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财富的压舱石

衍沅量化

1天前



导文

稳健理财的基石,低风险投资的首选

债券并非只是“收益低、不好玩”的保守选项,它是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压舱石”。无论是国家发行的国债,还是企业发行的信用债,抑或是股债结合的可转债,都能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为投资者提供稳健回报。本文带你系统了解债券的分类、市场与策略,帮你用“不心惊”的方式打理闲钱。

一、什么是债券?


1.学术定义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或企业为筹集资金,向投资者发行的、承诺按约定利率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简单说,就是你把钱借给对方,对方给你打张“有利息的欠条”。


2.通俗理解—3个生活化比喻

“国家/企业的借条”:买国债=借钱给国家,买企业债=借钱给上市公司,到期不仅还本,还能拿“利息工资”,比如10万元买3年期国债,年利率2.8%,每年能稳拿2800元利息;

“理财界的安全垫”:比起股票涨跌心惊,债券90%以上能按时还本付息,像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债券违约率仅0.3%,远低于股票的波动风险;


“闲钱的出租房”:短期不用的钱(比如1周、1个月),可以买国债逆回购“出租”,当天买当天计息,到期自动回款,堪比“按天收租的灵活房产”。


二、债券分类:从“保本款”到“攻守款”,总有一款适合你


(一)按发行主体:风险收益的“分级菜单”


1.利率债:“零差评”的安全款

定义:由国家或AAA级机构发行,几乎零违约风险,核心靠“利率波动”赚钱,比如国债、政策性金融债;


核心特点:收益稳(2025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2.6%-2.8%)、流动性高(银行间市场日均成交超5万亿元);


量化应用:机构会用量化模型算“久期”(债券的“利率敏感度”),比如预判利率下跌时,加长久期赚更多价差,2024年利率下行周期,某利率债基金靠久期调整多赚了1.2%收益;


典型代表:储蓄国债(每年3月-11月发行,支持提前支取)、国债逆回购(1天期年化收益常超2%,节假日前夕能飙到5%)。


2.信用债:“有利息差”的进阶款

定义:由企业、城投公司发行,收益比利率债高,但要承担信用风险,按评级分AAA、AA+、AA等;


核心特点:收益分层(AAA级企业债年化3%-4%,AA+级4%-5%)、需看“信用报告”;量化应用:普通投资者选信用债基金时,可看量化指标"最大回撤"(优选近3年回撤<2%的)和“信用债占比”(超80%更纯粹),某纯债基金靠量化筛选高评级债,近5年年化4.1%且零违约;


典型代表:茅台企业债(AAA级,年化3.5%)、城投债(多地市级城投债年化4%-4.5%需关注区域经济)。

3.可转债:“债性+股性”的攻守款

定义:可以转换成股票的债券,下跌时靠“债底”保本(到期还本付息),上涨时能跟着正股赚差价,堪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


核心特点:波动比股票小(2025年中证转债指数最大回撤8%,远低于沪深300的15%)、有“强赎条款”(正股涨超130%可能被强制赎回);


量化应用:量化策略常用"双低筛选法"(选价格<110元、溢价率<20%的转债),回测显示2019-2024年“双低转债组合”年化收益12.3%,比单纯买债高8个点;


典型代表:宁德时代转债(正股涨时转债跟着涨,正股跌时转债跌得少)、银行转债(如工行转债,债底厚,年化收益3%-4%)。


(二)按交易场所:场内场外的“双渠道”


1.场内债券:适合“短线套利”

定义: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债券,比如国债逆回购、可转债、场内债基;


核心特点:实时交易(当天买当天卖)、门槛低(国债逆回购1000元起,可转债1000元起)


量化技巧:国债逆回购可用量化工具查“年化收益峰值”,比如每周四、节假日前夕收益常冲高,2025年中秋前1天期逆回购年化达5.2%;


典型代表:沪市国债逆回购(代码204001,1天期)、深市可转债(如中矿转债,代码128111)。


2.场外债券:适合“长期躺赚”

定义:通过银行、第三方平台买的债券基金、储蓄国债,不用盯盘


核心特点:自动计息(利息按日或按月结转)、省心(基金经理帮你选债);


