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榜单看“门道”

川观新闻

2周前

在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四川有3家企业入围,包括新希望控股集团和通威集团两家民营企业。...从产业结构来看,制造业企业坐拥68个百强席位,营收总额、资产总额皆占“半壁江山”。

川观新闻记者 兰珍 行晓艺

10月29日,省工商联发布“2024四川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和《2024四川民营企业100强调研分析报告》。这是四川连续7年发布该榜单,也是观察四川民营经济发展的窗口。对比来看,今年上榜的民营企业有哪些变化?呈现怎样的新发展趋势?

发布会现场

看特征

整体规模稳步扩大 第三产业营收提高近10个百分点

“四川民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再次提升!”

从数据看,四川民营企业100强呈现一个明显的趋势:入围门槛、营收总额、资产总额持续提升。

2024百强企业入围门槛是37.6亿元,同比增长6.01%;营收总额增长至18914.1亿元,增速9.02%;资产总额继续增至18611.97亿元,增速4.11%。

在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四川有3家企业入围,包括新希望控股集团和通威集团两家民营企业。

从产业结构来看,制造业企业坐拥68个百强席位,营收总额、资产总额皆占“半壁江山”。尤其新晋入围的21家企业,制造业企业有16家。可见,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核心引擎,是四川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今年第三产业入围企业较上年减少1家,为25家,但第三产业营业收入与资产总额占比均有所增长,营收总额 5227.33亿元,占比27.64%,提高近10个百分点。

“这是今年榜单最突出的特点。”四川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上市公司发展与竞争力研究所所长曹麒麟认为,第三产业作为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行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四川第三产业发展蓬勃,势头向好,是四川经济增长的新兴力量。

获奖企业代表

看空间

10家川企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还有较大追赶空间

要准确把握四川民营发展现状,还需把视角放在全国“坐标系”中观察。

先看总的情况。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263.13 亿元,四川共有10家民营企业上榜,数量与上年持平,入围数量西部第一,居全国第11位。其中,新希望控股集团、通威集团、蓝润集团、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和成都蛟龙港连续9年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其亚集团首次上榜,表现亮眼,营收总额增长率达 87.6%。

四川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门槛逐年上升,从2020年的231.37 亿元上升至2024年的339.64亿元,增长率为46.80%,上榜企业的整体营收规模持续增长。

另外,四川还有17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与上年相比增加4家。

横向对比看榜样。江苏是国内民营经济头部省份,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有89家。2024江苏民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维持在215.09亿元,排名第一的恒力集团,营业收入为8117.37亿元。

相比之下,2024四川民营企业100强里,能达到江苏民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的企业只有16家。其中,四川民企百强排名第一的新希望控股集团,营业收入为2830.85亿元,放在江苏民企百强中,能够排到第三位。

差距意味着空间,四川百强企业的营收增速为9.02%,可见后劲与潜力。

观趋势

百强民企研发投入总和200亿元 近八成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企业转型升级愈发紧迫。

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

在技术创新上,2024四川民营企业100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一组数据说明:百强企业中,本体及下属公司共有170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有96家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86家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内外有效发明专利总数13077项,增长率为13.37%。

梳理相关数据,2023年四川百强民企研发投入总和为200亿元。其中,通威、新希望、科伦药业、渠心科技等企业研发支出维持原位,研发费用均超过10亿元。

部分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技术攻关,既检验了自身的技术水平,又站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技术突破。作为一家现代农牧食品企业集团,铁骑力士自2021年起,便参与实施“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该公司找到了一种新的菌酶协同发酵方案,驱使白酒糟发酵后的蛋白质含量提升20%。公司技术总监周建川坦言,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不仅有科研经费的支持,而且科研能力能得到有效提升。目前,铁骑力士已开发应用非粮资源新型生物饲料30余个,在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上初见成效。

调研分析报告显示,近八成企业已实施数字化转型,近半数企业通过数字化实现降本增效。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成都新材料产业的链主企业,2022年开始数字化转型,投入3000万元用于设备更新。“这样的投入是‘划得着’的,也是必需的。”硅宝科技董事长王有治介绍,随着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公司生产线的效率提升明显,和比亚迪、宁德时代、通威等行业头部企业顺利达成合作。

在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四川有3家企业入围,包括新希望控股集团和通威集团两家民营企业。...从产业结构来看,制造业企业坐拥68个百强席位,营收总额、资产总额皆占“半壁江山”。

川观新闻记者 兰珍 行晓艺

10月29日,省工商联发布“2024四川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和《2024四川民营企业100强调研分析报告》。这是四川连续7年发布该榜单,也是观察四川民营经济发展的窗口。对比来看,今年上榜的民营企业有哪些变化?呈现怎样的新发展趋势?

