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研究院:AR-HUD加速上车推动人机交互创新发展

盖世汽车每日速递

2周前

技术趋势:硬件方面,短期内TFT-LCD与DLP仍为PGU技术主流方案,LCoS具备分辨率高、可避免阳光倒灌等技术优势,发展潜力较大;LBS与Micro-LED技术在对比度、亮度、体积结构、功耗及使用寿命方面有显著优势,并能与最新技术结合,为远期AR-HUD成像技术的理想方案;体积更小的全息光波导技术是未来AR-HUD光学显示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内Tier1、Tier2厂商积极布局该技术领域;国内厂商双焦面AR-HUD已具备量产能力,多厂商加快布局多焦面、3DAR-HUD技术;软件方面,数据处理准确性、及时性及稳定性等是AR-HUD软件算法的技术壁垒及升级方向。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咨询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仪表、中控和手机等端口的信息给驾驶带来诸多安全隐患,AR-HUD成为人机交互新窗口,已成为汽车领域的热门话题,AR-HUD将虚拟的图像和实景贴合,一方面可使驾驶员和乘客直接看到行车状态、导航、辅助驾驶等信息,提升驾驶安全性,另一方面,还将生活娱乐等信息融入到信息显示中,成为链接虚拟和现实的桥梁。

本报告核心观点如下

HUD抬头即见的特点在减少驾驶员分心、提升驾驶安全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HUD显示信息相比仪表更多、更灵活,同时HUD替代仪表也有利于整车成本的降低。随着AR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进步,AR-HUD快速商业落地并向低价格区间渗透。

HUD

市场情况

市场现状:国内乘用车市场HUD搭载渗透率持续增加,W-HUD为主流,AR-HUD占比增加;搭载HUD的车型以新能源汽车为主,20~30万价格区间HUD渗透率已超20%;在新能源汽车领域,HUD渗透率持续增加,2023年渗透率约16%,2024年1~4月渗透率约21%,W-HUD为主流,占比超80%,AR-HUD占比持续增加,2022年占比约9%,2023年占比约15%,另外,新造车势力及自主新品牌在搭载HUD方面持续发力,2023年新造车势力和自主新品牌搭载HUD的销量占比已达79%。

竞争格局:从竞争格局来看,国内HUD厂商打破外资垄断逐步进入主导地位,2023~2024年4月国内乘用车市场HUD份额TOP 10厂商中,中国厂商有7家,TOP 5中国厂家有4家;从供应产品来看,外资HUD厂商供应C-HUD和W-HUD为主,且主要供应合资品牌车企,本土厂商产品以W-HUD和AR-HUD为主,主要供应自主新品牌和新造车势力等车企;从产业进展看,国内外HUD厂商PGU技术路线以TFT、DLP技术为主,已有数家企业实现量产,同时,国内厂商积极布局LCoS技术,华为等企业已实现LCoS技术的量产上车。

规模预测:伴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HUD市场渗透率加速,预计2025年中国乘用车HUD市场规模将超过86亿元,2030年接近160亿元。

HUD

技术趋势及应用展望

技术趋势:硬件方面,短期内TFT-LCD与DLP仍为PGU技术主流方案,LCoS具备分辨率高、可避免阳光倒灌等技术优势,发展潜力较大;LBS与Micro-LED技术在对比度、亮度、体积结构、功耗及使用寿命方面有显著优势,并能与最新技术结合,为远期AR-HUD成像技术的理想方案;体积更小的全息光波导技术是未来AR-HUD光学显示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内Tier 1、Tier 2厂商积极布局该技术领域;国内厂商双焦面AR-HUD已具备量产能力,多厂商加快布局多焦面、3D AR-HUD技术;软件方面,数据处理准确性、及时性及稳定性等是AR-HUD软件算法的技术壁垒及升级方向。

应用展望及厂商机会:随着智能驾驶向更高驾驶级别发展,AR-HUD成为人车交互的新窗口,将与多个系统集成,包括仪表盘、导航、ADAS、DMS、信息娱乐、V2X等,AR-HUD还将成为智慧城市信息的车载可视化窗口;HUD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涉及PGU、光学显示和软件算法等技术,HUD厂商将软件、光学、硬件开发、产品适配等全部覆盖难度越来越高,未来跨界合作,有望成为趋势。

HUD

典型玩家分析

主机厂方面宝马发布新一代平视显示系统“BMW Panoramic Vision”,该系统显示可覆盖整个前风挡玻璃宽度。

供应商方面,浦创全面布局DLP、TFT、LCoS、双焦面、斜投影、光波导等技术,产品力向与车内多系统全面联动方向提升;华为乾崑XHUD 2.0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搭载自研车规级LCoS芯片、自研车规级成像模组以及AR构图引擎,在导航精准度和安全警示等功能方面做了升级;泽景布局TFT、DLP、单/双焦面和光波导等技术,其56英寸HUD已量产搭车。

