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头条
提升一亿中产阶级阅读效率
打开
短剧上瘾者,中老年占一半
锌财经
6天前
土味短剧,正在变成老年人的“精神保健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下沉,对互联网世界一片懵懂的老年人,逐渐成为灰色群体的新目标。亟需陪伴的老年人试图在网络上寻找情绪价值,最终赔上了自己的养老金。
作者|孙鹏越
编辑|大 风
土味短剧,正在变成老年人的“精神保健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下沉,对互联网世界一片懵懂的老年人,逐渐成为灰色群体的新目标。亟需陪伴的老年人试图在网络上寻找情绪价值,最终赔上了自己的养老金。
一些恶俗剧情的短剧一集只有几十秒到几分钟时长,但能轻松收割上千元。
再加上去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专骗老年人直播间”,幕后操盘手的骗钱手段越发高明了。
谁来拯救孤独的老年人?
当下,短剧的主要受众人群,已经从年轻人快速转向到中老年人群体。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在2024年的微短剧市场里,40岁到59岁的用户占比高达37.3%,60岁以上的用户占比也有12.1%。
这也就是说,
号称有500亿市场规模的短剧,其实有一半以上的受众群为中老年人。
对于老年人短剧来说,它们准确抓住了当下老年人婚姻失去激情、子女不在身边、严重缺乏情绪价值供给的弱点。
将情绪无限量放大,剧情主要以子女、家庭、婚姻为主,例如一些“闪婚老伴”、“保洁老妈”、“五十霸总”、“不孝子女”“公公婆媳”等一系列夺人眼球,错综复杂的情感大戏,几分钟一集,高潮迭起。
近几个月来,十部投流热度月度榜单里,至少有四到五部是中老年题材的作品。例如最近爆火的《闪婚五十岁》《五十岁保姆嫁豪门》《人到五十,闪婚霸总》《闪婚老伴是豪门》。其中《闪婚老伴是豪门》,抖音话题量超过26亿。
普通人眼中尬到抠脚的剧情,在缺少认知能力的老年人眼中却刚好合适。同时,比起越发“抠搜”的年轻人来说,老年人的钱“更好骗”。
一些视频平台常用的“骗充值”的套路,用在老年人效果显著。
一开始先让老年人免费看几集,一到关键高潮剧情就立刻掐断,随后引流至小程序,诱导老人在不同的小程序付费充值解锁后续剧情,有的是单集1.5元到2元,有的是几集打包售价39.9-69.9元。
不仅如此,短剧平台之间还存在相互引流,不同平台收费形式多样。
可以说是用尽了浑身手段,就要骗老年人的养老金。
《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报告显示,抖音快手上41岁以上用户占比36.3%,51岁以上用户占比也有18.9%,三成月度线上消费能力超2000元。
这也意味着老年人群体有很大一部分是有钱有闲的,也缺乏对互联网付费模式的认知,最终被短剧掏空了养老金。
从直播间到短剧
收割老年人群体的短剧,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在早两年就有短视频平台流行过深夜直播间,以直播的形式拍摄“老年版豪门恩怨”。
和短剧里的“当司机的霸总爱上卖盒饭的阿姨”剧情相仿,老年人直播间的剧情也十分的粗俗和博眼球,什么“欠钱不还”“手撕小三”“儿女不孝”“抢夺遗产”“不伦之恋”轮番上演。
除了狗血剧情之外,还有一个担当“画外音”的主持人,一口一个“爸爸妈妈”一口一个“爹娘们”,通过极具情绪化语言符号不断进行仪式和话语的规训,引发老年人的情感共鸣,让其产生更加强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而背后的操盘手可不是乐于公益,花时间、人力成本为空巢老人带来快乐。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拍摄老年人爱看的剧情纯粹是为带货服务。
每每到了高潮阶段,刚刚还在撕逼的演员就迅速调整状态,变成专业的主播,喊着口号开始了带货。
而屏幕前的老年人们则被一幕幕狗血剧情感动,用带有错别字的文字消息、简单的表情包、浓重口音的简短语音,表示着对剧情角色的关心与支持,掏出自己的养老金,开始买下主播们小黄车里的商品。
来源:网络
不论是短剧,还是直播间,这些收割老年人的套路基本相同,都是夸张狗血的苦情戏码,再提供高浓度的情绪价值供给,让老年人沉浸其中。
因为短剧的收费模式更直接,老年人直播间里的原班人马开始转头换面去做短剧。
那为什么老年人如此痴迷短剧和直播间?宁愿去相信素不相识的演员,也不愿相信苦口婆心劝说的子女呢?
