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热议行业焦点话题

经济参考报

3周前

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说,去年中国的乘用车总销量是2600多万辆,其中国际品牌占了50%左右,中国汽车产业开放的水平在持续提升。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 王存福)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业碳中和的共识。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方向,不仅推动高质量发展,也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从起步到成熟期的转变,新能源汽车成为新动力,在政策和消费需求推动下进入全面市场化阶段。近期在海南海口举办的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业内人士就行业焦点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

“没有产能过剩的担忧”

在大会期间,一辆辆氢燃料电池汽车频频往返于机场与会场,让参会嘉宾直观感受中国氢能源车驾乘体验。此次大会官方指定用车是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7X-H,其稳定的性能、良好的品质与舒适的乘坐体验颇受好评。

这已不是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首次亮相于国际舞台。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就已崭露头角。2024年6月,第一批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7X-H示范运营达到6500公里核算里程,提前达成海南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首阶段设定的目标。

海南海马汽车总经理卢国纲介绍,目前以汽车租赁为主要场景的第二批示范运营也正稳步推进中,累计共有50辆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7X-H开展示范运营,其中网约车运营里程已达10000公里,租赁车平均运营里程已超6000公里,产品质量和性能在运行过程中表现良好。

海马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探索是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全球汽车业低碳转型的缩影。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将以智能电动化为主导,推动产业技术革新和产业链升级。”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在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电动车效率优势明显,中国汽车市场在零售和出口方面表现强劲,智能化技术助力电动化加速发展。

崔东树说,中国政府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设定了节能目标和销量目标,预计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望进一步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达到了727.9万辆,同比增长21.3%,市场渗透率突破17%。欧洲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平稳发展,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51.4万辆,同比增长1.4%;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提升,销量达到74.8万辆,同比增长8.6%;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销量达到了494.4万辆,同比增长32%,市场渗透率达35.2%。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近5000万辆,其中,中国累计销量达到3000万辆。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其中纯电和插混的占比分别为70.4%和29.5%,新能源汽车销量在汽车新车总销量中的占比达到31.6%。2010年以来累计销量达2500万辆。排名前十的整车企业占总销量的86.8%,排名前六的动力电池企业占总销量的88.5%。

但正是源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产能过剩的担忧也随之而来,并且逐渐影响到了一些车企的战略布局。

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说,去年中国的乘用车总销量是2600多万辆,其中国际品牌占了50%左右,中国汽车产业开放的水平在持续提升。在销售市场中,中国汽车84%是在中国国内销售,而新能源汽车出口虽然去年增加了很多,但是只占总销售量的7.6%左右。截至2023年底,中国汽车总保有量3.4亿辆,千人均240辆左右,而美国和欧洲的千人均分别是850辆和600辆左右。

“实际上我们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有将近1亿人脱离了绝对贫困,走在致富的道路上,第一愿望就是有自己的汽车,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市场空间巨大,并没有产能过剩的担忧。”万钢表示。

加强产业链各方协同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仅是汽车行业的技术革命,更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影响着汽车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聪明的车需要智慧的路。”万钢指出,车端、云端的融合发展带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功能结构重塑,要积极探索车路云协同下,可验证、可回溯的自动驾驶大模型(LDM)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持续迭代和进化,不断提升自动驾驶汽车基于交通规则的博弈能力。

万钢表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要高度重视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比能量、环境适应性,持续推进车能互动,加快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跨区域、跨领域应用,支撑新能源汽车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推广应用。

实际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电设施规模也随之多年爆发式增长,作为促进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充电设施在满足电动汽车出行需求的同时,也越来越发挥出能源电力重要“节点”和“支点”作用。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表示,国家能源局作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行业主管部门,围绕布局规划、建设安装、运营管理和支撑保障全方位的政策供给,持续优化充电网络建设布局,不断完善充电设施监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电力保障体系,着力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黄学农强调,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化发展新阶段,国家能源局将以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为目标,多方协同开展顶层设计,推动充电设施有序建设,促进交能融合技术进步,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车网互动是经济高效解决大规模新能源汽车供电的最佳路径,需要能源电力行业与交通汽车行业深化合作,更需要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协调发展。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明表示,要强化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协同发展。“十五五”期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突破亿量级别的发展态势将呈现出新特征、新需求,快速增长的充电负荷,对电网的承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居民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与老旧小区容量不足的矛盾越发凸显,车网深度融合互动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且更加迫切。

