成常态,15年四季度亏损扩大到了11亿,而2016年四季度亏损减少至6亿,17年进一步减少到5亿人民币。

回过头看,可以发现,16年上半年是康师傅最黑暗的时候。那时大众与媒体还有点小文艺在缅怀一个逝去的泡面时代,而泡面龙头们其实已经展开了自救。

旁观者,无论是吃瓜群众,还是媒体,对一个行业衰落发出悲叹时,其实就是为了悲叹而悲叹,无关痛痒,也因而他们无法体验到当事人的挣扎与努力。旁观者悲叹一个行业衰落,就好像把这个行业已经看作一个死人一样,却忽视了当事人的能动性。

尤其是,当这些当事人手上现金大把时,不可能坐视自己一直到死去。看2016年上半年的财报,康师傅手握近100亿人民币的现金,脚踏遍布全国的销售渠道,这样的优势,少有企业能有。

食品饮料不是互联网产品,能短时间内传播到各地,获得巨大的流量。食品饮料的渠道需要一点点去铺开维护,日积月累,最终形成了一道无形的护城河,是后进入者难以企及的高度。拥有这样渗透全国性的渠道,即使一个产品进入了衰落期,企业也可以导入新品。

同时食品饮料行业还有个特点是,其实这个行业变化得非常非常慢,远没有消费升级宣扬的那样,好像一众传统产品要一夜之间消失一样。食品饮料的消费有很大的惯性,远不如科技领域那样日新月异。比如可口可乐吧,这个饮料存在已经超过100年了,它跟不健康扯上关系从来不是这几年的事,甚至它整个上世纪70年代的经营都是令人沮丧的。但它仍然在80年代大放异彩,然后到今天继续是世界500强企业。

行业调整的时候,巨头们都会调整经营策略,比如推出高端点的产品适应消费升级,推出或者收购新的品类获得新的增长点,控制成本等。当行业不再增长的时候,巨头们对利润的关注会大于对规模的关注。

所以看2017年、2018年,无论是康师傅还是统一,营收没怎么增长,但利润增长的非常漂亮。

结  语

从泡面这场反转也可以看到食品饮料投资的一个大方向。

中国经济从世界上的nobody发展到全球第二,对于食品饮料这样的传统行业来说,已经过了野蛮扩张的时代。在现在这种场景下,大食品饮料企业相对来说,要比小食品饮料企业有优势,它们有遍布全国的销售渠道,有强大的资金实力,非常高的品牌知名度,这又能为它们吸引优秀的人才,因而不是灾难性的影响,它们的地位不会轻易动摇。

当然,小食品饮料企业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大食品饮料企业想要吸引每一位潜在消费者,这就削弱了它们在细分市场对消费者的直接影响力。小企业要在这样的夹缝中生长并壮大,需要创新能力及精准的营销,找准它的目标客户。

这样的小企业并不是没有,只是要找到很难。对食品饮料的投资者来说,折腾来折腾去,最终会发现,大道至简,直接挑品牌不错的大企业将会是收益最大,成本最低的投资方式。

食品饮料行业不像其他行业那样剧烈变化,100多年前消费者喝可口可乐,今天消费者仍然喝可口可乐,100多年前消费者喝白酒,今天消费者仍然喝白酒。这个行业,品牌是一个很好的护城河。当然,品牌力的持续维持与公司的创新能力、资金优势、渠道优势等因素有关,它们互相推动,形成良性循环。

当一个食品饮料巨头陷入困境的时候,可以密切关注,除非是像三鹿这种灭顶之灾的,一般情况下,食品饮料巨头的各种优势会帮助它走出困境,而这些困境会让市场给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价格。

像可口可乐,上世纪70年代因为管理层乱,烂了十年,80年代却重新大放异彩,也是上面这些道理。小食品饮料企业一波困境,可能直接死掉了,大企业更有可能扛到反转的到来。

责任编辑:张海营

同时食品饮料行业还有个特点是,其实这个行业变化得非常非常慢,远没有消费升级宣扬的那样,好像一众传统产品要一夜之间消失一样。...比如可口可乐吧,这个饮料存在已经超过100年了,它跟不健康扯上关系从来不是这几年的事,甚至它整个上世纪70年代的经营都是令人沮丧的。

泡面的逆袭战

2016年9月份,上市20年的康师傅迎来了尴尬时刻,被恒生指数踢出了成分股。康师傅2011年底被纳入恒指,彼时股价到达历史高位。加入恒指成分股之前的10年,康师傅的股价上涨超过20倍,成为香港最富成长性的消费龙头公司。

然而,自加入恒指成分股以来,到被踢出,康师傅市值蒸发了近千亿港币。龙头康师傅被踢出恒指,进一步渲染了当时泡面和饮料的困境,泡面帝国的衰落等等标题是当时的头条。回想一下,当时多少文章在问你多久没吃泡面了。

消费升级,健康意识,外卖兴起等都用来解释这些传统食品饮料巨头的衰落。

当时恐怕没有人意识到这其实是黎明前的黑暗。根据2017年的方便食品行业大会的报告,2016年方便面产量362.4亿包,与上年的362.5亿包基本持平,销售额511.7亿元,较2015年同比增长4%,结束了行业连续5年的下滑。

中金公司有张图挺有意思的,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泡面与外出农民工增速有关,而外出农民工增速显然与宏观经济有关。泡面调整的这几年,正好与中国宏观经济下滑时间段相吻合,而复苏期也吻合。

