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清仓AI龙头英伟达,透露了哪些风口变化?

养基司令

3天前

11月11日,软银集团宣布今年10月份,已出售了所持有的全部英伟达股票。...司令倒是觉得,软银将资金从英伟达轮换到OpenAI,恰恰说明依然在全力押注AI未来,只不过是从“AI算力”到“AI应用”。

1111日,软银集团宣布今年10月份,已出售了所持有的全部英伟达股票。该消息刺激下,上周英伟达股价连续下跌,连带着美股AI概念板块集体回调。

意外清仓AI龙头,资金到底用来干嘛呢?除了兑现向OpenAI投资225亿美元的承诺,还计划以65亿美元收购安培计算机(Ampere Computing LLC),并以45亿美元收购ABB集团的机器人部门。

软银这个动作,引发了市场热议!毕竟AI趋势风头正盛之下,一股脑儿清空了英伟达,资金依然投向AI相关的其它项目。市场的主流观点,大致汇聚成两方阵营:

阵营一:战术性资金调配。软银CFO称此为“资产变现战略”,清仓并非看空英伟达,而是为更大规模的AI投资筹集资金,属于资产轮换。有分析师还指出英伟达持仓流动性好,易于变现。

阵营二:AI泡沫风险预警。从市场指标来看,美股前五大科技龙头市值占比,创下了50年新高之际,华尔街“大空头”迈克尔﹒伯里旗下的对冲基金,最新三季报却持有名义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看跌期权,押注对象就包括英伟达在内的两大AI明星股。

以上两种观点交锋,本质上是对AI赛道短期估值与长期前景的不同视角!

司令倒是觉得,软银将资金从英伟达轮换到OpenAI,恰恰说明依然在全力押注AI未来,只不过是从“AI算力”到“AI应用”。包括45亿美元收购ABB集团的机器人部门,也能看出AI投资思路上的一些变化!

该部门专注于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及数字化服务,在汽车、电子、物流等领域提供创新技术。

前段时间,著名的播客主持人Jowrogen对埃隆﹒马斯克,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深度访谈,内容涉及科技、就业、AI、太空探索等多个领域的未来预言。

他预言,AI和机器人将会承担所有的劳动,生产力会爆炸式地增长,工作将成为可选项。司令觉得,虽然实现这个预言还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机器人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业正在迎来高景气度!宇树科技最新发布的机器人交互控制新专利,可使机器人能够适应各种场景。

在今年慢牛行情中,机器人板块表现也是不俗!

Wind统计显示,今年49-918日区间,中证机器人指数(H30590.CSI)上涨45.12%,大幅跑赢沪深300(同期上涨23.21%)。该指数覆盖于A股机器人全产业链,具备高成长性、高波动性以及行业龙头集中度高的特点。

而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的机器人指数ETF560770.SH,如下图所示,10月以来跟随科技板块回调,从资金面上也能明显的看出,市场正在逢低借道这只产品密集布局这个赛道,数据显示,截至1117日,该标的已连续19个交易日净流入!

马斯克还预言,星舰计划对太空探索具有颠覆性意义!今年年底就会实现火箭完全可重复使用的目标,让火箭从飞一次就被摔坏的飞行器,变成能够反复飞行的常规交通工具,彻底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门槛,未来普通人的太空梦将成为现实。

司令发现,在今年AI主线的科技行情中,卫星板块表现同样不俗!

Wind统计显示,今年47-829日区间,中证卫星产业指数(931594.CSI)上涨31.79%,大幅跑赢沪深300(同期上涨16.45%)。该指数是A股首只聚焦卫星全产业链的指数,囊括了卫星制造、发射、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覆盖于军工电子、半导体、航天装备、通信设备等多个行业,拥有高成长、高弹性等特征。

眼下,全球科技巨头正在加速布局太空计算!除了马斯克的SpaceX与星链,还比如美国Starcloud试验星、欧盟“太空数据中心”计划,阿联酋Madari Space的低轨算力网络。

太空,或将成为下一场算力竞赛的新前沿,而我国的太空计算布局也已率先落地,并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应用的完整链条!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国星宇航自主研发的零碳太空计算中心,获评年度十大精品首发成果。

“上星潮”背后,相关主题也迎来了投资机会!

