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券商一周策略】需要AI给答案!市场静待转机,慢牛预期不变

东方财富网

1小时前

一是从资金面来看,11月底之前机构倾向于守住全年收益,加仓意愿不强,但12月中旬开始,机构资金将逐步开始布局2026年方向,存在“抢跑”的预期;二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在12月中旬召开,将为明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预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政策预期利好将支撑市场;三是从技术形态来看,2015年以来,上证指数曾屡次挑战3700点未果,本次有效突破3700点以后,上证指数3700点附近将从“强压力位”转为“强支撑位”,后续指数调整空间可能有限。

中信证券:需要AI给答案

全球风险资产的波动表面是流动性问题,本质是风险资产对于AI单一叙事过于依赖,当产业发展速度(尤其是商业化)跟不上二级市场的节奏时,适当的估值修正也是一种纾解风险的方式。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的公布以及年内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下修触发了高位资产估值的修正,市场对于北美AI基础设施可持续性的焦虑也因降息推后的预期而放大。AI拓宽商业化场景、成本端硬件让利、金融稳定风险上升迫使美联储提前降息都可能会打破当前僵局。

在此之前,稳健回报导向的绝对收益资金持续入市在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在增量资金越来越多地以左侧稳健型资金为主的资金生态下,A股/港股未来可能更多地像美股一样出现“急跌慢涨”。对需要增配权益的投资者而言,当下风险的提前释放给了年末重新增配A股/港股、布局2026年的契机。从配置上看,资源/传统制造业定价权的重估、企业出海仍是核心增配方向,而高切低的策略因为预期过于一致,未来轮动择时的难度反而会明显加大。

国泰海通:进入击球区,布出先手棋

近期中国股市走弱,原因在于临近年末部分投资人保收益和降仓位动机较高,FED降息预期的降温、美股波动加剧与内部政策缺位交织助推了交易波动和信心走弱,加之权益产品备案放缓市场增量供给不足,客观上股市微观结构受到负面冲击。与当下谨慎共识不同的是,国泰海通策略坚决看好中国市场前景,股指进入击球区。机会总在恐慌中出现,中国股市将逐步企稳与展开跨年攻势,上升的空间还很大,眼下是增持的良机。

美股AI波动与Google创出新高更似AI结构切换而非走势终结,中国也将在12—2月迎来政策、流动性、基本面的共振期,市场调整后组合上逐步增加进攻性。看好AI应用,机器人,内需消费,新疆基建等主题。

中信建投:“三期叠加”市场静待转机

当前市场处于“三期叠加”:牛市中段整固期,景气验证关键期,业绩政策空窗期,市场震荡轮动和资金年底止盈等特征也会进一步放大。近期海外环境出现较多扰动,美联储12月降息预期反复,带动全球市场流动性预期波动;英伟达财报超预期,但股价出现巨震,投资者担忧AI开支可持续性,蔓延影响A股情绪。

长期而言,慢牛格局的主要因素不变;短期来看,策略层面以择机布局为主,时点上等待12月中上旬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地,其间若调整较充分也可加仓吸筹,关注60日线与半年线支撑和市场缩量情况。行业重点关注:银行、石油石化、钢铁、农林牧渔、锂电、新材料等。

华泰证券:调整后的布局线索

近期AI叙事起争论、流动性有所收紧、地缘扰动构成了市场波动加大的底色。当前市场调整已初步具备空间感,对应9月下旬市场中枢位或有较强支撑,后续伴随着海外流动性预期改善、国内资金压力减弱、市场情绪进一步消化,行情走势环境或更加健康。配置上,当前市场估值接近“合理”中枢,若超调则可适度提升仓位,配置上围绕中期主线、重视安全边际。

高波动率下需要提升对于安全边际的考量,当前或主要来自于三点:1)拥挤度的安全边际,关注调味发酵品、休闲食品、养殖业、通信服务证券等;2)基本面的安全边际,关注纺织制造、商用车、通用设备、稀有金属等;3)资产属性的安全边际,继续关注周期型红利(煤炭、化工、钢铁等),及部分潜力型红利(铁路公路、食品加工、环保、建材等)。此外,若想在科技成长内部做高低切,建议关注国内算力、创新药等板块。

