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头条
提升一亿中产阶级阅读效率
打开
喊了这么多年,国家今天终于出手了
鸣金网
1个月前
国民收入中,居民部门收入份额占比明显偏低,国家和企业部门收入份额过高。...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发展的路径一般都是:。
作者:中产先生
来源:中产先生(ID:mr-middle-com)
提高居民收入,动真格了。
昨天或者说今天,最大的一个消息莫过于这个:
说是历史性时刻,应该不为过。
这不止是提高工资收入,也是应对通缩扩大内需的举措,更是发展模式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发展的路径一般都是:
先集中力量搞工业化和制造业。
中国也一样,过去三十年,一直是制造大于消费,外需大于内需,
各种政策也是先紧着制造业。
在分配上也是一样。
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中,居民部门收入份额占比明显偏低,国家和企业部门收入份额过高。
不但在贷款利率方面偏向企业,在劳动收入方面,
低工资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制造业的红利
,
当然也包括
福利兜底的部分,不展开。
在发展初期这是没办法的事,先注重效率才能实现公平,现在的东南亚和墨西哥也一样。
二次分配:
为了鼓励企业家创业,二次分配上对创业群体也是比较照顾,资产税最近才看到落地的步骤,遗产税等都没有实施,
导致工薪阶层成为纳税的主体
。
这种分配模式:
在发展初期效率大于公平,可以集中有限的力量发展制造业,但是到了一定时期,就不再适合发展的需要了,因为居民没有钱就会抑制消费。
近些年来,二次分配搞得比较多,比如个税抵扣其实力度还挺大的,对资产征税也提上日程,房地产税之类的也是箭在弦上。
但是初次分配,国家一直没有表态。
这次国家正式发文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意义相当大。
首先是应对通缩和内卷。
如果现在已经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政策再向生产倾斜已经没有什么效果了,必须向居民端倾斜,提高居民收入,扩大福利兜底,让居民有能力有意愿消费。
其次是经济动能的转换。
以前靠密集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污染环境消耗资源不说,劳动附加值太低,未来要内外需循环,发展新质生产力,分配模式和发展阶段要匹配。
最低工资线应该要重新划了。
当然,有人关心了:
提高劳动报酬的钱从哪里来?
减税降负国家少拿一些,温和通胀生产成本增加一些,优化市场环境增强民企竞争力,当然财政方面也可以出一些扶持的政策。
鉴于现在企业比较难,国家可以承担更多责任,可以做的还是很多的。
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好看”行不行↓↓
国民收入中,居民部门收入份额占比明显偏低,国家和企业部门收入份额过高。...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发展的路径一般都是:。
作者:中产先生
来源:中产先生(ID:mr-middle-com)
提高居民收入,动真格了。
昨天或者说今天,最大的一个消息莫过于这个:
说是历史性时刻,应该不为过。
这不止是提高工资收入,也是应对通缩扩大内需的举措,更是发展模式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发展的路径一般都是:
先集中力量搞工业化和制造业。
中国也一样,过去三十年,一直是制造大于消费,外需大于内需,
各种政策也是先紧着制造业。
在分配上也是一样。
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中,居民部门收入份额占比明显偏低,国家和企业部门收入份额过高。
不但在贷款利率方面偏向企业,在劳动收入方面,
低工资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制造业的红利
,
当然也包括
福利兜底的部分,不展开。
在发展初期这是没办法的事,先注重效率才能实现公平,现在的东南亚和墨西哥也一样。
二次分配:
为了鼓励企业家创业,二次分配上对创业群体也是比较照顾,资产税最近才看到落地的步骤,遗产税等都没有实施,
导致工薪阶层成为纳税的主体
。
这种分配模式:
在发展初期效率大于公平,可以集中有限的力量发展制造业,但是到了一定时期,就不再适合发展的需要了,因为居民没有钱就会抑制消费。
近些年来,二次分配搞得比较多,比如个税抵扣其实力度还挺大的,对资产征税也提上日程,房地产税之类的也是箭在弦上。
但是初次分配,国家一直没有表态。
这次国家正式发文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意义相当大。
首先是应对通缩和内卷。
如果现在已经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政策再向生产倾斜已经没有什么效果了,必须向居民端倾斜,提高居民收入,扩大福利兜底,让居民有能力有意愿消费。
其次是经济动能的转换。
以前靠密集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污染环境消耗资源不说,劳动附加值太低,未来要内外需循环,发展新质生产力,分配模式和发展阶段要匹配。
最低工资线应该要重新划了。
当然,有人关心了:
提高劳动报酬的钱从哪里来?
减税降负国家少拿一些,温和通胀生产成本增加一些,优化市场环境增强民企竞争力,当然财政方面也可以出一些扶持的政策。
鉴于现在企业比较难,国家可以承担更多责任,可以做的还是很多的。
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好看”行不行↓↓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相关新闻
用热像仪竟能看出汽车的这么多故障?
智车科技
4周前
都是“金价”,为何差这么多?
新财网 文
2周前
8家央企携手!低空经济创新联合体成立 行业连迎重磅催化
科创板日报
1天前
2024年十大景气行业,前景如何?
财经杂志
1天前
M1发出最强信号:回升,未来趋势如何?
券商中国
3天前
上海最新部署!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证券时报
3天前
特朗普:胜选一周的“非常”信号
川阅全球宏观
2天前
美国10月CPI同比上升2.6%,符合预期
凤凰网财经
2天前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