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智能手机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玩具,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开始加入到刷手机的大军中来,用手机观看直播、浏览新闻、甚至熬夜看短视频、挑战各种手机小游戏等等。
这种现象既让人感到新奇,又不免引发担忧:长时间使用手机是否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然而,最新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
近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Changwei Li研究团队在Transl Psychiatry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Chinese adul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在中老年人群中,社交媒体使用与抑郁症状发生率较低密切相关,并且对已有抑郁症状的个体,社交媒体的使用有助于其转为非抑郁状态。
抑郁症状患病率
本研究基于9121名基线(2018年)无抑郁症状的参与者和5302名基线已表现出抑郁症状的参与者,分别探讨了社交媒体使用与抑郁症状发生及缓解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到2020年,中年及老年中国人群的总体抑郁症状流行率为36.0%(95% CI: 34.8%-37.1%),且该流行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0至80岁年龄段的抑郁症状最为显著,而80岁以上人群的流行率略有下降。此外,女性的抑郁症状流行率明显高于男性,农村地区的流行率高于城市和郊区,尤其是农村女性的抑郁症状流行率高达50.3%。
图:2020年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调查参与者中按性别、居住地区和10岁年龄组划分的抑郁症状患病率
在地理分布上,西部省份如青海、甘肃、重庆和湖北的抑郁症状流行率接近或超过50%。其中,青海省的流行率最高,达78.2%。这一现象可能与青海地区的特殊环境因素有关,如高海拔、低温、低氧、强紫外线辐射以及较低的居住绿化水平。此外,青海经济相对落后,居民收入较低,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差,同时不健康生活方式(如饮酒)盛行,这些社会经济、行为和环境因素共同促成了该地区抑郁症状的高发。
抑郁症状的发展
在本研究9121名无抑郁症状的参与者中,有2071名(22.7%)在两年内发展出了抑郁症状。与未发生抑郁症状的个体相比,发生抑郁症状的个体普遍年龄较大,男性比例较低,更多居住在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婚姻状况上多为离婚、丧偶或未婚。这些个体生活方式相对不健康,吸烟和饮酒频率较低,睡眠时间较短,且患有更多的慢性疾病。
在5302名基线已表现出抑郁症状的参与者中,研究发现有1920人(36.2%)在两年内转为非抑郁状态。与那些持续处于抑郁状态的个体相比,抑郁症状缓解的个体往往年龄较轻,男性比例较高,更多居住在城市和郊区,受教育程度较高,婚姻状况较为稳定,与配偶共同生活。此外,这些转为非抑郁状态的个体睡眠时间稍长,慢性病数量较少。
社交媒体的作用
在社交媒体使用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上,研究显示,在无抑郁症状的参与者中,2018年参与社交媒体活动的人群,在两年内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降低了24.0%(95% CI: 10.0%-36.0%)。其中,玩游戏(OR=0.59, 95% CI: 0.42–0.84)、使用移动支付(OR=0.67, 95% CI: 0.54–0.84)和使用微信(OR=0.75, 95% CI: 0.63–0.89)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设备相比,使用手机进行社交媒体活动的个体抑郁症状发生风险显著降低(OR=0.78, 95% CI: 0.66–0.93)。
表:在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的9121名基线时无抑郁症状的参与者中,基线时每种社交媒体活动和参与社交媒体活动的方法与事件抑郁症状的相关性以及2年随访期间CESD评分的变化(2018年)
对于2018年已表现出抑郁症状的参与者,2020年开始使用社交媒体的1457人中,转为非抑郁状态的可能性明显提高,尤其是那些开始参与三种或以上社交媒体活动的个体,抑郁症状缓解的可能性增加了24%(OR=1.24, 95% CI: 1.05–1.46)。相比之下,从未参与社交媒体活动的个体抑郁症状的持续率较高。
表:在CHARLS 2018年调查中,社交媒体活动的变化与2018年至2020年期间5302名抑郁症状参与者中抑郁症状的减少之间的关联
小结
综上所述,虽然中老年人沉迷于手机的现象可能会引起其他家庭成员的担忧,但科学证据表明,合理利用社交媒体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正面影响。对于中老年人而言,社交媒体不仅仅是一种消遣方式,更是一个连接世界、保持社交活力的重要平台。
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和支持中老年人适当地使用社交媒体,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使用习惯,确保其健康、安全地享受数字生活的乐趣。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老年人的数字生活需求,将是社会各界需要共同思考和努力的方向。通过提供更加友好、便捷的服务,我们可以帮助更多中老年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福祉,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点击下方“药渡“,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