招商证券:A股调整的原因和恢复上涨的信号

近期A股出现明显调整,主要受国内经济数据走弱、美元指数走强、年底业绩压力和资金面落袋为安等多因素影响。展望后市,短期仍将处于数据和政策的真空期,可能维持震荡,但12月中旬的重要会议定调将是决定性的政策窗口,有望引领市场结束调整,随着明年一季度政策可能加码、总需求触底回升,以及1月业绩披露期结束后“靴子落地”,A股有望重新回到上行周期,到明年一季度见到下一个高点的概率较大。风格方面,偏赛道科技类的股票可能表现会弱于偏大盘蓝筹和金融周期类的股票,顺周期涨价资源品、服务业消费、自主可控成为接下来三大主线。

国金证券:打铁还需自身硬

海外金融脆弱性、交易因素和市场对AI资本开支持续性的担忧共同造成了市场的回调。回调本身具有复杂性,并不应把其作为全面的拐点。当前AI产业发展所处的位置对应着互联网产业1997年时的关键节点,需要指出1997年后的应用出现可能不是历史的必然,而2000年后泡沫崩盘的广泛损害可能也不是当下的基准假设。

过去半年全球看似轰轰烈烈的科技行情中,真正兑现业绩的中国企业,本身仍是在产业链中获得了需求爆发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未来在全球降息周期与财政主导共振下,实物资产和中国制造的产能价值才是中国牛市的基础。配置推荐:第一,受益于实物资产消耗可能提升的上游资源,实物资产的补库需求或将恢复,关注油运;PPI回升下,中游行业机会逐步出现,基础化工,钢铁。第二,国内价格企稳、内需回升下的食品饮料、航空、服装。第三,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的“卖铲人”,优势产业在海外的变现,如资本品(工程机械、电力电网设备、重卡)。

国投证券:晴空颠簸

对于21日大盘指数下跌,实质是在全球资产共振式下跌过程中A股大盘指数受到负面波及,倾向于认为当前大盘出现波动属于“晴空颠簸”,后续剧烈波动的概率不高。需要明确意识到的是本轮基于流动性的牛市逻辑,在大盘指数突破4000点后基本充分定价,后续看多逻辑必须基于基本面牛逻辑的兑现。

眼下单纯依赖流动性驱动的牛市或正在走向拐点。向基本面牛的逐步过渡需要跟踪明确动荡政治周期缓和(经贸关系的缓和)与经济周期力量回摆(共振补库)两大核心要点。当前风格切换在所难免,大致年底之前本轮A股高切低行情难言结束。预计真正风格切换需等到“流动性牛”向基本面牛明确过渡才会到来,届时出海+低位顺周期或将成为年内投资的“最后一搏”。对于A股科技与港股科技何时反弹,主要因素是12月美联储是否能实现降息。

天风证券:调整有望为攻坚牛蓄力

全球权益的脆弱性近期上升。与8—10月份主线行情强势领涨不同,11月至今行情也在轮动:依次经历主线行情、大盘价值、情绪指数/微盘的阶段表现。近期交易热度从10月的高点12%已经回落至近期的10%附近,后续融资余额也将出现回落,后续的1个月或是处于整理期,关注交易热度右侧确认底部。

根据经济复苏与市场流动性,可以把投资主线降维为三个方向:1)DeepSeek突破与开源引领的科技AI;2)内外共振,经济逐步修复,牛市主线风格“强者恒强”,但周期后半段易有所表现;3)低估红利继续崛起。红利回撤常在有强势产业趋势出现的时候,因此低估红利的高度取决于AI产业趋势的进展,而AI产业趋势的进展又取决于AI应用端和消费端的突破,重视恒生互联网。

