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付款比例降至历史最低,BD热潮的另一面;连锁药店开始“刹车”

智车科技

2个月前

但与此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卖方”似乎越来越处于“弱势”,首付款比例持续下降。...按照我国14亿的人口规模,合理的药店数量应为23万家,而目前我国已远超70万家。

"氨基一周"致力于提供"全球最重要的大健康产业新闻分析",深入挖掘行业动态,洞察市场趋势。

无论您是行业从业者还是对大健康产业感兴趣的读者,"氨基一周"都将是您了解行业脉动的得力助手。欢迎关注我们,一起探索大健康产业的无限可能。

本周,"氨基一周"带来的产业动态分析要点包括:

BD热潮的另一面

连锁药店开始“刹车”

国产自免创新药进入爆发期

K药两项早期癌症三期临床失败背后

没有OS的肿瘤药,在国内也悬了

礼来减肥药“降价”抢市场

/ 01 / BD热潮的另一面

2020年以来,全球创新药的BD数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与此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卖方”似乎越来越处于“弱势”,首付款比例持续下降。

根据JP Morgan的报告《Q2 2024 U.S. Biopharma Licensing and Venture Report》,在2024年上半年,生物制药许可总公告交易价值为7630亿美元,其中仅有6%为前期付款。而在2019年的高峰期,这一比例达到了13%。

首付款比例的下降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例如,在资本市场环境良好时,投资者更愿意自行推进临床试验,等到后期表现不俗时再进行出售,这样一来,首付款自然就较高;而现在正值资本寒冬,许多项目在早期阶段就被出售,首付款相应也就降低了。

但毋庸置疑的是,当前市场更有利于“买方”。JP Morgan也指出,首付款比例下降的一个因素是,引进方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交易的经济风险。

而里程碑的实现,也变得更为严苛:里程碑付款在公告交易总额中的份额不断增加,其中最大部分通常来自基于销售的里程碑,涉及多个潜在项目。

对于“卖方”而言,现在是否是出手的好时机,可能需要根据各自的判断和智慧来决定。

/ 02 / 连锁药店开始“刹车”

连锁药店的日子没那么好过了。

半年报显示,连锁药店的经营状况似乎变得更加艰难,营收和利润增长越来越难以实现。例如,老百姓大药房自2015年上市以来,首次在半年报中出现了利润下滑。

这并不是个例。数据显示,2024年前两个季度,药店的闭店数量呈现递增趋势,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闭店6778家和8792家。

这背后主要由几个原因导致。

首先,行业的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简而言之,就是供大于求。

有专业人士指出,药店与参保人员服务比达到1:6000时,市场才能达到均衡状态。按照我国14亿的人口规模,合理的药店数量应为23万家,而目前我国已远超70万家。

如今,我国药店的平均服务人数仅为2000人,有些地区甚至只有1000多人,已接近生存的临界点。

其次,线下药房受到线上药房的冲击,导致客单价下降。2024年1月至7月,实体药店平均每日每店的销售额不足3000元,同比下滑近10%。其中,平均客单价约为71.3元,同比下降8.58%。

第三,医保个账改革也影响了药店的经营收入。

长期以来,医保个账收入一直是药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至2023年,个人账户在全国零售药店的贡献率均超过40%。

然而,2021年医保个账改革后,单位缴纳和统筹基金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减少,2023年医保个账收入首次出现下滑,同比减少了近1400亿元。

药店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老年人,医保个账改革后,这部分人群开始对药品价格变得敏感,导致客流量大幅减少。

目前,第四个限制因素可能正在形成:医保控费逐步覆盖药店的趋势。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药店的产能出清似乎已成必然。

/ 03 / 国产自免创新药进入爆发期

"8月27日,IL-17A单抗领域发生了一场颇具戏剧性的误会。

中午时分,智翔金泰宣布其全人源抗IL-17A单抗——赛立奇单抗成功获批上市,并自豪地宣称这是国产同类产品中的首款。

然而,随后发现,这份喜悦并非独享,因为在同一天,恒瑞医药的IL-17A单抗产品夫那奇珠也获得了上市批准。

恒瑞医药也出现了误解,错误地宣称其产品是国内首款,并表示这将打破同类进口药物长期垄断的局面。

同一天两款IL-17A单抗的上市,导致了这一误会。这一误会实际上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国产自身免疫创新药物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过去,由于支付能力的限制,我国自身免疫药物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市场渗透率与国际市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例如,2020年生物药物在美国自身免疫市场的占比达到60%,而国内仅占10%。

