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美股市场上演惊心动魄的一幕。尽管非农数据超预期推动早盘高开上冲,但盘中大幅跳水走低,最终三大指数全线收跌。这场暴跌迅速蔓延至亚太市场,日经225指数、韩国综合指数等主要市场纷纷大幅低开,形成连锁反应。在全球市场一片哀鸿中,A股市场预计也难以独善其身。投资者不禁要问:这场全球性的调整究竟意味着什么?A股是否已经见顶?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全球市场同步走低的核心逻辑,是流动性预期变化与AI叙事分化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美国非农数据超预期导致12月降息概率大幅降温,市场对流动性宽松的憧憬落空,资金从成长股向防御性板块转移,美股科技股领跌;
另一方面,日本债券市场抛售潮引发全球流动性收紧担忧,跨境资金风险偏好下降,新兴市场资产首当其冲;
此外,英伟达三季度财报交出亮眼成绩单,但看似强劲的业绩并未扭转AI板块的资金流出态势,全球资本大佬减持英伟达股权,反映出市场对AI高估值可持续性的担忧,AI叙事的赚钱效应正在边际减弱。
相较于海外市场的流动性驱动型调整,A股的震荡更多源于内部结构性矛盾与外部情绪的共振。
一方面,前期市场依托流动性宽松预期,完成了一轮阶段性估值修复,尤其是AI、半导体等与英伟达产业链相关的板块,受益于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环比大增的行业红利,部分标的估值已处于历史高位。工业富联、天孚通信等英伟达概念股此前积累了可观涨幅,但随着流动性推动的边际效应递减,市场进入基本面验证真空期,缺乏业绩支撑的高估值标的自然出现回调压力;
另一方面,消费、地产等顺周期板块复苏进程不及预期,难以承接科技板块流出的资金,导致市场缺乏明确主线引领,在海外情绪冲击下更容易出现波动放大。
不过,当前市场的调整更像是短期情绪释放与资金再平衡,而非趋势性见顶的信号。从时间维度看,A股对海外流动性变化和AI叙事分化已有提前反应,此前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美股波动加剧时,A股已历经多轮震荡,部分风险已得到释放。从支撑因素来看,国内流动性环境仍保持宽松,政策层面稳增长、促消费的举措持续落地,地方债发行提速、信贷投放稳步推进,为市场提供基本面支撑。此外,A股当前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中枢下方,相较于美股等成熟市场仍具性价比,且AI产业链的结构性机会并未消失。根据IDC数据,2024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约1251亿美元,2025年预计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2227亿美元,2024-2028年复合增速达15.5%。中国AI服务器市场增速更快,2024年规模190亿美元,2025年预计达259亿美元,复合增速30.6%。国产替代进程也在加速推进,长期配置价值并未改变。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阶段更应理性看待市场波动,恐慌割肉并非明智之举。全球市场的同步调整与AI板块的资金分流,反而加速了A股阶段性调整的收尾进程,为优质标的提供了逢低布局的机会。短期来看,指数仍有反复震荡的可能,但在国内政策托底、估值优势凸显的背景下,回升的基础依然稳固,年内市场仍有上冲并创下新高的动力。尤其是那些业绩确定性强、受益于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细分领域,如AI服务器配套、高端芯片封装等,经过短期调整后,配置价值进一步提升。
需要明确的是,即便A股后续创下新高,也不意味着新一轮全面牛市的开启,而更可能是结构性行情的延续。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仍是流动性与基本面的匹配度,在经济复苏进程温和、企业盈利改善缓慢的背景下,市场难以形成全面上涨的趋势,更多表现为板块轮动和结构性机会。AI叙事虽未终结,但已从普涨行情转向分化,英伟达财报超预期却遭遇部分资金出逃的现象,正是这一趋势的明确信号。因此,若指数出现新高,投资者反而应保持谨慎,把握逢高减持高估值标的的机会,避免追涨杀跌。
后续市场的关键看点,在于基本面验证与政策发力的共振效果,以及AI产业链的分化走向。随着三季报披露收官,业绩超预期的板块有望成为新的资金聚集地,引领市场形成新的主线;而政策层面若能进一步出台提振消费、稳定地产的重磅举措,将有效改善市场预期,增强资金信心。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聚焦结构性机会,重点关注三大方向:一是业绩确定性强的 AI 算力细分领域,二是受益于政策支持的高端制造赛道,三是估值处于低位、具备修复空间的顺周期板块。
作者:郭一鸣 执业证书:A0680612120002