财信证券:短期保持谨慎,静待市场企稳

在海外市场调整影响下,万得全A指数近期阶段性向下调整,跌破震荡调整区间,短期仍需合理控制仓位,静待指数企稳信号出现。一是从资金面来看,11月底之前机构倾向于守住全年收益,加仓意愿不强,但12月中旬开始,机构资金将逐步开始布局2026年方向,存在“抢跑”的预期;二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在12月中旬召开,将为明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预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政策预期利好将支撑市场;三是从技术形态来看,2015年以来,上证指数曾屡次挑战3700点未果,本次有效突破3700点以后,上证指数3700点附近将从“强压力位”转为“强支撑位”,后续指数调整空间可能有限。我们对中长期市场走势仍然保有信心,A股这一轮“牛市”并未结束,我们预计12月中旬前后,市场将迎来再次做多的机会窗口期。短期建议适当控制仓位水平,以防守方向为主,适当关注高股息的大盘蓝筹,新消费方向,“反内卷”方向以及AI应用方向。

国海证券:如何看待近期涨价领域拥挤度偏高的情况

2025年10月以来涨价品种再获关注,热门领域主要集中在新能源、AI以及部分黑色、有色以及化工品种,多数领域成交拥挤度接近历史偏高水平。而从经验来看,短期成交过热往往会面临阶段性的调整。当前涨价行情可能延续的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领域:一是工业金属(明年全年维度看,海外仍处在降息周期中,全球经济仍有复苏预期,再加上供给约束等因素,有望成为景气验证驱动、高赔率的板块)。二是AI链条相关(AI仍是具备景气确定性的方向,明年可能还有较多潜在的产业增量催化,依然看好AI链条行情延续,如存储芯片、“缺电”叙事相关的新能源等)。从买点上看,强势赛道往往在情绪(成交占比)降至前期高点的50%—70%水平时,会来到拥挤度的阶段性底部,此时是一个较好的买入节点。比如今年的军工创新药、有色、光模块等,在情绪较高点下降50%—70%后,行情均迎来反弹。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一是从资金面来看,11月底之前机构倾向于守住全年收益,加仓意愿不强,但12月中旬开始,机构资金将逐步开始布局2026年方向,存在“抢跑”的预期;二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在12月中旬召开,将为明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预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政策预期利好将支撑市场;三是从技术形态来看,2015年以来,上证指数曾屡次挑战3700点未果,本次有效突破3700点以后,上证指数3700点附近将从“强压力位”转为“强支撑位”,后续指数调整空间可能有限。

中信证券:需要AI给答案

全球风险资产的波动表面是流动性问题,本质是风险资产对于AI单一叙事过于依赖,当产业发展速度(尤其是商业化)跟不上二级市场的节奏时,适当的估值修正也是一种纾解风险的方式。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的公布以及年内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下修触发了高位资产估值的修正,市场对于北美AI基础设施可持续性的焦虑也因降息推后的预期而放大。AI拓宽商业化场景、成本端硬件让利、金融稳定风险上升迫使美联储提前降息都可能会打破当前僵局。

在此之前,稳健回报导向的绝对收益资金持续入市在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在增量资金越来越多地以左侧稳健型资金为主的资金生态下,A股/港股未来可能更多地像美股一样出现“急跌慢涨”。对需要增配权益的投资者而言,当下风险的提前释放给了年末重新增配A股/港股、布局2026年的契机。从配置上看,资源/传统制造业定价权的重估、企业出海仍是核心增配方向,而高切低的策略因为预期过于一致,未来轮动择时的难度反而会明显加大。

国泰海通:进入击球区,布出先手棋

近期中国股市走弱,原因在于临近年末部分投资人保收益和降仓位动机较高,FED降息预期的降温、美股波动加剧与内部政策缺位交织助推了交易波动和信心走弱,加之权益产品备案放缓市场增量供给不足,客观上股市微观结构受到负面冲击。与当下谨慎共识不同的是,国泰海通策略坚决看好中国市场前景,股指进入击球区。机会总在恐慌中出现,中国股市将逐步企稳与展开跨年攻势,上升的空间还很大,眼下是增持的良机。

