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
作者:叶曼至
编辑:刘婷
耐克、阿迪达斯背后的国内经销商,生意没那么好做了。
日前,滔搏(06110.HK)发布了盈利预警公告,预计其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六个月内,股东应占利润将较去年同期的13.4亿元下滑约35%。
据公告,此番利润预期减少主要受宏观消费疲软对行业零售环境的拖累,报告期内滔搏集团收入同比下降。同时,需求放缓对线下客流的冲击更加显著,导致负经营杠杆影响,带来销售及分销以及一般及行政费用率同比提升。
(图/unsplash)
公告指出,在上述报告期内,滔搏加大促销力度,零售折扣率的加深以及线上渠道相对更深的折扣策略,共同导致了毛利率的同比下滑。而折扣率加大的背后,是库存上升;同时,期内线上零售占比提升,线上销售的折扣率又高于线下的折扣率。
9月11日,滔搏开盘后股价大跌,盘中最高跌幅超20%。9月12日,滔搏股价小幅回弹,截至收盘,滔搏报2.35港元/股。
国际大牌的经销生意不好做了
2024财年以来,滔搏业绩持续下滑。据滔搏2024财年一季度(2024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业绩报告,其零售及批发业务的总销售金额按年同比获得中单位数下跌。截至2024年5月31日,其直营门店毛销售面积较上一季末减少1.4%,较去年同期减少0.5%。
在此之前,滔搏业绩颓势已现。2021财年~2022财年,滔搏营收同比下滑11.48%、15.0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1.68%、24.93%。2023财年,滔搏营收和利润曾实现个位数增长,但在进入2024财年后再次下滑。
对于滔搏的业绩表现,优他国际品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杨大筠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作为高瓴资本主导运作的企业,滔搏会在公司运营上被要求“提速”,杠杆率也会相对较高,其经营成本投入也会更高。“在投资方刚进入时,滔搏这一类企业会发展得十分迅速,但后续也会较容易出现疲态。结合宏观市场消费力衰退这一大背景,其利润增速更容易有所承压。”
(图/unsplash)
滔搏业绩“失速”,或能从其主营业务上寻得原因。
滔搏原是百丽旗下运动鞋服业务板块,于2019年分拆上市。作为国内最大的体育用品经销商,滔搏经营品牌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众多知名国际品牌。截至今年2月末,滔搏和14个运动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着6144家直营门店。
如今,耐克和阿迪达斯仍是滔搏业绩“基本盘”。滔搏已与耐克及阿迪达斯合作了15年以上,是耐克全球第二大零售合作伙伴及客户,也是耐克和阿迪达斯中国最大的零售合作伙伴。截至2023财年数据,耐克和阿迪达斯对滔搏的收入贡献占比近86%。
从财报数据看,滔搏业绩走势与两大主力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
据2023财年(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年报,滔搏实现营收270.73亿元,同比下降了15.1%,净利润为18.37亿元,同比下滑24.93%。2023年1-3月,阿迪达斯大中华区收入为8.84亿欧元,同比下跌12%,连续八个财季下滑。
2023财年(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耐克中国仅有鞋类产品营收增速回正,为54.35亿美元,同比微涨 0.19亿美元;而服饰和装备分别下滑14%、24%至16.66亿美元和1.47亿美元。
2022财年第四季度(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滔搏零售以及批发业务的销售总金额,“按年同比录得10-20%高段下跌”。
反观耐克与阿迪达斯同期数据,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耐克大中华区业务收入为22.79亿美金,同比下降8%,鞋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息税前利润从9.73亿美元,降至7.84亿美元;2022年1-3月,阿迪达斯大中华区的收入同比大降34.6%。
与之对比的是,国货鞋服品牌营销规模不断上涨,甚至反超国际大牌。以安踏为例,截至2023年12月31日,安踏集团实现营收623.56亿元,不仅超越了阿迪达斯中国同期营收,更是耐克中国收入规模约1.2倍。
有运动鞋服品牌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直言,近年来,安踏、李宁等国货运动品牌不断崛起,在产品研发设计、品牌推广上逐渐获得消费者认可,进一步挤压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大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生意没那么好做,作为主要代理商,滔搏也被影响。”
5年关店近2199家
除此之外,体育鞋服、用品线下零售遇冷,品牌发力自营渠道,也是滔搏面临的“痛点”。
如今,各大运动品牌皆在重仓线上渠道,在电商平台开设自营旗舰店、直播间、小程序,且优惠折扣频频,一定程度上蚕食滔搏等线下经销商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耐克、阿迪达斯亦在向DTC转型,开设自营门店,这也进一步挤压滔搏的生存空间。
线下生意不好做,为了收窄支出成本,滔搏也在收缩门店规模。截至2024年2月29日,滔搏直营门店数量为6144家,与2019年2月的8343家相比缩减2199家。尽管降低了运营成本,但在一定程度上来看,这也削弱了其市场覆盖率与品牌影响力。
(图/unsplash)
业绩、经营瓶颈如此,滔搏也在寻求“自救”,盯上了户外赛道。
2023年,滔搏先后与户外运动品牌HOKA ONE ONE、凯乐石、冷山达成合作。今年5月,滔搏还官宣了和加拿大高端越野跑品牌norda的合作,并将成为norda在中国市场的独家运营商。
在杨大筠看来,滔搏应调整企业旗下品牌阵容,淘汰掉利润低的品牌,从而实现资金回笼。与此同时,滔搏应寻求更能掌控的品牌独家代理权,逐渐形成品牌矩阵多元化,减少对耐克、阿迪达斯品牌依赖。
针对如何应对大客户增长乏力、公司在线上渠道上的发力与部署等问题,9月11日,时代周报记者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采访函至滔搏媒体、投资者关系联络邮箱,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读完点个【在看】?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