量化技巧:选场外债基时,看“夏普比率”(优选>1的,代表风险收益比高)和“债券持仓久期”(偏好稳健选久期<3年的,想赚更多选3-5年的);


典型代表:鹏华丰禄纯债(场外,近5年年化4.2%)、2025年第三期储蓄国债(3年期年化2.8%)。


三、债券市场:普通人也能玩的“低风险乐园”


(一)市场规模:比股票市场还大的“理财池”


市场体量:稳健巨轮的“压舱石”


截至2025年8月末,中国债券市场余额已达192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二,其容量约为同期A股市场总市值的1.8倍,是资本市场中名副其实的“定海神针”。


2025年前8个月,债券净融资规模达11.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44.5%已成为支撑实体经济的第二大融资渠道。这显示了债券市场在宏观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


交易活跃度:个人投资者的“新战场”


债券市场并非仅是机构的游戏,个人参与度日益攀升。以国债逆回购这一典型品种为例,它已成为广大个人投资者管理闲置资金的重要工具。2025年1-8月,中国债券回购交易总规模累计高达1488万亿元,其活跃度可见一斑。


尽管缺乏精确的散户成交占比权威数据,但多家分析指出,国债逆回购凭借其低门槛和高安全性,吸引了大量个人投资者参与,特别是在月末、季末等关键时点。


细分市场:特色工具的“百花齐放”


可转债市场:作为股债结合的独特品种,可转债在2024至2025年间经历了显著的上涨行情。不过,其市场规模在2025年初约为6000至7000亿元级别,并因强赎退市等因素有所收缩。市场参与者中,机构资金(如保险、养老金)的涌入是推动行情的重要力量,个人投资者也积极参与其中。


债券型基金:对于希望借助专业机构投资债券的投资者,债券型基金是主流选择。截至2025年5月,全市场债券型基金总规模已达6.78万亿元,其中风险收益特征相对纯粹的纯债基金是稳健型投资者的重要配置选择。


(二)量化在债券市场的作用:不用懂复杂模型,也能借工具赚钱


选债:用量化指标排雷


普通投资者不用自己算,看基金平台的“量化评分”即可:比如选信用债基金,优先“信用评级AAA占比>90%+近3年零违约+最大回撤<2%”的,避开“AA级及以下占比超10%”的;


择时:借量化工具抓机会

比如国债逆回购,用“逆回购收益日历”(很多APP都有)查高收益日期,节假日前夕月末季末往往收益高;可转债则看"量化预警",避开"溢价率超50%+正股下跌"的高风险转债;


策略:跟着量化组合赚

部分平台有“可转债双低组合”“利率债波段组合”,都是用量化回测过的,比如某“双低转债组合”2025年上半年收益6.8%,比单买国债高4个点。


(三)未来趋势:债券越来越“灵活好玩”


品类更丰富:未来会有更多“绿色债券”(支持新能源项目)、“乡村振兴债券”,收益比普通债高0.3%-0.5%

工具更友好:场外债基会推出“按周赎回”“自动滚存”功能,场内可转债会有更多“T+0交易”品种;

量化更普及:普通投资者不用学编程,也能通过“智能选基工具”“收益回测小程序”,轻松用上量化策略。


结语:债券不是“赚快钱的”,却是“赚稳钱的”

很多人觉得债券“收益低、不好玩”,其实它是财富的“压舱石”

保守型投资者:用“国债+纯债基金”打底,每年稳拿3%-4%收益,比存银行定期高1-2个点;


稳健型投资者:加10%-20%可转债,既能保本,又能跟着股市赚点“额外收益”,用量化筛选“双低转债”更安全;

进取型投资者:用债券做“仓位平衡”,股票跌时债券涨,比如2025年5月沪深300跌5%,某偏债混合基金仅跌0.8%,靠的就是债券的缓冲作用。


理财不是比谁赚得多,而是比谁赚得稳、赚得久。债券+量化工具,就能帮你在“不心惊"的前提下,把闲钱打理得更划算。


温馨提示:

关注【衍沅量化】公众号,回复【领书】即可得到《2024-25年度中国量化投资白皮书》电子版,轻松get行业全貌。

本文仅作为知识普及,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导文

稳健理财的基石,低风险投资的首选

债券并非只是“收益低、不好玩”的保守选项,它是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压舱石”。无论是国家发行的国债,还是企业发行的信用债,抑或是股债结合的可转债,都能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为投资者提供稳健回报。本文带你系统了解债券的分类、市场与策略,帮你用“不心惊”的方式打理闲钱。

一、什么是债券?


