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逆袭的三段跳:做保姆、开白盒、垒护城墙

未来汽车Daily

2周前

2020年,理想汽车停止了和Mobileye的合作,开始使用地平线的芯片开展智能驾驶的全栈自研。

头图来源| 地平线官方

作者| 苏鹏

创业9年,一波三折,地平线(股票代码:9660.HK)终于如愿登陆港交所。
虽然在时间上没能跑赢黑芝麻,将“中国智驾芯片第一股”的称号拱手让于后者。但地平线还是在登陆首日的10月24日,凭借54亿港元的募资总额,创造了港股今年以来最大的科技IPO。
当日开盘,地平线最高涨幅为38%,市值一度达到647亿港元。
资本市场总是不吝啬为逆袭的励志故事,以及拥有更高想象力的公司献上鲜花和掌声。
地平线的故事堪称励志。从最初进入智能驾驶行业的无人问津,到依靠长安、理想和大众等主机厂逐渐成长为行业巨头,地平线一路的摸爬滚打让外界看到这家公司的韧性。
“从最初到长安驻场再到为理想提供研发支援,地平线就像是一支作战部队,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都拼尽全力。”有投资人告诉未来汽车Daily,这种堪称狼性的创业思维总是能博取更大的胜率。
从资本角度来看,一家公司投资阵容的厚度决定了该公司的预期高低。地平线背后的,是包括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中国一汽,英特尔、云锋基金、五源资本、红杉资本、高瓴、黑石、黄浦江创投、SK Hynix、宁德时代等股东,涵盖了汽车行业上下游以及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地平线也在不断向外界显露积极预期。作为一家身处产业链上游的公司,在价格战全方位的波及中,地平线近3年来的毛利率也长期保持在70%左右,并且其还没有停止关于市场份额,智驾上限的探索。
逆袭者在成功之后,故事的记录者总是愿意将成功缘由归结于天赋、努力。但这稍显片面,站在当下节点向前看,我们更希望将成功与环境结合在一起。
在关键的节点,地平线又做对了什么?

始于芯片,不止芯片

地平线的商业故事始于芯片,但故事的上限,却是软件和服务。
创始人余凯曾经这样总结地平线:我们是硬件公司里面最懂软件算法的,软件算法里面最懂硬件的,然后还是软件+硬件公司里面最懂车规的。
这构成了地平线在行业中的独特性,对应到产品策略上,地平线是国内少数具有软硬一体能力的公司。这使得地平线能够帮助车企实现产品的快速落地,并且还能支撑车企关于技术多元化的创新需求。
在智能化与电动化交杂的竞争浪潮中,置身事内的每一家造车公司都在加速产品的迭代速度,并打磨技术长板,抢夺主动权。
上述竞争环境为地平线撕开市场缺口制造了机会。2020年,理想汽车停止了和Mobileye的合作,开始使用地平线的芯片开展智能驾驶的全栈自研。至于理想汽车为何向地平线抛出橄榄枝,理想汽车CEO(首席执行官)李想曾在微博中透露,“由于(Mobileye)无法满足我们智能驾驶的全栈自研需求(最重要的感知算法是黑盒)。”
相比于Mobieye打包模式的封闭性,地平线给车企提供了更丰富开放的工具链与软件服务,甚至是白盒算法代码。这是理想汽车实现智能驾驶全栈自研路径中,地平线展露出最感性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地平线还外派出超数百名规模的团队为理想提供驻场服务,帮助理想ONE车型用8个月实现量产智驾的开发。“地平线是世界上离你距离最近的芯片公司”。余凯曾经不断跟车企讲述地平线的这种“保姆式”服务。
而李想对地平线的评价则是:非常满意。“不管是研发、测试,地平线都会派专业工程师支持,这跟之前的芯片公司有天壤之别。”
地平线与理想构成了互相成就的关系。理想汽车,借助地平线填补了智驾薄弱的一环,实现快速上量。而借助理想销量的带动,量产智能驾驶芯片的能力得到了市场验证。
打响交付量的第一枪后,地平线开始在市场收获鲜花和掌声。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有25家OEM直接与公司合作或通过一级供应商客户合作,其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已装备于至少一款车型中。
其中,来自终端的汽车品牌客户包括奥迪、北汽、比亚迪、奇瑞、吉利、广汽、理想、蔚来、上汽、哪吒、大众等。
再后来,地平线公司在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在中国本土OEM中提供的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装机量排名分别为第二和第一,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1.3%和35.9%。
同时,如果以解决方案的总装机量来计算,地平线公司在中国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中的排名分别为第四和第一,市场份额分别为9.3%和15.4%。
“我们发现地平线实际上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打磨产品、深耕客户身上,而并非只是简单地跟着市场一起沉浮。”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如此评价地平线。