作者:叶曼至
编辑:刘婷
耐克、阿迪达斯背后的国内经销商,生意没那么好做了。
日前,滔搏(06110.HK)发布了盈利预警公告,预计其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六个月内,股东应占利润将较去年同期的13.4亿元下滑约35%。
据公告,此番利润预期减少主要受宏观消费疲软对行业零售环境的拖累,报告期内滔搏集团收入同比下降。同时,需求放缓对线下客流的冲击更加显著,导致负经营杠杆影响,带来销售及分销以及一般及行政费用率同比提升。
(图/unsplash)
公告指出,在上述报告期内,滔搏加大促销力度,零售折扣率的加深以及线上渠道相对更深的折扣策略,共同导致了毛利率的同比下滑。而折扣率加大的背后,是库存上升;同时,期内线上零售占比提升,线上销售的折扣率又高于线下的折扣率。
9月11日,滔搏开盘后股价大跌,盘中最高跌幅超20%。9月12日,滔搏股价小幅回弹,截至收盘,滔搏报2.35港元/股。
国际大牌的经销生意不好做了
2024财年以来,滔搏业绩持续下滑。据滔搏2024财年一季度(2024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业绩报告,其零售及批发业务的总销售金额按年同比获得中单位数下跌。截至2024年5月31日,其直营门店毛销售面积较上一季末减少1.4%,较去年同期减少0.5%。
在此之前,滔搏业绩颓势已现。2021财年~2022财年,滔搏营收同比下滑11.48%、15.0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1.68%、24.93%。2023财年,滔搏营收和利润曾实现个位数增长,但在进入2024财年后再次下滑。
对于滔搏的业绩表现,优他国际品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杨大筠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作为高瓴资本主导运作的企业,滔搏会在公司运营上被要求“提速”,杠杆率也会相对较高,其经营成本投入也会更高。“在投资方刚进入时,滔搏这一类企业会发展得十分迅速,但后续也会较容易出现疲态。结合宏观市场消费力衰退这一大背景,其利润增速更容易有所承压。”
(图/unsplash)
滔搏业绩“失速”,或能从其主营业务上寻得原因。
滔搏原是百丽旗下运动鞋服业务板块,于2019年分拆上市。作为国内最大的体育用品经销商,滔搏经营品牌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众多知名国际品牌。截至今年2月末,滔搏和14个运动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着6144家直营门店。
如今,耐克和阿迪达斯仍是滔搏业绩“基本盘”。滔搏已与耐克及阿迪达斯合作了15年以上,是耐克全球第二大零售合作伙伴及客户,也是耐克和阿迪达斯中国最大的零售合作伙伴。截至2023财年数据,耐克和阿迪达斯对滔搏的收入贡献占比近86%。
从财报数据看,滔搏业绩走势与两大主力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
据2023财年(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年报,滔搏实现营收270.73亿元,同比下降了15.1%,净利润为18.37亿元,同比下滑24.93%。2023年1-3月,阿迪达斯大中华区收入为8.84亿欧元,同比下跌12%,连续八个财季下滑。
2023财年(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耐克中国仅有鞋类产品营收增速回正,为54.35亿美元,同比微涨 0.19亿美元;而服饰和装备分别下滑14%、24%至16.66亿美元和1.47亿美元。
2022财年第四季度(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滔搏零售以及批发业务的销售总金额,“按年同比录得10-20%高段下跌”。
反观耐克与阿迪达斯同期数据,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耐克大中华区业务收入为22.79亿美金,同比下降8%,鞋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息税前利润从9.73亿美元,降至7.84亿美元;2022年1-3月,阿迪达斯大中华区的收入同比大降34.6%。
与之对比的是,国货鞋服品牌营销规模不断上涨,甚至反超国际大牌。以安踏为例,截至2023年12月31日,安踏集团实现营收623.56亿元,不仅超越了阿迪达斯中国同期营收,更是耐克中国收入规模约1.2倍。
有运动鞋服品牌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直言,近年来,安踏、李宁等国货运动品牌不断崛起,在产品研发设计、品牌推广上逐渐获得消费者认可,进一步挤压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大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生意没那么好做,作为主要代理商,滔搏也被影响。”
5年关店近2199家
除此之外,体育鞋服、用品线下零售遇冷,品牌发力自营渠道,也是滔搏面临的“痛点”。
如今,各大运动品牌皆在重仓线上渠道,在电商平台开设自营旗舰店、直播间、小程序,且优惠折扣频频,一定程度上蚕食滔搏等线下经销商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耐克、阿迪达斯亦在向DTC转型,开设自营门店,这也进一步挤压滔搏的生存空间。
线下生意不好做,为了收窄支出成本,滔搏也在收缩门店规模。截至2024年2月29日,滔搏直营门店数量为6144家,与2019年2月的8343家相比缩减2199家。尽管降低了运营成本,但在一定程度上来看,这也削弱了其市场覆盖率与品牌影响力。
(图/unsplash)
业绩、经营瓶颈如此,滔搏也在寻求“自救”,盯上了户外赛道。
2023年,滔搏先后与户外运动品牌HOKA ONE ONE、凯乐石、冷山达成合作。今年5月,滔搏还官宣了和加拿大高端越野跑品牌norda的合作,并将成为norda在中国市场的独家运营商。
在杨大筠看来,滔搏应调整企业旗下品牌阵容,淘汰掉利润低的品牌,从而实现资金回笼。与此同时,滔搏应寻求更能掌控的品牌独家代理权,逐渐形成品牌矩阵多元化,减少对耐克、阿迪达斯品牌依赖。
针对如何应对大客户增长乏力、公司在线上渠道上的发力与部署等问题,9月11日,时代周报记者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采访函至滔搏媒体、投资者关系联络邮箱,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读完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