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专访马云: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财经头条

新华社

6年前

“马云要退休了。”随着这个教师节的一封公开信,一个消息不胫而走,各种猜测随之而来。


带着各种问题,新华社记者对马云进行了专访。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杭州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谈卸任:对企业和个人来说,退就是进


新华社记者:


到明年教师节还有一年时间,作为董事局主席,除了做好交接棒的工作外,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在这一年里启动、完成或交接?


马云:


三年以来,整个公司的运营机制、团队机制都交接得非常顺利。我在阿里的绝大部分工作和业务都由张勇接管了。每个月我们还会抽出几天时间,认认真真地交流。


目前,我还在负责阿里的国际化、生态体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经济体协同等方面的工作,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也会做好交接。


像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外界总以为是一家企业,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家,中间的协同工作现在是我在做,今后也需要交接给张勇他们。


新华社记者:


卸任以后,您还会对阿里巴巴的战略起到多大的影响?您今后还会复出吗?


马云:


其实当时我卸任CEO(首席执行官)时,就有人“预言”我总有一天会回来。但是事实证明,我卸任CEO已近六年,阿里不但不需要我回到这个岗位上,而且发展得越来越好。


我充分相信,张勇以及他以后的团队会做得越来越好。


当然,毫无疑问,我现在还是合伙人。而合伙人的职责不是制定战略,而是坚守阿里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战略。只要它们不摇晃,阿里就不会摇晃。


新华社记者:


“退”有许多性质,有激流勇退,也有功成身退,有以退为进,也有退而不休,您觉得您属于哪一种?


马云:


首先我觉得我这不算休,而是进步,算是以退为进吧:既是公司的进步,也是个人的进步。


如果把阿里的事业比作4×100米的赛跑,我只是跑了第一棒而已。有人说我可能害怕了,我说我从来没有害怕过未来,也没有害怕过今天。我只是知道论能力和精力,我已经不是未来带领公司的最佳人选。


我一直说阿里承担着伟大的使命和愿景,要走102年。但是我一个人是走不下去的,个人的阅历、背景、知识结构、体力、精力是有限的,必须要建立制度,建设文化,培养人才。


和逍遥子(张勇)以及他的年轻团队比起来,我确实有些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有创始人的光环,有自己的阐释问题、运营管理的方式方法。但是,他们身上的东西我也没有,比如知识结构的全面性、系统性。


我今年54岁,从现在起到70岁,也有16年可以干其他事业。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可能用来做电商做互联网方面有点“老”了,但是用来做其他事业,还是年轻人。说不定我能玩出一个新的来,多好啊!


谈经济: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新华社记者:


阿里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么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天下的生意会不会更难做?


马云:


这个使命必须推进下去,有困难才需要使命。


我相信阿里巴巴新一代的年轻人、年轻的领导人会围绕这个使命坚定地向前走,慢慢地会打开局面,现在只是一个挫折。


我觉得现在还是有很多机会。像欧洲、俄罗斯、东南亚、非洲、南美这些国家,我越去越有信心。


新华社记者:


去年年初,您和特朗普总统会面时,表示会帮助美国新增100万个就业岗位,现在这个承诺还能实现吗?如果下次再见到他,您想说些什么?


马云:


这个承诺是基于中美友好合作,双边贸易理性客观的前提提出的。当前的局面已经破坏了原来的前提,已有承诺没有办法完成了,但是我们不会停止努力,会努力推进中美贸易健康发展。


我想说,两国间的贸易,世界上的贸易确实需要完善,但是贸易不是武器,不能用来打仗,它应该是和平的推进器。


新华社记者:


现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形势?