“不能在悬崖边跳舞”

创业9年,地平线似乎从未受到过资金的困扰。
即便是在产业链销售端价格战越演越烈,主机厂向上游挤利润的情况下,地平线仍有强大的资本韧性。招股书显示,地平线的年收入保持连年高速增长。2021年至2023年,地平线收入分别为4.67亿元、6.46亿元、15.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82.7%。
地平线的毛利率也长期保持在70%左右,其2021年至2023年的毛利率分别为70.9%、69.3%、70.5%。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好商业化是一道高度难题,更何况对于投入大、长回报周期和变化快的自动驾驶行业。
这考验着一家企业与掌舵人的战略部署。“战略的本质是不赌。”余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并且余凯很爱说的一句话便是,“不能在悬崖边跳舞。”
余凯曾多次把地平线拉到离悬崖边更远的地方。比如地平线在2019年迅速收缩了AIoT 业务,全力聚焦在自动驾驶场景。因为余恺认为,AIoT行业要发展起来,得先把自动驾驶行业击穿。
后续的故事走向变得明朗起来,凭借征程系列芯片的发布,地平线先后拿到长安、理想的项目定点,为撕开入场裂缝。
再比如,入局之后的地平线开始调整自身定位。不同于Mobileye模糊于Tier1和Tier2之间的界限,地平线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自己的定位是Tier2,向生态伙伴提供计算方案及感知算法,通过借Tier 1与主机厂合作。
“我们只制造枪炮不打仗。”余凯如是说。
这也使得在车企大打价格战,不断向上游供应商要利润的情况下,地平线仍能以独善其身。毕竟最直接的价格竞争,都是一级供应商在竞争。
从近3年平均70%的毛利率水平可看出,地平线不仅站在了价格战炮火的最远处,并且独特的商业模式也让其具备强大的盈利能力。
在招股书中,地平线再次将自身定义为Tier2,“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向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及一级汽车供应商销售高级辅助驾驶和高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以及相应的授权及服务业务。”
在授权及服务业务方面,地平线通过向客户授权使用算法、软件和开发工具链,帮助客户开发出满足其定制化需求的应用程序,并提供设计和服务,整合解决方案到客户的车辆中。这种业务模式前期可以拿到客户的研发费用,分摊前期成本。后期,则会以与车企分成的形式拿到车企的销量利润。
授权及服务业务向客户提供服务的履行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后期随着合作车企销量的增长,软件的成本还会被无限分摊,因此该业务的增加是毛利率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
并且授权及服务业务收入占比也在不断拉高,已经从2021年的43.3%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73.9%。

