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重新理解中美关系

吴晓波频道

1个月前

费正清认为要了解中国,必须要站在一个更辽阔的时间和空间轴上进行观察,这两根轴一个是全球化的轴,另外一个是中国历史的轴。...但是费正清对中国的理解,并不是美国人对中国理解的终结。

点击图片▲了解会员

本文内容精选自2024年8月8日《每天听见吴晓波》的音频,登录吴晓波频道APP,可收听完整内容。【点击此处,免费领7天会员】

口述 / 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经常有企业家朋友问我,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会有很多决定性因素,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在外部因素中有一个因素最重要,那就是中美关系。

我想今天有很多人关心中国和美国,过去、今天和未来。

2003年秋天,我到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去做访问学者。在那段时间我经常去哈佛的燕京学社,也就是东亚研究中心,跟一些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做交流。

哈佛东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是费正清,他写了第一本把中国和美国进行比较研究的学术著作,这本书的名字就是《美国与中国》。

费正清是1932年到北京的,在后来的十多年里,他一直作为学者和官员在中国进行观察,可以说他目睹了中国现代史上最混乱的那段时期。

他有很多中国朋友,其中分成两类,一类是革命派,一类是改良派。他们都非常坚定,充满热忱,并认为自己的主张能够改变国家的命运。他们之间的争吵、冲突,甚至互相屠杀,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前途。

但是费正清从一个外来者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前途似乎更加复杂。

他在《美国与中国的序言中曾经有过描述,他说我有一年到黄河去考察,站在黄河边,我看到黄河中一艘船在逆水上行,船在一个个漩涡中穿梭,非常跌宕,看上去快要沉没了,然后经过一个浪头,它又从波浪中呈现了出来,继续曲折前行。

接下来,费正清说,我的眼睛盯着那艘船,就好像盯着那个逆水上行的国家,但如果我只盯着那艘船的话,我无法看清中国的真相。那么中国的真相,黄河中这艘船的真相是什么呢?

非常清楚,你必须要站得更远一点,要站到山坡上。

当你站到山坡上,你会发觉这艘船有两条纤绳,岸边有一些纤夫,所以这艘船的方向是被河床的方向,被波浪的方向,被漩涡的方向,包括被这两根纤绳的方向所牵引的。如果你看不到那两根纤绳,看不见那些纤夫,那么你就没有办法完整地了解黄河上的这艘船,也没有办法完整地了解中国。

所以,费正清认为要了解中国,必须要站在一个更辽阔的时间和空间轴上进行观察,这两根轴一个是全球化的轴,另外一个是中国历史的轴。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到了1950年代,费正清回到他的母校哈佛大学,创建了东亚研究中心,主编了一套书,叫作《剑桥中国史》。但是费正清对中国的理解,并不是美国人对中国理解的终结。

在他之后,又出现了很多学者,比如历史学家彭木兰、经济学家克斯、政治学家基辛格等等。包括今天美国很多智库的学者,在过去的将近 100 年里,在不同的时期,他们对中国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如果有机会把它们串起来,从思想史、政治史、文化史和科技史的角度来进行综合的理解,也许我们有机会了解一个更立体的美国与中国。

今天要向大家介绍一门课程,下个月的9月20号到22号,我会在杭州开设一堂季度讲堂的专题课,主题就叫中国与美国。我要讲的主题是从费正清到特朗普,分析大半个世纪里美国精英社会对中国不同阶段的不同认知。

另外,我还请了3个朋友,也是美国问题研究专家。一位是社科院美国所的研究院副所长刁大明,他将讲述当代美国政治;另一位老师是施展,他会讲述美国的宗教和美国社会;还有一位老师是曾航,他会讲述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高科技对比。

这四门课分别是半天思想史、半天政治史、半天美国社会史和半天科技史,加在一起是两天的课程。

我们会从四个角度来梳理中美关系演变和中美竞合的历史,从而为大家在个人和企业的决策和方向选择上提供一些参考。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登录吴晓波频道APP