抬头显示(HUD)是一种光学器件,通过与行车电脑、导航仪及倒车雷达等设备配合,实时将车速、转向灯等关键信息投影到透明介质上,PGU作为HUD的核心模块成本占比最高,约55%。HUD分为C-HUD、W-HUD和AR-HUD三类,其中C-HUD逐步被市场淘汰,W-HUD为目前市场主流,AR-HUD具备与实景融合,可投影ADAS信息等优势,目前已量产上车,将成为未来市场主流。

HUD产业链上游为各零部件企业,包括PGU、芯片、光学镜面、挡风玻璃和配套软件等部件厂商;中游为国内外HUD解决方案供应商,代表厂商包括华阳多媒体、华为、浦创、日本精机和大陆等,下游为国内外各大主机厂。

从政策、标准层面,国家正加速制定HUD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2018年11月,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SAE)出台了SAE J1757-2标准,为HUD的测量提供光学测量结构和方法,但该标准发布时间较早,主要对C-HUD和W-HUD做了相关标准要求,对于现阶段快速发展的AR-HUD适用性已相对滞后,我国的《乘用车抬头显示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正在起草中,核心要点是对HUD产品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描述,确定需评价的性能指标、参数范围等,同时,对获得上述指标参数的试验、测试方法做一定要求。

随着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及竞争加剧,HUD成为车企打造差异化竞争的利器,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乘用车智能座舱配置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乘用车市场HUD标配搭载渗透率持续增加,2022年搭载量约142.5万辆,2023年搭载量约220.2万辆,较2022年增加约77.7万辆,增幅55%,其中,W-HUD销量占比最高,AR-HUD销量占比持续增加。

在PGU成像技术领域,短期内TFT-LCD与DLP为主流方案,但DLP核心部件DMD芯片被德州仪器垄断,LCoS可避免阳光倒灌,发展潜力较大。在光学显示领域,单焦面投射会导致单一固定距离虚像和现实场景的距离差,人眼需要在虚像和实景间持续切换变焦,影响驾驶体验,双焦面及多焦面等技术的出现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目前双焦面技术已具备量产能力。光波导方案的体积相较于自由曲面的二次反射方案更小,可解决AR-HUD安装体积过大、成本过高等痛点,全息光波导技术是未来AR-HUD光学显示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智能驾驶向更高驾驶级别发展,AR-HUD成为人车交互的新窗口,将与多个系统集成,包括仪表盘、导航、ADAS、DMS、信息娱乐、V2X等,AR-HUD还将成为智慧城市信息的车载可视化窗口。

/ 获取完整报告 /

本报告共34PDF

多产业报告推荐

点击下方主题查看报告详情

智能网联 

1

智能汽车OTA产业报告(2024版)

2

人形机器人产业报告(2024版)

3

一体化压铸产业报告(2024版)

4

车载T-Box产业报告(2024版)

5

车联网C-V2X产业报告(2024版)

6

智能汽车全景天幕产业报告(2024版)

7

车载HUD产业报告(2023版)

8

软件定义汽车产业报告(2023版)

9

车联网V2X产业报告(2023版)

10

智能汽车HMI产业发展趋势(2023版)

11

智能驾驶及座舱SoC芯片行业报告(2023版)

12

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业报告(2023版)

13

车载语音交互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14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15

车载显示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16

汽车产业ChatGPT技术应用展望(2023版)

17

车载声学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18

座舱监测产业报告(2023版)

19

汽车氛围灯产业报告(2023版)

20

汽车车灯产业报告(2023版)

21

飞行汽车产业报告(2023版)

22

汽车网络安全研究报告(2022版)

23

智能驾驶传感器产业报告(2022版)

24

车载操作系统产业报告(2022版)

25

汽车液晶仪表产业报告(2022版)

26

汽车基础软件产业报告(2022版)

27

车载摄像头产业报告(2022版)

28

智能汽车域控制器产业报告 (2022版)

29

智能汽车云服务产业报告(2022版)

30

车规级芯片产业报告(2022版)

31

智能座舱产业报告(2022版)

自动驾驶

1

空气悬架产业报告(2024版)

2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产业报告(2024版)

3

城市领航辅助驾驶产业报告(2024版)

4

自动驾驶感知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5

高精地图与定位报告(2023版)

6

智能泊车产业报告(2023版)