美股AI波动与Google创出新高更似AI结构切换而非走势终结,中国也将在12—2月迎来政策、流动性、基本面的共振期,市场调整后组合上逐步增加进攻性。看好AI应用,机器人,内需消费,新疆基建等主题。

中信建投:“三期叠加”市场静待转机

当前市场处于“三期叠加”:牛市中段整固期,景气验证关键期,业绩政策空窗期,市场震荡轮动和资金年底止盈等特征也会进一步放大。近期海外环境出现较多扰动,美联储12月降息预期反复,带动全球市场流动性预期波动;英伟达财报超预期,但股价出现巨震,投资者担忧AI开支可持续性,蔓延影响A股情绪。

长期而言,慢牛格局的主要因素不变;短期来看,策略层面以择机布局为主,时点上等待12月中上旬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地,其间若调整较充分也可加仓吸筹,关注60日线与半年线支撑和市场缩量情况。行业重点关注:银行、石油石化、钢铁、农林牧渔、锂电、新材料等。

华泰证券:调整后的布局线索

近期AI叙事起争论、流动性有所收紧、地缘扰动构成了市场波动加大的底色。当前市场调整已初步具备空间感,对应9月下旬市场中枢位或有较强支撑,后续伴随着海外流动性预期改善、国内资金压力减弱、市场情绪进一步消化,行情走势环境或更加健康。配置上,当前市场估值接近“合理”中枢,若超调则可适度提升仓位,配置上围绕中期主线、重视安全边际。

高波动率下需要提升对于安全边际的考量,当前或主要来自于三点:1)拥挤度的安全边际,关注调味发酵品、休闲食品、养殖业、通信服务证券等;2)基本面的安全边际,关注纺织制造、商用车、通用设备、稀有金属等;3)资产属性的安全边际,继续关注周期型红利(煤炭、化工、钢铁等),及部分潜力型红利(铁路公路、食品加工、环保、建材等)。此外,若想在科技成长内部做高低切,建议关注国内算力、创新药等板块。

招商证券:A股调整的原因和恢复上涨的信号

近期A股出现明显调整,主要受国内经济数据走弱、美元指数走强、年底业绩压力和资金面落袋为安等多因素影响。展望后市,短期仍将处于数据和政策的真空期,可能维持震荡,但12月中旬的重要会议定调将是决定性的政策窗口,有望引领市场结束调整,随着明年一季度政策可能加码、总需求触底回升,以及1月业绩披露期结束后“靴子落地”,A股有望重新回到上行周期,到明年一季度见到下一个高点的概率较大。风格方面,偏赛道科技类的股票可能表现会弱于偏大盘蓝筹和金融周期类的股票,顺周期涨价资源品、服务业消费、自主可控成为接下来三大主线。

国金证券:打铁还需自身硬

海外金融脆弱性、交易因素和市场对AI资本开支持续性的担忧共同造成了市场的回调。回调本身具有复杂性,并不应把其作为全面的拐点。当前AI产业发展所处的位置对应着互联网产业1997年时的关键节点,需要指出1997年后的应用出现可能不是历史的必然,而2000年后泡沫崩盘的广泛损害可能也不是当下的基准假设。

过去半年全球看似轰轰烈烈的科技行情中,真正兑现业绩的中国企业,本身仍是在产业链中获得了需求爆发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未来在全球降息周期与财政主导共振下,实物资产和中国制造的产能价值才是中国牛市的基础。配置推荐:第一,受益于实物资产消耗可能提升的上游资源,实物资产的补库需求或将恢复,关注油运;PPI回升下,中游行业机会逐步出现,基础化工,钢铁。第二,国内价格企稳、内需回升下的食品饮料、航空、服装。第三,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的“卖铲人”,优势产业在海外的变现,如资本品(工程机械、电力电网设备、重卡)。

