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供销跑村”手记(二十四)

企业观察网

6天前

为全面推进供销系统“三支队伍”建设,浙江省衢州市供销社组建了11支“供销跑村”服务队,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开展“供销跑村”行动。

为全面推进供销系统“三支队伍”建设,浙江省衢州市供销社组建了11支“供销跑村”服务队,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开展“供销跑村”行动。

“供销跑村”,传承的是“背篓”“扁担”精神,衢州市供销社全年要走遍所有的基层供销社、产业农合联、参股社有企业和“三衢味”授权企业,俯身贴地,面对面听取主体、农民的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在新征程上跑出供销人的“精气神”。

我们将陆续选登“供销跑村”手记,记录衢州供销人服务基层的点点滴滴。

10月10日上午,我跟随“流动供富大篷车”一起来到常山县芳村镇东源村收购农产品。东源村位于常山县的东北方向,距离县城41公里,地处偏僻,山路崎岖,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感受到交通是该村的一大痛点。

“滴滴滴......”大篷车独有的喇叭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提前收到消息的村民纷纷拿出自家的“土货”,等待大篷车开到家门口进行收购,不一会儿大篷车内就装满了村民们的“土货”。

“叔叔,下雨天你到车上来看下称,3大袋笋干76.3公斤,你看看对不对。”大篷车司机站在车厢内边称笋干边喊道。

71岁的村民乐呵呵地从车上下来,接过“供富大篷车”志愿者手中的现金。他说道:“前天村里就通知大家大篷车要来收购农副产品了,让我们提前准备好。我老早就把笋干装进袋子里了,这个司机每次都要让我们核对下称,我们都很放心你们的。我们村山多土地少,几乎每家每户都晒笋干。以前笋干都由家里的小辈节假日回来拿到县城、市区去卖,会有很多卖不完堆在家里。现在有了大篷车,我们都不用操心笋干怎么卖、卖不卖的完了。我今年卖给你们的笋干就有一万多块钱了......”

截至9月30日,大篷车共下乡收购农产品82次,收购笋干、辣椒、青瓜、丝瓜、茄子、豇豆、玉米、冬瓜等50余种农产品182375.7公斤,收购金额达151万元。

通过本次的深入走访,我听见了村民们对“流动供富大篷车”的高度评价,心里更加坚定了要“一心向农,真心为农”的决心。常山县社要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独特作用,为偏远山区的农民们送去实实在在的帮助与希望,让“供富大篷车”成为共富路上一道靓丽的流动风景线。

9月10日,我到浙江渔老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调研服务,这是一家集水产苗种繁殖、水产养殖、水产品销售、养殖技术推广培训及水质监测为一体的专业渔业养殖公司。“渔老大”聚焦“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综合服务相协调的“龙游县渔业社会化服务中心”,通过“统一苗种、统一生产投入品(饲料、渔药)、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统一金融服务”,实现渔业产业资源共享。

在调研过程中负责人表示,虽然当前公司养殖水域面积已有1800余亩,年产值已达1500余万元,但仍存在技术人才不足、养殖规模达到瓶颈、产业链部分缺失等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从产业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寻找破题切入点。

一是要强化人才支撑,引进专业型、技术型、服务型人才,邀请水产专家开展渔业养殖指导;

二是要加大技术扶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研发循环用水养殖、在线水质监测、模拟生态养殖等设备,推进健康生态高产养鱼模式;

三是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旅游、垂钓观光、休闲娱乐、商务会议等产业,串联周边产业链,进而连片打造形成一个空间立体、产业多元的综合现代渔业园区。

9月24日上午,我随着“供富大篷车”来到塘源口乡前墩村村委会,门口已经变得异常热闹。村民纷纷从家中拿出时令农产品,提着袋子小跑到收购点。我配合收购员麻利地操作电子秤,做好结算、登记工作。

过去,由于前墩村位置较偏远,距市区有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加上自家种植的蔬菜、晾晒的土货等农产品品质不稳定,村民们时常遭遇销售困难。如今,“大篷车”定时定点开进山村,实行点对点的统购统销、现收现结,切实解决山区农产品销售难题。

待前墩村村民心满意足地回家,山间已经漫起了雨雾,我随着“供富大篷车”沿着蜿蜒山路继续前行,又准时赶往下一个站点——仓源村。“您看下,您的笋干是8.8斤,按每斤20元的收购价,一共是176元,您拿好。”接过钱的朱恩亭大娘,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我已经卖过两三次了,1000多元肯定有的,等过段时间天气好些,还要接着制作笋干卖给“大篷车”。

江山供富大蓬车从零基础到目前较为完善服务网络,经历了“犹豫”、“质疑”、“坚持”、“信任”的心路历程,各种酸甜苦辣,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到。

犹豫:“大篷车”这个切口会不会太小,投入产出比不高,不合算,有没有必要做。

质疑:很多群众认为大篷车估计只是作秀给领导看,走走过场,开不长久。

坚持:民生无小事,通过不断地优化线路、转变模式,我们走到了第三个年头。

信任:真情付出最终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山区群众对供销社的评价越来越高,当出现滞销农产品时,都会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协助解决,100%的行政村给与好评。

