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国农业银行长三角创新发展协同会暨“123+”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专项活动在上海市举行。会上,由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发,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提供战略支持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报告(2025)”正式发布。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文进,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韩国强,新华社上海分社分党组书记、社长王永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蒲亚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孙娟共同见证指数发布。
图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2025)发布仪式现场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一体化发展进程始终备受关注。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际,中经社与中规院首次联合发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五年来,该指数持续发布,已成为洞察区域协同发展的“数字标尺”,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今年,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作为战略支持单位,深度参与调研与编制工作,为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发展贡献了农行视角。
据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针对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进行量化评价,全面展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数字画像。活动现场,新华指数研究院副院长亓芳芳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2025)区域层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解读。
图为新华指数研究院副院长亓芳芳从区域层面解读指数成果
指数持续攀升,彰显区域发展强劲韧性
报告显示,2024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达到196.67点。2018年以来区域协同能级以2.54%的速度持续跃升,在严峻复杂内外部环境下展现出强劲的韧性。期间,长三角夜间灯光亮度指数实现跃升,特别是上海、苏州、嘉兴交界区域和南京、滁州交界区域的夜光亮度显著增加,城市交界区域的要素流动与区域融合不断深化。
图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走势图
图为长三角夜间灯光亮度变化
五大维度齐发力,勾勒协同发展全景图
自2018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在产业融合、设施联通、生态共保、民生服务与协同开放五大维度上,整体呈上升态势,反映出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长三角三省一市通过不断完善集群支持政策,培育地区优势产业集群,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长三角加速崛起。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形成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据亓芳芳介绍,产业融合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引擎,金融支持与协同创新形成的“双轮驱动”,已成为引领区域产业走向深度融合的破局关键。2018年以来,长三角地区银行业金融深化进程显著上升。
此外,2024年协同开放分指数增速最快,指数同比上涨4.13%,预期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包括上海指数、上海价格等长三角规则与标准,正日益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照。
城市节点表现亮眼,多维联动支撑一体化进程
在一体化进程中,城市作为关键节点,其表现与联动同样至关重要。活动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智能规划信息中心主任李鹏飞从城市层面对报告内容进行解读。
图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智能规划信息中心主任李鹏飞从城市层面解读指数成果
李鹏飞介绍,人的流动维度,长三角人口集聚的优势持续领跑,近五年年均新增95万常住人口。产业创新维度,头部城市是长三角创新的核心引擎,长期集聚九成创新资源,上海持续推进创新共享、杭州重投大科学装置,江苏城市则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方面卓有成效。
图为长三角城市的产业创新情况
设施联通维度,客货运量稳步恢复并超越历史峰值,沿江走廊与沪苏湖高铁等关键线路显著提升区域通达性。民生服务维度,跨城文体活动需求旺盛,“苏超”赛事等现象级项目广受关注。生态共保维度,水更清、天更蓝,能耗水耗不断下降。
图为长三角城市的设施联通情况
金融赋能长三角,创新策源新高地
金融是推动国家战略实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在长三角一体化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强大的金融支持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中国农业银行高度重视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出台《关于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意见》,明确“5+2”金融服务重点,包括强化一体化客户服务能力、优化一体化产品服务创新、提升一体化风险防控能力、做实一体化组织资源保障等四个一体化建设,全力做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金融支持工作。在对接区域科技创新的金融需求方面,截至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在长三角区域科技贷款余额超过1.5万亿元,2025年增量超过2500亿元,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图为中国农业银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区域战略实践展示
展望“十五五”,迈向成熟深化新阶段
面向即将到来的“十五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进入全面深化、成熟定型的关键阶段。亓芳芳表示,基于指数多年的观测与分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打破城市行政壁垒,加快建立产业集群共建机制,以“全球化视野,产业补位视角”来统筹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二是依托自贸试验区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数字贸易、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等领域形成“长三角标准”,提升长三角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三是构建一体化动态监测与反馈机制,助力实现政策迭代与区域发展的精准适配。
五年砥砺,成果丰硕;面向未来,任重道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如同一面镜子,既照见了过往协同发展的坚实足迹,也预示着未来深度融合的无限潜力。长三角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续写区域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
