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及其“小弟”,又“行”了?

财经早餐

磐石2025

17小时前

日的碳酸锂,走出了一波久违的长红,市场纷纷在问,碳酸锂及其小弟,真的又“行”了?
具体而言,11月19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再度走强,盘中涨幅一度超5%,突破10万元/吨,创2024年6月以来新高。到了11月20日早盘,碳酸锂2601出现波动,开盘强势拉升4%后起起伏伏,盘中再破10万大关,最终微涨0.84%。
如果拉长时间线来看,碳酸锂期货在年中跌破6万元/吨的低点,此后便是一路昂扬向上,“沧海桑田”,转变得竟然如此迅速!
碳酸锂期货年中至今一路向上
图片来源:东财网
碳酸锂的大涨,连交易所也做出了反应!
碳酸锂期货所在的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布通知称,经研究决定,自11月24日开始对碳酸锂期货相关合约的交易手续费标准作如下调整:碳酸锂期货LC2601合约的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3.2,日内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3.2,两项费率此前均为万1.2。这是广期所一周内第二次调整该费率。
鉴于期货的“自带杠杆”属性,这一规定可能会放大交易手续费,可见交易所抑制过度投机的态度!
碳酸锂期货的大涨,带动了相关概念板块:11月20日,东方财富的锂矿概念板块1.13%,多家概念股早盘持续此前一天的涨势。如果拉长曲线,同样可以看出,该板块涨势的惊人!
锂矿概念涨势
图片来源:东财网
而板块内一些个股,和今年五六月份的低点比,已经翻了好几倍:例如,“锂业双雄”里的赣锋锂业,从低点的27.85元涨破70元;天齐锂业则从25.57元涨破60元——当然和最疯狂的时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总算是从泥潭中爬了出来!

沾“锂”必涨,

产业真的好起来了?
整个锂电池产业链上涨的,远远不止碳酸锂:就在近期,另一样锂产品——锂电池电解液中必备的六氟磷酸锂,更是涨出了天际!
据中国化工报,进入四季度以来,六氟磷酸锂价格一路狂飙,并以“一天一价”的态势搅动新能源产业链。11月中旬主流报价超过12万元/吨(下同),部分报价高达15万元,较7月低点5万元涨了两倍,较10月中旬也已翻倍。
碳酸锂是制备锂电相关材料的基础原料,位于产业链最上游。除了是六氟磷酸锂的核心锂源,它更主要、更大量的用途是制造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因此,碳酸锂的价格通常被看作整个锂电产业链的“温度计”,其波动会广泛影响下游众多环节的成本
六氟磷酸锂是目前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电解液溶质,是电解液成分中技术壁垒和成本最高的部分,决定了电解液的诸多关键性能。可以将其理解为电解液的“CPU”。其价格波动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电解液的成本。
比六氟磷酸锂更的是电解液添加剂VC(碳酸亚乙烯酯)。百川资讯数据显示,11月17日VC成交均价13.25万元/吨(环比上周五涨2.5万元/吨),最高成交价20万元/吨(环比上周五涨5万元/吨)。11月12日,电池级VC报价飙升至10万~12万元,较前一日跳涨4万~6万元,单日涨幅超50%VC直接决定电池的循环寿命、安全性能及高温稳定性,被誉为锂电池的维生素
就连锂电池生产的溶剂氯化亚砜,近期也在快速拉升。11月13日,百川盈孚数据显示,氯化亚砜最新报价1765元,单日涨幅13.72%。11月以来,氯化亚砜价格累计上涨23.5%,自8月初的低点以来,累计涨幅超过35%。
近一段时间来,整个锂行业“涨声一片”,仿佛要把过去两年失去的定价权“连滚带爬”地抢回来。而给了行业底气的,则是“攻守之势异也”——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