“为了应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各行业应协同形成共识,积极行动,协同推进。”李明说。

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高水平科技创新,也成了市场关注的一个重要维度。当前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革命,正在重组汽车智能化路径,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加速,推进能源基础设施的全面转型和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邱勇表示,下一步中国科技部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新能源汽车创新。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前沿技术领域,深入研判下一代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系统谋划科技创新的总体战略,持续加大科研工作。二是积极推动跨部门跨行业协同创新,紧抓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支持重点环节,积极构建更加有力的制度政策体系。三是持续深化科技开放工作,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拓宽政府之间交流的深度,参与研究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合作项目的联合实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减排工作。

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新能源已经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汽车品牌的航海时代也正在悄然开启,但是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隐忧。

从市场表现来看,目前绝大部分中国品牌还是以贸易出口为主,缺少海外市场的属地化深耕和运营。中国汽车出海的深度和质量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通过提高关税、设置技术标准等手段来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应用。

欧盟委员会10月4日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提议已获成员国必要支持。该决定一经公布,便引发多方关注。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认为,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越来越大。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将损害欧洲自身的利益,同时也会阻碍中欧经济的发展。在全球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车企正处于加速全球汽车产业重塑的历史关口,要积极拥抱新的发展周期,融入到全球产业链的变革中去。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表示,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贸易保护事件频发,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都会影响和抑制自由贸易、引发贸易冲突,也会扭曲市场的发展,因此应该意识到全球合作的重要性,携手各方共同应对这种挑战并通过对话方式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开放合作。”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交通领域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日益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共同选择。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这是全球各国开放合作、共同努力的成果,是行业企业协同创新、聚力突破的成果。

“国际合作,互学互鉴、跨界协作是推进汽车产业绿色低碳的必然选择。”万钢强调,要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共同突破阻碍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构建公平、透明、开放、非歧视的国际汽车产业贸易和投资相结合的发展环境,持续发挥多双边国际合作平台作用,把沟通交流的桥梁建得更牢固、把合作共赢的纽带系得更加紧密。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说,去年中国的乘用车总销量是2600多万辆,其中国际品牌占了50%左右,中国汽车产业开放的水平在持续提升。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 王存福)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业碳中和的共识。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方向,不仅推动高质量发展,也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从起步到成熟期的转变,新能源汽车成为新动力,在政策和消费需求推动下进入全面市场化阶段。近期在海南海口举办的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业内人士就行业焦点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

“没有产能过剩的担忧”

在大会期间,一辆辆氢燃料电池汽车频频往返于机场与会场,让参会嘉宾直观感受中国氢能源车驾乘体验。此次大会官方指定用车是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7X-H,其稳定的性能、良好的品质与舒适的乘坐体验颇受好评。

这已不是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首次亮相于国际舞台。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就已崭露头角。2024年6月,第一批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7X-H示范运营达到6500公里核算里程,提前达成海南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首阶段设定的目标。

海南海马汽车总经理卢国纲介绍,目前以汽车租赁为主要场景的第二批示范运营也正稳步推进中,累计共有50辆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7X-H开展示范运营,其中网约车运营里程已达10000公里,租赁车平均运营里程已超6000公里,产品质量和性能在运行过程中表现良好。

海马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探索是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全球汽车业低碳转型的缩影。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将以智能电动化为主导,推动产业技术革新和产业链升级。”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在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电动车效率优势明显,中国汽车市场在零售和出口方面表现强劲,智能化技术助力电动化加速发展。

崔东树说,中国政府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设定了节能目标和销量目标,预计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望进一步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达到了727.9万辆,同比增长21.3%,市场渗透率突破17%。欧洲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平稳发展,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51.4万辆,同比增长1.4%;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提升,销量达到74.8万辆,同比增长8.6%;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销量达到了494.4万辆,同比增长32%,市场渗透率达35.2%。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近5000万辆,其中,中国累计销量达到3000万辆。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其中纯电和插混的占比分别为70.4%和29.5%,新能源汽车销量在汽车新车总销量中的占比达到31.6%。2010年以来累计销量达2500万辆。排名前十的整车企业占总销量的86.8%,排名前六的动力电池企业占总销量的88.5%。