下图是跟踪该指数的卫星产业ETF159218.SZ走势,今年9月份以来持续震荡盘整,正在静待下一波进攻机会。司令觉得,高弹性品种更适合在调整时布局,追涨的风险反而比较高。

结合软银清仓英伟达事件,以及马斯克最新预言所传递的信息,以AI为代表的科技赛道,依然是下阶段牛市的主线,不过战略重心或从硬件到软件与生态的转移!

具体题材把握上,留意Meta、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公布的资本开支计划,也是观察AI热潮走向不错的一种方法。

最后总结一下,卫星产业与机器人,两者的内在联系在于,它们共同构成了智能时代“上天入地”的宏大叙事。卫星网络是未来万物互联的“空天信息底座”,而机器人则是地面应用的“智能执行终端”。在某些尖端领域,如空间在轨服务机器人,两者也是是深度融合。

卫星产业的投资价值在当前主要由国家战略和政策驱动,具有强烈的基建和国防属性。它正处于从“投入孵化期”迈向“盈利兑现期”的拐点,其万亿级的市场空间想象,更多地依赖于顶层设计和频轨稀缺资源的争夺。

因此,该板块受宏观情绪和事件催化影响较大,策略上更适合逢低布局,进行长周期的战略持有,以分享国家空天基建完成的长期红利。

机器人指数则更侧重于技术与商业化的双轮驱动。在AI大模型的赋能下,机器人正从机械执行自主决策跃升,其投资逻辑紧密围绕量产降本和订单落地展开。

这使得它的行情与产业进展的关联度更高,波动也更为频繁。策略上更适合采用成长投资的思路,在技术突破和订单催化带来的回调中寻找买入机会,并耐心持有以待商业价值的释放。

11月11日,软银集团宣布今年10月份,已出售了所持有的全部英伟达股票。...司令倒是觉得,软银将资金从英伟达轮换到OpenAI,恰恰说明依然在全力押注AI未来,只不过是从“AI算力”到“AI应用”。

1111日,软银集团宣布今年10月份,已出售了所持有的全部英伟达股票。该消息刺激下,上周英伟达股价连续下跌,连带着美股AI概念板块集体回调。

意外清仓AI龙头,资金到底用来干嘛呢?除了兑现向OpenAI投资225亿美元的承诺,还计划以65亿美元收购安培计算机(Ampere Computing LLC),并以45亿美元收购ABB集团的机器人部门。

软银这个动作,引发了市场热议!毕竟AI趋势风头正盛之下,一股脑儿清空了英伟达,资金依然投向AI相关的其它项目。市场的主流观点,大致汇聚成两方阵营:

阵营一:战术性资金调配。软银CFO称此为“资产变现战略”,清仓并非看空英伟达,而是为更大规模的AI投资筹集资金,属于资产轮换。有分析师还指出英伟达持仓流动性好,易于变现。

阵营二:AI泡沫风险预警。从市场指标来看,美股前五大科技龙头市值占比,创下了50年新高之际,华尔街“大空头”迈克尔﹒伯里旗下的对冲基金,最新三季报却持有名义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看跌期权,押注对象就包括英伟达在内的两大AI明星股。

以上两种观点交锋,本质上是对AI赛道短期估值与长期前景的不同视角!

司令倒是觉得,软银将资金从英伟达轮换到OpenAI,恰恰说明依然在全力押注AI未来,只不过是从“AI算力”到“AI应用”。包括45亿美元收购ABB集团的机器人部门,也能看出AI投资思路上的一些变化!

