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存款自律倡议有四大积极影响

证券日报

21小时前

近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议》(以下简称“倡议一”)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以下简称“倡议二”)。

苏向杲

近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议》(以下简称“倡议一”)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以下简称“倡议二”)。由于两项倡议对金融机构影响深远,一经发布便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倡议一要求,金融基础设施机构的同业活期存款应参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其他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应参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充分体现政策利率传导。倡议二要求,银行应在(对公客户)存款协议中加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确保协议存续期间,银行存款挂牌利率或存款利率内部授权上限等的调整,能及时体现在按协议发生的实际存款业务中。

对于非金融专业人士及投资者而言,上述倡议内容可能稍显晦涩。结合当前存款市场现状通俗理解,倡议一要求自律机制成员围绕政策利率合理确定存款利率,避免活期同业存款利率大幅高于市场利率;倡议二则增强了对公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的联动性,如当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后,银行与储户要么终止协议,要么下调对公存款利率。

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该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但也应看到,不同市场的利率传导效率还存在差异。央行近期亦明确表示,“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存在较大偏离。”而上述倡议的发布则有针对性地打通了政策利率传导的梗阻,出手“快、准、稳”,收获了不少市场人士的点赞。

进一步分析,笔者认为,两项存款自律倡议有四大积极影响。

其一,维护理性有序的竞争秩序,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

目前,银行活期同业存款规模并不低。据光大证券测算,截至今年上半年末,42家A股上市银行同业活期存款规模约15万亿元。但同业存款利率存在“降不动”的困境,央行近期提到,“部分银行还不惜高息吸收同业存款,或以远高于市场的利率水平来进行存款投标,推升了付息率。”自律倡议则对银行形成约束,促进存款市场合理竞争,避免了同业存款利率畸高于市场利率,缓解了银行负债端压力。

其二,倒逼非银机构多元化配置资产,有望利好资本市场。

近年来,一些银行的同业存款利率远高于市场利率,吸引非银机构纷纷加大配置力度。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银行理财子公司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规模达7.7万亿元,配置比例高达25.3%,同比增长17.8%。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人身险公司对银行存款的配置规模为2.4万亿元,配置比例达8.38%,同比增长7.35%。此外,货币基金等资管产品也偏爱配置银行存款。

从短期来看,自律倡议发布后,同业存款利率势必会下行,这会对非银机构的资产收益率以及资产再配置带来一定的压力。但从长期看,在利率下行背景下,同业存款利率高于市场利率,乃至远高于政策利率,具有不可持续性。从这个视角看,倡议倒逼非银机构将配置于同业存款的资金部分“分流”至债券、股票等市场,有望利好资本市场。

其三,畅通利率传导通道,为货币政策发挥调控功能留出空间。

如果同业或对公存款利率过高,将压制商业银行净息差,并对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形成掣肘。央行近期也提到,“存贷款市场的利率传导效率受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制约货币政策空间。”从发达经济体的实践来看,充足的货币政策空间对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政策的调控能力至关重要。上述自律倡议有利于我国监管部门发挥对经济的调控作用,为经济回升向好持续创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其四,防范资金空转套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动能。

近年来,随着存款利率下行,叠加非银机构普遍资金量较大,占据议价优势,导致银行存款有“搬家”的趋势。据光大证券测算,今年1月份至10月份,非银机构存款同比多增5万亿元,而居民和企业存款同比少增9万亿元。一些潜在的存款资金更是借道基金、银行理财等,以同业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这一过程容易引发资金在金融系统空转,制约了银行信贷投放和信用派生能力。而自律倡议的发布大幅压缩了资金空转套利的空间,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总之,两项自律倡议为金融监管部门继续实施支持性货币政策扫除了障碍。从中长期来看,自律倡议将推动企业和居民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促进消费和投资,提升社会总需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议》(以下简称“倡议一”)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以下简称“倡议二”)。

苏向杲

近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议》(以下简称“倡议一”)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以下简称“倡议二”)。由于两项倡议对金融机构影响深远,一经发布便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倡议一要求,金融基础设施机构的同业活期存款应参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其他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应参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合理确定利率水平,充分体现政策利率传导。倡议二要求,银行应在(对公客户)存款协议中加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确保协议存续期间,银行存款挂牌利率或存款利率内部授权上限等的调整,能及时体现在按协议发生的实际存款业务中。

对于非金融专业人士及投资者而言,上述倡议内容可能稍显晦涩。结合当前存款市场现状通俗理解,倡议一要求自律机制成员围绕政策利率合理确定存款利率,避免活期同业存款利率大幅高于市场利率;倡议二则增强了对公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的联动性,如当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后,银行与储户要么终止协议,要么下调对公存款利率。

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该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但也应看到,不同市场的利率传导效率还存在差异。央行近期亦明确表示,“存贷款利率与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存在较大偏离。”而上述倡议的发布则有针对性地打通了政策利率传导的梗阻,出手“快、准、稳”,收获了不少市场人士的点赞。

进一步分析,笔者认为,两项存款自律倡议有四大积极影响。

其一,维护理性有序的竞争秩序,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

目前,银行活期同业存款规模并不低。据光大证券测算,截至今年上半年末,42家A股上市银行同业活期存款规模约15万亿元。但同业存款利率存在“降不动”的困境,央行近期提到,“部分银行还不惜高息吸收同业存款,或以远高于市场的利率水平来进行存款投标,推升了付息率。”自律倡议则对银行形成约束,促进存款市场合理竞争,避免了同业存款利率畸高于市场利率,缓解了银行负债端压力。

其二,倒逼非银机构多元化配置资产,有望利好资本市场。

近年来,一些银行的同业存款利率远高于市场利率,吸引非银机构纷纷加大配置力度。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银行理财子公司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规模达7.7万亿元,配置比例高达25.3%,同比增长17.8%。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人身险公司对银行存款的配置规模为2.4万亿元,配置比例达8.38%,同比增长7.35%。此外,货币基金等资管产品也偏爱配置银行存款。

从短期来看,自律倡议发布后,同业存款利率势必会下行,这会对非银机构的资产收益率以及资产再配置带来一定的压力。但从长期看,在利率下行背景下,同业存款利率高于市场利率,乃至远高于政策利率,具有不可持续性。从这个视角看,倡议倒逼非银机构将配置于同业存款的资金部分“分流”至债券、股票等市场,有望利好资本市场。

其三,畅通利率传导通道,为货币政策发挥调控功能留出空间。

如果同业或对公存款利率过高,将压制商业银行净息差,并对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形成掣肘。央行近期也提到,“存贷款市场的利率传导效率受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制约货币政策空间。”从发达经济体的实践来看,充足的货币政策空间对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政策的调控能力至关重要。上述自律倡议有利于我国监管部门发挥对经济的调控作用,为经济回升向好持续创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其四,防范资金空转套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动能。

近年来,随着存款利率下行,叠加非银机构普遍资金量较大,占据议价优势,导致银行存款有“搬家”的趋势。据光大证券测算,今年1月份至10月份,非银机构存款同比多增5万亿元,而居民和企业存款同比少增9万亿元。一些潜在的存款资金更是借道基金、银行理财等,以同业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这一过程容易引发资金在金融系统空转,制约了银行信贷投放和信用派生能力。而自律倡议的发布大幅压缩了资金空转套利的空间,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总之,两项自律倡议为金融监管部门继续实施支持性货币政策扫除了障碍。从中长期来看,自律倡议将推动企业和居民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促进消费和投资,提升社会总需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