不过,近两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国际大型药企的积极参与下,国内自身免疫市场的生物制剂已经开始显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基于这一趋势,自身免疫领域的主要靶点吸引了众多国内企业的参与。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国产自身免疫药物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当然,在这个领域要想脱颖而出,仍然需要强大的实力,不少入局者最终可能还是会成为炮灰。

/ 04 / K药两项早期肿瘤三期临床失败背后

上周,K药遭遇了两项挫折:

首先,3期KEYNOTE-630试验,旨在为手术和放疗后的高危局部晚期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提供辅助治疗,但该试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其次,3期KEYNOTE-867试验,针对无法手术的1期或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样宣告失败。

这两项临床试验的核心问题在于疗效不足,不仅未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的风险,反而导致了更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一些致命的不良事件。

此前,PD-1药物的主要益处主要集中在晚期肿瘤患者身上。近年来,K药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在早期适应症和转移性适应症的持续强劲需求。正因如此,K药也在持续探索更多早期治疗的可能性,这也影响了多家国内药企的战略布局。

然而,早期肿瘤患者的治疗挑战从疗效跟踪开始就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针对早期癌症的药物研发所需投入的时间成本显著增加。

同时,治疗时机、治疗模式、治疗手段等众多问题,对药企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面临的挑战巨大。

换言之,风险与机遇并存。作为行业领头羊,K药在部分临床试验中的失败,无疑将对其他跟随者产生深远影响。

/ 05 / 没有OS的肿瘤药,在国内也悬了

一款国产药上市失利。

8月30日,和黄医药发布公告表示,主动撤回了呋喹替尼二线胃癌适应症的上市申请。

这起事件的关注点,在于“争议”。

呋喹替尼新适应症上市申请是基于FRUTIGA III期研究的数据,而该临床双终点中,仅达到了无进展生存期(PFS),另一主要终点总生存期(OS)虽观察到改善,但未达统计学意义。

和黄医药的观点是,提交的 3 期 FRUTIGA 试验被认为是积极的,因为它达到了其双重主要终点之一。

但遗憾的是,并不认可关于OS结果的这一理解和解释,认为现有的数据,尚不足以支持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批,还需要开展更多的工作。

换句话说,监管希望看到更多、更有利的OS数据。

监管对OS数据的审查趋严也不难理解。总生存期数据对于评估癌症治疗的临床效果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反映了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存时间。

参照海外经验,多年以来,FDA一直都允许以无进展生存期替代主要终点,让药物获得加速审批上市的途径。

而过去两年,FDA的监管态度却出现了明显转变。包括伊布替尼在内的一批通过加速审批通道上市的药物,因验证性临床的数据没能撞线,副作用更大或是总生存期获益不大,在FDA的指导下,或主动退市,或撤回适应症;针对部分新药物/新适应症的上市申请,FDA也开始审查OS数据。

或许,此次“劝退”呋喹替尼,也正是国内监管向外传递监管新趋势的开端。

/ 06 / 礼来减肥药“降价”抢市场

减肥药品领域的价格战已经悄然开始。

上周,礼来公司宣布,其小规格产品——2.5毫克和5毫克剂量的单剂量Zepbound小瓶,现在可以通过公司的在线药房LillyDirect直接购买。

具体价格如下:2.5毫克Zepbound的四周供应量售价为399美元;而相同数量的5毫克剂量售价为549美元。

这一定价比其他GLP-1减肥药物的标准价格低了50%甚至更多。

这一优惠价格是通过消除第三方分销商的差价,实现透明定价,并在保险覆盖范围之外为患者提供额外的节省。

礼来公司表示,这些新推出的小瓶装产品不仅满足了市场对减肥药物的高需求,还扩大了寻求安全有效治疗方案的患者群体。

目前,减肥药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一方面,现有产品在价格和策略上展开了竞争;另一方面,企业也在积极创新,开发下一代产品。

毫无疑问,这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年的PD-1药物市场。

原文标题 : 氨基一周|首付款比例降至历史最低,BD热潮的另一面;连锁药店开始“刹车”