国投证券:晴空颠簸

对于21日大盘指数下跌,实质是在全球资产共振式下跌过程中A股大盘指数受到负面波及,倾向于认为当前大盘出现波动属于“晴空颠簸”,后续剧烈波动的概率不高。需要明确意识到的是本轮基于流动性的牛市逻辑,在大盘指数突破4000点后基本充分定价,后续看多逻辑必须基于基本面牛逻辑的兑现。

眼下单纯依赖流动性驱动的牛市或正在走向拐点。向基本面牛的逐步过渡需要跟踪明确动荡政治周期缓和(经贸关系的缓和)与经济周期力量回摆(共振补库)两大核心要点。当前风格切换在所难免,大致年底之前本轮A股高切低行情难言结束。预计真正风格切换需等到“流动性牛”向基本面牛明确过渡才会到来,届时出海+低位顺周期或将成为年内投资的“最后一搏”。对于A股科技与港股科技何时反弹,主要因素是12月美联储是否能实现降息。

天风证券:调整有望为攻坚牛蓄力

全球权益的脆弱性近期上升。与8—10月份主线行情强势领涨不同,11月至今行情也在轮动:依次经历主线行情、大盘价值、情绪指数/微盘的阶段表现。近期交易热度从10月的高点12%已经回落至近期的10%附近,后续融资余额也将出现回落,后续的1个月或是处于整理期,关注交易热度右侧确认底部。

根据经济复苏与市场流动性,可以把投资主线降维为三个方向:1)DeepSeek突破与开源引领的科技AI;2)内外共振,经济逐步修复,牛市主线风格“强者恒强”,但周期后半段易有所表现;3)低估红利继续崛起。红利回撤常在有强势产业趋势出现的时候,因此低估红利的高度取决于AI产业趋势的进展,而AI产业趋势的进展又取决于AI应用端和消费端的突破,重视恒生互联网。

财信证券:短期保持谨慎,静待市场企稳

在海外市场调整影响下,万得全A指数近期阶段性向下调整,跌破震荡调整区间,短期仍需合理控制仓位,静待指数企稳信号出现。一是从资金面来看,11月底之前机构倾向于守住全年收益,加仓意愿不强,但12月中旬开始,机构资金将逐步开始布局2026年方向,存在“抢跑”的预期;二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在12月中旬召开,将为明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预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政策预期利好将支撑市场;三是从技术形态来看,2015年以来,上证指数曾屡次挑战3700点未果,本次有效突破3700点以后,上证指数3700点附近将从“强压力位”转为“强支撑位”,后续指数调整空间可能有限。我们对中长期市场走势仍然保有信心,A股这一轮“牛市”并未结束,我们预计12月中旬前后,市场将迎来再次做多的机会窗口期。短期建议适当控制仓位水平,以防守方向为主,适当关注高股息的大盘蓝筹,新消费方向,“反内卷”方向以及AI应用方向。

国海证券:如何看待近期涨价领域拥挤度偏高的情况

2025年10月以来涨价品种再获关注,热门领域主要集中在新能源、AI以及部分黑色、有色以及化工品种,多数领域成交拥挤度接近历史偏高水平。而从经验来看,短期成交过热往往会面临阶段性的调整。当前涨价行情可能延续的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领域:一是工业金属(明年全年维度看,海外仍处在降息周期中,全球经济仍有复苏预期,再加上供给约束等因素,有望成为景气验证驱动、高赔率的板块)。二是AI链条相关(AI仍是具备景气确定性的方向,明年可能还有较多潜在的产业增量催化,依然看好AI链条行情延续,如存储芯片、“缺电”叙事相关的新能源等)。从买点上看,强势赛道往往在情绪(成交占比)降至前期高点的50%—70%水平时,会来到拥挤度的阶段性底部,此时是一个较好的买入节点。比如今年的军工创新药、有色、光模块等,在情绪较高点下降50%—70%后,行情均迎来反弹。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