1.学术定义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或企业为筹集资金,向投资者发行的、承诺按约定利率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简单说,就是你把钱借给对方,对方给你打张“有利息的欠条”。


2.通俗理解—3个生活化比喻

“国家/企业的借条”:买国债=借钱给国家,买企业债=借钱给上市公司,到期不仅还本,还能拿“利息工资”,比如10万元买3年期国债,年利率2.8%,每年能稳拿2800元利息;

“理财界的安全垫”:比起股票涨跌心惊,债券90%以上能按时还本付息,像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债券违约率仅0.3%,远低于股票的波动风险;


“闲钱的出租房”:短期不用的钱(比如1周、1个月),可以买国债逆回购“出租”,当天买当天计息,到期自动回款,堪比“按天收租的灵活房产”。


二、债券分类:从“保本款”到“攻守款”,总有一款适合你


(一)按发行主体:风险收益的“分级菜单”


1.利率债:“零差评”的安全款

定义:由国家或AAA级机构发行,几乎零违约风险,核心靠“利率波动”赚钱,比如国债、政策性金融债;


核心特点:收益稳(2025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2.6%-2.8%)、流动性高(银行间市场日均成交超5万亿元);


量化应用:机构会用量化模型算“久期”(债券的“利率敏感度”),比如预判利率下跌时,加长久期赚更多价差,2024年利率下行周期,某利率债基金靠久期调整多赚了1.2%收益;


典型代表:储蓄国债(每年3月-11月发行,支持提前支取)、国债逆回购(1天期年化收益常超2%,节假日前夕能飙到5%)。


2.信用债:“有利息差”的进阶款

定义:由企业、城投公司发行,收益比利率债高,但要承担信用风险,按评级分AAA、AA+、AA等;


核心特点:收益分层(AAA级企业债年化3%-4%,AA+级4%-5%)、需看“信用报告”;量化应用:普通投资者选信用债基金时,可看量化指标"最大回撤"(优选近3年回撤<2%的)和“信用债占比”(超80%更纯粹),某纯债基金靠量化筛选高评级债,近5年年化4.1%且零违约;


典型代表:茅台企业债(AAA级,年化3.5%)、城投债(多地市级城投债年化4%-4.5%需关注区域经济)。

3.可转债:“债性+股性”的攻守款

定义:可以转换成股票的债券,下跌时靠“债底”保本(到期还本付息),上涨时能跟着正股赚差价,堪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


核心特点:波动比股票小(2025年中证转债指数最大回撤8%,远低于沪深300的15%)、有“强赎条款”(正股涨超130%可能被强制赎回);


量化应用:量化策略常用"双低筛选法"(选价格<110元、溢价率<20%的转债),回测显示2019-2024年“双低转债组合”年化收益12.3%,比单纯买债高8个点;


典型代表:宁德时代转债(正股涨时转债跟着涨,正股跌时转债跌得少)、银行转债(如工行转债,债底厚,年化收益3%-4%)。


(二)按交易场所:场内场外的“双渠道”


1.场内债券:适合“短线套利”

定义: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债券,比如国债逆回购、可转债、场内债基;


核心特点:实时交易(当天买当天卖)、门槛低(国债逆回购1000元起,可转债1000元起)


量化技巧:国债逆回购可用量化工具查“年化收益峰值”,比如每周四、节假日前夕收益常冲高,2025年中秋前1天期逆回购年化达5.2%;


典型代表:沪市国债逆回购(代码204001,1天期)、深市可转债(如中矿转债,代码128111)。


2.场外债券:适合“长期躺赚”

定义:通过银行、第三方平台买的债券基金、储蓄国债,不用盯盘


核心特点:自动计息(利息按日或按月结转)、省心(基金经理帮你选债);