发布会现场

看特征

整体规模稳步扩大 第三产业营收提高近10个百分点

“四川民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再次提升!”

从数据看,四川民营企业100强呈现一个明显的趋势:入围门槛、营收总额、资产总额持续提升。

2024百强企业入围门槛是37.6亿元,同比增长6.01%;营收总额增长至18914.1亿元,增速9.02%;资产总额继续增至18611.97亿元,增速4.11%。

在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四川有3家企业入围,包括新希望控股集团和通威集团两家民营企业。

从产业结构来看,制造业企业坐拥68个百强席位,营收总额、资产总额皆占“半壁江山”。尤其新晋入围的21家企业,制造业企业有16家。可见,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核心引擎,是四川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今年第三产业入围企业较上年减少1家,为25家,但第三产业营业收入与资产总额占比均有所增长,营收总额 5227.33亿元,占比27.64%,提高近10个百分点。

“这是今年榜单最突出的特点。”四川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上市公司发展与竞争力研究所所长曹麒麟认为,第三产业作为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行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四川第三产业发展蓬勃,势头向好,是四川经济增长的新兴力量。

获奖企业代表

看空间

10家川企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还有较大追赶空间

要准确把握四川民营发展现状,还需把视角放在全国“坐标系”中观察。

先看总的情况。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263.13 亿元,四川共有10家民营企业上榜,数量与上年持平,入围数量西部第一,居全国第11位。其中,新希望控股集团、通威集团、蓝润集团、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和成都蛟龙港连续9年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其亚集团首次上榜,表现亮眼,营收总额增长率达 87.6%。

四川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门槛逐年上升,从2020年的231.37 亿元上升至2024年的339.64亿元,增长率为46.80%,上榜企业的整体营收规模持续增长。

另外,四川还有17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与上年相比增加4家。

横向对比看榜样。江苏是国内民营经济头部省份,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有89家。2024江苏民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维持在215.09亿元,排名第一的恒力集团,营业收入为8117.37亿元。

相比之下,2024四川民营企业100强里,能达到江苏民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的企业只有16家。其中,四川民企百强排名第一的新希望控股集团,营业收入为2830.85亿元,放在江苏民企百强中,能够排到第三位。

差距意味着空间,四川百强企业的营收增速为9.02%,可见后劲与潜力。

观趋势

百强民企研发投入总和200亿元 近八成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企业转型升级愈发紧迫。

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

在技术创新上,2024四川民营企业100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一组数据说明:百强企业中,本体及下属公司共有170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有96家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86家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内外有效发明专利总数13077项,增长率为13.37%。

梳理相关数据,2023年四川百强民企研发投入总和为200亿元。其中,通威、新希望、科伦药业、渠心科技等企业研发支出维持原位,研发费用均超过10亿元。

部分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技术攻关,既检验了自身的技术水平,又站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技术突破。作为一家现代农牧食品企业集团,铁骑力士自2021年起,便参与实施“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该公司找到了一种新的菌酶协同发酵方案,驱使白酒糟发酵后的蛋白质含量提升20%。公司技术总监周建川坦言,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不仅有科研经费的支持,而且科研能力能得到有效提升。目前,铁骑力士已开发应用非粮资源新型生物饲料30余个,在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上初见成效。

调研分析报告显示,近八成企业已实施数字化转型,近半数企业通过数字化实现降本增效。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成都新材料产业的链主企业,2022年开始数字化转型,投入3000万元用于设备更新。“这样的投入是‘划得着’的,也是必需的。”硅宝科技董事长王有治介绍,随着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公司生产线的效率提升明显,和比亚迪、宁德时代、通威等行业头部企业顺利达成合作。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