11月25日,中国农业银行长三角创新发展协同会暨“123+”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专项活动在上海市举行。会上,由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发,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提供战略支持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报告(2025)”正式发布。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文进,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韩国强,新华社上海分社分党组书记、社长王永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蒲亚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孙娟共同见证指数发布。
图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2025)发布仪式现场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一体化发展进程始终备受关注。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际,中经社与中规院首次联合发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五年来,该指数持续发布,已成为洞察区域协同发展的“数字标尺”,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今年,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作为战略支持单位,深度参与调研与编制工作,为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发展贡献了农行视角。
据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针对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进行量化评价,全面展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数字画像。活动现场,新华指数研究院副院长亓芳芳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2025)区域层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解读。
图为新华指数研究院副院长亓芳芳从区域层面解读指数成果
指数持续攀升,彰显区域发展强劲韧性
报告显示,2024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达到196.67点。2018年以来区域协同能级以2.54%的速度持续跃升,在严峻复杂内外部环境下展现出强劲的韧性。期间,长三角夜间灯光亮度指数实现跃升,特别是上海、苏州、嘉兴交界区域和南京、滁州交界区域的夜光亮度显著增加,城市交界区域的要素流动与区域融合不断深化。
图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走势图
图为长三角夜间灯光亮度变化
五大维度齐发力,勾勒协同发展全景图
自2018年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在产业融合、设施联通、生态共保、民生服务与协同开放五大维度上,整体呈上升态势,反映出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长三角三省一市通过不断完善集群支持政策,培育地区优势产业集群,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长三角加速崛起。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形成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据亓芳芳介绍,产业融合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引擎,金融支持与协同创新形成的“双轮驱动”,已成为引领区域产业走向深度融合的破局关键。2018年以来,长三角地区银行业金融深化进程显著上升。
此外,2024年协同开放分指数增速最快,指数同比上涨4.13%,预期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包括上海指数、上海价格等长三角规则与标准,正日益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照。
城市节点表现亮眼,多维联动支撑一体化进程
在一体化进程中,城市作为关键节点,其表现与联动同样至关重要。活动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智能规划信息中心主任李鹏飞从城市层面对报告内容进行解读。
图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智能规划信息中心主任李鹏飞从城市层面解读指数成果
李鹏飞介绍,人的流动维度,长三角人口集聚的优势持续领跑,近五年年均新增95万常住人口。产业创新维度,头部城市是长三角创新的核心引擎,长期集聚九成创新资源,上海持续推进创新共享、杭州重投大科学装置,江苏城市则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方面卓有成效。
图为长三角城市的产业创新情况
设施联通维度,客货运量稳步恢复并超越历史峰值,沿江走廊与沪苏湖高铁等关键线路显著提升区域通达性。民生服务维度,跨城文体活动需求旺盛,“苏超”赛事等现象级项目广受关注。生态共保维度,水更清、天更蓝,能耗水耗不断下降。
图为长三角城市的设施联通情况
金融赋能长三角,创新策源新高地
金融是推动国家战略实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在长三角一体化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强大的金融支持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中国农业银行高度重视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出台《关于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意见》,明确“5+2”金融服务重点,包括强化一体化客户服务能力、优化一体化产品服务创新、提升一体化风险防控能力、做实一体化组织资源保障等四个一体化建设,全力做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金融支持工作。在对接区域科技创新的金融需求方面,截至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在长三角区域科技贷款余额超过1.5万亿元,2025年增量超过2500亿元,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图为中国农业银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区域战略实践展示
展望“十五五”,迈向成熟深化新阶段
面向即将到来的“十五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进入全面深化、成熟定型的关键阶段。亓芳芳表示,基于指数多年的观测与分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打破城市行政壁垒,加快建立产业集群共建机制,以“全球化视野,产业补位视角”来统筹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二是依托自贸试验区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数字贸易、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等领域形成“长三角标准”,提升长三角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三是构建一体化动态监测与反馈机制,助力实现政策迭代与区域发展的精准适配。
五年砥砺,成果丰硕;面向未来,任重道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如同一面镜子,既照见了过往协同发展的坚实足迹,也预示着未来深度融合的无限潜力。长三角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续写区域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