7

港口场景自动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8

汽车智能底盘产业报告(2023版)

9

车载激光雷达产业报告(2023版)

10

车载毫米波雷达产业报告(2023版)

11

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产业报告(2023版)

12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报告(2023版)

13

干线物流自动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14

领航辅助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15

智能辅助驾驶趋势展望(2023版)

16

车载计算平台产业报告(2022版)

17

智能泊车产业报告(2022版)

18

主流车规级芯片企业对比报告(2022版)

19

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报告(2022版)

20

智能汽车线控底盘产业报告(2022版)

新能源

1

大圆柱电池产业报告(2024版)

2

固态电池产业报告(2024版)

3

乘用车混动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4

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5

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产业报告(2023版)

6

固态电池产业报告(2023版)

7

动力电池产业与技术动态研究报告(2023版)

8

800V高压平台产业技术报告(2023版)

9

新能源汽车BMS研究报告 (2023版)

10

氢燃料电池产业研究报告 (2023版)

11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报告 (2023版)

12

新能源乘用车驱动电机产业研究报告 (2023版)

13

车身一体化压铸产业报告 (2023版)

14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报告(2023版)

15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报告(2023版) 

16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研究报告(2023版) 

17

乘用车电气化供应链现状及展望 (2023版)

18

钠离子电池产业报告(2023版)

19

动力电池安全性产业报告(2022版)

20

电驱动系统技术趋势展望(2022版)

21

新能源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行业报告(2022版)

22

中国乘用车动力总成电气化研究(2022版)

国内市场分析

1

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展望报告

2

2023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与未来展望

3

乘用车电气化供应链现状与展望(2023版)

4

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海外市场分析

1

2023年中国乘用车出口市场总结与展望(2024版)

2

泰国汽车市场研究报告(2024版)

2

墨西哥汽车市场研究报告(2024版)

3

中国汽车及零部件海外市场研究与成功实践分析报告

4

东南亚汽车市场分析报告(2023版)

5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报告(2023版)

6

中东汽车市场研究报告(2023版)

7

拉丁美洲汽车市场研究报告(2023版)

供应链报告

1

汽车芯片供应链报告(2024版)

2

车载冰箱供应链报告(2024版)

3

激光雷达供应链报告(2024版)

盖世汽车研究院月刊/情报

联系咨询

电话:021-39586121

微信:gasgoo2019

喜欢本篇文章请给我点个在看

技术趋势:硬件方面,短期内TFT-LCD与DLP仍为PGU技术主流方案,LCoS具备分辨率高、可避免阳光倒灌等技术优势,发展潜力较大;LBS与Micro-LED技术在对比度、亮度、体积结构、功耗及使用寿命方面有显著优势,并能与最新技术结合,为远期AR-HUD成像技术的理想方案;体积更小的全息光波导技术是未来AR-HUD光学显示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内Tier1、Tier2厂商积极布局该技术领域;国内厂商双焦面AR-HUD已具备量产能力,多厂商加快布局多焦面、3DAR-HUD技术;软件方面,数据处理准确性、及时性及稳定性等是AR-HUD软件算法的技术壁垒及升级方向。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咨询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仪表、中控和手机等端口的信息给驾驶带来诸多安全隐患,AR-HUD成为人机交互新窗口,已成为汽车领域的热门话题,AR-HUD将虚拟的图像和实景贴合,一方面可使驾驶员和乘客直接看到行车状态、导航、辅助驾驶等信息,提升驾驶安全性,另一方面,还将生活娱乐等信息融入到信息显示中,成为链接虚拟和现实的桥梁。

本报告核心观点如下

HUD抬头即见的特点在减少驾驶员分心、提升驾驶安全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HUD显示信息相比仪表更多、更灵活,同时HUD替代仪表也有利于整车成本的降低。随着AR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进步,AR-HUD快速商业落地并向低价格区间渗透。

HUD

市场情况

市场现状:国内乘用车市场HUD搭载渗透率持续增加,W-HUD为主流,AR-HUD占比增加;搭载HUD的车型以新能源汽车为主,20~30万价格区间HUD渗透率已超20%;在新能源汽车领域,HUD渗透率持续增加,2023年渗透率约16%,2024年1~4月渗透率约21%,W-HUD为主流,占比超80%,AR-HUD占比持续增加,2022年占比约9%,2023年占比约15%,另外,新造车势力及自主新品牌在搭载HUD方面持续发力,2023年新造车势力和自主新品牌搭载HUD的销量占比已达79%。