原因还是因为老年人贫瘠的情绪价值供给。
老年人的情感世界一片荒芜,伴侣在日积月累的生活磨损下视同陌路,子女不在身边一年也就只能见一两次,甚至几年才能见到一次;还有数以亿计的空巢老人、鳏寡老人靠着一台又一台老旧而闪烁着雪花的电视机,等待死亡。
在这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夜晚,在手机屏幕前突然出现一个填补内心空虚的情绪价值产物,甚至说老人在子女那里缺失的陪伴,在短剧里得到了满足。
网瘾银发族比例大幅提高
电视机,曾经是老年人最普及、最权威的信息获取来源,电视上播出的节目、电视剧、广告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情绪价值。
现在的电视机已经名存实亡,老年人的世界中心逐渐变成了手中的智能机屏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9967亿人,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已达1.4亿,占网民群体的13%。
《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首次披露60岁以上老年人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偏好。报告显示,0.19%的老人在短视频App上的日在线时间超过10小时,全国或有超过10万老人呈现出极致孤独的生活状态,全天候沉迷在手机端的移动互联网上。
之前有网瘾少年,现在有“网瘾老年人”。
在微博上,“网瘾老年”相关话题讨论度已经近亿,不少网友曝光自己的父母深陷网络世界不能自拔:有的“茶饭不思”,千里追爱、野性追星被骗;有的不信儿女信主播,沉迷直播间大额打赏,甚至跟风下单各种劣质保健品。
来源:网络
“网瘾老年人”已经成为互联网上无法逃避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一部智能手机确实能让情绪价值的获取变得快捷简单,互联网的普及带给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是很有价值的,但也容易被别有用心的灰色群体利用。
对子女来说,多和父母沟通,多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才能治标治本;
对平台来说,对互联网规则一片空白的老年人,需要平台规则的倾斜,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权益。
土味短剧,正在变成老年人的“精神保健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下沉,对互联网世界一片懵懂的老年人,逐渐成为灰色群体的新目标。亟需陪伴的老年人试图在网络上寻找情绪价值,最终赔上了自己的养老金。
作者|孙鹏越
编辑|大 风
土味短剧,正在变成老年人的“精神保健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下沉,对互联网世界一片懵懂的老年人,逐渐成为灰色群体的新目标。亟需陪伴的老年人试图在网络上寻找情绪价值,最终赔上了自己的养老金。
一些恶俗剧情的短剧一集只有几十秒到几分钟时长,但能轻松收割上千元。
再加上去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专骗老年人直播间”,幕后操盘手的骗钱手段越发高明了。
谁来拯救孤独的老年人?
当下,短剧的主要受众人群,已经从年轻人快速转向到中老年人群体。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在2024年的微短剧市场里,40岁到59岁的用户占比高达37.3%,60岁以上的用户占比也有12.1%。
这也就是说,
号称有500亿市场规模的短剧,其实有一半以上的受众群为中老年人。
对于老年人短剧来说,它们准确抓住了当下老年人婚姻失去激情、子女不在身边、严重缺乏情绪价值供给的弱点。
将情绪无限量放大,剧情主要以子女、家庭、婚姻为主,例如一些“闪婚老伴”、“保洁老妈”、“五十霸总”、“不孝子女”“公公婆媳”等一系列夺人眼球,错综复杂的情感大戏,几分钟一集,高潮迭起。
近几个月来,十部投流热度月度榜单里,至少有四到五部是中老年题材的作品。例如最近爆火的《闪婚五十岁》《五十岁保姆嫁豪门》《人到五十,闪婚霸总》《闪婚老伴是豪门》。其中《闪婚老伴是豪门》,抖音话题量超过26亿。
普通人眼中尬到抠脚的剧情,在缺少认知能力的老年人眼中却刚好合适。同时,比起越发“抠搜”的年轻人来说,老年人的钱“更好骗”。
一些视频平台常用的“骗充值”的套路,用在老年人效果显著。
一开始先让老年人免费看几集,一到关键高潮剧情就立刻掐断,随后引流至小程序,诱导老人在不同的小程序付费充值解锁后续剧情,有的是单集1.5元到2元,有的是几集打包售价39.9-69.9元。
不仅如此,短剧平台之间还存在相互引流,不同平台收费形式多样。
可以说是用尽了浑身手段,就要骗老年人的养老金。
《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报告显示,抖音快手上41岁以上用户占比36.3%,51岁以上用户占比也有18.9%,三成月度线上消费能力超2000元。