用领先优势垒起护城墙

借助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地平线的领先优势正被无限放大。
装机量端:截止2024年9月,地平线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智能驾驶量产速度最快、合作品牌最广、量产车型最多的智驾科技企业,连续四年最大规模量产落地:出货量达600万,获得290款车型定点,成功量产超过130个车型。
现金储备端:招股书数据显示,地平线共完成了 11 轮融资,筹集的资金约 23.63 亿美元。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地平线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104.5亿元。
在分秒必争的技术赛道,一旦取得领先,优势便会像滚雪球一般膨胀。如今地平线正沐浴在领先红利中:依靠600万套出货量,地平线相当于积累了全行业的资源,这就远远超出了只为自家做智能驾驶的主机厂。
“我们是吃百家饭的。所以这样让我们在一些基础的能力,不论是算法能力还是硬件能力,其实更重要的是工程能力,都有很多的积累与提升。”余凯说。
出货量带来的收益,也让地平线有更充沛的粮草用于技术研发。过去三年,地平线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1.44亿、18.8亿、23.66亿元。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4.2亿元,超过2021年全年投入。
借助滚起来的优势,地平线开始向更广泛的市场布局。
面对市场需求变化,今年4月,地平线发布了新一代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6系列(面向不同智能驾驶场景,共有六个版本配置,包括征程6B、征程6L、征程6E、征程6M、征程6H、征程6P)。
面向低阶智驾市场,征程6B主打极致性价比,并联合索尼发布首款1700万高性能前视感知方案,让主动安全更远、更广、更清晰。该产品已经获得博世、电装、四维图新、福瑞泰克以及佑驾创新等多家国际与国内Tier1的意向合作。
面向中阶智驾市场,地平线推出普惠城区性价比方案征程6M,以及面向高速NOA解决方案征程6E,到2024年第二季度将有超过50家生态伙伴推出基于征程6E/M的准量产级产品。
最令人期待的是地平线在高阶智驾市场的布局。对于高阶智驾,地平线的思考是,自动驾驶真正要普惠,不能只限于高速,一定要到城区。但城区路况远比高速复杂,智驾的实现难度也跃升了不止一个量级。
打通高阶智驾,离不开软硬结合、全栈自研,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相比刚刚入局造芯的企业,地平线的优势正在于几代计算方案研发量产、工程上车带来的经验积累,找到了性能和成本最佳平衡的方法论,并且还是面向智能驾驶的专用计算方案。
面向高阶智驾市场,地平线推出面向新一代全场景智能驾驶的征程6P,在先进计算性能的加持下,单颗征程6旗舰即可支持感知、规划决策、控制等全栈计算任务,提升全场景NOA计算效率。
从低到高的三种智驾策略,也为地平线锚定了更宽泛的市场份额。按照规划,征程6系列将于2024年内开启首个前装量产车型交付,并预计于2025年实现超10款车型量产交付。
除了征程6系列外,地平线还发布了HorizonSuperDrive™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可实现全场景无差别的智能驾驶。
SuperDrive将于第四季度推出标准版量产方案,并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首款量产合作车型交付。
余凯认为,未来3-5年,全场景智能驾驶将搭载至十几万元车型,甚至能够成为标配。“地平线将是重要推动者。”这似乎是探索商业空间之外的故事,毕竟作为智能驾驶赛道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地平线希望成为“要打造全世界范围内智能驾驶‘捅破天’的标杆”。

亲爱的读者们,不设置星标,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推送,也无法看到封面图片。请星标“未来汽车Daily”,及时接收每篇推文,期待为您带来更多更专业的行业报道。

2020年,理想汽车停止了和Mobileye的合作,开始使用地平线的芯片开展智能驾驶的全栈自研。

头图来源| 地平线官方

作者| 苏鹏

创业9年,一波三折,地平线(股票代码:9660.HK)终于如愿登陆港交所。
虽然在时间上没能跑赢黑芝麻,将“中国智驾芯片第一股”的称号拱手让于后者。但地平线还是在登陆首日的10月24日,凭借54亿港元的募资总额,创造了港股今年以来最大的科技IPO。
当日开盘,地平线最高涨幅为38%,市值一度达到647亿港元。
资本市场总是不吝啬为逆袭的励志故事,以及拥有更高想象力的公司献上鲜花和掌声。
地平线的故事堪称励志。从最初进入智能驾驶行业的无人问津,到依靠长安、理想和大众等主机厂逐渐成长为行业巨头,地平线一路的摸爬滚打让外界看到这家公司的韧性。
“从最初到长安驻场再到为理想提供研发支援,地平线就像是一支作战部队,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都拼尽全力。”有投资人告诉未来汽车Daily,这种堪称狼性的创业思维总是能博取更大的胜率。
从资本角度来看,一家公司投资阵容的厚度决定了该公司的预期高低。地平线背后的,是包括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中国一汽,英特尔、云锋基金、五源资本、红杉资本、高瓴、黑石、黄浦江创投、SK Hynix、宁德时代等股东,涵盖了汽车行业上下游以及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地平线也在不断向外界显露积极预期。作为一家身处产业链上游的公司,在价格战全方位的波及中,地平线近3年来的毛利率也长期保持在70%左右,并且其还没有停止关于市场份额,智驾上限的探索。
逆袭者在成功之后,故事的记录者总是愿意将成功缘由归结于天赋、努力。但这稍显片面,站在当下节点向前看,我们更希望将成功与环境结合在一起。
在关键的节点,地平线又做对了什么?