竞争格局:从竞争格局来看,国内HUD厂商打破外资垄断逐步进入主导地位,2023~2024年4月国内乘用车市场HUD份额TOP 10厂商中,中国厂商有7家,TOP 5中国厂家有4家;从供应产品来看,外资HUD厂商供应C-HUD和W-HUD为主,且主要供应合资品牌车企,本土厂商产品以W-HUD和AR-HUD为主,主要供应自主新品牌和新造车势力等车企;从产业进展看,国内外HUD厂商PGU技术路线以TFT、DLP技术为主,已有数家企业实现量产,同时,国内厂商积极布局LCoS技术,华为等企业已实现LCoS技术的量产上车。

规模预测:伴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HUD市场渗透率加速,预计2025年中国乘用车HUD市场规模将超过86亿元,2030年接近160亿元。

HUD

技术趋势及应用展望

技术趋势:硬件方面,短期内TFT-LCD与DLP仍为PGU技术主流方案,LCoS具备分辨率高、可避免阳光倒灌等技术优势,发展潜力较大;LBS与Micro-LED技术在对比度、亮度、体积结构、功耗及使用寿命方面有显著优势,并能与最新技术结合,为远期AR-HUD成像技术的理想方案;体积更小的全息光波导技术是未来AR-HUD光学显示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内Tier 1、Tier 2厂商积极布局该技术领域;国内厂商双焦面AR-HUD已具备量产能力,多厂商加快布局多焦面、3D AR-HUD技术;软件方面,数据处理准确性、及时性及稳定性等是AR-HUD软件算法的技术壁垒及升级方向。

应用展望及厂商机会:随着智能驾驶向更高驾驶级别发展,AR-HUD成为人车交互的新窗口,将与多个系统集成,包括仪表盘、导航、ADAS、DMS、信息娱乐、V2X等,AR-HUD还将成为智慧城市信息的车载可视化窗口;HUD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涉及PGU、光学显示和软件算法等技术,HUD厂商将软件、光学、硬件开发、产品适配等全部覆盖难度越来越高,未来跨界合作,有望成为趋势。

HUD

典型玩家分析

主机厂方面宝马发布新一代平视显示系统“BMW Panoramic Vision”,该系统显示可覆盖整个前风挡玻璃宽度。

供应商方面,浦创全面布局DLP、TFT、LCoS、双焦面、斜投影、光波导等技术,产品力向与车内多系统全面联动方向提升;华为乾崑XHUD 2.0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搭载自研车规级LCoS芯片、自研车规级成像模组以及AR构图引擎,在导航精准度和安全警示等功能方面做了升级;泽景布局TFT、DLP、单/双焦面和光波导等技术,其56英寸HUD已量产搭车。

抬头显示(HUD)是一种光学器件,通过与行车电脑、导航仪及倒车雷达等设备配合,实时将车速、转向灯等关键信息投影到透明介质上,PGU作为HUD的核心模块成本占比最高,约55%。HUD分为C-HUD、W-HUD和AR-HUD三类,其中C-HUD逐步被市场淘汰,W-HUD为目前市场主流,AR-HUD具备与实景融合,可投影ADAS信息等优势,目前已量产上车,将成为未来市场主流。

HUD产业链上游为各零部件企业,包括PGU、芯片、光学镜面、挡风玻璃和配套软件等部件厂商;中游为国内外HUD解决方案供应商,代表厂商包括华阳多媒体、华为、浦创、日本精机和大陆等,下游为国内外各大主机厂。

从政策、标准层面,国家正加速制定HUD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2018年11月,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SAE)出台了SAE J1757-2标准,为HUD的测量提供光学测量结构和方法,但该标准发布时间较早,主要对C-HUD和W-HUD做了相关标准要求,对于现阶段快速发展的AR-HUD适用性已相对滞后,我国的《乘用车抬头显示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正在起草中,核心要点是对HUD产品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描述,确定需评价的性能指标、参数范围等,同时,对获得上述指标参数的试验、测试方法做一定要求。

随着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及竞争加剧,HUD成为车企打造差异化竞争的利器,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乘用车智能座舱配置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乘用车市场HUD标配搭载渗透率持续增加,2022年搭载量约142.5万辆,2023年搭载量约220.2万辆,较2022年增加约77.7万辆,增幅55%,其中,W-HUD销量占比最高,AR-HUD销量占比持续增加。