供需之势,微妙变化    

依然以碳酸锂为例:近期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储能市场更是迎来了爆发,直接带动了对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旺盛需求,进而使得碳酸锂的市场需求“水涨船高”,并带动了市场预期!
根据中汽协数据,10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35.9万辆和332.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5%和3%,同比分别增长12.1%和8.8%;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7.2万辆和17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1%和20%,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51.6%。对碳酸锂的需求形成了强劲托底! 
2025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稳步增长
图片来源:中汽协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578GWh,同比增长42.4%,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同时,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的电池装机量在前九个月达到 811.7GWh,同比增长 34.7%。
如果说新能源车的“产销两旺”只是锦上添花,那么这一轮储能的爆发,或许才是碳酸锂等产品“走出泥潭”的底气所在:它带来了巨大的新增量需求,有效对冲了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的影响,重塑了碳酸锂等锂产品的需求格局!
据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调研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合计为430GWh,不仅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而且还多30%。其中,第三季度出货量为165GWh,同比增长65%。这背后,有136号文落地带来的“抢装潮”,更有之后市场的全面过热!
据上海证券报,目前头部储能电池企业基本处于满产状态,部分企业的订单已排到明年初,产业链上下游均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而多家储能上市公司的股价,也已经有了明显的起色,甚至创下新高,就是这一预期的最好反映。
需求旺盛,供给怎么样呢?数据表明,在经历了此前低价带来的残酷出清后,碳酸锂等产品的产能利用远未“达峰”,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价格上涨空间!CBC数据显示,10月国内碳酸锂产量51530吨,环比增加9.31%,但开工率43%,环比下降5个百分点,显示国内产能释放仍受制约。
当碳酸锂价格一度跌穿7万元/吨的成本线时,最先受到冲击的是那些依赖外购锂云母、锂辉石进行生产的企业,因为它们现金成本高昂。这也促使部分高成本矿企和锂盐厂在2025年夏季实施了停产检修或技改,客观上收缩了边际供给。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枧下窝锂矿迟迟不能复产,也使市场恢复供应的信心蒙上了一层阴影,不过要复产,还需要解决成本、手续等多方面的问题!
与高成本产能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盐湖提锂等低成本工艺(成本约3万-4万元/吨)依然保持着可观的利润和极高的产能利用率。这就再次印证了做生意赚钱的第一要务——成本,成本,还是成本!
据上证报,截至10月30日,国内碳酸锂产业链总库存降至130366吨,较9月减少2292吨,库存天数回落至32天,为近三年最低。其中,下游环节库存环比减少2460吨,终端补库需求强劲。中信建投证券表示,据Mysteel数据,11月碳酸锂月度供给约11.5万吨,需求12.8万吨,短缺约1.3万吨
国内的碳酸锂不够,出海找“锂”成为必然的选择。据海关数据,10月中国进口碳酸锂23881吨,环比增长22%,同比增加3%。其中,从智利进口碳酸锂1.4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62%;从阿根廷进口碳酸锂7274吨,占进口总量的30%。10月中国出口碳酸锂246吨,环比增加63%,同比减少18%。
顺便说一下现在爆火的六氟磷酸锂:并不是一个“想扩就能扩”的品种。其扩产周期通常需要12-18个月,涉及复杂的氟化反应路线与高标准的环保要求,资本投入高、建设周期长、合规难度大。因此,当需求在短期内突然飙升,供需缺口被迅速放大,因而涨起价来,比碳酸锂更加凶猛。
与此同时,全面“反内卷”的风,也已吹到了锂电池行业。据中证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将发布《关于参考磷酸铁锂成本指数及规范行业发展的通知》。该《通知》建议,企业应将协会11月18日披露的行业平均成本区间作为报价的重要参考,不要突破成本红线开展低价倾销。

尾声:后市怎么看?