隔夜美股市场上演惊心动魄的一幕。尽管非农数据超预期推动早盘高开上冲,但盘中大幅跳水走低,最终三大指数全线收跌。这场暴跌迅速蔓延至亚太市场,日经225指数、韩国综合指数等主要市场纷纷大幅低开,形成连锁反应。在全球市场一片哀鸿中,A股市场预计也难以独善其身。投资者不禁要问:这场全球性的调整究竟意味着什么?A股是否已经见顶?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全球市场同步走低的核心逻辑,是流动性预期变化与AI叙事分化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美国非农数据超预期导致12月降息概率大幅降温,市场对流动性宽松的憧憬落空,资金从成长股向防御性板块转移,美股科技股领跌;
另一方面,日本债券市场抛售潮引发全球流动性收紧担忧,跨境资金风险偏好下降,新兴市场资产首当其冲;
此外,英伟达三季度财报交出亮眼成绩单,但看似强劲的业绩并未扭转AI板块的资金流出态势,全球资本大佬减持英伟达股权,反映出市场对AI高估值可持续性的担忧,AI叙事的赚钱效应正在边际减弱。
相较于海外市场的流动性驱动型调整,A股的震荡更多源于内部结构性矛盾与外部情绪的共振。
一方面,前期市场依托流动性宽松预期,完成了一轮阶段性估值修复,尤其是AI、半导体等与英伟达产业链相关的板块,受益于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环比大增的行业红利,部分标的估值已处于历史高位。工业富联、天孚通信等英伟达概念股此前积累了可观涨幅,但随着流动性推动的边际效应递减,市场进入基本面验证真空期,缺乏业绩支撑的高估值标的自然出现回调压力;
另一方面,消费、地产等顺周期板块复苏进程不及预期,难以承接科技板块流出的资金,导致市场缺乏明确主线引领,在海外情绪冲击下更容易出现波动放大。
不过,当前市场的调整更像是短期情绪释放与资金再平衡,而非趋势性见顶的信号。从时间维度看,A股对海外流动性变化和AI叙事分化已有提前反应,此前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美股波动加剧时,A股已历经多轮震荡,部分风险已得到释放。从支撑因素来看,国内流动性环境仍保持宽松,政策层面稳增长、促消费的举措持续落地,地方债发行提速、信贷投放稳步推进,为市场提供基本面支撑。此外,A股当前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中枢下方,相较于美股等成熟市场仍具性价比,且AI产业链的结构性机会并未消失。根据IDC数据,2024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约1251亿美元,2025年预计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2227亿美元,2024-2028年复合增速达15.5%。中国AI服务器市场增速更快,2024年规模190亿美元,2025年预计达259亿美元,复合增速30.6%。国产替代进程也在加速推进,长期配置价值并未改变。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阶段更应理性看待市场波动,恐慌割肉并非明智之举。全球市场的同步调整与AI板块的资金分流,反而加速了A股阶段性调整的收尾进程,为优质标的提供了逢低布局的机会。短期来看,指数仍有反复震荡的可能,但在国内政策托底、估值优势凸显的背景下,回升的基础依然稳固,年内市场仍有上冲并创下新高的动力。尤其是那些业绩确定性强、受益于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细分领域,如AI服务器配套、高端芯片封装等,经过短期调整后,配置价值进一步提升。
需要明确的是,即便A股后续创下新高,也不意味着新一轮全面牛市的开启,而更可能是结构性行情的延续。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仍是流动性与基本面的匹配度,在经济复苏进程温和、企业盈利改善缓慢的背景下,市场难以形成全面上涨的趋势,更多表现为板块轮动和结构性机会。AI叙事虽未终结,但已从普涨行情转向分化,英伟达财报超预期却遭遇部分资金出逃的现象,正是这一趋势的明确信号。因此,若指数出现新高,投资者反而应保持谨慎,把握逢高减持高估值标的的机会,避免追涨杀跌。
后续市场的关键看点,在于基本面验证与政策发力的共振效果,以及AI产业链的分化走向。随着三季报披露收官,业绩超预期的板块有望成为新的资金聚集地,引领市场形成新的主线;而政策层面若能进一步出台提振消费、稳定地产的重磅举措,将有效改善市场预期,增强资金信心。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聚焦结构性机会,重点关注三大方向:一是业绩确定性强的 AI 算力细分领域,二是受益于政策支持的高端制造赛道,三是估值处于低位、具备修复空间的顺周期板块。
作者:郭一鸣 执业证书:A06806121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