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这些天,继续暖暖暖?

财经早餐

芊雨

2个月前

一揽子楼市政策的合力作用,助力各地房地产的暖意正在不断被释放!

节前至今,上至央行降准降息、下调首付比例,下至各地方政府,都在通过因地制宜的购房政策,激发潜在的需求。

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第42周(10月14日-10月20日),新房成交持续放量,重点15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为24287套,环比上涨12.39%,同比上升23.82%。

重点10城二手住宅成交量为20724套,环比上升20.01%,同比上升35.9%。

 松绑过后

复盘这一轮地产政策实施的手段,包括下调首付比例、松绑楼市“三限”等,但限购政策仍然存在。

目前市面上,北京、上海、深圳和海南部分城市仍然实施限购,其它地区基本已经完全放开。

几大重点城市依然保留限购政策,有其合理的考量。上海师范大学房地产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光灿指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住房需求层次性、结构性比较复杂。

通过限购政策,可以优先满足各类刚性住房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有序的政策调整,可以更好满足各类改善性住房需求、置换型住房需求。

对比9月份的数据,10月以来各种楼市数据表现持续向好。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全国70城房价数据显示,2024年9月,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为3个,较上月增加1城;下跌城市有66个,下跌城市个数占比约94%;二手房价格方面,70城房价环比“全跌”。

9月底,一揽子政策利好释放后,市场情绪显著好转。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以国庆假期为例,科研项目的平均认购量较9月大幅提升,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信号。

数据层面,多数核心城市调研项目国庆假期平均认购量超过9月全月。从网签数据来看,国庆节后一周(10.7-10.13),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分别增长5.6%、32.9%、57.4%、117.8%。

中国经济时报援引业内人士的观察,指出从目前各个楼盘销售情况来看,相比7—9月,成交和到访的客户量确实反转向上。

从全国市场来看,中国西北部能源和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表现普遍优于东部沿海(除上海以外)的城市。

沪深的小暖阳

从楼市新政,到近期持续的降息降准,降低首付、房贷利率等一系列政策,确实非常吸睛。

虽说激发的需求不会一下直线拉满,但至少很多人重新热议起来“要不要买房问题”!

伴随着这一轮政策组合拳的落地,第一批有强烈购房意愿、能力、符合条件的购房人群,已经在北上深行动了!

大城市二手房一直充当着市场“晴雨表”的职能。近期二手房市场逐步回温,直接反映出居民买房意愿的提升。

根据安居客上海的监测数据,10月,上海已现3次单日网签量破千套,年内,则已现9次成交量突破1000套大关。国庆假期后,上海二手房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日均成交量942套,显示出市场强劲的反弹力。

截至10月20日,上海二手房总成交量已达14385套,预计10月上海二手房成交总量将继3月、6月、7月之后,年内第四次突破2万套,甚至冲刺2.5万套。

据楼市齐观,10月19、20日,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分别为1159套、1142套,连续两天成交超过1100套。这是本月第三次单日成交量突破1000套大关。

再来看看深圳。如果从9.29深圳房地产新政出台后观察,

新房日光盘、二手房成交数据都可圈可点。

深圳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新政21天(9月30日至10月20日),贝壳深圳合作门店二手房日均签约量环比增长228%,创下近年政策效果之最。

受“增值税五改二”、“取消限售”影响,深圳次新楼盘的挂牌量增长。

深圳9.29楼市新政策后,“日光盘”的现象也偶有发生。

10月19日,位于光明凤凰城板块的中建观玥正式开盘。该项目共2047批客户抢192套房登记比1∶10.66,即11个人里面只有1个人能买到,开盘90分钟即售罄销售金额约6亿元。

据悉,这是深圳9.29楼市新政策后第二个“日光盘”也是深圳今年以来第三个“日光盘”。

结语

事实上,从业内人士的观察来看,房地产政策更加注重消化存量、平衡供需,松绑限购限贷、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措施,对稳定房地产市场起到积极效果。

楼市的回暖能否持续,或者每月成交量能否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数值范围内,取决于多重因素。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情况还不能全面反映楼市的真实情况,成交量上涨主要得益于各类政策的出台,给观望的购房者很大的信心,信心的持续或许需要更多政策的不断出台。

不论如何,我们都已经处在一个地产政策的宽周期里!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一揽子楼市政策的合力作用,助力各地房地产的暖意正在不断被释放!