该部门专注于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及数字化服务,在汽车、电子、物流等领域提供创新技术。

前段时间,著名的播客主持人Jowrogen对埃隆﹒马斯克,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深度访谈,内容涉及科技、就业、AI、太空探索等多个领域的未来预言。

他预言,AI和机器人将会承担所有的劳动,生产力会爆炸式地增长,工作将成为可选项。司令觉得,虽然实现这个预言还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机器人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业正在迎来高景气度!宇树科技最新发布的机器人交互控制新专利,可使机器人能够适应各种场景。

在今年慢牛行情中,机器人板块表现也是不俗!

Wind统计显示,今年49-918日区间,中证机器人指数(H30590.CSI)上涨45.12%,大幅跑赢沪深300(同期上涨23.21%)。该指数覆盖于A股机器人全产业链,具备高成长性、高波动性以及行业龙头集中度高的特点。

而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的机器人指数ETF560770.SH,如下图所示,10月以来跟随科技板块回调,从资金面上也能明显的看出,市场正在逢低借道这只产品密集布局这个赛道,数据显示,截至1117日,该标的已连续19个交易日净流入!

马斯克还预言,星舰计划对太空探索具有颠覆性意义!今年年底就会实现火箭完全可重复使用的目标,让火箭从飞一次就被摔坏的飞行器,变成能够反复飞行的常规交通工具,彻底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门槛,未来普通人的太空梦将成为现实。

司令发现,在今年AI主线的科技行情中,卫星板块表现同样不俗!

Wind统计显示,今年47-829日区间,中证卫星产业指数(931594.CSI)上涨31.79%,大幅跑赢沪深300(同期上涨16.45%)。该指数是A股首只聚焦卫星全产业链的指数,囊括了卫星制造、发射、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覆盖于军工电子、半导体、航天装备、通信设备等多个行业,拥有高成长、高弹性等特征。

眼下,全球科技巨头正在加速布局太空计算!除了马斯克的SpaceX与星链,还比如美国Starcloud试验星、欧盟“太空数据中心”计划,阿联酋Madari Space的低轨算力网络。

太空,或将成为下一场算力竞赛的新前沿,而我国的太空计算布局也已率先落地,并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应用的完整链条!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国星宇航自主研发的零碳太空计算中心,获评年度十大精品首发成果。

“上星潮”背后,相关主题也迎来了投资机会!

下图是跟踪该指数的卫星产业ETF159218.SZ走势,今年9月份以来持续震荡盘整,正在静待下一波进攻机会。司令觉得,高弹性品种更适合在调整时布局,追涨的风险反而比较高。

结合软银清仓英伟达事件,以及马斯克最新预言所传递的信息,以AI为代表的科技赛道,依然是下阶段牛市的主线,不过战略重心或从硬件到软件与生态的转移!

具体题材把握上,留意Meta、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公布的资本开支计划,也是观察AI热潮走向不错的一种方法。

最后总结一下,卫星产业与机器人,两者的内在联系在于,它们共同构成了智能时代“上天入地”的宏大叙事。卫星网络是未来万物互联的“空天信息底座”,而机器人则是地面应用的“智能执行终端”。在某些尖端领域,如空间在轨服务机器人,两者也是是深度融合。

卫星产业的投资价值在当前主要由国家战略和政策驱动,具有强烈的基建和国防属性。它正处于从“投入孵化期”迈向“盈利兑现期”的拐点,其万亿级的市场空间想象,更多地依赖于顶层设计和频轨稀缺资源的争夺。

因此,该板块受宏观情绪和事件催化影响较大,策略上更适合逢低布局,进行长周期的战略持有,以分享国家空天基建完成的长期红利。

机器人指数则更侧重于技术与商业化的双轮驱动。在AI大模型的赋能下,机器人正从机械执行自主决策跃升,其投资逻辑紧密围绕量产降本和订单落地展开。

这使得它的行情与产业进展的关联度更高,波动也更为频繁。策略上更适合采用成长投资的思路,在技术突破和订单催化带来的回调中寻找买入机会,并耐心持有以待商业价值的释放。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