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规则又双叒叕改啦,如果您不点个“在看”或者没设为"星标",我们可能就消散在茫茫文海之中~点这里,千万不要错过药渡的最新消息哦!???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智能手机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玩具,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开始加入到刷手机的大军中来,用手机观看直播、浏览新闻、甚至熬夜看短视频、挑战各种手机小游戏等等。
这种现象既让人感到新奇,又不免引发担忧:长时间使用手机是否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然而,最新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
近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Changwei Li研究团队在Transl Psychiatry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Chinese adul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在中老年人群中,社交媒体使用与抑郁症状发生率较低密切相关,并且对已有抑郁症状的个体,社交媒体的使用有助于其转为非抑郁状态。
抑郁症状患病率
本研究基于9121名基线(2018年)无抑郁症状的参与者和5302名基线已表现出抑郁症状的参与者,分别探讨了社交媒体使用与抑郁症状发生及缓解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到2020年,中年及老年中国人群的总体抑郁症状流行率为36.0%(95% CI: 34.8%-37.1%),且该流行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0至80岁年龄段的抑郁症状最为显著,而80岁以上人群的流行率略有下降。此外,女性的抑郁症状流行率明显高于男性,农村地区的流行率高于城市和郊区,尤其是农村女性的抑郁症状流行率高达50.3%。
图:2020年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调查参与者中按性别、居住地区和10岁年龄组划分的抑郁症状患病率
在地理分布上,西部省份如青海、甘肃、重庆和湖北的抑郁症状流行率接近或超过50%。其中,青海省的流行率最高,达78.2%。这一现象可能与青海地区的特殊环境因素有关,如高海拔、低温、低氧、强紫外线辐射以及较低的居住绿化水平。此外,青海经济相对落后,居民收入较低,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差,同时不健康生活方式(如饮酒)盛行,这些社会经济、行为和环境因素共同促成了该地区抑郁症状的高发。
抑郁症状的发展
在本研究9121名无抑郁症状的参与者中,有2071名(22.7%)在两年内发展出了抑郁症状。与未发生抑郁症状的个体相比,发生抑郁症状的个体普遍年龄较大,男性比例较低,更多居住在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婚姻状况上多为离婚、丧偶或未婚。这些个体生活方式相对不健康,吸烟和饮酒频率较低,睡眠时间较短,且患有更多的慢性疾病。
在5302名基线已表现出抑郁症状的参与者中,研究发现有1920人(36.2%)在两年内转为非抑郁状态。与那些持续处于抑郁状态的个体相比,抑郁症状缓解的个体往往年龄较轻,男性比例较高,更多居住在城市和郊区,受教育程度较高,婚姻状况较为稳定,与配偶共同生活。此外,这些转为非抑郁状态的个体睡眠时间稍长,慢性病数量较少。
社交媒体的作用
在社交媒体使用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上,研究显示,在无抑郁症状的参与者中,2018年参与社交媒体活动的人群,在两年内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降低了24.0%(95% CI: 10.0%-36.0%)。其中,玩游戏(OR=0.59, 95% CI: 0.42–0.84)、使用移动支付(OR=0.67, 95% CI: 0.54–0.84)和使用微信(OR=0.75, 95% CI: 0.63–0.89)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设备相比,使用手机进行社交媒体活动的个体抑郁症状发生风险显著降低(OR=0.78, 95% CI: 0.66–0.93)。
表:在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的9121名基线时无抑郁症状的参与者中,基线时每种社交媒体活动和参与社交媒体活动的方法与事件抑郁症状的相关性以及2年随访期间CESD评分的变化(2018年)
对于2018年已表现出抑郁症状的参与者,2020年开始使用社交媒体的1457人中,转为非抑郁状态的可能性明显提高,尤其是那些开始参与三种或以上社交媒体活动的个体,抑郁症状缓解的可能性增加了24%(OR=1.24, 95% CI: 1.05–1.46)。相比之下,从未参与社交媒体活动的个体抑郁症状的持续率较高。
表:在CHARLS 2018年调查中,社交媒体活动的变化与2018年至2020年期间5302名抑郁症状参与者中抑郁症状的减少之间的关联
小结
综上所述,虽然中老年人沉迷于手机的现象可能会引起其他家庭成员的担忧,但科学证据表明,合理利用社交媒体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正面影响。对于中老年人而言,社交媒体不仅仅是一种消遣方式,更是一个连接世界、保持社交活力的重要平台。
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和支持中老年人适当地使用社交媒体,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使用习惯,确保其健康、安全地享受数字生活的乐趣。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老年人的数字生活需求,将是社会各界需要共同思考和努力的方向。通过提供更加友好、便捷的服务,我们可以帮助更多中老年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福祉,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点击下方“药渡“,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
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规则又双叒叕改啦,如果您不点个“在看”或者没设为"星标",我们可能就消散在茫茫文海之中~点这里,千万不要错过药渡的最新消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