量化技巧:选场外债基时,看“夏普比率”(优选>1的,代表风险收益比高)和“债券持仓久期”(偏好稳健选久期<3年的,想赚更多选3-5年的);


典型代表:鹏华丰禄纯债(场外,近5年年化4.2%)、2025年第三期储蓄国债(3年期年化2.8%)。


三、债券市场:普通人也能玩的“低风险乐园”


(一)市场规模:比股票市场还大的“理财池”


市场体量:稳健巨轮的“压舱石”


截至2025年8月末,中国债券市场余额已达192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二,其容量约为同期A股市场总市值的1.8倍,是资本市场中名副其实的“定海神针”。


2025年前8个月,债券净融资规模达11.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44.5%已成为支撑实体经济的第二大融资渠道。这显示了债券市场在宏观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


交易活跃度:个人投资者的“新战场”


债券市场并非仅是机构的游戏,个人参与度日益攀升。以国债逆回购这一典型品种为例,它已成为广大个人投资者管理闲置资金的重要工具。2025年1-8月,中国债券回购交易总规模累计高达1488万亿元,其活跃度可见一斑。


尽管缺乏精确的散户成交占比权威数据,但多家分析指出,国债逆回购凭借其低门槛和高安全性,吸引了大量个人投资者参与,特别是在月末、季末等关键时点。


细分市场:特色工具的“百花齐放”


可转债市场:作为股债结合的独特品种,可转债在2024至2025年间经历了显著的上涨行情。不过,其市场规模在2025年初约为6000至7000亿元级别,并因强赎退市等因素有所收缩。市场参与者中,机构资金(如保险、养老金)的涌入是推动行情的重要力量,个人投资者也积极参与其中。


债券型基金:对于希望借助专业机构投资债券的投资者,债券型基金是主流选择。截至2025年5月,全市场债券型基金总规模已达6.78万亿元,其中风险收益特征相对纯粹的纯债基金是稳健型投资者的重要配置选择。


(二)量化在债券市场的作用:不用懂复杂模型,也能借工具赚钱


选债:用量化指标排雷


普通投资者不用自己算,看基金平台的“量化评分”即可:比如选信用债基金,优先“信用评级AAA占比>90%+近3年零违约+最大回撤<2%”的,避开“AA级及以下占比超10%”的;


择时:借量化工具抓机会

比如国债逆回购,用“逆回购收益日历”(很多APP都有)查高收益日期,节假日前夕月末季末往往收益高;可转债则看"量化预警",避开"溢价率超50%+正股下跌"的高风险转债;


策略:跟着量化组合赚

部分平台有“可转债双低组合”“利率债波段组合”,都是用量化回测过的,比如某“双低转债组合”2025年上半年收益6.8%,比单买国债高4个点。


(三)未来趋势:债券越来越“灵活好玩”


品类更丰富:未来会有更多“绿色债券”(支持新能源项目)、“乡村振兴债券”,收益比普通债高0.3%-0.5%

工具更友好:场外债基会推出“按周赎回”“自动滚存”功能,场内可转债会有更多“T+0交易”品种;

量化更普及:普通投资者不用学编程,也能通过“智能选基工具”“收益回测小程序”,轻松用上量化策略。


结语:债券不是“赚快钱的”,却是“赚稳钱的”

很多人觉得债券“收益低、不好玩”,其实它是财富的“压舱石”

保守型投资者:用“国债+纯债基金”打底,每年稳拿3%-4%收益,比存银行定期高1-2个点;


稳健型投资者:加10%-20%可转债,既能保本,又能跟着股市赚点“额外收益”,用量化筛选“双低转债”更安全;

进取型投资者:用债券做“仓位平衡”,股票跌时债券涨,比如2025年5月沪深300跌5%,某偏债混合基金仅跌0.8%,靠的就是债券的缓冲作用。


理财不是比谁赚得多,而是比谁赚得稳、赚得久。债券+量化工具,就能帮你在“不心惊"的前提下,把闲钱打理得更划算。


温馨提示:

关注【衍沅量化】公众号,回复【领书】即可得到《2024-25年度中国量化投资白皮书》电子版,轻松get行业全貌。

本文仅作为知识普及,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