但与此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卖方”似乎越来越处于“弱势”,首付款比例持续下降。...按照我国14亿的人口规模,合理的药店数量应为23万家,而目前我国已远超70万家。

"氨基一周"致力于提供"全球最重要的大健康产业新闻分析",深入挖掘行业动态,洞察市场趋势。

无论您是行业从业者还是对大健康产业感兴趣的读者,"氨基一周"都将是您了解行业脉动的得力助手。欢迎关注我们,一起探索大健康产业的无限可能。

本周,"氨基一周"带来的产业动态分析要点包括:

BD热潮的另一面

连锁药店开始“刹车”

国产自免创新药进入爆发期

K药两项早期癌症三期临床失败背后

没有OS的肿瘤药,在国内也悬了

礼来减肥药“降价”抢市场

/ 01 / BD热潮的另一面

2020年以来,全球创新药的BD数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与此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卖方”似乎越来越处于“弱势”,首付款比例持续下降。

根据JP Morgan的报告《Q2 2024 U.S. Biopharma Licensing and Venture Report》,在2024年上半年,生物制药许可总公告交易价值为7630亿美元,其中仅有6%为前期付款。而在2019年的高峰期,这一比例达到了13%。

首付款比例的下降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例如,在资本市场环境良好时,投资者更愿意自行推进临床试验,等到后期表现不俗时再进行出售,这样一来,首付款自然就较高;而现在正值资本寒冬,许多项目在早期阶段就被出售,首付款相应也就降低了。

但毋庸置疑的是,当前市场更有利于“买方”。JP Morgan也指出,首付款比例下降的一个因素是,引进方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交易的经济风险。

而里程碑的实现,也变得更为严苛:里程碑付款在公告交易总额中的份额不断增加,其中最大部分通常来自基于销售的里程碑,涉及多个潜在项目。

对于“卖方”而言,现在是否是出手的好时机,可能需要根据各自的判断和智慧来决定。

/ 02 / 连锁药店开始“刹车”

连锁药店的日子没那么好过了。

半年报显示,连锁药店的经营状况似乎变得更加艰难,营收和利润增长越来越难以实现。例如,老百姓大药房自2015年上市以来,首次在半年报中出现了利润下滑。

这并不是个例。数据显示,2024年前两个季度,药店的闭店数量呈现递增趋势,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闭店6778家和8792家。

这背后主要由几个原因导致。

首先,行业的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简而言之,就是供大于求。

有专业人士指出,药店与参保人员服务比达到1:6000时,市场才能达到均衡状态。按照我国14亿的人口规模,合理的药店数量应为23万家,而目前我国已远超70万家。

如今,我国药店的平均服务人数仅为2000人,有些地区甚至只有1000多人,已接近生存的临界点。

其次,线下药房受到线上药房的冲击,导致客单价下降。2024年1月至7月,实体药店平均每日每店的销售额不足3000元,同比下滑近10%。其中,平均客单价约为71.3元,同比下降8.58%。

第三,医保个账改革也影响了药店的经营收入。

长期以来,医保个账收入一直是药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至2023年,个人账户在全国零售药店的贡献率均超过40%。

然而,2021年医保个账改革后,单位缴纳和统筹基金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减少,2023年医保个账收入首次出现下滑,同比减少了近1400亿元。

药店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老年人,医保个账改革后,这部分人群开始对药品价格变得敏感,导致客流量大幅减少。

目前,第四个限制因素可能正在形成:医保控费逐步覆盖药店的趋势。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药店的产能出清似乎已成必然。

/ 03 / 国产自免创新药进入爆发期

"8月27日,IL-17A单抗领域发生了一场颇具戏剧性的误会。

中午时分,智翔金泰宣布其全人源抗IL-17A单抗——赛立奇单抗成功获批上市,并自豪地宣称这是国产同类产品中的首款。

然而,随后发现,这份喜悦并非独享,因为在同一天,恒瑞医药的IL-17A单抗产品夫那奇珠也获得了上市批准。

恒瑞医药也出现了误解,错误地宣称其产品是国内首款,并表示这将打破同类进口药物长期垄断的局面。

同一天两款IL-17A单抗的上市,导致了这一误会。这一误会实际上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国产自身免疫创新药物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过去,由于支付能力的限制,我国自身免疫药物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市场渗透率与国际市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例如,2020年生物药物在美国自身免疫市场的占比达到60%,而国内仅占10%。

