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悦”动丰收节|藜麦熟了! 山西静乐特色杂粮产业的耕耘与收获

新华指数

1周前

这份收获承载着静乐人富民兴县的寄托,也承载着静乐更大的目标——将静乐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全国藜麦第一县”。

开栏语:

一方水土“养”出一方特色产业。近年来,山西一批“特”“优”农业品牌崭露头角,不断擦亮“有机旱作·晋品”的品牌形象。从广袤田野里的累累硕果,到农村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中国经济信息社用一只只跃动的指数,记录着一个个产业、一个个地区不断提升,以量变带动质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新华指数研究院山西中心特推出“指数‘悦’动丰收节”专栏,聚焦山西省域内14只涉农指数,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山西实施“特”“优”农业战略的重要举措,见证山西农业农村发展的壮丽篇章。

9月,是最美的季节。天是湛蓝的,云是洁白的,大地是金黄的。黄土高原上的一片田野上,却是姹紫嫣红,五彩斑斓,为这个美不胜收的季节增添了更加艳丽的风景。山西省静乐县,几万亩藜麦已经陆续成熟,在秋日的阳光下,酝酿着丰收的味道,农民们往日的辛勤耕耘,将换得丰厚的回报。

图片1.png

一粒种子 长成富民强县产业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的中高海拔山区,有着数千年的种植和食用历史,由于其丰富、全面的营养价值,古代印加人称之为“粮食之母”。这一古老的农作物,生长在静乐,只有十三年时间,在短短的十三年间,它却开出了更美丽的花朵,结出了更丰满的果实。

地处晋西北汾河上游黄土高原的静乐,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这里八大河流交汇,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着适宜藜麦生长的自然环境。

2011年,第一粒藜麦种子来到静乐。刚开始时,大部分农民对这种远道而来的陌生作物并不愿意尝试,担心没收成。政府给种植户免费提供种子、发放种植补贴、奖励高产户,更为种植户提供种植风险补偿,在政府的鼓励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农民种起“洋庄稼”。2012年种植面积达到了1300亩,每亩平均收入2100多元,比传统农作物亩均增收700-1200元,户均增收6530元。2013年,静乐藜麦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这一年,静乐被授予“中国藜麦之乡”称号。

如今,全县藜麦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成为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杂粮品类,种植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

图片2.png

精耕细作 改变杂粮生产模式

静乐自古为纯农业区,有着种植莜麦、胡麻、黑豆等杂粮的传统,素有“小杂粮王国“之誉。但过去杂粮种植比较分散,存在管理粗放,产量低、种植效益低等问题。为改变杂粮种植“广种薄收”的历史,静乐藜麦率先走上精细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在静乐中国藜麦之乡产业园区,生长着近百种杂交藜麦。“目前,示范园拥有全球3200多份种质资源的藜麦基因库,拥有全球第一套专业化年加工20吨的藜麦制种加工车间,拥有藜麦新品种试验与展示固定基地1000亩。2021年由稼祺公司联合山西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大基因对2200份资源进行了基因重测序,成功通过‘静藜1号’品种认定。”静乐县藜麦全产业链重点链建设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

静乐县依托与山西省农科院的“院县合作”机制,建设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000亩;配合优种推广、膜侧播种、渗水地膜、配方施肥、机械化穴播、无人机防控等“三新”技术,辐射带动全县藜麦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率提升至53%,农户从事藜麦种植劳动强度大幅下降,种植效益较往年提升10%。

专门成立的藜麦全产业链重点链建设服务中心,立足“中国藜麦之乡”品牌优势,培育了稼祺、华青、忻静等12家加工企业,年加工总产能达1.5万吨,从业人员达2000人。

越来越多的藜麦产品被开发出来,藜麦糕、藜麦酒、藜麦醋走上了市民的餐桌,藜麦粉、藜麦饼干、藜麦面包、藜麦燕窝粥、藜麦花胶粥等深加工产品走进了大城市的超市。一条集种子研发、种植、加工、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已经成型,涵盖食品、饮料、医药、保健、酒品等多种类别。

今年5月,在以“绿色创新新质发展数字赋能区域品牌”为主题的中国品牌日活动期间,新华指数研究院发布的静乐藜麦产业发展指数监测数据显示,经过五年的精心培育,静乐县在产业发展质量上的五个关键维度均实现了显著增长。静乐藜麦品种选育指数尤为引人注目,年均增长率高达17.50%

图片3.png

品牌发展 打造藜麦金字招牌

“卖不出去,卖不上好价格”是过去静乐杂粮产业发展的短板。解决之道,在品牌建设。静乐藜麦有全国最大的种植面积,有优秀的品质,需要充分挖掘各类资源,进一步擦亮“中国藜麦之乡”金字招牌,形成品牌效应。

近年来,静乐对接各类电商平台,搭建静乐农产品线上馆,线下结合各类民俗节会活动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和推介活动,利用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展会活动等多种方式,提高静乐藜麦的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

主题为“好吃的风景 静乐藜麦”的影像作品,频频亮相国内各大重要场合和诸多影展、电影节。通过2023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和2024年中国品牌日、2024区域新经济发展大会等活动,静乐藜麦走进北京、海南、上海等国内重要高端消费市场,有效开辟优特农产品在大中城市中高端市场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

统计显示,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消费者对于藜麦的关注程度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新华指数研究院9月21日发布的静乐藜麦2024年二季度品牌知名度指数达到116.81点,环比增加4.7%,较基期上升16.8%,呈现持续攀升趋势。

图片4.png

静乐藜麦品牌知名度指数

又到藜麦收获时。这份收获承载着静乐人富民兴县的寄托,也承载着静乐更大的目标——将静乐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全国藜麦第一县”。