这也意味着老年人群体有很大一部分是有钱有闲的,也缺乏对互联网付费模式的认知,最终被短剧掏空了养老金。
从直播间到短剧
收割老年人群体的短剧,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在早两年就有短视频平台流行过深夜直播间,以直播的形式拍摄“老年版豪门恩怨”。
和短剧里的“当司机的霸总爱上卖盒饭的阿姨”剧情相仿,老年人直播间的剧情也十分的粗俗和博眼球,什么“欠钱不还”“手撕小三”“儿女不孝”“抢夺遗产”“不伦之恋”轮番上演。
除了狗血剧情之外,还有一个担当“画外音”的主持人,一口一个“爸爸妈妈”一口一个“爹娘们”,通过极具情绪化语言符号不断进行仪式和话语的规训,引发老年人的情感共鸣,让其产生更加强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而背后的操盘手可不是乐于公益,花时间、人力成本为空巢老人带来快乐。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拍摄老年人爱看的剧情纯粹是为带货服务。
每每到了高潮阶段,刚刚还在撕逼的演员就迅速调整状态,变成专业的主播,喊着口号开始了带货。
而屏幕前的老年人们则被一幕幕狗血剧情感动,用带有错别字的文字消息、简单的表情包、浓重口音的简短语音,表示着对剧情角色的关心与支持,掏出自己的养老金,开始买下主播们小黄车里的商品。
来源:网络
不论是短剧,还是直播间,这些收割老年人的套路基本相同,都是夸张狗血的苦情戏码,再提供高浓度的情绪价值供给,让老年人沉浸其中。
因为短剧的收费模式更直接,老年人直播间里的原班人马开始转头换面去做短剧。
那为什么老年人如此痴迷短剧和直播间?宁愿去相信素不相识的演员,也不愿相信苦口婆心劝说的子女呢?
原因还是因为老年人贫瘠的情绪价值供给。
老年人的情感世界一片荒芜,伴侣在日积月累的生活磨损下视同陌路,子女不在身边一年也就只能见一两次,甚至几年才能见到一次;还有数以亿计的空巢老人、鳏寡老人靠着一台又一台老旧而闪烁着雪花的电视机,等待死亡。
在这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夜晚,在手机屏幕前突然出现一个填补内心空虚的情绪价值产物,甚至说老人在子女那里缺失的陪伴,在短剧里得到了满足。
网瘾银发族比例大幅提高
电视机,曾经是老年人最普及、最权威的信息获取来源,电视上播出的节目、电视剧、广告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情绪价值。
现在的电视机已经名存实亡,老年人的世界中心逐渐变成了手中的智能机屏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9967亿人,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已达1.4亿,占网民群体的13%。
《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首次披露60岁以上老年人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偏好。报告显示,0.19%的老人在短视频App上的日在线时间超过10小时,全国或有超过10万老人呈现出极致孤独的生活状态,全天候沉迷在手机端的移动互联网上。
之前有网瘾少年,现在有“网瘾老年人”。
在微博上,“网瘾老年”相关话题讨论度已经近亿,不少网友曝光自己的父母深陷网络世界不能自拔:有的“茶饭不思”,千里追爱、野性追星被骗;有的不信儿女信主播,沉迷直播间大额打赏,甚至跟风下单各种劣质保健品。
来源:网络
“网瘾老年人”已经成为互联网上无法逃避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一部智能手机确实能让情绪价值的获取变得快捷简单,互联网的普及带给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是很有价值的,但也容易被别有用心的灰色群体利用。
对子女来说,多和父母沟通,多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才能治标治本;
对平台来说,对互联网规则一片空白的老年人,需要平台规则的倾斜,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权益。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相关新闻
中老年短剧登上爆款内容榜,但内容还不够“老”
TopKlout克劳锐公众号
4周前
中老年短剧井喷背后:监管提示、热剧疑下架,40到60岁成消费主力……
红星资本局
6天前
诺比侃赴港IPO,上半年净利润率高达27%,能否靠AI+实现弯道超车?
智车科技
8小时前
特斯联中标港科大(广州)标杆项目,推动AIoT在校园教育场景下的结合与应用
IPO早知道
3小时前
赶超微软Azure和谷歌云,亚马逊的“上限”在哪?
美股研究社
5小时前
黄仁勋,重大宣布!
券商中国
1天前
小职员巨贪过亿!互联网大厂上演反腐“大片”
锌财经
2024-11-15 02:02
概念股走出五连板,固态电池产业化要加速了?
市值观察
1天前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