(编辑:王星)

为全面推进供销系统“三支队伍”建设,浙江省衢州市供销社组建了11支“供销跑村”服务队,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开展“供销跑村”行动。

为全面推进供销系统“三支队伍”建设,浙江省衢州市供销社组建了11支“供销跑村”服务队,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开展“供销跑村”行动。

“供销跑村”,传承的是“背篓”“扁担”精神,衢州市供销社全年要走遍所有的基层供销社、产业农合联、参股社有企业和“三衢味”授权企业,俯身贴地,面对面听取主体、农民的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在新征程上跑出供销人的“精气神”。

我们将陆续选登“供销跑村”手记,记录衢州供销人服务基层的点点滴滴。

10月10日上午,我跟随“流动供富大篷车”一起来到常山县芳村镇东源村收购农产品。东源村位于常山县的东北方向,距离县城41公里,地处偏僻,山路崎岖,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感受到交通是该村的一大痛点。

“滴滴滴......”大篷车独有的喇叭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提前收到消息的村民纷纷拿出自家的“土货”,等待大篷车开到家门口进行收购,不一会儿大篷车内就装满了村民们的“土货”。

“叔叔,下雨天你到车上来看下称,3大袋笋干76.3公斤,你看看对不对。”大篷车司机站在车厢内边称笋干边喊道。

71岁的村民乐呵呵地从车上下来,接过“供富大篷车”志愿者手中的现金。他说道:“前天村里就通知大家大篷车要来收购农副产品了,让我们提前准备好。我老早就把笋干装进袋子里了,这个司机每次都要让我们核对下称,我们都很放心你们的。我们村山多土地少,几乎每家每户都晒笋干。以前笋干都由家里的小辈节假日回来拿到县城、市区去卖,会有很多卖不完堆在家里。现在有了大篷车,我们都不用操心笋干怎么卖、卖不卖的完了。我今年卖给你们的笋干就有一万多块钱了......”

截至9月30日,大篷车共下乡收购农产品82次,收购笋干、辣椒、青瓜、丝瓜、茄子、豇豆、玉米、冬瓜等50余种农产品182375.7公斤,收购金额达151万元。

通过本次的深入走访,我听见了村民们对“流动供富大篷车”的高度评价,心里更加坚定了要“一心向农,真心为农”的决心。常山县社要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独特作用,为偏远山区的农民们送去实实在在的帮助与希望,让“供富大篷车”成为共富路上一道靓丽的流动风景线。

9月10日,我到浙江渔老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调研服务,这是一家集水产苗种繁殖、水产养殖、水产品销售、养殖技术推广培训及水质监测为一体的专业渔业养殖公司。“渔老大”聚焦“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综合服务相协调的“龙游县渔业社会化服务中心”,通过“统一苗种、统一生产投入品(饲料、渔药)、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统一金融服务”,实现渔业产业资源共享。

在调研过程中负责人表示,虽然当前公司养殖水域面积已有1800余亩,年产值已达1500余万元,但仍存在技术人才不足、养殖规模达到瓶颈、产业链部分缺失等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从产业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寻找破题切入点。

一是要强化人才支撑,引进专业型、技术型、服务型人才,邀请水产专家开展渔业养殖指导;

二是要加大技术扶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研发循环用水养殖、在线水质监测、模拟生态养殖等设备,推进健康生态高产养鱼模式;

三是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旅游、垂钓观光、休闲娱乐、商务会议等产业,串联周边产业链,进而连片打造形成一个空间立体、产业多元的综合现代渔业园区。

9月24日上午,我随着“供富大篷车”来到塘源口乡前墩村村委会,门口已经变得异常热闹。村民纷纷从家中拿出时令农产品,提着袋子小跑到收购点。我配合收购员麻利地操作电子秤,做好结算、登记工作。

过去,由于前墩村位置较偏远,距市区有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加上自家种植的蔬菜、晾晒的土货等农产品品质不稳定,村民们时常遭遇销售困难。如今,“大篷车”定时定点开进山村,实行点对点的统购统销、现收现结,切实解决山区农产品销售难题。

待前墩村村民心满意足地回家,山间已经漫起了雨雾,我随着“供富大篷车”沿着蜿蜒山路继续前行,又准时赶往下一个站点——仓源村。“您看下,您的笋干是8.8斤,按每斤20元的收购价,一共是176元,您拿好。”接过钱的朱恩亭大娘,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我已经卖过两三次了,1000多元肯定有的,等过段时间天气好些,还要接着制作笋干卖给“大篷车”。

江山供富大蓬车从零基础到目前较为完善服务网络,经历了“犹豫”、“质疑”、“坚持”、“信任”的心路历程,各种酸甜苦辣,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到。

犹豫:“大篷车”这个切口会不会太小,投入产出比不高,不合算,有没有必要做。

质疑:很多群众认为大篷车估计只是作秀给领导看,走走过场,开不长久。

坚持:民生无小事,通过不断地优化线路、转变模式,我们走到了第三个年头。

信任:真情付出最终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山区群众对供销社的评价越来越高,当出现滞销农产品时,都会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协助解决,100%的行政村给与好评。

(编辑:王星)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