看股票表现,康师傅自2016年9月剔出恒指以来上涨了近150%,统一上涨了近75%,同期恒生指数只上涨了25%左右。 

恒生指数公司打得一手好牌,完美地错过了康师傅的前十年爆发期,也完美地错过了这两年的复苏反弹期。

甚至在今年股市大动荡期,泡面股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涨幅,康师傅自今年以来上涨了16个点,另外两家更厉害,统一上涨41个点,日清上涨38个点,而同期恒生指数是下跌的。尤其是,被恒生指数扫地出门后,康师傅市值重返千亿港币以上。

这简直完美地印证了《证券分析》的开篇语:

现在已然衰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异彩;而今倍受青睐者,未来却可能日渐衰朽。

好比15年底,石油一片黑暗,谁想今年居然又出现了把石油搞到100美元以上的言辞。好比16年美元涨得哗啦啦,欧元英镑跌得昏天黑地,结果17年美元指数被怼死,欧元英镑反而成了17年全球表现最好的货币。

所以啦,投资不能随大流声音,需要自己动手研究,独立思考。

被忽视的能动性

翻翻康师傅的季度业绩报告,会发现康师傅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营收和利润持续下滑。也是从这段时间开始,康师傅的股价结束自2011年底加入恒指以来的三年横盘,掉头向下。 

康师傅一年的利润主要是由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贡献,2016年上半年,一季度利润跌了42%,二季度利润跌了84%,下跌幅度不断扩大。 

但从三季度起,营收下跌放缓,而利润增长了17%,是14年下半年以来的最大增幅,尤其要提出的是,15年三季度的利润基数并不低,所以16年三季度取得这样的增幅是实打实的。

另外,2012年起,康师傅的四季度业绩亏损成常态,15年四季度亏损扩大到了11亿,而2016年四季度亏损减少至6亿,17年进一步减少到5亿人民币。

回过头看,可以发现,16年上半年是康师傅最黑暗的时候。那时大众与媒体还有点小文艺在缅怀一个逝去的泡面时代,而泡面龙头们其实已经展开了自救。

旁观者,无论是吃瓜群众,还是媒体,对一个行业衰落发出悲叹时,其实就是为了悲叹而悲叹,无关痛痒,也因而他们无法体验到当事人的挣扎与努力。旁观者悲叹一个行业衰落,就好像把这个行业已经看作一个死人一样,却忽视了当事人的能动性。

尤其是,当这些当事人手上现金大把时,不可能坐视自己一直到死去。看2016年上半年的财报,康师傅手握近100亿人民币的现金,脚踏遍布全国的销售渠道,这样的优势,少有企业能有。

食品饮料不是互联网产品,能短时间内传播到各地,获得巨大的流量。食品饮料的渠道需要一点点去铺开维护,日积月累,最终形成了一道无形的护城河,是后进入者难以企及的高度。拥有这样渗透全国性的渠道,即使一个产品进入了衰落期,企业也可以导入新品。

同时食品饮料行业还有个特点是,其实这个行业变化得非常非常慢,远没有消费升级宣扬的那样,好像一众传统产品要一夜之间消失一样。食品饮料的消费有很大的惯性,远不如科技领域那样日新月异。比如可口可乐吧,这个饮料存在已经超过100年了,它跟不健康扯上关系从来不是这几年的事,甚至它整个上世纪70年代的经营都是令人沮丧的。但它仍然在80年代大放异彩,然后到今天继续是世界500强企业。

行业调整的时候,巨头们都会调整经营策略,比如推出高端点的产品适应消费升级,推出或者收购新的品类获得新的增长点,控制成本等。当行业不再增长的时候,巨头们对利润的关注会大于对规模的关注。

所以看2017年、2018年,无论是康师傅还是统一,营收没怎么增长,但利润增长的非常漂亮。

结  语

从泡面这场反转也可以看到食品饮料投资的一个大方向。

中国经济从世界上的nobody发展到全球第二,对于食品饮料这样的传统行业来说,已经过了野蛮扩张的时代。在现在这种场景下,大食品饮料企业相对来说,要比小食品饮料企业有优势,它们有遍布全国的销售渠道,有强大的资金实力,非常高的品牌知名度,这又能为它们吸引优秀的人才,因而不是灾难性的影响,它们的地位不会轻易动摇。

当然,小食品饮料企业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大食品饮料企业想要吸引每一位潜在消费者,这就削弱了它们在细分市场对消费者的直接影响力。小企业要在这样的夹缝中生长并壮大,需要创新能力及精准的营销,找准它的目标客户。

这样的小企业并不是没有,只是要找到很难。对食品饮料的投资者来说,折腾来折腾去,最终会发现,大道至简,直接挑品牌不错的大企业将会是收益最大,成本最低的投资方式。

食品饮料行业不像其他行业那样剧烈变化,100多年前消费者喝可口可乐,今天消费者仍然喝可口可乐,100多年前消费者喝白酒,今天消费者仍然喝白酒。这个行业,品牌是一个很好的护城河。当然,品牌力的持续维持与公司的创新能力、资金优势、渠道优势等因素有关,它们互相推动,形成良性循环。

当一个食品饮料巨头陷入困境的时候,可以密切关注,除非是像三鹿这种灭顶之灾的,一般情况下,食品饮料巨头的各种优势会帮助它走出困境,而这些困境会让市场给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价格。

像可口可乐,上世纪70年代因为管理层乱,烂了十年,80年代却重新大放异彩,也是上面这些道理。小食品饮料企业一波困境,可能直接死掉了,大企业更有可能扛到反转的到来。

责任编辑:张海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