节前至今,上至央行降准降息、下调首付比例,下至各地方政府,都在通过因地制宜的购房政策,激发潜在的需求。

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第42周(10月14日-10月20日),新房成交持续放量,重点15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为24287套,环比上涨12.39%,同比上升23.82%。

重点10城二手住宅成交量为20724套,环比上升20.01%,同比上升35.9%。

 松绑过后

复盘这一轮地产政策实施的手段,包括下调首付比例、松绑楼市“三限”等,但限购政策仍然存在。

目前市面上,北京、上海、深圳和海南部分城市仍然实施限购,其它地区基本已经完全放开。

几大重点城市依然保留限购政策,有其合理的考量。上海师范大学房地产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光灿指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住房需求层次性、结构性比较复杂。

通过限购政策,可以优先满足各类刚性住房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有序的政策调整,可以更好满足各类改善性住房需求、置换型住房需求。

对比9月份的数据,10月以来各种楼市数据表现持续向好。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全国70城房价数据显示,2024年9月,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为3个,较上月增加1城;下跌城市有66个,下跌城市个数占比约94%;二手房价格方面,70城房价环比“全跌”。

9月底,一揽子政策利好释放后,市场情绪显著好转。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以国庆假期为例,科研项目的平均认购量较9月大幅提升,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信号。

数据层面,多数核心城市调研项目国庆假期平均认购量超过9月全月。从网签数据来看,国庆节后一周(10.7-10.13),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分别增长5.6%、32.9%、57.4%、117.8%。

中国经济时报援引业内人士的观察,指出从目前各个楼盘销售情况来看,相比7—9月,成交和到访的客户量确实反转向上。

从全国市场来看,中国西北部能源和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表现普遍优于东部沿海(除上海以外)的城市。

沪深的小暖阳

从楼市新政,到近期持续的降息降准,降低首付、房贷利率等一系列政策,确实非常吸睛。

虽说激发的需求不会一下直线拉满,但至少很多人重新热议起来“要不要买房问题”!

伴随着这一轮政策组合拳的落地,第一批有强烈购房意愿、能力、符合条件的购房人群,已经在北上深行动了!

大城市二手房一直充当着市场“晴雨表”的职能。近期二手房市场逐步回温,直接反映出居民买房意愿的提升。

根据安居客上海的监测数据,10月,上海已现3次单日网签量破千套,年内,则已现9次成交量突破1000套大关。国庆假期后,上海二手房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日均成交量942套,显示出市场强劲的反弹力。

截至10月20日,上海二手房总成交量已达14385套,预计10月上海二手房成交总量将继3月、6月、7月之后,年内第四次突破2万套,甚至冲刺2.5万套。

据楼市齐观,10月19、20日,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分别为1159套、1142套,连续两天成交超过1100套。这是本月第三次单日成交量突破1000套大关。

再来看看深圳。如果从9.29深圳房地产新政出台后观察,

新房日光盘、二手房成交数据都可圈可点。

深圳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新政21天(9月30日至10月20日),贝壳深圳合作门店二手房日均签约量环比增长228%,创下近年政策效果之最。

受“增值税五改二”、“取消限售”影响,深圳次新楼盘的挂牌量增长。

深圳9.29楼市新政策后,“日光盘”的现象也偶有发生。

10月19日,位于光明凤凰城板块的中建观玥正式开盘。该项目共2047批客户抢192套房登记比1∶10.66,即11个人里面只有1个人能买到,开盘90分钟即售罄销售金额约6亿元。

据悉,这是深圳9.29楼市新政策后第二个“日光盘”也是深圳今年以来第三个“日光盘”。

结语

事实上,从业内人士的观察来看,房地产政策更加注重消化存量、平衡供需,松绑限购限贷、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措施,对稳定房地产市场起到积极效果。

楼市的回暖能否持续,或者每月成交量能否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数值范围内,取决于多重因素。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情况还不能全面反映楼市的真实情况,成交量上涨主要得益于各类政策的出台,给观望的购房者很大的信心,信心的持续或许需要更多政策的不断出台。

不论如何,我们都已经处在一个地产政策的宽周期里!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