不过,近两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国际大型药企的积极参与下,国内自身免疫市场的生物制剂已经开始显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基于这一趋势,自身免疫领域的主要靶点吸引了众多国内企业的参与。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国产自身免疫药物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当然,在这个领域要想脱颖而出,仍然需要强大的实力,不少入局者最终可能还是会成为炮灰。

/ 04 / K药两项早期肿瘤三期临床失败背后

上周,K药遭遇了两项挫折:

首先,3期KEYNOTE-630试验,旨在为手术和放疗后的高危局部晚期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提供辅助治疗,但该试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其次,3期KEYNOTE-867试验,针对无法手术的1期或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样宣告失败。

这两项临床试验的核心问题在于疗效不足,不仅未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的风险,反而导致了更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一些致命的不良事件。

此前,PD-1药物的主要益处主要集中在晚期肿瘤患者身上。近年来,K药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在早期适应症和转移性适应症的持续强劲需求。正因如此,K药也在持续探索更多早期治疗的可能性,这也影响了多家国内药企的战略布局。

然而,早期肿瘤患者的治疗挑战从疗效跟踪开始就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针对早期癌症的药物研发所需投入的时间成本显著增加。

同时,治疗时机、治疗模式、治疗手段等众多问题,对药企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面临的挑战巨大。

换言之,风险与机遇并存。作为行业领头羊,K药在部分临床试验中的失败,无疑将对其他跟随者产生深远影响。

/ 05 / 没有OS的肿瘤药,在国内也悬了

一款国产药上市失利。

8月30日,和黄医药发布公告表示,主动撤回了呋喹替尼二线胃癌适应症的上市申请。

这起事件的关注点,在于“争议”。

呋喹替尼新适应症上市申请是基于FRUTIGA III期研究的数据,而该临床双终点中,仅达到了无进展生存期(PFS),另一主要终点总生存期(OS)虽观察到改善,但未达统计学意义。

和黄医药的观点是,提交的 3 期 FRUTIGA 试验被认为是积极的,因为它达到了其双重主要终点之一。

但遗憾的是,并不认可关于OS结果的这一理解和解释,认为现有的数据,尚不足以支持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批,还需要开展更多的工作。

换句话说,监管希望看到更多、更有利的OS数据。

监管对OS数据的审查趋严也不难理解。总生存期数据对于评估癌症治疗的临床效果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反映了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存时间。

参照海外经验,多年以来,FDA一直都允许以无进展生存期替代主要终点,让药物获得加速审批上市的途径。

而过去两年,FDA的监管态度却出现了明显转变。包括伊布替尼在内的一批通过加速审批通道上市的药物,因验证性临床的数据没能撞线,副作用更大或是总生存期获益不大,在FDA的指导下,或主动退市,或撤回适应症;针对部分新药物/新适应症的上市申请,FDA也开始审查OS数据。

或许,此次“劝退”呋喹替尼,也正是国内监管向外传递监管新趋势的开端。

/ 06 / 礼来减肥药“降价”抢市场

减肥药品领域的价格战已经悄然开始。

上周,礼来公司宣布,其小规格产品——2.5毫克和5毫克剂量的单剂量Zepbound小瓶,现在可以通过公司的在线药房LillyDirect直接购买。

具体价格如下:2.5毫克Zepbound的四周供应量售价为399美元;而相同数量的5毫克剂量售价为549美元。

这一定价比其他GLP-1减肥药物的标准价格低了50%甚至更多。

这一优惠价格是通过消除第三方分销商的差价,实现透明定价,并在保险覆盖范围之外为患者提供额外的节省。

礼来公司表示,这些新推出的小瓶装产品不仅满足了市场对减肥药物的高需求,还扩大了寻求安全有效治疗方案的患者群体。

目前,减肥药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一方面,现有产品在价格和策略上展开了竞争;另一方面,企业也在积极创新,开发下一代产品。

毫无疑问,这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年的PD-1药物市场。

原文标题 : 氨基一周|首付款比例降至历史最低,BD热潮的另一面;连锁药店开始“刹车”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