近期锂行业迎来久违回暖,期货上涨、企业股价回升、供需关系改善,显示出行业初步走出低谷的积极信号。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的碳酸锂等产品,依然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只是在各种情绪的推动下刚刚摆脱了价格低迷的泥潭,在新能源车增长放缓等背景下,碳酸锂过剩压力犹存,距离全面走出困境,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这一点,头部企业看得其实非常清楚!
此前,在11月16日进行的第十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5)”上,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表示,2025年全球碳酸锂需求在145万吨,但由于下半年需求增长,预计全年需求数据更新到155万吨。同时,供应能力在170多万吨,有20万吨左右的过剩,所以价格今年比较低迷。
但其进一步表示,预计2026年碳酸锂需求会增长30%,需求达到190万吨,同时供应能力大约增长25万吨左右,供需基本平衡,碳酸锂价格有探涨空间。如果明年需求增速超过30%,甚至达到40%,短期内供应无法平衡,价格可能会突破15万元/吨甚至20万元/吨。
在乐观情绪滋长之际,行业更应保持理性,警惕盲目扩张,夯实成本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波动中行稳致远。真正的复苏,仍需时间检验。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日的碳酸锂,走出了一波久违的长红,市场纷纷在问,碳酸锂及其小弟,真的又“行”了?
具体而言,11月19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再度走强,盘中涨幅一度超5%,突破10万元/吨,创2024年6月以来新高。到了11月20日早盘,碳酸锂2601出现波动,开盘强势拉升4%后起起伏伏,盘中再破10万大关,最终微涨0.84%。
如果拉长时间线来看,碳酸锂期货在年中跌破6万元/吨的低点,此后便是一路昂扬向上,“沧海桑田”,转变得竟然如此迅速!
碳酸锂期货年中至今一路向上
图片来源:东财网
碳酸锂的大涨,连交易所也做出了反应!
碳酸锂期货所在的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布通知称,经研究决定,自11月24日开始对碳酸锂期货相关合约的交易手续费标准作如下调整:碳酸锂期货LC2601合约的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3.2,日内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3.2,两项费率此前均为万1.2。这是广期所一周内第二次调整该费率。
鉴于期货的“自带杠杆”属性,这一规定可能会放大交易手续费,可见交易所抑制过度投机的态度!
碳酸锂期货的大涨,带动了相关概念板块:11月20日,东方财富的锂矿概念板块1.13%,多家概念股早盘持续此前一天的涨势。如果拉长曲线,同样可以看出,该板块涨势的惊人!
锂矿概念涨势
图片来源:东财网
而板块内一些个股,和今年五六月份的低点比,已经翻了好几倍:例如,“锂业双雄”里的赣锋锂业,从低点的27.85元涨破70元;天齐锂业则从25.57元涨破60元——当然和最疯狂的时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总算是从泥潭中爬了出来!

沾“锂”必涨,

产业真的好起来了?
整个锂电池产业链上涨的,远远不止碳酸锂:就在近期,另一样锂产品——锂电池电解液中必备的六氟磷酸锂,更是涨出了天际!
据中国化工报,进入四季度以来,六氟磷酸锂价格一路狂飙,并以“一天一价”的态势搅动新能源产业链。11月中旬主流报价超过12万元/吨(下同),部分报价高达15万元,较7月低点5万元涨了两倍,较10月中旬也已翻倍。
碳酸锂是制备锂电相关材料的基础原料,位于产业链最上游。除了是六氟磷酸锂的核心锂源,它更主要、更大量的用途是制造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因此,碳酸锂的价格通常被看作整个锂电产业链的“温度计”,其波动会广泛影响下游众多环节的成本
六氟磷酸锂是目前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电解液溶质,是电解液成分中技术壁垒和成本最高的部分,决定了电解液的诸多关键性能。可以将其理解为电解液的“CPU”。其价格波动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电解液的成本。
比六氟磷酸锂更的是电解液添加剂VC(碳酸亚乙烯酯)。百川资讯数据显示,11月17日VC成交均价13.25万元/吨(环比上周五涨2.5万元/吨),最高成交价20万元/吨(环比上周五涨5万元/吨)。11月12日,电池级VC报价飙升至10万~12万元,较前一日跳涨4万~6万元,单日涨幅超50%VC直接决定电池的循环寿命、安全性能及高温稳定性,被誉为锂电池的维生素
就连锂电池生产的溶剂氯化亚砜,近期也在快速拉升。11月13日,百川盈孚数据显示,氯化亚砜最新报价1765元,单日涨幅13.72%。11月以来,氯化亚砜价格累计上涨23.5%,自8月初的低点以来,累计涨幅超过35%。
近一段时间来,整个锂行业“涨声一片”,仿佛要把过去两年失去的定价权“连滚带爬”地抢回来。而给了行业底气的,则是“攻守之势异也”——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