在PGU成像技术领域,短期内TFT-LCD与DLP为主流方案,但DLP核心部件DMD芯片被德州仪器垄断,LCoS可避免阳光倒灌,发展潜力较大。在光学显示领域,单焦面投射会导致单一固定距离虚像和现实场景的距离差,人眼需要在虚像和实景间持续切换变焦,影响驾驶体验,双焦面及多焦面等技术的出现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目前双焦面技术已具备量产能力。光波导方案的体积相较于自由曲面的二次反射方案更小,可解决AR-HUD安装体积过大、成本过高等痛点,全息光波导技术是未来AR-HUD光学显示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智能驾驶向更高驾驶级别发展,AR-HUD成为人车交互的新窗口,将与多个系统集成,包括仪表盘、导航、ADAS、DMS、信息娱乐、V2X等,AR-HUD还将成为智慧城市信息的车载可视化窗口。

/ 获取完整报告 /

本报告共34PDF

多产业报告推荐

点击下方主题查看报告详情

智能网联 

1

智能汽车OTA产业报告(2024版)

2

人形机器人产业报告(2024版)

3

一体化压铸产业报告(2024版)

4

车载T-Box产业报告(2024版)

5

车联网C-V2X产业报告(2024版)

6

智能汽车全景天幕产业报告(2024版)

7

车载HUD产业报告(2023版)

8

软件定义汽车产业报告(2023版)

9

车联网V2X产业报告(2023版)

10

智能汽车HMI产业发展趋势(2023版)

11

智能驾驶及座舱SoC芯片行业报告(2023版)

12

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业报告(2023版)

13

车载语音交互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14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15

车载显示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16

汽车产业ChatGPT技术应用展望(2023版)

17

车载声学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18

座舱监测产业报告(2023版)

19

汽车氛围灯产业报告(2023版)

20

汽车车灯产业报告(2023版)

21

飞行汽车产业报告(2023版)

22

汽车网络安全研究报告(2022版)

23

智能驾驶传感器产业报告(2022版)

24

车载操作系统产业报告(2022版)

25

汽车液晶仪表产业报告(2022版)

26

汽车基础软件产业报告(2022版)

27

车载摄像头产业报告(2022版)

28

智能汽车域控制器产业报告 (2022版)

29

智能汽车云服务产业报告(2022版)

30

车规级芯片产业报告(2022版)

31

智能座舱产业报告(2022版)

自动驾驶

1

空气悬架产业报告(2024版)

2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产业报告(2024版)

3

城市领航辅助驾驶产业报告(2024版)

4

自动驾驶感知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5

高精地图与定位报告(2023版)

6

智能泊车产业报告(2023版)

7

港口场景自动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8

汽车智能底盘产业报告(2023版)

9

车载激光雷达产业报告(2023版)

10

车载毫米波雷达产业报告(2023版)

11

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产业报告(2023版)

12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报告(2023版)

13

干线物流自动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14

领航辅助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15

智能辅助驾驶趋势展望(2023版)

16

车载计算平台产业报告(2022版)

17

智能泊车产业报告(2022版)

18

主流车规级芯片企业对比报告(2022版)

19

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报告(2022版)

20

智能汽车线控底盘产业报告(2022版)

新能源

1

大圆柱电池产业报告(2024版)

2

固态电池产业报告(2024版)

3

乘用车混动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4

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5

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产业报告(2023版)

6

固态电池产业报告(2023版)

7

动力电池产业与技术动态研究报告(2023版)

8

800V高压平台产业技术报告(2023版)

9

新能源汽车BMS研究报告 (2023版)

10

氢燃料电池产业研究报告 (2023版)

11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报告 (2023版)

12

新能源乘用车驱动电机产业研究报告 (2023版)

13

车身一体化压铸产业报告 (2023版)

14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报告(2023版)

15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报告(2023版) 

16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研究报告(2023版) 

17

乘用车电气化供应链现状及展望 (2023版)

18

钠离子电池产业报告(2023版)

19

动力电池安全性产业报告(2022版)

20

电驱动系统技术趋势展望(2022版)

21

新能源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行业报告(2022版)

22

中国乘用车动力总成电气化研究(2022版)

国内市场分析

1

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展望报告

2

2023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与未来展望

3

乘用车电气化供应链现状与展望(2023版)

4

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海外市场分析

1

2023年中国乘用车出口市场总结与展望(2024版)

2

泰国汽车市场研究报告(2024版)

2

墨西哥汽车市场研究报告(2024版)

3

中国汽车及零部件海外市场研究与成功实践分析报告

4

东南亚汽车市场分析报告(2023版)

5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报告(2023版)

6

中东汽车市场研究报告(2023版)

7

拉丁美洲汽车市场研究报告(2023版)

供应链报告

1

汽车芯片供应链报告(2024版)

2

车载冰箱供应链报告(2024版)

3

激光雷达供应链报告(2024版)

盖世汽车研究院月刊/情报

联系咨询

电话:021-39586121

微信:gasgoo2019

喜欢本篇文章请给我点个在看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