始于芯片,不止芯片

地平线的商业故事始于芯片,但故事的上限,却是软件和服务。
创始人余凯曾经这样总结地平线:我们是硬件公司里面最懂软件算法的,软件算法里面最懂硬件的,然后还是软件+硬件公司里面最懂车规的。
这构成了地平线在行业中的独特性,对应到产品策略上,地平线是国内少数具有软硬一体能力的公司。这使得地平线能够帮助车企实现产品的快速落地,并且还能支撑车企关于技术多元化的创新需求。
在智能化与电动化交杂的竞争浪潮中,置身事内的每一家造车公司都在加速产品的迭代速度,并打磨技术长板,抢夺主动权。
上述竞争环境为地平线撕开市场缺口制造了机会。2020年,理想汽车停止了和Mobileye的合作,开始使用地平线的芯片开展智能驾驶的全栈自研。至于理想汽车为何向地平线抛出橄榄枝,理想汽车CEO(首席执行官)李想曾在微博中透露,“由于(Mobileye)无法满足我们智能驾驶的全栈自研需求(最重要的感知算法是黑盒)。”
相比于Mobieye打包模式的封闭性,地平线给车企提供了更丰富开放的工具链与软件服务,甚至是白盒算法代码。这是理想汽车实现智能驾驶全栈自研路径中,地平线展露出最感性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地平线还外派出超数百名规模的团队为理想提供驻场服务,帮助理想ONE车型用8个月实现量产智驾的开发。“地平线是世界上离你距离最近的芯片公司”。余凯曾经不断跟车企讲述地平线的这种“保姆式”服务。
而李想对地平线的评价则是:非常满意。“不管是研发、测试,地平线都会派专业工程师支持,这跟之前的芯片公司有天壤之别。”
地平线与理想构成了互相成就的关系。理想汽车,借助地平线填补了智驾薄弱的一环,实现快速上量。而借助理想销量的带动,量产智能驾驶芯片的能力得到了市场验证。
打响交付量的第一枪后,地平线开始在市场收获鲜花和掌声。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有25家OEM直接与公司合作或通过一级供应商客户合作,其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已装备于至少一款车型中。
其中,来自终端的汽车品牌客户包括奥迪、北汽、比亚迪、奇瑞、吉利、广汽、理想、蔚来、上汽、哪吒、大众等。
再后来,地平线公司在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在中国本土OEM中提供的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装机量排名分别为第二和第一,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1.3%和35.9%。
同时,如果以解决方案的总装机量来计算,地平线公司在中国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中的排名分别为第四和第一,市场份额分别为9.3%和15.4%。
“我们发现地平线实际上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打磨产品、深耕客户身上,而并非只是简单地跟着市场一起沉浮。”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如此评价地平线。

“不能在悬崖边跳舞”

创业9年,地平线似乎从未受到过资金的困扰。
即便是在产业链销售端价格战越演越烈,主机厂向上游挤利润的情况下,地平线仍有强大的资本韧性。招股书显示,地平线的年收入保持连年高速增长。2021年至2023年,地平线收入分别为4.67亿元、6.46亿元、15.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82.7%。
地平线的毛利率也长期保持在70%左右,其2021年至2023年的毛利率分别为70.9%、69.3%、70.5%。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好商业化是一道高度难题,更何况对于投入大、长回报周期和变化快的自动驾驶行业。
这考验着一家企业与掌舵人的战略部署。“战略的本质是不赌。”余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并且余凯很爱说的一句话便是,“不能在悬崖边跳舞。”
余凯曾多次把地平线拉到离悬崖边更远的地方。比如地平线在2019年迅速收缩了AIoT 业务,全力聚焦在自动驾驶场景。因为余恺认为,AIoT行业要发展起来,得先把自动驾驶行业击穿。
后续的故事走向变得明朗起来,凭借征程系列芯片的发布,地平线先后拿到长安、理想的项目定点,为撕开入场裂缝。
再比如,入局之后的地平线开始调整自身定位。不同于Mobileye模糊于Tier1和Tier2之间的界限,地平线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自己的定位是Tier2,向生态伙伴提供计算方案及感知算法,通过借Tier 1与主机厂合作。
“我们只制造枪炮不打仗。”余凯如是说。
这也使得在车企大打价格战,不断向上游供应商要利润的情况下,地平线仍能以独善其身。毕竟最直接的价格竞争,都是一级供应商在竞争。
从近3年平均70%的毛利率水平可看出,地平线不仅站在了价格战炮火的最远处,并且独特的商业模式也让其具备强大的盈利能力。
在招股书中,地平线再次将自身定义为Tier2,“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向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及一级汽车供应商销售高级辅助驾驶和高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以及相应的授权及服务业务。”
在授权及服务业务方面,地平线通过向客户授权使用算法、软件和开发工具链,帮助客户开发出满足其定制化需求的应用程序,并提供设计和服务,整合解决方案到客户的车辆中。这种业务模式前期可以拿到客户的研发费用,分摊前期成本。后期,则会以与车企分成的形式拿到车企的销量利润。
授权及服务业务向客户提供服务的履行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后期随着合作车企销量的增长,软件的成本还会被无限分摊,因此该业务的增加是毛利率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
并且授权及服务业务收入占比也在不断拉高,已经从2021年的43.3%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73.9%。