供需之势,微妙变化    

依然以碳酸锂为例:近期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储能市场更是迎来了爆发,直接带动了对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旺盛需求,进而使得碳酸锂的市场需求“水涨船高”,并带动了市场预期!
根据中汽协数据,10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35.9万辆和332.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5%和3%,同比分别增长12.1%和8.8%;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7.2万辆和17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1%和20%,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51.6%。对碳酸锂的需求形成了强劲托底! 
2025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稳步增长
图片来源:中汽协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578GWh,同比增长42.4%,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同时,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的电池装机量在前九个月达到 811.7GWh,同比增长 34.7%。
如果说新能源车的“产销两旺”只是锦上添花,那么这一轮储能的爆发,或许才是碳酸锂等产品“走出泥潭”的底气所在:它带来了巨大的新增量需求,有效对冲了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的影响,重塑了碳酸锂等锂产品的需求格局!
据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调研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合计为430GWh,不仅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而且还多30%。其中,第三季度出货量为165GWh,同比增长65%。这背后,有136号文落地带来的“抢装潮”,更有之后市场的全面过热!
据上海证券报,目前头部储能电池企业基本处于满产状态,部分企业的订单已排到明年初,产业链上下游均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而多家储能上市公司的股价,也已经有了明显的起色,甚至创下新高,就是这一预期的最好反映。
需求旺盛,供给怎么样呢?数据表明,在经历了此前低价带来的残酷出清后,碳酸锂等产品的产能利用远未“达峰”,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价格上涨空间!CBC数据显示,10月国内碳酸锂产量51530吨,环比增加9.31%,但开工率43%,环比下降5个百分点,显示国内产能释放仍受制约。
当碳酸锂价格一度跌穿7万元/吨的成本线时,最先受到冲击的是那些依赖外购锂云母、锂辉石进行生产的企业,因为它们现金成本高昂。这也促使部分高成本矿企和锂盐厂在2025年夏季实施了停产检修或技改,客观上收缩了边际供给。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枧下窝锂矿迟迟不能复产,也使市场恢复供应的信心蒙上了一层阴影,不过要复产,还需要解决成本、手续等多方面的问题!
与高成本产能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盐湖提锂等低成本工艺(成本约3万-4万元/吨)依然保持着可观的利润和极高的产能利用率。这就再次印证了做生意赚钱的第一要务——成本,成本,还是成本!
据上证报,截至10月30日,国内碳酸锂产业链总库存降至130366吨,较9月减少2292吨,库存天数回落至32天,为近三年最低。其中,下游环节库存环比减少2460吨,终端补库需求强劲。中信建投证券表示,据Mysteel数据,11月碳酸锂月度供给约11.5万吨,需求12.8万吨,短缺约1.3万吨
国内的碳酸锂不够,出海找“锂”成为必然的选择。据海关数据,10月中国进口碳酸锂23881吨,环比增长22%,同比增加3%。其中,从智利进口碳酸锂1.4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62%;从阿根廷进口碳酸锂7274吨,占进口总量的30%。10月中国出口碳酸锂246吨,环比增加63%,同比减少18%。
顺便说一下现在爆火的六氟磷酸锂:并不是一个“想扩就能扩”的品种。其扩产周期通常需要12-18个月,涉及复杂的氟化反应路线与高标准的环保要求,资本投入高、建设周期长、合规难度大。因此,当需求在短期内突然飙升,供需缺口被迅速放大,因而涨起价来,比碳酸锂更加凶猛。
与此同时,全面“反内卷”的风,也已吹到了锂电池行业。据中证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将发布《关于参考磷酸铁锂成本指数及规范行业发展的通知》。该《通知》建议,企业应将协会11月18日披露的行业平均成本区间作为报价的重要参考,不要突破成本红线开展低价倾销。

尾声:后市怎么看?

近期锂行业迎来久违回暖,期货上涨、企业股价回升、供需关系改善,显示出行业初步走出低谷的积极信号。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的碳酸锂等产品,依然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只是在各种情绪的推动下刚刚摆脱了价格低迷的泥潭,在新能源车增长放缓等背景下,碳酸锂过剩压力犹存,距离全面走出困境,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这一点,头部企业看得其实非常清楚!
此前,在11月16日进行的第十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5)”上,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表示,2025年全球碳酸锂需求在145万吨,但由于下半年需求增长,预计全年需求数据更新到155万吨。同时,供应能力在170多万吨,有20万吨左右的过剩,所以价格今年比较低迷。
但其进一步表示,预计2026年碳酸锂需求会增长30%,需求达到190万吨,同时供应能力大约增长25万吨左右,供需基本平衡,碳酸锂价格有探涨空间。如果明年需求增速超过30%,甚至达到40%,短期内供应无法平衡,价格可能会突破15万元/吨甚至20万元/吨。
在乐观情绪滋长之际,行业更应保持理性,警惕盲目扩张,夯实成本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波动中行稳致远。真正的复苏,仍需时间检验。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