马云:


一切都顺顺利利,就不会有企业家,优秀的企业、企业家都经历过甚至诞生于困难时刻。


所有了不起的企业都是历经经济周期性灾难造就的,只有经历过这种灾难的企业,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企业,没有经历过灾难的企业,即使你今天做得很大,也未必能够赢在未来。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杭州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东方不亮西方亮”,我去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现机会无处不在。


中国也在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我们会正视困难,而解决方案也在我们自己身上,关键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阿里成长到现在,也遇到许多批评指责。不少批评是中肯的,但是有的指责则是恶意的。船大了,风就来了嘛,我们“借假修真”,修出自己的真材实料。就拿我的脾气来说,过去一点就爆,现在也好多了。


谈教育:让孩子做他最好的自己


新华社记者:


您一直关注乡村教育,关注留守儿童,主张办寄宿制学校,您的理由是什么?



马云:


这是我们到农村调查的结果。我认为不能让农村的留守儿童没有得到好的教育就进入社会,但是偏远的学校留不住年轻老师,怎么办呢?所以我的设想是通过建设乡镇的寄宿制学校,把老师留在乡村。而且,这个问题现在也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视。


新华社记者:


我们知道您曾经高考落榜,考过三次大学,现在也有人拿您的经历为学生减压,您怎么看?



马云:


唯高考论是不行的,毕竟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命运和能力,但是努力还是要强调的,如果我放弃复读,就不可能有今天,如果我考不进大学,也不可能有今天。只要自己经过努力了,得到的东西哪怕很低,也还是自己的,如果你不努力,放弃了,就什么都没有。


新华社记者:


您说,教育很复杂,比做阿里复杂多了。这是吸引您做教育的一个原因?


马云:


我做教育的一方面原因,是在师范大学学习过,从事过教师职业,一直热爱这个职业,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见过世界上的各种人,有很坏的人、很好的人,也有很了不起的人,看到了许多挫折,明白了许多道理。这让我知道教育的作用有多大,让我知道,教育最终是要让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左一)在杭州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如果去教人当物理学家,我肯定不行,但是去教人做最好的自己,我觉得可以有所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可能现在孩子学的许多东西到二三十年后就没有用了,但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可以让他们受益一辈子。


封面图来源:网络

编辑:早餐君

“马云要退休了。”随着这个教师节的一封公开信,一个消息不胫而走,各种猜测随之而来。


带着各种问题,新华社记者对马云进行了专访。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杭州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谈卸任:对企业和个人来说,退就是进


新华社记者:


到明年教师节还有一年时间,作为董事局主席,除了做好交接棒的工作外,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在这一年里启动、完成或交接?


马云:


三年以来,整个公司的运营机制、团队机制都交接得非常顺利。我在阿里的绝大部分工作和业务都由张勇接管了。每个月我们还会抽出几天时间,认认真真地交流。


目前,我还在负责阿里的国际化、生态体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经济体协同等方面的工作,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也会做好交接。


像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外界总以为是一家企业,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家,中间的协同工作现在是我在做,今后也需要交接给张勇他们。


新华社记者:


卸任以后,您还会对阿里巴巴的战略起到多大的影响?您今后还会复出吗?


马云:


其实当时我卸任CEO(首席执行官)时,就有人“预言”我总有一天会回来。但是事实证明,我卸任CEO已近六年,阿里不但不需要我回到这个岗位上,而且发展得越来越好。


我充分相信,张勇以及他以后的团队会做得越来越好。


当然,毫无疑问,我现在还是合伙人。而合伙人的职责不是制定战略,而是坚守阿里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战略。只要它们不摇晃,阿里就不会摇晃。


新华社记者:


“退”有许多性质,有激流勇退,也有功成身退,有以退为进,也有退而不休,您觉得您属于哪一种?