但正是源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产能过剩的担忧也随之而来,并且逐渐影响到了一些车企的战略布局。

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说,去年中国的乘用车总销量是2600多万辆,其中国际品牌占了50%左右,中国汽车产业开放的水平在持续提升。在销售市场中,中国汽车84%是在中国国内销售,而新能源汽车出口虽然去年增加了很多,但是只占总销售量的7.6%左右。截至2023年底,中国汽车总保有量3.4亿辆,千人均240辆左右,而美国和欧洲的千人均分别是850辆和600辆左右。

“实际上我们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有将近1亿人脱离了绝对贫困,走在致富的道路上,第一愿望就是有自己的汽车,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市场空间巨大,并没有产能过剩的担忧。”万钢表示。

加强产业链各方协同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仅是汽车行业的技术革命,更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影响着汽车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聪明的车需要智慧的路。”万钢指出,车端、云端的融合发展带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功能结构重塑,要积极探索车路云协同下,可验证、可回溯的自动驾驶大模型(LDM)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持续迭代和进化,不断提升自动驾驶汽车基于交通规则的博弈能力。

万钢表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要高度重视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比能量、环境适应性,持续推进车能互动,加快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跨区域、跨领域应用,支撑新能源汽车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推广应用。

实际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电设施规模也随之多年爆发式增长,作为促进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充电设施在满足电动汽车出行需求的同时,也越来越发挥出能源电力重要“节点”和“支点”作用。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表示,国家能源局作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行业主管部门,围绕布局规划、建设安装、运营管理和支撑保障全方位的政策供给,持续优化充电网络建设布局,不断完善充电设施监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电力保障体系,着力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黄学农强调,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化发展新阶段,国家能源局将以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为目标,多方协同开展顶层设计,推动充电设施有序建设,促进交能融合技术进步,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车网互动是经济高效解决大规模新能源汽车供电的最佳路径,需要能源电力行业与交通汽车行业深化合作,更需要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协调发展。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明表示,要强化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协同发展。“十五五”期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突破亿量级别的发展态势将呈现出新特征、新需求,快速增长的充电负荷,对电网的承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居民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与老旧小区容量不足的矛盾越发凸显,车网深度融合互动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且更加迫切。

“为了应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各行业应协同形成共识,积极行动,协同推进。”李明说。

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高水平科技创新,也成了市场关注的一个重要维度。当前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革命,正在重组汽车智能化路径,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加速,推进能源基础设施的全面转型和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邱勇表示,下一步中国科技部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新能源汽车创新。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前沿技术领域,深入研判下一代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系统谋划科技创新的总体战略,持续加大科研工作。二是积极推动跨部门跨行业协同创新,紧抓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支持重点环节,积极构建更加有力的制度政策体系。三是持续深化科技开放工作,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拓宽政府之间交流的深度,参与研究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合作项目的联合实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减排工作。

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新能源已经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汽车品牌的航海时代也正在悄然开启,但是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隐忧。

从市场表现来看,目前绝大部分中国品牌还是以贸易出口为主,缺少海外市场的属地化深耕和运营。中国汽车出海的深度和质量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通过提高关税、设置技术标准等手段来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应用。

欧盟委员会10月4日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提议已获成员国必要支持。该决定一经公布,便引发多方关注。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认为,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越来越大。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将损害欧洲自身的利益,同时也会阻碍中欧经济的发展。在全球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车企正处于加速全球汽车产业重塑的历史关口,要积极拥抱新的发展周期,融入到全球产业链的变革中去。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表示,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贸易保护事件频发,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都会影响和抑制自由贸易、引发贸易冲突,也会扭曲市场的发展,因此应该意识到全球合作的重要性,携手各方共同应对这种挑战并通过对话方式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开放合作。”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交通领域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日益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共同选择。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这是全球各国开放合作、共同努力的成果,是行业企业协同创新、聚力突破的成果。

“国际合作,互学互鉴、跨界协作是推进汽车产业绿色低碳的必然选择。”万钢强调,要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共同突破阻碍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构建公平、透明、开放、非歧视的国际汽车产业贸易和投资相结合的发展环境,持续发挥多双边国际合作平台作用,把沟通交流的桥梁建得更牢固、把合作共赢的纽带系得更加紧密。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