用领先优势垒起护城墙

借助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地平线的领先优势正被无限放大。
装机量端:截止2024年9月,地平线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智能驾驶量产速度最快、合作品牌最广、量产车型最多的智驾科技企业,连续四年最大规模量产落地:出货量达600万,获得290款车型定点,成功量产超过130个车型。
现金储备端:招股书数据显示,地平线共完成了 11 轮融资,筹集的资金约 23.63 亿美元。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地平线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104.5亿元。
在分秒必争的技术赛道,一旦取得领先,优势便会像滚雪球一般膨胀。如今地平线正沐浴在领先红利中:依靠600万套出货量,地平线相当于积累了全行业的资源,这就远远超出了只为自家做智能驾驶的主机厂。
“我们是吃百家饭的。所以这样让我们在一些基础的能力,不论是算法能力还是硬件能力,其实更重要的是工程能力,都有很多的积累与提升。”余凯说。
出货量带来的收益,也让地平线有更充沛的粮草用于技术研发。过去三年,地平线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1.44亿、18.8亿、23.66亿元。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4.2亿元,超过2021年全年投入。
借助滚起来的优势,地平线开始向更广泛的市场布局。
面对市场需求变化,今年4月,地平线发布了新一代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6系列(面向不同智能驾驶场景,共有六个版本配置,包括征程6B、征程6L、征程6E、征程6M、征程6H、征程6P)。
面向低阶智驾市场,征程6B主打极致性价比,并联合索尼发布首款1700万高性能前视感知方案,让主动安全更远、更广、更清晰。该产品已经获得博世、电装、四维图新、福瑞泰克以及佑驾创新等多家国际与国内Tier1的意向合作。
面向中阶智驾市场,地平线推出普惠城区性价比方案征程6M,以及面向高速NOA解决方案征程6E,到2024年第二季度将有超过50家生态伙伴推出基于征程6E/M的准量产级产品。
最令人期待的是地平线在高阶智驾市场的布局。对于高阶智驾,地平线的思考是,自动驾驶真正要普惠,不能只限于高速,一定要到城区。但城区路况远比高速复杂,智驾的实现难度也跃升了不止一个量级。
打通高阶智驾,离不开软硬结合、全栈自研,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相比刚刚入局造芯的企业,地平线的优势正在于几代计算方案研发量产、工程上车带来的经验积累,找到了性能和成本最佳平衡的方法论,并且还是面向智能驾驶的专用计算方案。
面向高阶智驾市场,地平线推出面向新一代全场景智能驾驶的征程6P,在先进计算性能的加持下,单颗征程6旗舰即可支持感知、规划决策、控制等全栈计算任务,提升全场景NOA计算效率。
从低到高的三种智驾策略,也为地平线锚定了更宽泛的市场份额。按照规划,征程6系列将于2024年内开启首个前装量产车型交付,并预计于2025年实现超10款车型量产交付。
除了征程6系列外,地平线还发布了HorizonSuperDrive™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可实现全场景无差别的智能驾驶。
SuperDrive将于第四季度推出标准版量产方案,并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首款量产合作车型交付。
余凯认为,未来3-5年,全场景智能驾驶将搭载至十几万元车型,甚至能够成为标配。“地平线将是重要推动者。”这似乎是探索商业空间之外的故事,毕竟作为智能驾驶赛道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地平线希望成为“要打造全世界范围内智能驾驶‘捅破天’的标杆”。

亲爱的读者们,不设置星标,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推送,也无法看到封面图片。请星标“未来汽车Daily”,及时接收每篇推文,期待为您带来更多更专业的行业报道。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