这份收获承载着静乐人富民兴县的寄托,也承载着静乐更大的目标——将静乐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全国藜麦第一县”。

开栏语:

一方水土“养”出一方特色产业。近年来,山西一批“特”“优”农业品牌崭露头角,不断擦亮“有机旱作·晋品”的品牌形象。从广袤田野里的累累硕果,到农村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中国经济信息社用一只只跃动的指数,记录着一个个产业、一个个地区不断提升,以量变带动质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新华指数研究院山西中心特推出“指数‘悦’动丰收节”专栏,聚焦山西省域内14只涉农指数,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山西实施“特”“优”农业战略的重要举措,见证山西农业农村发展的壮丽篇章。

9月,是最美的季节。天是湛蓝的,云是洁白的,大地是金黄的。黄土高原上的一片田野上,却是姹紫嫣红,五彩斑斓,为这个美不胜收的季节增添了更加艳丽的风景。山西省静乐县,几万亩藜麦已经陆续成熟,在秋日的阳光下,酝酿着丰收的味道,农民们往日的辛勤耕耘,将换得丰厚的回报。

图片1.png

一粒种子 长成富民强县产业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的中高海拔山区,有着数千年的种植和食用历史,由于其丰富、全面的营养价值,古代印加人称之为“粮食之母”。这一古老的农作物,生长在静乐,只有十三年时间,在短短的十三年间,它却开出了更美丽的花朵,结出了更丰满的果实。

地处晋西北汾河上游黄土高原的静乐,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这里八大河流交汇,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着适宜藜麦生长的自然环境。

2011年,第一粒藜麦种子来到静乐。刚开始时,大部分农民对这种远道而来的陌生作物并不愿意尝试,担心没收成。政府给种植户免费提供种子、发放种植补贴、奖励高产户,更为种植户提供种植风险补偿,在政府的鼓励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农民种起“洋庄稼”。2012年种植面积达到了1300亩,每亩平均收入2100多元,比传统农作物亩均增收700-1200元,户均增收6530元。2013年,静乐藜麦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这一年,静乐被授予“中国藜麦之乡”称号。

如今,全县藜麦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成为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杂粮品类,种植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

图片2.png

精耕细作 改变杂粮生产模式

静乐自古为纯农业区,有着种植莜麦、胡麻、黑豆等杂粮的传统,素有“小杂粮王国“之誉。但过去杂粮种植比较分散,存在管理粗放,产量低、种植效益低等问题。为改变杂粮种植“广种薄收”的历史,静乐藜麦率先走上精细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在静乐中国藜麦之乡产业园区,生长着近百种杂交藜麦。“目前,示范园拥有全球3200多份种质资源的藜麦基因库,拥有全球第一套专业化年加工20吨的藜麦制种加工车间,拥有藜麦新品种试验与展示固定基地1000亩。2021年由稼祺公司联合山西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大基因对2200份资源进行了基因重测序,成功通过‘静藜1号’品种认定。”静乐县藜麦全产业链重点链建设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

静乐县依托与山西省农科院的“院县合作”机制,建设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000亩;配合优种推广、膜侧播种、渗水地膜、配方施肥、机械化穴播、无人机防控等“三新”技术,辐射带动全县藜麦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率提升至53%,农户从事藜麦种植劳动强度大幅下降,种植效益较往年提升10%。

专门成立的藜麦全产业链重点链建设服务中心,立足“中国藜麦之乡”品牌优势,培育了稼祺、华青、忻静等12家加工企业,年加工总产能达1.5万吨,从业人员达2000人。

越来越多的藜麦产品被开发出来,藜麦糕、藜麦酒、藜麦醋走上了市民的餐桌,藜麦粉、藜麦饼干、藜麦面包、藜麦燕窝粥、藜麦花胶粥等深加工产品走进了大城市的超市。一条集种子研发、种植、加工、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已经成型,涵盖食品、饮料、医药、保健、酒品等多种类别。

今年5月,在以“绿色创新新质发展数字赋能区域品牌”为主题的中国品牌日活动期间,新华指数研究院发布的静乐藜麦产业发展指数监测数据显示,经过五年的精心培育,静乐县在产业发展质量上的五个关键维度均实现了显著增长。静乐藜麦品种选育指数尤为引人注目,年均增长率高达17.50%

图片3.png

品牌发展 打造藜麦金字招牌

“卖不出去,卖不上好价格”是过去静乐杂粮产业发展的短板。解决之道,在品牌建设。静乐藜麦有全国最大的种植面积,有优秀的品质,需要充分挖掘各类资源,进一步擦亮“中国藜麦之乡”金字招牌,形成品牌效应。

近年来,静乐对接各类电商平台,搭建静乐农产品线上馆,线下结合各类民俗节会活动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和推介活动,利用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展会活动等多种方式,提高静乐藜麦的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

主题为“好吃的风景 静乐藜麦”的影像作品,频频亮相国内各大重要场合和诸多影展、电影节。通过2023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和2024年中国品牌日、2024区域新经济发展大会等活动,静乐藜麦走进北京、海南、上海等国内重要高端消费市场,有效开辟优特农产品在大中城市中高端市场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

统计显示,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消费者对于藜麦的关注程度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新华指数研究院9月21日发布的静乐藜麦2024年二季度品牌知名度指数达到116.81点,环比增加4.7%,较基期上升16.8%,呈现持续攀升趋势。

图片4.png

静乐藜麦品牌知名度指数

又到藜麦收获时。这份收获承载着静乐人富民兴县的寄托,也承载着静乐更大的目标——将静乐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全国藜麦第一县”。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