马云:


首先我觉得我这不算休,而是进步,算是以退为进吧:既是公司的进步,也是个人的进步。


如果把阿里的事业比作4×100米的赛跑,我只是跑了第一棒而已。有人说我可能害怕了,我说我从来没有害怕过未来,也没有害怕过今天。我只是知道论能力和精力,我已经不是未来带领公司的最佳人选。


我一直说阿里承担着伟大的使命和愿景,要走102年。但是我一个人是走不下去的,个人的阅历、背景、知识结构、体力、精力是有限的,必须要建立制度,建设文化,培养人才。


和逍遥子(张勇)以及他的年轻团队比起来,我确实有些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有创始人的光环,有自己的阐释问题、运营管理的方式方法。但是,他们身上的东西我也没有,比如知识结构的全面性、系统性。


我今年54岁,从现在起到70岁,也有16年可以干其他事业。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可能用来做电商做互联网方面有点“老”了,但是用来做其他事业,还是年轻人。说不定我能玩出一个新的来,多好啊!


谈经济: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新华社记者:


阿里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么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天下的生意会不会更难做?


马云:


这个使命必须推进下去,有困难才需要使命。


我相信阿里巴巴新一代的年轻人、年轻的领导人会围绕这个使命坚定地向前走,慢慢地会打开局面,现在只是一个挫折。


我觉得现在还是有很多机会。像欧洲、俄罗斯、东南亚、非洲、南美这些国家,我越去越有信心。


新华社记者:


去年年初,您和特朗普总统会面时,表示会帮助美国新增100万个就业岗位,现在这个承诺还能实现吗?如果下次再见到他,您想说些什么?


马云:


这个承诺是基于中美友好合作,双边贸易理性客观的前提提出的。当前的局面已经破坏了原来的前提,已有承诺没有办法完成了,但是我们不会停止努力,会努力推进中美贸易健康发展。


我想说,两国间的贸易,世界上的贸易确实需要完善,但是贸易不是武器,不能用来打仗,它应该是和平的推进器。


新华社记者:


现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形势?


马云:


一切都顺顺利利,就不会有企业家,优秀的企业、企业家都经历过甚至诞生于困难时刻。


所有了不起的企业都是历经经济周期性灾难造就的,只有经历过这种灾难的企业,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企业,没有经历过灾难的企业,即使你今天做得很大,也未必能够赢在未来。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杭州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东方不亮西方亮”,我去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现机会无处不在。


中国也在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我们会正视困难,而解决方案也在我们自己身上,关键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阿里成长到现在,也遇到许多批评指责。不少批评是中肯的,但是有的指责则是恶意的。船大了,风就来了嘛,我们“借假修真”,修出自己的真材实料。就拿我的脾气来说,过去一点就爆,现在也好多了。


谈教育:让孩子做他最好的自己


新华社记者:


您一直关注乡村教育,关注留守儿童,主张办寄宿制学校,您的理由是什么?



马云:


这是我们到农村调查的结果。我认为不能让农村的留守儿童没有得到好的教育就进入社会,但是偏远的学校留不住年轻老师,怎么办呢?所以我的设想是通过建设乡镇的寄宿制学校,把老师留在乡村。而且,这个问题现在也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视。


新华社记者:


我们知道您曾经高考落榜,考过三次大学,现在也有人拿您的经历为学生减压,您怎么看?



马云:


唯高考论是不行的,毕竟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命运和能力,但是努力还是要强调的,如果我放弃复读,就不可能有今天,如果我考不进大学,也不可能有今天。只要自己经过努力了,得到的东西哪怕很低,也还是自己的,如果你不努力,放弃了,就什么都没有。


新华社记者:


您说,教育很复杂,比做阿里复杂多了。这是吸引您做教育的一个原因?


马云:


我做教育的一方面原因,是在师范大学学习过,从事过教师职业,一直热爱这个职业,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见过世界上的各种人,有很坏的人、很好的人,也有很了不起的人,看到了许多挫折,明白了许多道理。这让我知道教育的作用有多大,让我知道,教育最终是要让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左一)在杭州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如果去教人当物理学家,我肯定不行,但是去教人做最好的自己,我觉得可以有所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可能现在孩子学的许多东西到二三十年后就没有用了,但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可以让他们受益一辈子。


封面图来源:网络

编辑:早餐君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