即可收听完整音频内容

点击下方按钮领7天试听会员

费正清认为要了解中国,必须要站在一个更辽阔的时间和空间轴上进行观察,这两根轴一个是全球化的轴,另外一个是中国历史的轴。...但是费正清对中国的理解,并不是美国人对中国理解的终结。

点击图片▲了解会员

本文内容精选自2024年8月8日《每天听见吴晓波》的音频,登录吴晓波频道APP,可收听完整内容。【点击此处,免费领7天会员】

口述 / 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经常有企业家朋友问我,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会有很多决定性因素,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在外部因素中有一个因素最重要,那就是中美关系。

我想今天有很多人关心中国和美国,过去、今天和未来。

2003年秋天,我到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去做访问学者。在那段时间我经常去哈佛的燕京学社,也就是东亚研究中心,跟一些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做交流。

哈佛东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是费正清,他写了第一本把中国和美国进行比较研究的学术著作,这本书的名字就是《美国与中国》。

费正清是1932年到北京的,在后来的十多年里,他一直作为学者和官员在中国进行观察,可以说他目睹了中国现代史上最混乱的那段时期。

他有很多中国朋友,其中分成两类,一类是革命派,一类是改良派。他们都非常坚定,充满热忱,并认为自己的主张能够改变国家的命运。他们之间的争吵、冲突,甚至互相屠杀,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前途。

但是费正清从一个外来者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前途似乎更加复杂。

他在《美国与中国的序言中曾经有过描述,他说我有一年到黄河去考察,站在黄河边,我看到黄河中一艘船在逆水上行,船在一个个漩涡中穿梭,非常跌宕,看上去快要沉没了,然后经过一个浪头,它又从波浪中呈现了出来,继续曲折前行。

接下来,费正清说,我的眼睛盯着那艘船,就好像盯着那个逆水上行的国家,但如果我只盯着那艘船的话,我无法看清中国的真相。那么中国的真相,黄河中这艘船的真相是什么呢?

非常清楚,你必须要站得更远一点,要站到山坡上。

当你站到山坡上,你会发觉这艘船有两条纤绳,岸边有一些纤夫,所以这艘船的方向是被河床的方向,被波浪的方向,被漩涡的方向,包括被这两根纤绳的方向所牵引的。如果你看不到那两根纤绳,看不见那些纤夫,那么你就没有办法完整地了解黄河上的这艘船,也没有办法完整地了解中国。

所以,费正清认为要了解中国,必须要站在一个更辽阔的时间和空间轴上进行观察,这两根轴一个是全球化的轴,另外一个是中国历史的轴。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到了1950年代,费正清回到他的母校哈佛大学,创建了东亚研究中心,主编了一套书,叫作《剑桥中国史》。但是费正清对中国的理解,并不是美国人对中国理解的终结。

在他之后,又出现了很多学者,比如历史学家彭木兰、经济学家克斯、政治学家基辛格等等。包括今天美国很多智库的学者,在过去的将近 100 年里,在不同的时期,他们对中国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如果有机会把它们串起来,从思想史、政治史、文化史和科技史的角度来进行综合的理解,也许我们有机会了解一个更立体的美国与中国。

今天要向大家介绍一门课程,下个月的9月20号到22号,我会在杭州开设一堂季度讲堂的专题课,主题就叫中国与美国。我要讲的主题是从费正清到特朗普,分析大半个世纪里美国精英社会对中国不同阶段的不同认知。

另外,我还请了3个朋友,也是美国问题研究专家。一位是社科院美国所的研究院副所长刁大明,他将讲述当代美国政治;另一位老师是施展,他会讲述美国的宗教和美国社会;还有一位老师是曾航,他会讲述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高科技对比。

这四门课分别是半天思想史、半天政治史、半天美国社会史和半天科技史,加在一起是两天的课程。

我们会从四个角度来梳理中美关系演变和中美竞合的历史,从而为大家在个人和企业的决策和方向选择上提供一些参考。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登录吴晓波频道APP

即可收听完整音频内容

点击下方按钮领7天试听会员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